等应力比论文_贾宇峰,姚世恩,迟世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等应力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应力,路径,石料,应变,黄土,砂土,模型。

等应力比论文文献综述

贾宇峰,姚世恩,迟世春[1](2019)在《等应力比路径下粗粒土湿化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古水面板坝玄武岩堆石料进行了等应力比路径下的粗粒土湿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等应力比路径下的土体的湿化变形不仅受应力状态的影响还受加载应力路径的影响。在传统湿化变形公式中引入应力路径参量,并采用体积应力和参考应力水平描述应力状态对湿化变形的影响,建立了等应力比路径下的湿化变形公式。所建立的湿化变形公式能够很好地描述等应力比路径下的粗粒土湿化变形。(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马刚,井向阳,胡超,常晓林,周伟[2](2015)在《等应力比加载路径下堆石料力学特性的细观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堆石料的力学特性与应力路径相关,而常规叁轴试验的应力路径与堆石坝工程填筑期坝体内的应力路径差别较大,因此本文采用考虑颗粒破碎效应的随机颗粒不连续变形分析(SGDD)方法进行等应力比加载路径下堆石料叁轴试验的细观数值模拟,研究固结应力和加载应力比对堆石料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固结应力和加载应力比对堆石料的力学特性影响较大,随着固结应力的增加、加载应力比的减小,应力应变曲线由应变软化型向硬化型转化,试样也由低压剪胀向高压剪缩转变;p-q平面内的强度包络线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细观组构量的演化规律与堆石料的宏观力学特性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期刊2015年03期)

张宁宁,骆亚生[3](2014)在《重塑黄土等应力比叁轴压缩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陕西子洲重塑黄土进行叁轴压缩试验,探讨和分析了不同等应力比、不同初始固结围压、不同初始干密度以及不同初始含水率对重塑黄土强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黄土强度特性随初始固结围压、初始含水率以及初始干密度的变化规律与常规叁轴压缩试验的变化规律一致;试验黄土的强度随等应力比k的变化而变化,k增大,黄土的强度也随之增大,k减小,黄土的强度也随之减小;侧向压力在随着竖向应力的微小变化下,土体破坏时的主应力值大幅度提高,使得土体的承载力大大提高,进而使得工程更加经济。(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4年02期)

王永明,朱晟,任金明,彭鹏,徐学勇[4](2013)在《等应力比路径下堆石料双屈服面弹塑性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已有研究及实测资料表明,土石坝内堆石料在填筑期应力路径接近等应力比关系,且这种关系并不因材料混杂、施工分期复杂而发生本质性改变。应力路径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堆石料的受力变形特性,以往按室内常规叁轴试验路径建立的本构模型及标定的参数直接推广至实际坝体路径的计算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通过分析糯扎渡、水布垭及叁板溪等堆石料等应力比叁轴试验应力-应变曲线特点,认为体积应力-体积应变(p-v)及偏应力与广义剪应变(q-s)曲线具有幂函数规律。以常规南水双屈服面模型(沈珠江模型)为基础,将等应力比应力-应变规律引入模型中,在p-q平面内推导适合等应力比应力路径的双屈服面弹塑性模型,通过对试样在等应力比叁轴试验中塑性应变增量方向的分析,探讨适合等应力比路径变形特性的f1屈服面的合理形态。以糯扎渡水电站主堆料等应力比叁轴试验为例确定模型参数标定方法,且对模型适应性进行初步分析。(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相彪,张宗亮,迟世春[5](2009)在《堆石料等应力比路径四模量增量非线性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已有研究表明,土石坝内堆石料在施工填筑期的应力路径可近似为主应力比为常数的路径。根据大型叁轴仪上进行的两种应力路径排水试验,即等向压缩的固结试验和等应力比值的剪切试验,提出了一个四模量增量非线性模型。模型除给出了堆石料体积模量K和剪切模量G的表达式外,对剪应力产生的体积应变和平均主应力产生的剪切应变也分别采用了交叉模量J1、J2表达。通过与试验数据的对比表明,四模量增量非线性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堆石料在等应力比路径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09年05期)

相彪,张宗亮,迟世春[6](2008)在《堆石料等应力比路径叁模量增量非线性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已有研究表明,土石坝内堆石料在填筑期的应力路径可近似为等应力比的路径。根据等应力比叁轴排水剪切试验,介绍了一个叁模量增量非线性模型,即模型除给出堆石体积模量K和剪切模量G的表达式外,对剪应力产生的体变和平均主应力产生的剪切应变也采用了交叉模量J表达。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通过全量本构关系曲线确定增量模型参数。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拟合发现,叁模量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堆石料的应力与变形特性。(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08年09期)

陈存礼,杨鹏,郭娟[7](2007)在《等应力比应力路径下饱和原状黄土的孔压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杨凌饱和原状黄土在轴向加载且径向卸载以及轴向卸载且径向加载二种类型的等应力比应力路径下,进行了K0固结不排水叁轴剪切试验,探讨了应力路径、固结围压等对饱和原状黄土孔压发展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1)当忽略被动压缩应力路径在较小围压开始阶段所产生的极小负孔压值时,在两种类型的等应力比应力路径下孔压随轴向应变(压缩或挤伸)的增大,先快速增大后缓慢变化且均为正值;(2)固结应力条件相同时,应力路径对孔压发展特性有很大的影响,对于轴向加载且径向卸载类型的等应力比应力路径,孔压随加载应力比的增大而增大;而对于轴向卸载且径向加载类型的等应力比应力路径,孔压却随加载应力比的增大而减小;(3)在有效球应力和偏应力坐标系上,在轴向加载且径向卸载类型的各种等应力比应力路径下近似地具有唯一的有效应力路径;而在轴向卸荷且径向加载类型的各种等应力比应力路径下具有不同的有效应力路径,且随着加载应力比的增大,其有效应力路径由右向左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列;(4)在不同应力路径下,孔压是由平均正应力增量和剪应力增量两部分共同引起的,由平均正应力增量引起的孔压与土的非线性变形特性无关,由剪应力引起的孔压与剪应力间呈显着的非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07年08期)

李广信,张其光,黄永男[8](2006)在《等应力比平面应变试验中主应力转换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的平面应变是岩土工程中常见的状态,其中零应变方向的主应力是十分复杂的。承德中密砂等应力比平面应变试验结果表明,平面应变状态下零应变方向的主应力在不同条件下可能是大主应力、中主应力或者小主应力。利用由等应力比叁轴压缩试验确定的切线泊松比,可以合理地预测等应力比平面应变试验中零应变方向主应力的转换过程,这一认识对于一些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06年11期)

张林洪,刘荣佩,谢婉丽[9](2001)在《等应力比路径条件下堆石料的应力应变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大坝堆石料在填筑期主应力比(б1/б3)保持常数,在蓄水期应力增量比(Δб1/Δб3)为小于1的常数,在此应力路径条件下进行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了相应的关系式和规律。并根据日本的观测资料分析,得出填筑期主应力比(б1/б3)约为2.7。(本文来源于《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期刊2001年04期)

阎明礼[10](1984)在《正常压密土在偏压固结、等应力比加荷条件下的变形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充分固结的地基上修建建筑物所产生的附加应力和变形是人们所关心的基本课题之一。工程师们常常采用的一个有效的手段是,通过室内试验,并模拟地基的受力过程,探寻土单元的附加应力和附加应变的基本规律,并由试验得到的本构关系和现有的计算方法求解地基的应力和变形。七十年代初,邓肯(Duncan)等人由常规叁轴试验结果建立了主应力差(σ_1-σ_3)与轴应变ε_1,轴应变ε_1与侧应变ε_3均为双曲线关系的双曲线模型。(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1984年01期)

等应力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堆石料的力学特性与应力路径相关,而常规叁轴试验的应力路径与堆石坝工程填筑期坝体内的应力路径差别较大,因此本文采用考虑颗粒破碎效应的随机颗粒不连续变形分析(SGDD)方法进行等应力比加载路径下堆石料叁轴试验的细观数值模拟,研究固结应力和加载应力比对堆石料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固结应力和加载应力比对堆石料的力学特性影响较大,随着固结应力的增加、加载应力比的减小,应力应变曲线由应变软化型向硬化型转化,试样也由低压剪胀向高压剪缩转变;p-q平面内的强度包络线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细观组构量的演化规律与堆石料的宏观力学特性密切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等应力比论文参考文献

[1].贾宇峰,姚世恩,迟世春.等应力比路径下粗粒土湿化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9

[2].马刚,井向阳,胡超,常晓林,周伟.等应力比加载路径下堆石料力学特性的细观数值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5

[3].张宁宁,骆亚生.重塑黄土等应力比叁轴压缩试验研究[J].人民黄河.2014

[4].王永明,朱晟,任金明,彭鹏,徐学勇.等应力比路径下堆石料双屈服面弹塑性模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

[5].相彪,张宗亮,迟世春.堆石料等应力比路径四模量增量非线性模型[J].岩土力学.2009

[6].相彪,张宗亮,迟世春.堆石料等应力比路径叁模量增量非线性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2008

[7].陈存礼,杨鹏,郭娟.等应力比应力路径下饱和原状黄土的孔压特性[J].水利学报.2007

[8].李广信,张其光,黄永男.等应力比平面应变试验中主应力转换的研究[J].岩土力学.2006

[9].张林洪,刘荣佩,谢婉丽.等应力比路径条件下堆石料的应力应变特性[J].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2001

[10].阎明礼.正常压密土在偏压固结、等应力比加荷条件下的变形特性[J].岩土工程学报.1984

论文知识图

单元划分及边界条件示意图柱应应力比值与塑性位移角关系(m=0.38、ν=1...活塞组-缸套摩擦学系统示例排水真叁轴等应力比时模型叁轴排水等应力比压缩时模型预测...

标签:;  ;  ;  ;  ;  ;  ;  

等应力比论文_贾宇峰,姚世恩,迟世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