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附曲线论文-杨一青,孙志国,刘明霞,张爱萍,曹庚振

脱附曲线论文-杨一青,孙志国,刘明霞,张爱萍,曹庚振

导读:本文包含了脱附曲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催化裂化催化剂,孔径,分析,选择

脱附曲线论文文献综述

杨一青,孙志国,刘明霞,张爱萍,曹庚振[1](2016)在《催化裂化催化剂孔径分析中选择吸脱附曲线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孔径分析中,催化剂的吸附等温线和脱附等温线在中段存在一个滞后环,在此区域内,相同压力下脱附时的吸附量大于吸附时的吸附总量。这种现象与孔结构、吸附剂和吸附质的性质有密切关系,因此合理选取吸附、脱附等温线分支数据进行计算,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选取了催化裂化全白土型和半合成型催化剂进行实验并计算,比较结果见表1,全白土型催化剂用吸附和脱附分支计算都比较接近实际情况,半合成型催化剂用吸附分支计算比较接近实际情况,而用脱附分支计算偏离实际较远。因此,对半合成型催化剂用吸附分支计算较好。通过分别比较两种催化剂按吸附和脱附分支计算得到的孔径分布曲线,见图1、2。从图1中可以看出,催化裂化全白土型催化剂孔堵塞和渗透、以及气穴现象的影响不造成滞后现象,从吸附和脱附段曲线得到的孔径分布曲线就会相符。但是对于图2催化裂化半合成型催化剂存在迟滞环来说,吸附段曲线数据用于计算得到的孔径分布曲线更合理,图1、图2的结论与表1的计算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叁十二分会: 多孔功能材料》期刊2016-07-01)

朱林英,陈建,吴召洪,胥会[2](2015)在《原子力显微镜力曲线研究炭黑表面吸脱附力》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对普通炭黑N220、N330、N550、N660和高结构炭黑N115、N234、N347等7种炭黑进行扫描并绘出相应的力曲线,依据力曲线数据得到这7种炭黑的平均吸附力和脱附力值。除了炭黑N115的吸附力较大,平均值为4.718 n N外,其他6种炭黑的吸附力差异不大且其值都小于1 n N。炭黑表面活性集团的活性不同导致不同炭黑之间的脱附力值差异较大,脱附力平均值最大的炭黑N660与脱附力平均值最小的炭黑N220之间差异有8倍之多。总体而言,高结构炭黑的脱附力平均值较大且活性集团分布较为集中。普通炭黑的脱附力平均值除N660外都较小,表面活性集团分布也较为分散。(本文来源于《炭素技术》期刊2015年01期)

汪的华,卜宪章,甘复兴,邹津耘,姚禄安[3](1999)在《微分极化曲线法及对缓蚀剂阳极脱附行为的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对半对数极化曲线进行微分的方法,得到的微分极化曲线及其特征参数可以更精细地表征缓蚀剂的阳极脱附行为.(本文来源于《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期刊1999年01期)

脱附曲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对普通炭黑N220、N330、N550、N660和高结构炭黑N115、N234、N347等7种炭黑进行扫描并绘出相应的力曲线,依据力曲线数据得到这7种炭黑的平均吸附力和脱附力值。除了炭黑N115的吸附力较大,平均值为4.718 n N外,其他6种炭黑的吸附力差异不大且其值都小于1 n N。炭黑表面活性集团的活性不同导致不同炭黑之间的脱附力值差异较大,脱附力平均值最大的炭黑N660与脱附力平均值最小的炭黑N220之间差异有8倍之多。总体而言,高结构炭黑的脱附力平均值较大且活性集团分布较为集中。普通炭黑的脱附力平均值除N660外都较小,表面活性集团分布也较为分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脱附曲线论文参考文献

[1].杨一青,孙志国,刘明霞,张爱萍,曹庚振.催化裂化催化剂孔径分析中选择吸脱附曲线的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叁十二分会:多孔功能材料.2016

[2].朱林英,陈建,吴召洪,胥会.原子力显微镜力曲线研究炭黑表面吸脱附力[J].炭素技术.2015

[3].汪的华,卜宪章,甘复兴,邹津耘,姚禄安.微分极化曲线法及对缓蚀剂阳极脱附行为的表征[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1999

标签:;  ;  ;  ;  

脱附曲线论文-杨一青,孙志国,刘明霞,张爱萍,曹庚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