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蒙古宁城县陈家杖子隐爆角砾岩型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焦世豪[1](2020)在《陕西山阳—柞水地区庙梁隐爆角砾岩及其与金成矿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庙梁金矿是近年来在南秦岭山阳-柞水地区发现的一个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其隐爆角砾岩及金矿床的形成与中酸性斑岩体密切相关。庙梁金矿自发现以来尚未开展过系统研究。本文在野外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岩石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测温等手段,对庙梁金矿隐爆角砾岩的形成机制、矿床成因进行了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结论:(1)本区成矿类型有蚀变隐爆角砾岩型和构造石英脉蚀变岩型两种,主要矿体分布于隐爆角砾岩体内且受其形态控制,在角砾岩外矿体主要受构造控制。矿床共有3个成矿期次、5个成矿阶段。金矿物以银金矿为主,以粒间金、包体金为主要赋存形式,黄铁矿、磁黄铁矿为最主要的载金矿物。(2)矿区主要存在三种花岗岩:花岗闪长斑岩、黑云母花岗岩、石英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准铝质I型花岗岩,岩浆源区以下地壳物质为主、少量幔源物质加入;黑云母花岗岩以角砾形式存在于隐爆角砾岩体内,属于钾玄岩系列、过铝质I型花岗岩,为古老地壳与幔源物质混合作用的结果;石英斑岩属钾玄岩系列、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成岩物质主要来自地壳、有少量地幔物质加入。微量元素整体富集Rb、U、K、Nd,亏损Nb、Ta、Ti、P。稀土元素分布曲线整体右倾,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无明显Eu异常。(3)根据野外岩体间接触关系和同位素测年结果,矿区至少存在三期次的岩浆活动,对应岩体形成时代分别为黑云母花岗岩172.3Ma、石英斑岩153.3Ma、花岗闪长斑岩151.1148.9Ma。角砾岩及矿化机制为:石英斑岩沿区域性断裂带活动,在深部岩浆房发生隐爆作用产生隐爆角砾岩并定位于浅部,同时使早期形成的黑云母花岗岩角砾化;其后花岗闪长斑岩体(脉)相继侵入隐爆角砾岩体,携带大量含矿热液并汇合地下水对角砾岩产生多次蚀变和叠加矿化,最终形成金矿体,主成矿时代在148.9Ma之后。(4)含矿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整体较小,包裹体类型以气液两相(富液)为主,少量富气包裹体和含CO2三相包裹体。高盐度富液包裹体、富气包裹体与三相包裹体共存暗示流体的沸腾。主成矿阶段的成矿温度主要集中在240270℃,盐度5.8615.86%,属中-低温、中-低盐度、富挥发分的H2O-NaCl体系。
蒋禺恒[2](2020)在《隐爆角砾岩型矿床的特征及其成矿规律 ——以广西龙头山金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地表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深部探矿已是未来势在必行的趋势。隐爆角砾岩是岩浆在近地表处隐蔽爆破所形成的一套岩石类型组合,常以隐爆角砾岩筒的形式产出,其孔隙度大,为含矿热液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及容矿场所,是金、铜、钨、钼、铀等矿产的一种重要类型。其成岩作用常伴随着热液蚀变作用,成矿作用发生在岩体内部及其围岩接触带。这类矿床一般规模较大、伴生组分多样、矿化集中、延深大、易开采、经济价值高,在金属矿产开发利用中具有重要地位。龙头山金矿床处于大瑶山隆起龙山鼻状背斜西南倾伏端的次火山岩体中,平天山金银多金属矿田西南部,是一典型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为了明确矿床成因与控矿因素,构造对矿床与矿体的控制作用、矿石矿物特征、成岩成矿时代、成矿规律,对研究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地球化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工作,并结合野外调查所观测到的地质特征进行归纳总结,进而建立成矿模式。通过本次研究对龙头山金矿取得了一些认识:龙头山金矿内寒武系黄洞口组与下泥盆统莲花山组为主要地层。矿区内岩浆岩发育,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发育,电气石化、硅化、黄铁矿化等热液蚀变普遍发育,矿化分带与蚀变分带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成岩成矿具有多期次性,以燕山期为主。成矿物质来源以幔源物质为主,并在岩浆上升的过程中从围岩萃取成矿物质。成矿物质来源具有轻稀土富集、中-强负铕异常的特征。矿床内控矿因素多样,矿床的整体形态受隐爆角砾岩筒控制,金矿化主要发生于隐爆角砾岩筒边部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带中,具有上金下铜的成矿特征。
刘丽[3](2020)在《内蒙古敖汉地区中生代两期金成矿作用 ——以撰山子和金厂沟梁金矿床为例》文中指出赤峰-朝阳金矿集区处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和兴蒙造山带的交接部位,区内中生代金成矿作用大致分为印支期和燕山期。论文选取了撰山子(印支期)和金厂沟梁金矿床(燕山期)两个代表性金矿床为研究对象,在对它们的成矿地质背景、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两期金成矿作用与构造-岩浆活动的耦合关系和矿床成因类型,并初步建立了矿床的成矿模式,为下一步的找矿勘查提供了方向。金厂沟梁金矿床矿体赋存于上太古界建平群小塔子沟组变质岩系中,严格受断裂的控制。围岩蚀变以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为主。金属矿物以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和自然金为主。成矿阶段可划分为灰白色石英阶段(Ⅰ),石英-黄铁矿阶段(Ⅱ)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撰山子金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上二叠统染房地组流纹岩和印支期花岗斑岩中,围岩蚀变以及主要金属矿物与金厂沟梁金矿床基本一致,成矿阶段可以划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Ⅰ),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Ⅱ)和石英-碳酸盐-萤石阶段(Ⅲ)三个阶段。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金厂沟梁金矿床对面沟复式岩体和流纹斑岩均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形成于晚侏罗世陆内伸展环境。撰山子金矿床赋矿流纹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背景下的陆缘弧-同碰撞构造环境;赋矿花岗斑岩和成矿后的闪长岩其形成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后的伸展环境。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金厂沟梁金矿床主成矿阶段(Ⅱ和Ⅲ阶段)的成矿流体总体属于中高温度(245~382℃)、中低/高盐度(1.1~10.7wt.%NaCl eq/34.2~41.4wt.%NaCl eq)、低密度(0.73~0.88g/cm3)的 H2O-NaCl+CO2体系。撰山子金矿床主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总体属于中高温度(252~332℃)、中低/高盐度(2.1~11.0wt.%NaCl eq/33.7~39.8wt.%NaCl eq)、中等密度(0.75~0.84g/cm3)的H2O-NaCl+CO2体系。流体沸腾作用可能是导致两个矿床矿质发生沉淀富集的重要机制。C-H-O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典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均以岩浆水为主,后期有少量大气降水的加入。S-Pb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岩浆活动,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和前人研究成果,判断出金厂沟梁金矿床和撰山子金矿床的矿质应该分别来源于对面沟复式岩体和三叠纪花岗斑岩。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研究区存在印支期(撰山子金矿床为代表)和燕山期(金厂沟梁金矿床为代表)两期金成矿作用。前者是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造山后的伸展构造背景下,成矿与俯冲板片拆离导致壳幔相互作用形成的岩浆活动有关;后者形成于燕山期挤压向伸展过渡的构造环境下,大规模岩石圈减薄导致壳幔相互作用形成的岩浆热液活动有关。撰山子金矿床和金厂沟梁金矿床均属于中低温岩浆热液金矿床。
蒋禺恒,刘战庆,崔丰智,岑炬标,李瑞霜,席昊[4](2019)在《隐爆角砾岩成岩成矿机制研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隐爆角砾岩是岩浆在近地表处隐蔽爆破所形成的一套岩石类型组合,常以隐爆角砾岩筒的形式产出,其孔隙率高,为含矿热液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及容矿场所,隐爆角砾岩型矿是金、铜、钨、铀等矿产的一种重要类型。隐爆角砾岩的成岩作用常伴随着热液蚀变作用,成矿作用发生在岩体内部及其围岩接触带。通过对隐爆角砾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隐爆角砾岩及岩筒的一般特征、岩筒的形成模式、成因机制与演化过程、成矿规律和矿床特征进行归纳、总结、隐爆角砾岩型矿床的形成需要复杂的区域构造和活跃的构造运动,作为重要的控矿构造,区内发育有一条或多条深大断裂及次级断裂是必不可少的;空间分布广且多与火山活动密切相关;成矿年龄跨度大,多集中在燕山期;以热液蚀变为主的矿化作用,形成多种伴生组分,常出现一体多矿现象。
侯彦明,王云章,徐永婧,张雪梅[5](2019)在《山西省代县滩上一带隐爆角砾岩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文中指出隐爆角砾岩型金矿是国内外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矿床类型。在分析山西代县滩上隐爆角砾岩区的金多金属矿床地质背景、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性的基础上,研究滩上一带隐爆角砾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发现该区金多金属矿体赋存部位位于岩体内、内外接触带及四集庄组岩组捕虏体中。研究认为,金多金属矿由石英斑岩中硫化物局部富集形成,其主要物质来源与滩上岩体之岩浆期后热液有关,黄铁矿化隐爆角砾岩为容矿岩石,断裂及其次级断裂、裂隙等构造活动为金矿体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导矿通道,燕山期中酸性浅成-超浅成岩浆活动为研究区成矿提供了大量含矿热液和成矿物质。
高玉友[6](2019)在《内蒙古敖汉旗乌兰地区金多金属-萤石矿床控矿规律及成矿预测》文中指出近年来,在敖汉复向斜内陆续发现了数十个金多金属和萤石矿床,找矿成果显示了地槽-地台边缘向地槽延伸部分比向地台延伸部分更具成矿潜力,打破了以往靠华北地台一侧矿床(点)相对密集分布的格局。通过对该区域内岩浆活动、构造展布、蚀变分带组合和大量不同类型多金属矿床空间分布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归纳和总结该地区的多金属成矿规律。研究表明,矿床集中分布于三条平行展布的北东向隆起区边缘,受晚侏罗世黑云母花岗岩边缘相和外接触带控制,且同一成矿单元中,矿床的容矿构造走向基本一致。以花岗斑岩为中心,自内向外由高温→中温→低温金属矿物,形成了相应的蚀变分带和矿化分带,构成一套完整的多金属成矿体系。萤石成矿作用晚于金属矿,矿体严格受NNE构造控制,与金属矿床异区分布、独立存在。最后,通过控矿因素和成矿作用的综合研究,对研究区内的多金属和萤石成矿进行了远景预测。
张明记[7](2019)在《电气石角砾岩成因与热液金矿 ——来自电气石组成和硼同位素约束》文中研究指明电气石及电气石角砾岩常伴生于各类热液矿床中。前人对电气石角砾岩、硼同位素与成矿作用关系研究多集中于Sn、Sn-W矿床,而对热液金矿的研究较少。广西龙头山金矿、内蒙古哈达庙金矿和毕力赫金矿均发育大量电气石,特别是前两者,矿区内产有电气石角砾岩,且与金成矿作用联系极为密切。查明上述金矿中电气石的岩相学、化学成分及硼同位素组成特征,探索电气石角砾岩成因及其与金成矿作用关系,对指导金矿勘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笔者在野外工作基础上,对上述三个金矿及无金矿化地区(广西平天山、内蒙古那仁乌拉和北大山)产出的电气石开展了岩相学、原位微区主微量元素和硼同位素组成测试分析工作,获得了以下主要研究成果:(1)龙头山金矿和哈达庙金矿中的电气石主要以角砾岩胶结物、电气石珠滴/团块和热液脉产出。毕力赫斑岩矿体中电气石以浸染状集合体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中,远离斑岩矿体的电气石以网脉产于砂岩中。龙头山流纹斑岩中的电气石珠滴为成矿前同岩浆期产物,矿化角砾岩和花岗斑岩中的电气石属成矿期产物,为气化-热液成因。毕力赫和哈达庙电气石均为岩浆期后热液成因。(2)所研究电气石均属黑电气石-镁电气石连续系列。龙头山以高Al(平均值6.52 apfu)、低Na(平均<0.63 apfu)为特征,成矿前电气石富Fe贫Mg(Fe#:0.99–0.84),成矿期电气石富Mg(Fe#:0.78–0.14),主要存在MgFe-1和X?Al(NaR2+)-1元素替代形式。哈达庙以低Al(平均<5.50 apfu)和中高Na(平均>0.71 apfu)为特征,具有中-低Fe#值(<0.80),显示Fe3+Al-1元素替代。龙头山和哈达庙电气石硼同位素组成δ11B在–14.5‰到–2.3‰范围,指示流体为壳源岩浆来源。毕力赫斑岩矿体中电气石富Fe贫Mg(Fe#:0.97–0.61),砂岩中电气石富Mg贫Fe(Fe#<0.73),主要显示MgFe-1元素替代形式。与无金矿化地区电气石相比,金矿床中电气石普遍具有较高的As含量(>10 ppm)。电气石的As可作为金矿化的指示元素,而常量元素(如Fe、Mg)不能直接指示金矿化的存在。(3)龙头山和哈达庙电气石角砾岩均是由酸性岩浆分异的富硼流体剧烈释放并充填角砾岩化过程形成的裂隙空间形成的。龙头山富硼流体以气相为主,而哈达庙的流体以热液为主。流体沸腾和角砾岩化过程可能是金矿化的关键。地表具有高As(>10 ppm)、高Fe3+(>0.30 apfu)、高Na(>0.70 apfu)、中低Fe#值(<0.80)和岩浆硼源的电气石角砾岩可作为深部或外围的斑岩型金矿化的指示剂。地表具有高As(>10 ppm)和Cu(>1 ppm)值、中低Fe#值(<0.80)和岩浆硼源的电气石角砾岩可指示附近浅成热液金矿化或深部斑岩型铜矿化。
吴垚壄[8](2019)在《内蒙古少朗河成矿带黄花沟铅锌多金属矿床矿物学特征及成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内蒙古赤峰地区少朗河成矿带处于华北板块北缘增生带内,受西拉沐沦河断裂、赤峰-开源断裂以及嫩江断裂的影响,区域成矿受中生代火山活动影响和多个成矿域的叠加与转换,致使该地区成矿背景复杂、成矿条件优良、矿床丰富多样、成矿强度大且多期次等特点。本文研究的对象为少朗河成矿带上典型的Pb-Zn-Ag多金属矿床-黄花沟多金属矿床,矿区处于少朗河断裂带北侧,被黄花沟一山咀子基底断裂北西-东南向斜向贯穿。区内主要赋矿围岩为流纹岩、英安岩、凝灰岩及拉斑玄武岩,分布于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吐组、白音高老组等地层中,成矿时期在晚中生代侏罗世时期。矿床中矿体主要赋存在中生代的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中,其以脉状、网脉状及放射状分布于火山口或火山通道中,常与围岩呈交代渐变关系。通过显微镜下鉴定、电子探针及能谱扫描微区成分分析,显示该矿床主要矿石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硬锰矿、软锰矿等,同时少量存在菱锰矿、辉银矿和黄铜矿等矿物。本矿床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混合的中-低温流体,且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与岩浆水上侵过程中萃取围岩的混合物质。主要蚀变矿物组合为:富硅矿物组合:石英-蛋白石-玉髓、富铝矿物组合:冰长石-伊利石-绢云母、富锰蚀变矿物组合:蜡硅锰矿-菱锰矿以及富钙蚀变矿物组合:菱铁矿-菱锰矿,同时还存少量重晶石化、绿泥石化等蚀变矿物。矿石组构特征中,构造类型主要为脉状、网脉状、条带状、晶洞状、栉状、似层纹状及角砾状等。结构类型主要为半自形-自形晶粒结构、包含结构、镶嵌结构、共结边结构、蚕食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及压碎结构等。本矿床流体特征、矿石矿物及蚀变围岩组合特点显示,该矿床具有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矿化特点,初步推测该矿床为受构造控制的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铅锌多金属矿床。
白丽琴,高雄,左鑫,赵强,于美超,赵春江[9](2018)在《内蒙古油房—金厂沟梁一带金多金属矿床构造控制作用及找矿方向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内蒙古油房—金厂沟梁一带金多金属矿床处于华北地块北缘东段古亚洲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不同构造体制的交汇部位。区内东西向构造和北北东—北东向构造是区内主体构造,两者的复合构成了该区的基本构造格局。矿床空间分布规律明显受构造控制,呈现出东西向成带、北东—北北东向成行、分段集中的特征,与区内东西向构造和北东—北北东向构造的成生、发展、演化及其复合控岩控矿作用密切相关。文章从成矿带地质背景、构造控制作用,控矿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找矿模型,以期对该地区进一步的找矿和研究工作有所指导。
宋国龙,向淑敏,牛勇,王忠[10](2016)在《酸性火山——侵入岩金多金属矿床模式以陈家杖子金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宁城县陈家杖子金多金属矿矿床主要赋存于隐爆角砾岩筒。该类矿床属多种矿产共生类型,矿床上部是以含金为主,其下部可能存在以含铜、钼为主的斑岩型矿床。本文分析探讨了陈家杖子金多金属矿矿床产出地质环境、矿床地质特征、建立了矿床模式。该类型矿床属于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严格受隐爆角砾岩筒控制。隐爆角砾岩体由中心向边部或由深部至浅部,碎屑物粒度由细变粗,岩相分带为:流纹质隐爆岩屑晶屑凝灰岩——流纹质隐爆角砾岩屑晶屑凝灰岩——流纹质隐爆角砾岩——流纹质隐爆集块式角砾岩——震碎角砾岩——震裂片麻岩(花岗岩)。
二、内蒙古宁城县陈家杖子隐爆角砾岩型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蒙古宁城县陈家杖子隐爆角砾岩型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陕西山阳—柞水地区庙梁隐爆角砾岩及其与金成矿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1.2.1 国内外隐爆角砾岩研究现状 |
1.2.2 山阳-柞水地区研究现状 |
1.2.3 庙梁矿区研究现状 |
1.2.4 存在问题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 完成工作量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地层 |
2.2 构造 |
2.2.1 褶皱 |
2.2.2 断裂 |
2.3 岩浆岩 |
2.4 矿产 |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
3.1 矿区地质特征 |
3.1.1 地层 |
3.1.2 构造 |
3.1.3 岩浆岩 |
3.2 矿体地质特征 |
3.2.1 矿体产状、规模 |
3.2.2 矿石特征 |
3.2.3 围岩蚀变 |
3.2.4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隐爆角砾岩体地质特征 |
4.1 一般特征 |
4.2 岩石学特征 |
4.2.1 角砾成分 |
4.2.2 角砾形态 |
4.2.3 胶结物成分 |
4.3 与花岗岩类侵入体关系 |
4.3.1 花岗闪长斑岩 |
4.3.2 花岗质角砾 |
4.3.3 石英斑岩 |
4.4 与金矿化关系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花岗岩类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5.1 岩相学特征 |
5.2 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5.2.1 分析方法 |
5.2.2 主量元素 |
5.2.3 微量元素 |
5.2.4 稀土元素 |
5.3 锆石U-Pb年代学特征 |
5.3.1 分析方法 |
5.3.2 测试结果 |
5.4 锆石原位Hf同位素特征 |
5.4.1 分析方法 |
5.4.2 测试结果 |
5.5 岩石成因讨论 |
5.5.1 成岩时代 |
5.5.2 岩浆源区 |
5.5.3 构造背景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流体包裹体特征 |
6.1 分析方法 |
6.2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
6.3 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讨论与结论 |
7.1 隐爆角砾岩形成机制 |
7.2 矿床成因讨论 |
7.3 结论 |
7.4 存在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图 |
附表 |
个人简历 |
(2)隐爆角砾岩型矿床的特征及其成矿规律 ——以广西龙头山金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现状 |
1.2.1 隐爆角砾岩研究现状 |
1.2.2 隐爆角砾岩的一般特征 |
1.2.3 隐爆角砾岩筒的特征 |
1.2.4 隐爆角砾岩筒形成模式 |
1.2.5 金矿类型及空间分布 |
1.2.6 火山岩-次火山岩型金矿 |
1.2.7 金矿成矿时代 |
1.2.8 龙头山金矿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目标 |
1.6 研究方法 |
1.7 可行性研究分析 |
1.8 完成的工作量 |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
2.1 区域地层 |
2.2 区域构造 |
2.3 区域岩浆岩 |
2.4 区域地质演化 |
2.5 区域金矿地质特征 |
2.5.1 成矿时代与矿床类型 |
2.5.2 控矿因素 |
第3章 矿区地质特征 |
3.1 矿床地质特征 |
3.1.1 矿区成矿背景 |
3.1.2 矿区地层 |
3.1.3 矿区构造 |
3.1.4 次火山岩体特征 |
3.2 矿体地质特征 |
3.2.1 矿体类型 |
3.2.2 矿石类型 |
3.2.3 矿化分带性 |
3.2.4 矿体特征 |
3.2.5 矿石矿物成分 |
3.2.6 矿石的结构构造 |
3.3 围岩蚀变 |
3.3.1 围岩蚀变类型 |
3.3.2 围岩蚀变分带 |
3.3.3 围岩蚀变与矿化的关系 |
3.4 成矿期次及成矿阶段 |
3.5 电气石矿物学研究 |
3.6 矿体与岩体的相关特征 |
3.7 成岩成矿时代 |
第4章 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 |
4.1 矿床成因 |
4.1.1 成矿物质来源 |
4.1.2 岩体主量元素 |
4.1.3 稀土元素特征 |
4.1.4 流体包裹体特征 |
4.1.5 流体沸腾与成矿 |
4.1.6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
4.2 成矿模式 |
第5章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
5.1 控矿因素 |
5.2 成矿规律 |
5.3 成矿预测 |
5.3.1 深部铜钼矿化 |
5.3.2 找矿标志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内蒙古敖汉地区中生代两期金成矿作用 ——以撰山子和金厂沟梁金矿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找矿勘查现状 |
1.3 赤峰-朝阳矿集区成矿研究进展 |
1.3.1 金厂沟梁金矿床 |
1.3.2 撰山子金矿床 |
1.3.3 安家营子金矿床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完成工作量 |
1.6 主要成果与认识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地层 |
2.1.1 太古宇 |
2.1.2 元古宇 |
2.1.3 古生界 |
2.1.4 中生界 |
2.1.5 新生界 |
2.2 构造 |
2.2.1 褶皱构造 |
2.2.2 断裂构造 |
2.3 岩浆岩 |
2.4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
2.5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
2.5.1 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 |
2.5.2 岩石地球化学 |
2.6 区域矿产 |
2.7 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史 |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
3.1 金厂沟梁金矿床 |
3.1.1 地层 |
3.1.2 构造 |
3.1.3 岩浆岩 |
3.1.4 矿体地质特征 |
3.1.5 矿石特征 |
3.1.6 矿石组构 |
3.1.7 围岩蚀变 |
3.1.8 成矿阶段与矿物生成顺序 |
3.2 撰山子金矿床 |
3.2.1 地层 |
3.2.2 构造 |
3.2.3 岩浆岩 |
3.2.4 矿体地质特征 |
3.2.5 矿石特征 |
3.2.6 矿石组构 |
3.2.7 围岩蚀变 |
3.2.8 成矿阶段与矿物生成顺序 |
第4章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4.1 金厂沟梁金矿床 |
4.1.1 岩相学特征 |
4.1.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4.1.4 岩石成因类型与构造环境 |
4.2 撰山子金矿床 |
4.2.1 岩相学特征 |
4.2.3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4.2.4 岩石成因与构造背景 |
第5章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 |
5.1 样品采集与测试方法 |
5.2 金厂沟梁金矿床 |
5.2.1 岩相学特征 |
5.2.2 均一温度 |
5.2.3 包裹体盐度 |
5.2.4 密度和压力 |
5.2.5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
5.2.6 矿质沉淀机制 |
5.3 撰山子金矿床 |
5.3.1 岩相学特征 |
5.3.2 均一温度 |
5.3.3 包裹体盐度 |
5.3.4 密度和压力 |
5.3.5 激光拉曼分析 |
5.3.6 矿质沉淀机制 |
第6章 同位素地球化学 |
6.1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
6.2 金厂沟梁金矿床 |
6.2.1 硫同位素 |
6.2.2 铅同位素 |
6.2.3 氢氧同位素 |
6.2.4 碳氧同位素 |
6.3 撰山子金矿床 |
6.3.1 硫同位素 |
6.3.2 铅同位素 |
6.3.3 氢氧同位素 |
6.3.4 碳氧同位素 |
第7章 成矿模式与矿床成因 |
7.1 构造-岩浆活动与金成矿作用 |
7.2 矿床成因 |
7.2.1 金厂沟梁金矿床 |
7.2.2 撰山子金矿床 |
7.2.3 总结对比 |
7.2.4 成矿过程 |
第8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隐爆角砾岩成岩成矿机制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隐爆角砾岩研究概况 |
2 隐爆角砾岩及隐爆角砾岩筒的一般特征 |
2.1 隐爆角砾岩的一般特征 |
2.2 隐爆角砾岩筒的特征 |
3 隐爆角砾岩筒形成模式 |
3.1 底侵隐爆模式 |
3.2 侧向隐爆模式 |
3.3 隐爆角砾岩筒形成模式的地质意义 |
4 隐爆角砾岩的形成机制及演化过程 |
4.1 隐爆角砾岩的形成机制 |
4.2 隐爆角砾岩的演化过程 |
5 隐爆角砾岩型矿床特征 |
5.1 地质特征 |
5.2 空间分布 |
5.3 成矿时代 |
5.4 矿种类型 |
6 隐爆角砾岩的成矿规律 |
7 结语 |
(5)山西省代县滩上一带隐爆角砾岩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地质背景 |
2隐爆角砾岩及其岩石学特征 |
3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性 |
3.1地球物理特征 |
3.2地球化学背景特征 |
3.3地球化学特征 |
4讨论 |
5结论 |
(6)内蒙古敖汉旗乌兰地区金多金属-萤石矿床控矿规律及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区域地质条件 |
1.1地层 |
1.2构造特征 |
1.2.1褶皱构造 |
1.2.2断裂构造 |
1.3岩浆岩分布特征 |
2矿化类型与分布特征 |
2.1斑岩型Mo矿化带 |
2.2大脉型Mo+Cu矿化带 |
2.3大脉型Cu+Ag+Zn+Pb矿化带 |
2.4大脉型Au矿化带 |
2.5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脉状萤石矿体 |
3蚀变分带特征及与矿化分带的对应性 |
3.1硅化+伊利石化高-中温蚀变带 |
3.2青磐岩化中-低温蚀变带 |
4矿床间成因联系与区域成矿规律 |
5成矿预测 |
5.1成矿主控因素 |
5.2评价与预测依据 |
5.3成矿前景区预测 |
6结论 |
(7)电气石角砾岩成因与热液金矿 ——来自电气石组成和硼同位素约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电气石角砾岩、硼同位素、典型矿床研究现状 |
1.2.1 电气石研究现状 |
1.2.2 硼及硼同位素研究现状 |
1.2.3 角砾岩研究现状 |
1.2.4 典型矿床研究现状及科学问题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工作量 |
1.4 样品采集和测试分析方法 |
1.4.1 样品采集和处理 |
1.4.2 主量元素测试和数据处理 |
1.4.3 微量元素测试和数据处理 |
1.4.4 硼同位素组成测试分析 |
1.4.5 流体包裹体测试分析 |
1.5 本文主要成果与创新点 |
第2章 典型矿床区域地质背景 |
2.1 大瑶山地区区域地质背景 |
2.1.1 区域地层 |
2.1.2 区域构造 |
2.1.3 区域岩浆岩 |
2.1.4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
2.1.5 区域矿化特征 |
2.2 哈达庙地区区域地质背景 |
2.2.1 区域地层 |
2.2.2 区域构造 |
2.2.3 区域岩浆岩 |
2.2.4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
2.2.5 区域矿产 |
第3章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
3.1 龙头山金矿矿区地质 |
3.1.1 矿区概况 |
3.1.2 矿区地层 |
3.1.3 矿区构造 |
3.1.4 矿区岩浆岩 |
3.1.5 矿床地质特征 |
3.2 哈达庙金矿矿区地质 |
3.2.1 矿区概述 |
3.2.2 矿区地层 |
3.2.3 矿区构造 |
3.2.4 矿区岩浆岩 |
3.2.5 矿床地质特征 |
3.3 毕力赫金矿矿区地质 |
3.3.1 矿区地层 |
3.3.2 矿区构造 |
3.3.3 矿区岩浆岩 |
3.3.4 矿床地质特征 |
第4章 电气石岩相学及化学组成特征 |
4.1 电气石岩相学特征 |
4.1.1 龙头山金矿电气石 |
4.1.2 哈达庙金矿电气石 |
4.1.3 毕力赫金矿电气石 |
4.2 电气石化学组成特征 |
4.2.1 电气石主量元素特征 |
4.2.2 电气石微量元素特征 |
4.2.3 电气石硼同位素组成特征 |
第5章 电气石成因及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
5.1 电气石成因 |
5.2 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
5.2.1 电气石与流体系统 |
5.2.2 流体温度和盐度 |
5.2.3 流体氧逸度 |
5.2.4 流体来源 |
本章小结 |
第6章 电气石角砾岩成因及其勘查意义 |
6.1 电气石角砾岩成因与金成矿作用关系 |
6.2 电气石角砾岩的金矿勘查潜力评估 |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存在问题 |
7.1 结论 |
7.2 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8)内蒙古少朗河成矿带黄花沟铅锌多金属矿床矿物学特征及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区范围及自然条件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矿床类型的划分 |
1.3.2 成矿构造背景 |
1.3.3 火山岩类型对矿床类型的制约 |
1.3.4 流体演化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
1.3.5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与斑岩型矿床之间的联系 |
1.4 研究内容及实验方法 |
1.5 完成的工作量及取得的成果 |
1.5.1 完成的工作量 |
1.5.2 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区域地层 |
2.1.1 元古界 |
2.1.2 古生界 |
2.1.3 中生界 |
2.1.4 新生界 |
2.2 区域构造 |
2.3 区域岩浆岩 |
2.4 区域矿产 |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
3.1 矿区地质背景 |
3.1.1 地层 |
3.1.2 构造 |
3.1.3 岩浆活动 |
3.1.4 矿区火山岩 |
3.2 矿体地质特征 |
3.3 矿石类型 |
3.4 矿石组构特征 |
3.4.1 矿石构造 |
3.4.2 矿石结构 |
3.5 矿石矿物学特征 |
3.6 围岩蚀变 |
3.7 成矿期次划分 |
第四章 矿床成因讨论 |
4.1 成因矿物学特征 |
4.1.1 矿床地质特征及矿物组合特点 |
4.1.2 脉石蚀变矿物组合及成因意义 |
4.2 成矿时代 |
4.3 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 |
4.4 成矿作用机制及矿床成因类型判别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内蒙古油房—金厂沟梁一带金多金属矿床构造控制作用及找矿方向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区域地质概况 |
1.1地层 |
1.2侵入岩 |
1.3构造 |
1.4区域矿产 |
2构造控制作用分析 |
2.1区域构造演化 |
2.2构造对矿床分布的控制作用 |
3找矿方向探讨 |
3.1控矿因素 |
3.2找矿标志 |
3.3找矿方向 |
3.4金找矿模型 |
(10)酸性火山——侵入岩金多金属矿床模式以陈家杖子金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成矿构造背景 |
2 成矿特征分析 |
2.1 主要控矿因素 |
2.2 赋矿岩石特征 |
2.3 成岩成矿时代 |
2.4 共生矿床类型 |
3 矿床地质特征 |
3.1 矿体赋存部位 |
3.2 矿体基本特征 |
3.3 矿石矿物组合 |
3.4 矿石结构构造 |
3.5 围岩蚀变特征 |
3.6 矿床 (体) 空间分带 |
4 矿床模式 |
4.1 模式简要说明 |
4.2 成矿时空演化 |
4.3 成矿主要机制 |
4.4 对成矿的不同认识 |
5 矿床模式应用 |
5.1 主要控矿因素 |
5.2 找矿主要标志 |
四、内蒙古宁城县陈家杖子隐爆角砾岩型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陕西山阳—柞水地区庙梁隐爆角砾岩及其与金成矿关系研究[D]. 焦世豪.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9)
- [2]隐爆角砾岩型矿床的特征及其成矿规律 ——以广西龙头山金矿为例[D]. 蒋禺恒. 桂林理工大学, 2020
- [3]内蒙古敖汉地区中生代两期金成矿作用 ——以撰山子和金厂沟梁金矿床为例[D]. 刘丽.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
- [4]隐爆角砾岩成岩成矿机制研究综述[J]. 蒋禺恒,刘战庆,崔丰智,岑炬标,李瑞霜,席昊. 矿产与地质, 2019(06)
- [5]山西省代县滩上一带隐爆角砾岩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侯彦明,王云章,徐永婧,张雪梅. 现代地质, 2019(04)
- [6]内蒙古敖汉旗乌兰地区金多金属-萤石矿床控矿规律及成矿预测[J]. 高玉友.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 [7]电气石角砾岩成因与热液金矿 ——来自电气石组成和硼同位素约束[D]. 张明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
- [8]内蒙古少朗河成矿带黄花沟铅锌多金属矿床矿物学特征及成因研究[D]. 吴垚壄.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9]内蒙古油房—金厂沟梁一带金多金属矿床构造控制作用及找矿方向探讨[J]. 白丽琴,高雄,左鑫,赵强,于美超,赵春江. 矿产勘查, 2018(01)
- [10]酸性火山——侵入岩金多金属矿床模式以陈家杖子金矿为例[J]. 宋国龙,向淑敏,牛勇,王忠. 世界有色金属, 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