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叶军(江苏省常熟市淼泉卫生院215515)
【中图分类号】R9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9-0200-02
【摘要】目的了解儿科门诊用药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12月全年处方共计600张。统计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基本药物使用率、含注射剂处方所占百分率、抗菌药物使用处方百分率、抗菌药物与中药注射剂联用处方所占的百分率,结合有关规定进行讨论分析。结果注射剂应用百分率为45.0%,每张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为3.12种,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百分率为55.0%,抗菌药物与中药注射剂联合应用的百分率为23.0%,基本药物使用率为36.5%。结论制定干预措施,加强政策宣传,切实做到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关键词】儿科门诊处方用药分析
为了解我院儿科门诊处方用药状况,贯彻落实《处方管理办法》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现对我院儿科门诊2011年度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期引起临床医师对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的重视,从而达到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安全、有效、经济的医疗目的。
1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儿科门诊处方600张,50张/月。统计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基本药物使用率;统计含注射剂处方、使用抗菌药物处方及抗菌药物与中药注射剂联用处方所占百分率,结合有关规定进行讨论分析。
2结果
在抽查的600份处方中,使用注射剂的处方270份,占45.0%。在抽查的600张处方中,平均用药品种数为3.12种。其中,用5种以上药品的有96张处方,占处方总数的16.0%。在600份门诊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330份,占处方总数的55.0%。所调查的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频数排前5位的依次是:头孢呋辛、头孢唑肟、头孢克洛、头孢克肟、阿奇霉素。所抽查的处方中,抗菌药物与中药注射剂联合应用的处方数为138份,占处方总数的23.0%。
3讨论
选择恰当的剂型和正确的给药途径,也是合理用药的一个重要方面,原则上能口服给药的不采用肌内注射,能肌内注射的不静脉给药。结果统计显示,注射剂使用率占到45.0%。就诊患者中,3岁以下儿童接近二分之一。因小儿年龄小,口服药品患儿不易接受,多数家长要求选择静脉给药。据报道,注射剂使用率的正常适用范围应<30%注射剂应用的增多,也伴随着医疗风险的增加。由于注射给药速度、配液浓度、溶媒的选择、药物之间的配伍等因素的影响,以及注射剂中不同程度存在的不溶性微粒直接输入机体,使得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升,在影响治疗效果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要严格遵守药物使用的基本原则,做到合理选择剂型和给药途径。
处方统计显示,平均配伍用药品种数为3.12种,其中5种以上占16.0%。药物联用常取得良好疗效,但同时也增加了发生ADR的几率。据统计,当联合使用5种以下的药物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2%,而联用20种以上的药物时,发生率可上升为45%。无指征多药并用,还会扰乱机体的防御功能,引起药物与药物、药物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药,尽可能减少用药品种及用药剂量;同时,药师要认真审核处方,加强处方管理,共同创造合理用药的良好氛围。
抗菌药物是目前我国用量最大、不合理应用最多的一类药物。欧美发达国家门诊抗菌药物的应用率占所有药品的10%,而发展中国家门诊应用率高达63%。本次调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5.0%,高于我国其他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48.9%。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有过于泛滥的趋势,儿科感染性疾病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尤其是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科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大多由病毒感染所致,少数为细菌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滥用抗菌药物不仅浪费药物资源,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使细菌耐药性更趋严重,也增加了药源性疾病发生的几率。
本次调查统计显示,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中药注射剂的处方量占总处方用量的23.0%,占注射剂处方用量的51.1%。中药注射剂大部分产品是中药材综合成分的提取物,其中未知的非定量成分占有相当比例;一些大分子杂质如鞣质、蛋白质、树脂、淀粉等难以完全除去,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变色、浑浊、沉淀等现象影响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其他药物配伍时更容易引起PH值、色泽、沉淀等的变化,也相对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有人统计报道,中药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病例中,注射剂引起过敏性休克占72.50%,位居第一,其中静脉注射占50.38%,肌注占20.61%,口服占16.03%,局部注射占10.53%,死亡率为6.87%。
中医治疗疾病特点是辨证施治,即按照中医理论辨别疾病症候,作出正确诊断,制定治病法则,以及处方和用药。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因其疗效确切而应用广泛,1992年12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为全国中医院急诊科室必备的中成药。据报道127例中药不良反应病例中,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占40.03%,其中双黄连、复方丹参、茵栀黄、清开灵等注射剂,致过敏反应发生率为最高。目前有“发热用清开灵针”的说法,将中医的热证与西医的感染性炎症划等号,导致不良反应增多。因此临床医生应用中药注射剂时应该注意中医相关知识,药证相符,才能保证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
本次调查基本药物使用率为100%。基本药物是国家依据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筛选出的能满足人们卫生保健,优先需求的药物。基本药物使用率反映了医院在医疗实践中遵从国家药物政策的程度。医院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临床医生使用基药的意识,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经济、有效。
总之,儿童合理用药情况不容乐观,目前仍存在用药品种偏多、剂量偏大,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一是必须贯彻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政策宣传;基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编制符合本院专科用药情况的基本药品目录和常用药物手册,制定注射剂使用基本原则,修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制定不合理用药奖惩办法等。二是加强处方点评及不合格处方汇总上报工作,对不合格处方应制定教育为主和通报、罚款相结合的强化管理制度;召开院内医务管理人员、质控人员、药师、医生等参与的不合格处方分析研讨会等一系列干预措施,切实做到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促进儿科合理用药,减少浪费,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翟所迪,毛璐,刘芳,等.多中心合理使用注射剂的对照干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5,40(2):155.
[2]陈新谦,金有豫,汤光主编.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87.
[3]刘初阳,林楚华,汪珍秀.药物作用与给药时间关系探讨[J].医学信息,2007,20(2):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