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时空数据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时空,数据库,数据,分布式,空间,气候资源,模型。
时空数据库论文文献综述
周北平[1](2019)在《基于时空缓存数据库的高校图书馆人脸识别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图书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的安防和现代化管理是智慧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方向。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图书馆刷脸趋势越来越明显。高校图书馆的人脸识别场景与传统人脸识别场景有所不同,可结合图书馆场景对人脸识别技术进行改进。本文结合高校学生出入馆时间规律和行为习惯等的特点,利用Redis集群技术,搭建时空缓存数据库,动态调整人脸序列缓存,进而减少对人脸识别的响应时间。经实验测试,在不改变人脸识别算法的前提下,通过工程化的改良,可以节省服务时间,提升服务效率。(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期刊2019年09期)
李观石,陆藩藩[2](2019)在《时空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rcEngine10.1二次开发包,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地理实体数据、影像数据、地图数据、地名地址数据、专题地理信息数据等框架数据资源体系中各种类型数据的更新为基础,开发了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框架数据库管理系统、地理实体管理系统和电子地图更新系统等四个子系统,实现数据库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和数据共享,从而促进数据管理工作更加高效便捷,提升数据使用效率和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东区海峡两岸交流研讨论文集》期刊2019-09-23)
刘松[3](2019)在《阿里巴巴:云数据库时空引擎 赋能空间数据普惠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数据处理的架构演进1995年,ESRI为了满足2B市场需求,革命性地推出了空间数据引擎SDE——基于商业关系数据库+中间件建模我们的世界,影响了一代人。20多年过去了,随着Hadoop、Spark以及分布式大数据技术的演进,分布式空间数据引擎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一些大规模空间数据分析处理场景中发挥了独特价值。那么,空间数据处理的下一站演进将去哪里?(本文来源于《中国测绘》期刊2019年08期)
胡杰,戴声佩,李茂芬[4](2019)在《华南热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数据库构建与集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面向对象的语言,构建了华南热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数据库,并集成分析了相关气候要素的时空变化情况,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种植生产、农业区划规划,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提供数据基础和科学支撑,但时空数据库在时间延续性、空间精准性、数据扩展性、成果应用性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热带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武英豪[5](2019)在《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轨迹大数据时空索引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今社会,随着无线传感技术、GPS技术、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位置数据的获取越来越容易,基于位置的服务(LBS)蓬勃发展,移动轨迹数据大量获取并日渐积累。轨迹数据携带大量的隐含信息,且具有海量高动态的特性。高效管理和索引轨迹数据对挖掘海量轨迹的潜在价值、服务交通和出行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实际应用场景出发,从数据库选择、索引策略选择、存储结构及索引算法设计等几个方面对轨迹大数据的时空索引进行了探索。针对现有主流的非关系型数据库的特征和适用性,本文选择了横向扩展性良好、具有最快写操作性能的Cassandra数据库作为轨迹大数据存储的数据库。针对Cassandra数据库读性能的瓶颈设计时空索引。采用时间划分的策略将时间和空间放在同等地位基于Cassandra构建复合时空索引。空间索引采用四叉树和希尔伯特(Hilbert)曲线,时间索引采用等间隔划分。轨迹数据具有高动态性,索引更新代价较大,本文选择固定级别的S2索引编码为实时轨迹构建空间索引。对于固定级别的空间划分,不同精度的查询场景响应效率不同。为实现常见应用场景的迅速响应,本文提出了空间级别和时间间隔划分策略,在最大化利用服务器和数据库存储资源的前提下实现轨迹数据写入和查询的快速响应。同时,提出了新的查询区域构建算法,解决了由于投影不一致导致的漏查现象。论文采用北京市10000辆出租车约1500万轨迹数据进行了实验,测试了时空范围范围查询、邻近查询、并发访问的响应效率。实验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实现海量轨迹数据的高效存储和查询。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实现了一个大数据管理平台的轨迹数据管理功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索引划分的复杂路线通行时间估计算法,实现了本文轨迹大数据时空索引策略的实际工程应用。(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期刊2019-06-01)
魏雪梅[6](2019)在《多级时空数据库联动增量更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安徽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数据资源体系为例,本文研究了多级结构的时空数据库组织形式,建立了多级时空数据库联动增量更新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出了底层驱动与需求驱动相结合的联动更新机制,实现联动更新技术流程,并在安徽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更新工作中进行了应用和验证。(本文来源于《测绘通报》期刊2019年05期)
毛宁,陶象武,吕恭鸣,马良,张湜岫[7](2019)在《基于Geodatabase的多基态修正模型时空数据库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地理信息系统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地理空间数据成为许多行业解决规划和管理问题不可或缺的辅助决策数据,而且对于空间数据的现势性要求越来越高。3S技术的发展也为数据快速更新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传统的空间数据库已无法有效地存储和管理积累的大量历史数据。本文以面向对象的地理数据库Geodatabase为基础平台,以减少历史数据存储空间为目的,完成了多基态修正模型时空数据库的设计,极大地减少了空间历史数据存储的冗余。(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9年14期)
刘畅,侯雨亭,徐凤娇[8](2019)在《基于时空数据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空扩散影响强度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带一路"战略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传播是文化地理学和传播学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具有全人类共享的特性,它的跨文化传播有利于促进跨国界、跨族群的文化间对话。2011年中国皮影戏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皮影戏在欧盟地区的跨文化传播事件为研究对象,借助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的方法,探讨分析了我国皮影戏的传播强度及各时期对皮影戏对外传播的影响因素。尝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文化传播从文本信息进行空间化转换,利用模型计算进行文化传播分析定量化分析和传播强度可视化表达,得出我国皮影戏跨文化传播表现为大尺度的远距离扩散,为文化地理学提供了方法参考,为新时期我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跨文化传播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本文来源于《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胡珂,李成名,沈建明[9](2018)在《分布式时空数据库去中心化负载均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分布式时空数据库已经成为主流的时空数据存储方式,是存储多源异构数据和海量时空数据的必需手段,但是,在数据存储时存在着海量数据存储困难及多用户高并发读写能力有待提升的问题。负载均衡是解决上述难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一直是分布式存储技术中的研究热点。本文首次提出将环状模型应用在存储的时空数据中,实现动态管理,在多用户高并发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各个分布式节点的负载均衡。(本文来源于《测绘通报》期刊2018年12期)
胡珂[10](2018)在《分布式时空数据库去中心化负载均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分布式时空数据库已经成为主流的时空数据存储方式,是存储多源异构数据和海量时空数据的必需手段。但是,在使用分布式时空数据库存储、查询数据过程中存在着多用户高并发所带来的读写效率低的问题。因此,设计出良好的存储架构和实现负载均衡一直是分布式存储技术中的研究热点。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面对大规模的时空数据,需要设计一种新的集群架构解决方案。其中负载均衡策略可以分为中心化控制策略和去中心化控制策略两种。传统的分布式系统中,多使用中心化控制策略,即以一个中心节点作为集群的负载节点。这就会导致过度依赖于中心节点,而不利于集群的稳定性。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去中心化的时空数据存储方案。首先,确定叁层架构模式,采用Postgres-XL集群作为数据存储方案。然后,在负载均衡部分建立一个全局的分区表,建立节点与数据之间的映射关系。最后,对各个节点的负载均衡指标进行衡量排序选出负载低的节点进行存储,完成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在查询过程中,负载均衡可以合理的分配用户的访问请求。通过各种测试实验表明,本文设计的架构方案及提出的负载均衡方法可以动态的管理时空数据,并且在面临多用户高并发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各个分布式节点的负载均衡。因此,相比于中心化的存储方式,去中心化的负载均衡方法更适用于存储时空数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期刊2018-05-01)
时空数据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ArcEngine10.1二次开发包,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地理实体数据、影像数据、地图数据、地名地址数据、专题地理信息数据等框架数据资源体系中各种类型数据的更新为基础,开发了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框架数据库管理系统、地理实体管理系统和电子地图更新系统等四个子系统,实现数据库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和数据共享,从而促进数据管理工作更加高效便捷,提升数据使用效率和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时空数据库论文参考文献
[1].周北平.基于时空缓存数据库的高校图书馆人脸识别应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9
[2].李观石,陆藩藩.时空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C].华东区海峡两岸交流研讨论文集.2019
[3].刘松.阿里巴巴:云数据库时空引擎赋能空间数据普惠计算[J].中国测绘.2019
[4].胡杰,戴声佩,李茂芬.华南热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数据库构建与集成分析[J].热带农业科学.2019
[5].武英豪.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轨迹大数据时空索引研究及应用[D].聊城大学.2019
[6].魏雪梅.多级时空数据库联动增量更新方法[J].测绘通报.2019
[7].毛宁,陶象武,吕恭鸣,马良,张湜岫.基于Geodatabase的多基态修正模型时空数据库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
[8].刘畅,侯雨亭,徐凤娇.基于时空数据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空扩散影响强度评估[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9].胡珂,李成名,沈建明.分布式时空数据库去中心化负载均衡方法[J].测绘通报.2018
[10].胡珂.分布式时空数据库去中心化负载均衡方法研究[D].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