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泰州225300)
【摘要】目的:探讨GE16排螺旋CT用于脑组织腔隙性梗塞检查诊断的观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接收的患有脑卒中的85例患者,采用GE16排螺旋CT扫描,对其诊断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经过GE16排螺旋CT诊断后,确诊为脑组织腔隙性梗塞的患者有60例,腔隙病灶共有82例,其中有41例为单发病灶,15例为两发病灶,2例为三发病灶,2例为四发病灶。诊断显示患者的强腔隙直径在2~20mm,平均直径为(10.5±4.3)mm,其中占比最高的是5~15mm,为77.2%。腔隙病灶存在于左侧的有36例,右侧的有34例,双侧的有12例。结论:GE16排螺旋CT诊断脑组织腔隙性梗塞具有一定的价值,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GE16排螺旋CT;脑组织;腔隙性梗塞;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2-0047-02
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脑组织腔隙性梗塞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指的是患者脑深部的支动脉出现硬化病变以及微小闭塞等后引起腔隙性梗塞,具有边界清晰的特点[1]。该病的病灶部位微小,因此给临床检查和诊断带来一定的难度,影响患者的治疗。本文中对脑组织腔隙性梗塞的85例患者采用GE16排螺旋CT进行诊断,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85例患有脑卒中的患者进行研究,对其进行GE16排CT扫描后确诊为脑组织腔隙性梗塞的患者有60例,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小于50岁的4例,50~59岁的有19例,60~69岁的有20例,大于70岁的有17例,患者中高血压的有27例,肺心病患者有1例,糖尿病患者1例。
1.2方法
取患者仰卧位,对所有患者进行GE16排螺旋CT扫描。扫描参数:扫描范围为从患者的下颌角到颅顶,层距为10mm,层厚为8mm[2]。对扫描结果显著且显示为阴性的在2d后复查。
1.3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以上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对比采取χ2检验,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GE16排螺旋CT诊断后,确诊为脑组织腔隙性梗塞的患者有60例,腔隙病灶共有82例,其中有41例为单发病灶,15例为两发病灶,2例为三发病灶,2例为四发病灶。诊断显示患者的强腔隙直径在2~20mm,平均直径为(10.5±4.3)mm,其中占比最高的是5~15mm,为77.2%。腔隙病灶存在于左侧的有36例,右侧的有34例,双侧的有12例。分布部位在基底节区的52例,脑干3例,顶叶2例,小脑2例,额颞1例,基底节区又分为内囊27例,丘脑16例,尾状核9例。病灶的形状为类圆形,低密度,边界清晰,范围小。一般为局部受压,轻微受压的有1例。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脑组织腔隙性梗塞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脑组织腔隙性梗塞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临床上诊断该病的方法主要是CT或者是MRI检查[3],对于该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因为该病可引起患者脑部功能的减退,最终形成脑血管性痴呆,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极大的伤害和经济压力。该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引起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等,给患者带来痛苦[4]。该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一般认为高血压是发生该病的直接原因。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发生该病的机率为50%~78%,除此之外还有糖尿病、脑血栓以及冠心病等。本文中对所有患者采用GE16排CT进行扫描,85例脑卒中患者中确诊为脑组织腔隙性梗塞的患者有60例,诊断出的病灶共有82例,但是因为病灶较小以及容积效应的影响[5],不能直接判断出新旧梗塞病灶,因此继续进行扫描发现,单发病灶有41例,两发病灶有15例,三发病灶有2例,四发病灶有2例。检测中发现,腔隙直径范围在2~20mm,平均直径为(10.5±4.3)mm,其中占比最高的是5~15mm,为77.2%。腔隙病灶存在于左侧的有36例,右侧的有34例,双侧的有12例。分布部位在基底节区的52例,脑干3例,顶叶2例,小脑2例,额颞1例,基底节区又分为内囊27例,丘脑16例,尾状核9例。病灶的形状为类圆形,低密度,边界清晰,范围小。一般为局部受压,轻微受压的有1例。可见GE16排螺旋CT对脑组织腔隙性梗塞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便于医师对患者的后期治疗,也有利于患者身体的康复。
综上所述,GE16排螺旋CT诊断脑组织腔隙性梗塞具有一定的价值,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强.GE16排螺旋CT在脑组织腔隙性梗塞检查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11):63-63.
[2]杨欣.64排螺旋CT脑CTP与头颈CTA联合应用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3,9(1):106-107.
[3]许方洪,陈伟建,杨运俊等.多层螺旋CT颈内动脉血管成像联合脑灌注成像对早期缺血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C].//2007年浙江省医学会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12(6):41-43.
[4]刘景昌,刘炜.螺旋CT检查诊断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J].中国基层医药,2015,17(16):2198-2199.
[5]陈涓,刘银红,赵斌等.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脑卒中评分及预后相关性的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5,39(4):41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