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菌应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药物,处方,切口,手术,横断面,预防性,石墨。
抗菌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周瑜,韩燕霞[1](2019)在《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及合理应用管理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抗菌药物在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方面具有显着的疗效。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能够提高抗感染疗效,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延缓细菌的耐药性[1,2]。然而,人们过于频繁地使用这类药物,甚至在不需要的时候也使用,就会导致抗菌药物耐药[3]。为规范抗菌药物的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目前各级医院均在积极进行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并形成了适合各自医院的处方点评模(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24期)
谢敬丹,郭宇姝,游亮,王静[2](2019)在《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不合理应用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药师对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合理应用的干预作用,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方法随机抽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门诊2017年11月1日—2018年3月31日抗菌药物处方作为对照组(干预前),另抽取2018年6月1日—2018年10月30日抗菌药物处方作为观察组(干预后)。每月抽取1 500张,两组各7 500张。对抗菌药物干预前后的使用率、不合理处方数以及不合理处方主要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由12. 18%下降到8. 23%(χ~2=2 785. 244、P=0. 000);不合理处方比例由56. 53‰下降到16. 13‰(χ~2=174. 81、P=0. 000)。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主要问题为不规范处方、用药与诊断不符、遴选药物不适宜、给药途径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药物相互作用,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0. 30、29. 57、12. 77、9. 16、102. 74、9. 32,P分别为0. 001、0. 000、0. 000、0. 002、0. 000、0. 002)。结论药师干预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不合理处方率有明显下降趋势。医生能安全、有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体现了药师干预在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中的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转化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邱行健,郑寒蕊[3](2019)在《成都高中生抗菌药物认知和应用情况横断面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成都市高中生对抗菌药物的认知和应用情况。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方式,使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在成都市石室中学进行发放。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315份,分别有82. 2%和91. 4%的高中生听说过"抗生素耐药"和"抗生素滥用"。90. 79%的高中生愿意更多了解抗菌药物的相关知识,71. 75%的高中生在疾病症状消失后会立即停用抗菌药物,83. 81%的高中生会通过医院就诊获得抗菌药物,99. 68%的高中生对青霉素、头孢类抗菌药物认知程度较高,97. 14%的高中生应用上述两类药,53. 97%的高中生通过学校教育获得抗菌药物相关知识。结论成都市高中生对抗菌药物的认识情况较好,但仍存在使用疗程不足等问题。大众媒体应进一步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宣传,学校可展开更有针对性的教育课程或活动,从而提升高中生对抗菌药物的认识水平,促进合理用药。(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业》期刊2019年24期)
刘爱云,丁勇,李春[4](2019)在《临床药师应用PDCA循环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应用PDCA循环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对照组80例,分别应用PDCA循环干预、常规干预,对两组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患者11.25%(P <0.05);观察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26.25%,低于对照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43.75%(P <0.05);观察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疗程、使用药物种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应用PDCA循环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取得了显着效果,切口感染发生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疗程及种类均显着下降,使抗菌药物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处方药》期刊2019年12期)
喻彤[5](2019)在《呼吸道感染中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呼吸道感染中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类型,观察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62例作为样本,采用无菌容器对痰液标本进行收集,对病原菌进行检验,并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病原菌耐药性检验。结果 62例患者革兰阴性菌感染率56.5%、革兰阳性菌感染率35.5%、真菌感染率8.0%。各类型抗菌药物治疗呼吸道感染,应用率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亚胺培南及万古霉素治疗有效率为100%,与其他药物相比,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革兰阴性菌为诱发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类型,发病后,给予患者亚胺培南或万古霉素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5期)
陈昀霞,邹锋[6](2019)在《口腔颌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口腔颌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本院进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3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结果 338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没有使用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林可酰胺类及硝基咪唑类构成比分别为51.45%、3.39%及45.16%。318例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使用1种抗菌药物的50例(15.72%),其中45例(14.15%)为口服给药, 5例(1.57%)为静脉输注给药;2种药物联用的245例(77.04%),其中158例(49.69%)为口服给药, 87例(27.36%)为静脉输注给药;3种及4种药物联用均为序贯疗法,分别为12例(3.77%)和11例(3.46%)。318例患者有303例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其中9例联合用药不合理,10例给予剂量不合理, 16例给药频次不合理, 61例给药方式不合理, 177例给药时机不合理, 30例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结论联合用药不合理、给予剂量不合理、给药频次不合理、术前用药时机和方式不当及术后用药时间过长是口腔颌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23期)
钟丽华,张何[7](2019)在《氧化石墨烯在纺织品领域的抗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归纳氧化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在抗菌纺织品类包装材料的应用现状,为氧化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在纺织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总结氧化石墨烯的性能、结构特点以及抗菌机理,阐述氧化石墨复合材料、复合纤维材料和复合织物等纺织品类材料的抗菌性能应用,并简单讨论氧化石墨烯的抗菌影响因素和氧化石墨烯的生物安全性。结果氧化石墨烯具有二维纳米结构、优异的比表面积和水溶性,纺织品类包装材料通过与氧化石墨烯的复合应用可改善其抗菌性能。目前,氧化石墨烯抗菌性能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更深入的研究。结论随着对氧化石墨烯研究的不断深入,氧化石墨烯在抗菌纺织品类包装材料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2019年23期)
王莞婷[8](2019)在《新型抗菌肽设计及医学应用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抗菌肽是一类具有广谱抗菌性的短肽,在医学应用中有巨大潜力。本文综述了抗菌肽的特性、作用机制及体外生产,并依据抗菌肽的基本特性设计新型抗菌多肽片段,并设计相应的验证实验。通过人为设计毒性较低、稳定性与抗菌活性较高的抗菌肽。然后,寻找合适的体外表达方法,最终实现抗菌肽的量产。本研究为新型抗菌肽设计研究提供了生物学理论指导,并为其在医学上的应用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科学咨询(科技·管理)》期刊2019年12期)
张鲲[9](2019)在《骨科1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骨科1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从人民医院择取102骨科1类切口手术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1例患者术前不行以抗菌药物,术中给予抗菌药物,术后以感染情况为依据给予对应抗菌药物,研究组51例患者行以预防性抗菌药物,对照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对于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的患者,研究组术中追加药物患者例数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抗菌药物总费用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在骨科1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可以减少术中药物追加,避免术后感染现象,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也减少抗菌药物总费用,临床价值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卫生》期刊2019年22期)
付雪松,曾惠敏,张霁,姚云峰[10](2019)在《医院感染管理科参与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的成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医院感染管理科积极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作用。方法比较医院感染管理科积极参与管理前(2012—2014年)、管理后(2015—2017年)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医院感染管理科积极参与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积极管理前17.18%下降至15.24%,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率由1.45%下降至1.02%、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由87.12%上升至91.15%。积极管理后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86%,术前0.5~1 h给药率为89.32%,预防性使用疗程<24 h患者比率为86.77%,均高于积极管理前的8.74%、75.87%及57.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积极管理前Ⅰ、Ⅱ、Ⅲ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27%、0.92%、1.29%,积极管理后Ⅰ、Ⅱ、Ⅲ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20%、0.67%、4.42%。Ⅱ类切口感染率积极管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医院感染管理科积极参与抗菌药物应用管理能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可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感染控制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抗菌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药师对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合理应用的干预作用,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方法随机抽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门诊2017年11月1日—2018年3月31日抗菌药物处方作为对照组(干预前),另抽取2018年6月1日—2018年10月30日抗菌药物处方作为观察组(干预后)。每月抽取1 500张,两组各7 500张。对抗菌药物干预前后的使用率、不合理处方数以及不合理处方主要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由12. 18%下降到8. 23%(χ~2=2 785. 244、P=0. 000);不合理处方比例由56. 53‰下降到16. 13‰(χ~2=174. 81、P=0. 000)。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主要问题为不规范处方、用药与诊断不符、遴选药物不适宜、给药途径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药物相互作用,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0. 30、29. 57、12. 77、9. 16、102. 74、9. 32,P分别为0. 001、0. 000、0. 000、0. 002、0. 000、0. 002)。结论药师干预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不合理处方率有明显下降趋势。医生能安全、有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体现了药师干预在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中的积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菌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1].周瑜,韩燕霞.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及合理应用管理措施[J].山西医药杂志.2019
[2].谢敬丹,郭宇姝,游亮,王静.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不合理应用干预研究[J].转化医学杂志.2019
[3].邱行健,郑寒蕊.成都高中生抗菌药物认知和应用情况横断面调查[J].中国药业.2019
[4].刘爱云,丁勇,李春.临床药师应用PDCA循环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评价[J].中国处方药.2019
[5].喻彤.呼吸道感染中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6].陈昀霞,邹锋.口腔颌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7].钟丽华,张何.氧化石墨烯在纺织品领域的抗菌应用[J].包装工程.2019
[8].王莞婷.新型抗菌肽设计及医学应用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
[9].张鲲.骨科1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9
[10].付雪松,曾惠敏,张霁,姚云峰.医院感染管理科参与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的成效[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