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合金替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合金,电化学,性能,热稳定性,复合物,石墨,稀土。
合金替代论文文献综述
刘奕彤,廖雪峰,张家胜,余红雅,刘仲武[1](2019)在《钕和钆替代对快淬钇铁硼合金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钕铁硼为代表的稀土永磁材料大量使用了镨、钕、镝、铽等稀土元素,而以镧铈钇为代表的高丰度稀土元素由于应用范围及用量较少,出现了严重的供需失衡现象。因此,充分利用镧铈钇元素,在改善钕铁硼耐热性的同时,降低永磁材料的成本,满足市场需求,实现稀土资源的综合平衡利用。本文以钇基永磁材料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快淬(Y_(1-x)Nd_x)_2Fe_(14)B和(Y_(1-x)Gd_x)_2Fe_(14)B合金的磁性能、热稳定性以及在3.5%NaCl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添加少量钕的合金可以保持较好的的热稳定性,当x=0.1时,矫顽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小幅增加,与钇铁硼相似。随着钕含量进一步增加,矫顽力随着温度升高单调递减,矫顽力温度系数β降低,钕的添加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钇铁硼合金的温度稳定性。对于钆替代钇铁硼合金,矫顽力温度系数呈现出正值,这是其他RE_2Fe_(14)B合金很少具有的性质,对于提高钕铁硼系永磁材料的热稳定性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动电位极化曲线显示,快淬钇钕铁硼合金具有比钇铁硼合金更低的自腐蚀电流密度。随着钕添加量的增加,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提升。对于快淬钇钆铁硼合金,钆的添加可以提高合金的自腐蚀电位,降低自腐蚀电流密度,提高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在x=1时具有最好的耐腐蚀效果,自腐蚀电流密度从1.12μA/cm~2降低到0.41μA/cm~2。(本文来源于《稀土元素镧铈钇应用研究研讨会暨广东省稀土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1-15)
卿培林,韦宁燕,蓝志强,张浩,郭进[2](2019)在《镨部分替代镧对Mm-Mg-Ni合金电化学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感应熔炼制备Mm_(0.75)Mg_(0.25)Ni_(3.5)Co_(0.2)Al_(0.3)(以下简称Mm-Mg-Ni)合金,研究Pr部分替代La对Mm-Mg-Ni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合金主要由MmNi_5, LaAlNi_4及La_2Ni_7组成。随着Pr含量增加,合金主相MmNi_5的晶胞体积从0.08821 nm~3(x=0)减小至0.08768 nm~3(x=20),得益于晶胞体积收缩,合金电极充放电循环稳定性增强,经过100次充放电循环后,合金电极的电化学容量保持率由66.4%(x=0)逐渐增加至66.4%(x=5), 70.9%(x=10), 73.6%(x=15)及73.7%(x=20)。此外,以Pr部分替代La,还能提高合金电极的电化学动力学性能。在放电电流密度为1200 mA·g~(-1)时,合金电极的高倍率放电性能HRD1200从56.3%(x=0)分别增加到57.1%(x=5), 57.5%(x=10), 76.3%(x=15)及77.1%(x=20)。(本文来源于《中国稀土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曹志杰,马晓波[3](2019)在《Mo部分替代Ti对V_(40)Ti_(50)Fe_(10)合金储氢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考察Mo部分替代Ti对高容量V_(40)Ti_(50)Fe_(10)合金储氢性能的影响,采用电弧熔炼制备了V_(40)Ti_(50-x)Mo_xFe_(10)(x=0~30)合金,系统地研究了该系列合金的结构和储氢性能随Mo替代Ti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合金储氢容量的衰退机制。研究表明:该系列合金均由主相体心立方(BCC)固溶体和少量的C14型Laves第2相组成;Mo取代Ti并未改变合金的主相结构,但Laves第2相的含量明显降低,合金整体均匀性增加;随着Mo含量的增加,BCC相的晶胞体积逐渐减小,合金的放氢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中间出现波动状态,而放氢平台压则持续上升;在这一系列合金中,V_(40)Ti_(40)Mo_(10)Fe_(10)合金的储氢性能较优,具有相对宽泛且平坦的放氢压力平台,可逆储氢量较高,且室温下吸放氢过程均可在5 min内完成。循环测试表明,合金氢化物在吸放氢过程中会形成难以活化的TiFe相,导致合金出现成分分离,影响合金的稳定性,从而造成储氢容量衰退。(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李一鸣,刘卓承,张羊换,任慧平[4](2019)在《Zn替代对AB_3型La-Mg-Ni合金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及其失效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La_2Mg(Ni_(1-x)Zn_x)_9(x=0.1, 0.15, 0.2)合金的组织结构、储氢性能及失效行为特征。Zn倾向于在AB_5型相中固溶,显着促进了AB_5和AB2型相含量的提高。虽然Zn降低了合金的电化学放电容量和高倍率性能,但适量的Zn能够显着提高合金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100次充放电循环后La_2Mg(Ni_(0.9)Zn_(0.1))_9合金的容量保持率可达94%。原因在于Zn有利于合金结构稳定性的保持和抗粉化能力,特别是Zn能在合金表面形成致密钝化膜,显着提高了合金的耐腐蚀性。通过上述研究结果,提出含Zn合金性能改进的关键在于降低合金吸放氢平台压并抑制AB_2型相的含量。(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胡小龙,陈炜,孙志娟,王强[5](2018)在《石墨烯复合及Y替代La对AB_5型储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熔炼法制备储氢合金La Ni_(3.55)Mn_(0.4)Al_(0.3)Co_(0.75)及Y掺杂储氢合金La0. 9Y0. 1Ni3. 55Mn0. 4Al0. 3Co0. 75,并用球磨法将La0. 9Y0. 1Ni3. 55Mn0. 4Al0. 3Co0. 75与石墨烯复合制得复合储氢材料。各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测量发现,用Y部分替代La可以提高储氢合金La Ni_(3.55)Mn_(0.4)Al_(0.3)Co_(0.75)的最大放电容量、循环稳定性和高倍率放电特性。复合石墨烯后样品La0. 9Y0. 1Ni3. 55Mn0. 4Al0. 3Co0. 75-石墨烯的电化学性能进一步提升,其最大放电容量达到290 m Ah/g,60次循环后电极的容量保持率为85. 7%,样品的高倍率放电性能表现出色,放电电流在900 m A/g时容量保持率为80. 4%是La Ni_(3.55)Mn_(0.4)Al_(0.3)Co_(0.75)样品的1. 5倍。(本文来源于《稀土》期刊2018年06期)
丁玉川[6](2018)在《元素部分替代及石墨烯基复合物对(La,Mg)Ni_(2.8)Co_(0.7)型合金电化学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悬浮熔炼制备 La1-xMgxNi2.7Co0.8(x=0.15,0.2,0.25,0.3at%)储氢合金,并采用水热法制备NiCo@rgo,Ti02/N-rGO等石墨烯基纳米复合物。研究镁部分替代镧、石墨烯负载双金属元素(镍和钴)以及石墨烯负载氧化钛/氮对La-Mg-Ni基合金电化学储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当Mg对La的替代量为x=0.25时,La1-xMgxNi2.7Co0.8(x=0.25at%)合金电极放电容量达到最大值,此时放电容量为380mAh · g-1,此外,x=0.25对应合金电极的表现出了良好的动力学性能。如在放电电流密度为1500mA/g时,La1xMgxNi2.7Co0.8(x=0.25at%)合金电极的高倍率放电性能HRD1500为50.5%,而其余镁含量的储氢合金电极的HRD1500均小于32%。同时,合金电极的阳极氧化峰电流密度Ip、交换电流密度Ie以及合金电极体内的氢扩散系数D均达到最大值。显然,x=0.25对应的合金电极综合电化学性能最好。基于La_(0.75)Mg_(0.25)Ni_(2.8)Co_(0.7)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通过以还原氧化石墨烯负载氧化钛/氮(TiO2/N-rGO)复合物作为催化剂,对其进行改性研究发现,当在合金电极中添加质量分数为5wt%的Ti02/N-rGO后,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从添加前的380mAh·g-1增加到了414 mAh·g-1,同时,合金电极的高倍率放电性能从50.2%增加到了 71%。La_(0.75)Mg_(0.25)Ni_(2.8)Co_(0.7)-TiO2/N-rGO 合金电极的交换电流密度为 211.1mA/g,而未添加催化剂的和添加rgo、N/rgo、Ti02/rgo催化剂合金电极的交换电流密度分别为 110.8 mA/g、135.4 mA/g、120.6mA/g、115.7 mA/g。添加 Ti02/N-rGO纳米复合物后,在Ti02和N的协同作用下,氢原子在合金电极体内的扩散能力、合金电极表面的交换电流密度等均比rGO、N/rGO、Ti02/rGO的独立作用得到明显改善。当NiCo@rGO复合物作为催化剂应用到La-Mg-Ni基合金电极时,相比于rGO、Ni/rGO、Co/rGO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添加NiCo@rGO催化剂的电极的阳极峰电流密度达到2137.mA/g,而Ni/rGO、Co/rGO及rGO仅有 1220mA/g、1257mA/g、1753mA/g。此外,添加 NiCo@rGO 催化剂的合金电极的极限电流密度IL从1450.mA/g提高到2378.5mA/g。电荷转移电阻相对于其他催化剂也明显降低,氢在合金体内的扩散系数D也从4.89×10-10 cm2/s 提高到 6.38×10-10 cm2/s,在 1500mA/g 的放电电流密度下,添加5wt.%的NiCo@rGO合金电极的HRD1500达到了 73.5%。(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11-01)
扈琳,李虎林,李建平,徐大鹏,伊慧贤[7](2018)在《Nd替代La对AB_3型储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AB_3型储氢合金循环寿命较差的问题,文中采用真空感应熔炼技术制备了La_(0.80-x)Nd_xMg_(0.20)Ni_(3.35)Al_(0.15)(x=0.00,0.10,0.20,0.30)储氢合金,研究Nd部分取代La对AB_3合金微观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金主要由La_2Ni_7相、LaNi_5相和LaNi_3相组成,随着Nd含量的增加,合金中La_2Ni_7相的晶胞参数和晶胞体积先增大后减小.电化学测试表明Nd部分取代La降低了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提高了合金电极的高倍率放电性能和循环寿命.(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廖宁都[8](2018)在《一种可替代铜导体的新型合金材料电力传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我国就在寻找能够替代铜导体的新型合金材料来作为电力传输材料,以铝合金材料代替铜的呼声一直很高,但是,如何替代,用铝合金代替铜安全性能怎么样,这一直都在争论当中,这次我将从铝合金电缆的电气和机械以及连接和耐腐蚀性、成本等方面和现在电力传输中所使用的铜导体电缆进行对比,结合国内外的铝合金电缆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希望能够给相关的从业人员一些启发和帮助。(本文来源于《商业故事》期刊2018年17期)
郭淼,苑慧萍,沈浩,刘彧儒,蒋利军[9](2019)在《Mn, Al元素替代对A_2B_7型La-Y-Ni储氢合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频感应熔炼法制备了A_2B_7型LaY_2Ni_(10.5-x)(MnAl)_x, LaY_2Ni_(10.5-0.8x)Mn_(0.5x)Al_(0.3x), LaY_2Ni_(10.5-0.6x)Mn_(0.5x)Al_(0.1x)(x=2.0, 1.5, 1.0)储氢合金,在Ar气氛和925℃下对铸态合金进行退火处理,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电化学测试等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Mn, Al部分替代Ni元素对合金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金由Ce_2Ni_7相、 Gd_2Co_7相、 LaNi_5相、 PuNi_3相和Ce_5Co_(19)相组成,随着Mn, Al替代量的降低,合金中的Gd_2Co_7相含量减少至消失, Ce_2Ni_7相含量增加,各相晶胞体积减小。电化学P-C-T曲线显示不同吸氢态造成的双平台现象,随着Mn, Al替代量的降低,合金吸放氢坪台压升高,平台区域变宽。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随着Mn, Al替代量的减少,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明显提高。合金高倍率性能的提升主要与合金中Gd_2Co_7相含量降低和Ce_2Ni_7相的增加有关。(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期刊2019年08期)
庞浩良[10](2018)在《元素替代对Y系AB_2型储氢合金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AB_2型稀土储氢合金具有较高的储氢容量和优良的常温吸氢性能,在能源转换与存储、化工、电子、宇航等民用和军事领域上获得广泛的应用。然而,大多数稀土系AB_2型储氢合金(如稀土-铁、稀土-钴和稀土-镍体系等)的吸氢过程通常伴随着氢致非晶化和歧化效应,导致其可逆储氢性能差,阻碍其进一步的商业化应用。本论文以Y基稀土AB_2型储氢材料为基础,通过A/B侧合金元素替代,调控合金的晶格参数和电子浓度,以期获得高性能的AB_2型稀土储氢材料。本文采用电弧熔炼、高温退火以及破碎等手段制备得到合金粉末;运用XRD、SEM、EDS等测试技术对储氢合金进行相结构和成分表征,并基于体积法测试材料的储氢热力学与动力学性能,对部分合金还进行了第一性原理计算,以深入分析合金元素的作用。主要研究结论如下:本文首先对YFe_2合金进行了A侧Zr元素的部分替代,所得Y-Zr-Fe合金在退火、吸氢后和脱氢后的状态下均保持立方C15的单相结构,消除了YFe_2合金吸氢过程中的氢致非晶化和歧化效应。随着Zr含量的增加,Y-Zr-Fe合金的晶格参数和吸氢量均有下降,但脱氢平衡压有所提升,有利于其脱氢容量的提高。所制备的Y-Zr-Fe合金具有良好的循环吸氢性能,多次吸氢后储氢量虽有少量衰减,但最终几乎保持恒定。其中Y_(0.9)Zr_(0.1)Fe_2合金显示出最大的初始吸氢量,为1.87wt.%,而Y_(0.5)Zr_(0.5)Fe_2合金表现出最大的脱氢量,为1.26wt.%。通过实验分析和氢化物结合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得出Y-Zr-Fe合金的脱氢热力学改善与晶胞中四面体间隙减小有关。在Y-Zr-Fe合金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A侧(Ti)和B侧(Co)替代对合金相结构和储氢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Co部分替代Fe的Y-Zr-Fe-Co四元合金体系仍能维持C15单相结构,吸/放氢过程也能保持结构稳定。随着Co含量的增加,合金晶格参数和吸氢量均有下降,合金在相同温度条件下脱氢量比Y-Zr-Fe体系有所下降。在Ti部分替代Y的Y-Zr-Ti-Fe体系中则发现,尽管合金主相仍为C15单相,但Ti并不能有效地替代A侧Y元素,存在不吸氢的第二相,导致Y-Zr-Ti-Fe合金储氢性能不如同成分的Y-Zr-Fe体系。分别对YFe_2合金进行B侧Mo元素和A侧Zr元素替代。研究发现Mo替代能有效抑制YFe_2的氢致非晶化和歧化效应,吸氢容量高,但脱氢平衡压非常低,脱氢量降低,只有。而A侧Zr替代量达到30%时,合金吸氢仍然出现非晶化现象,分析得出Y-Zr-Ni体系不能可逆吸放氢的原因与过小的四面体间隙有关。(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20)
合金替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感应熔炼制备Mm_(0.75)Mg_(0.25)Ni_(3.5)Co_(0.2)Al_(0.3)(以下简称Mm-Mg-Ni)合金,研究Pr部分替代La对Mm-Mg-Ni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合金主要由MmNi_5, LaAlNi_4及La_2Ni_7组成。随着Pr含量增加,合金主相MmNi_5的晶胞体积从0.08821 nm~3(x=0)减小至0.08768 nm~3(x=20),得益于晶胞体积收缩,合金电极充放电循环稳定性增强,经过100次充放电循环后,合金电极的电化学容量保持率由66.4%(x=0)逐渐增加至66.4%(x=5), 70.9%(x=10), 73.6%(x=15)及73.7%(x=20)。此外,以Pr部分替代La,还能提高合金电极的电化学动力学性能。在放电电流密度为1200 mA·g~(-1)时,合金电极的高倍率放电性能HRD1200从56.3%(x=0)分别增加到57.1%(x=5), 57.5%(x=10), 76.3%(x=15)及77.1%(x=2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合金替代论文参考文献
[1].刘奕彤,廖雪峰,张家胜,余红雅,刘仲武.钕和钆替代对快淬钇铁硼合金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的影响[C].稀土元素镧铈钇应用研究研讨会暨广东省稀土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摘要集.2019
[2].卿培林,韦宁燕,蓝志强,张浩,郭进.镨部分替代镧对Mm-Mg-Ni合金电化学性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2019
[3].曹志杰,马晓波.Mo部分替代Ti对V_(40)Ti_(50)Fe_(10)合金储氢性能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9
[4].李一鸣,刘卓承,张羊换,任慧平.Zn替代对AB_3型La-Mg-Ni合金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及其失效行为[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9
[5].胡小龙,陈炜,孙志娟,王强.石墨烯复合及Y替代La对AB_5型储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稀土.2018
[6].丁玉川.元素部分替代及石墨烯基复合物对(La,Mg)Ni_(2.8)Co_(0.7)型合金电化学性能影响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8
[7].扈琳,李虎林,李建平,徐大鹏,伊慧贤.Nd替代La对AB_3型储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8
[8].廖宁都.一种可替代铜导体的新型合金材料电力传输研究[J].商业故事.2018
[9].郭淼,苑慧萍,沈浩,刘彧儒,蒋利军.Mn,Al元素替代对A_2B_7型La-Y-Ni储氢合金的影响[J].稀有金属.2019
[10].庞浩良.元素替代对Y系AB_2型储氢合金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