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碧流河水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河水库,水库,洪洞,水利厅,流域,悬浮物,径流。
碧流河水库论文文献综述
通讯员,白云峰,周学文[1](2019)在《碧流河水库蓄水阶段通过验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通讯员白云峰、周学文报道:11月7日,由自治区水利厅和奇台县水利局等多部门组成的验收委员会对奇台县碧流河水库下闸蓄水阶段进行验收。验收委员会实地查看了碧流河水库大坝、表孔溢洪洞、导流泄洪放水洞、金属结构等工程现场,听取了建设管理、设计、监(本文来源于《昌吉日报(汉)》期刊2019-11-27)
王祥伟[2](2019)在《基于遗传算法的碧流河水库汛限水位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辽宁省碧流河水库为例,基于非一致性入库设计洪水,构建起水库汛限水位的调度规则优化模型,利用模型计算,认为碧流河水库的汛限水位调整为69.9m时,可在不增加风险前提下提供更多蓄水和发电效益。(本文来源于《水科学与工程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刘晓清,祝雪萍,郑秀清,赵雪花[3](2019)在《碧流河水库流域降水和径流特征变化及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全面分析碧流河水库流域降水和径流变化特征,根据流域内1958-2011年的日降水及径流资料,运用基尼系数法、R/S分析法和小波分析法分别分析了降水和径流的年内变化特征、年际变化趋势和周期性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内降水和径流年内分配极度不均匀,年内分配过程呈单峰型,月降水峰值在20世纪80年代后有峰值后移的特点;多年降水量和径流量均有减少趋势,径流量的减少趋势更显着,说明除降水减少外,还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如各种人类活动等;降水径流序列都呈现丰-枯交替变化周期,变化主周期均为12~16a,可能与太阳黑子周期活动有关;20世纪80年代后的径流周期较降水震荡性减弱,说明径流周期变化还受除降水外的其它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于越男,谢在刚,汪天祥,许士国,胡素端[4](2019)在《碧流河水库近30年气温与降水变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气温与降水是水利工程运行中的重要因素。此文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小波分析、M-K检验方法对碧流河水库198—2013年间近30年的气温与降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碧流河水库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0.4℃,呈现在波动中逐渐增加的趋势,在1986—1988年发生突变,主要存在8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多年平均降雨量为765.3 mm,呈现在波动中逐渐增加的趋势,在1984—1986年发生突变,主要存在6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东北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03期)
姜欣,朱林,许士国,谢在刚[5](2019)在《水源水库季节性分层及悬浮物行为对铁锰迁移的影响——以辽宁省碧流河水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铁和锰是氧化还原敏感的元素,水源水库热分层引起的底层水体缺氧造成了沉积物中铁和锰的释放,对城市供水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以往鲜有悬浮物行为对铁和锰在水库水-沉积物界面迁移影响的研究,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对碧流河水库深水区的水、悬浮物以及沉积物铁和锰的垂向分布特征进行综合调查分析,并进一步分析铁和锰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及悬浮物行为对其的影响. 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铁浓度与总悬浮固体、总氮和总磷的相关性较大;锰浓度与总悬浮固体、溶解氧、pH和总氮的相关性较大.进一步讨论分析表明碧流河水库的热分层、底层缺氧以及沉积物再悬浮是影响铁和锰浓度的重要因素,水库铁和锰的季节变化规律存在差异.分层期溶解态的锰在底层累积,平均浓度达到0.18 mg/L,而沉积物中溶解态的铁释放很少.混合期水库的中上层锰浓度升高,达到了0.07 mg/L.沉积物的再悬浮是水库底层水体中铁的主要来源,底层颗粒态铁的平均浓度约为0.3 mg/L.絮凝的颗粒物以及其吸附的锰在水库长期悬浮,难以沉积到水库底部,使得悬浮物中Mn的含量显着高于表层沉积物,约为沉积物的7倍.建议应在碧流河水库采用分层取水、水库曝气以及联合供水等措施,以减少铁和锰的浓度升高对供水产生的影响,保障大连市城市供水安全.(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余慧娟,许士国,朱林[6](2018)在《水库沉积物资源化利用基础研究——以碧流河水库大堡库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水库清淤后沉积物的处理问题,以碧流河水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层沉积物样品采集及分析,从沉积物酸碱性和壤质类型适宜度、养分丰富度、重金属污染程度以及毒性评价等方面分析研究水库沉积物土地利用可行性。结果表明:碧流河水库大堡库区各层沉积物样品中66.7%以上p H值介于6.0~7.5之间,76.2%以上样品为壤土;各层沉积物有机质平均含量在27.13~35.77 g·kg~(-1)之间,其中81.0%以上有机质含量高于流域种植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小值;各层重金属平均含量除Cd超标外,Cu、Pb和Zn含量均在限值以内,重金属评价结果显示整体重金属污染水平为严重。研究表明大堡沉积物可安全用于场馆、绿化、商业、公共市政用地等Ⅱ类土地利用类型,也可用于Ⅰ类直接暴露于人体的土壤,但在使用前需进行预处理。(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梁满营,李昱,周惠成[7](2018)在《基于气候模式筛选的碧流河水库流域未来期径流预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估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的15个全球气候模式对碧流河水库流域气温和降水的模拟效果,通过LARS-WG降尺度方法,选取了HADCM3等3种气候模式,分析其在A2、A1B和B1叁种排放情景下未来期(2011~2040年)碧流河水库流域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进而结合ABCD月尺度水文模型,预估未来气候变化下碧流河水库流域的径流变化特征,为流域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CNCM3、HADCM3和IPCM4叁个模式对碧流河水库流域模拟效果较好;与基准期相比,未来期多年平均降水变幅为-6.4%~3.7%,多年平均温度升高0.8℃~1.2℃,实际蒸发增幅为2.4%~4.4%;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变化范围为4.8~6.2(108m3),叁种排放情景下各模式平均径流量均呈减少趋势,较基准期减幅为-4.7%~-27.1%,未来水资源利用将会面临更大挑战。(本文来源于《水文》期刊2018年04期)
杨广敏,吴高飞,王爽[8](2018)在《关于大连市水源地保护的对策建议——以碧流河水库、英那河水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生活的最基本物质。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既是民心所向、众望所盼,也是当前我市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和重大课题。针对大连市水源地管理与保护工作中存在管理机构、人员、财政投入尚未完全落实到位,长效管护机制还不健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科学编制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建立地区部门联动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和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大连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崔韧钢[9](2018)在《大连市碧流河水库建设职工特色文化示范基地的实践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职工特色文化是我国单位文化建设领域的一朵崭新奇葩,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单位健康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和鲜明的时代特色。2014年以来,大连市碧流河水库管理局被大连市总工会设立为"大连市职工特色文化示范基地",作为示范在全市推广。我们的职工特色文化示范基地建设刚刚起步,新形势下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和艺术手法来推动职工特色文化建设尚属一个全新的课题,笔(本文来源于《中国水文化(2018年第3期 总第159期)》期刊2018-06-01)
谢在刚[10](2018)在《碧流河水库水质富营养化状态与特征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碧流河水库地形及其运行特征,在入库口、库中心和坝前区共布设了5个采样断面,进行水质监测,进一步探索水库富营养化程度与水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碧流河水库水质始终保持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水质标准范围内。碧流河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指数平均值在50.7-54.1之间,已经呈现轻度富营养化状态,主要超标指标为总氮。入库口较差,坝前较好。建议从点源、非点源、内源污染等多个方面进行监管控制,改善水库水质,保障供水安全。(本文来源于《吉林水利》期刊2018年05期)
碧流河水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辽宁省碧流河水库为例,基于非一致性入库设计洪水,构建起水库汛限水位的调度规则优化模型,利用模型计算,认为碧流河水库的汛限水位调整为69.9m时,可在不增加风险前提下提供更多蓄水和发电效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碧流河水库论文参考文献
[1].通讯员,白云峰,周学文.碧流河水库蓄水阶段通过验收[N].昌吉日报(汉).2019
[2].王祥伟.基于遗传算法的碧流河水库汛限水位优化研究[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9
[3].刘晓清,祝雪萍,郑秀清,赵雪花.碧流河水库流域降水和径流特征变化及成因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9
[4].于越男,谢在刚,汪天祥,许士国,胡素端.碧流河水库近30年气温与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2019
[5].姜欣,朱林,许士国,谢在刚.水源水库季节性分层及悬浮物行为对铁锰迁移的影响——以辽宁省碧流河水库为例[J].湖泊科学.2019
[6].余慧娟,许士国,朱林.水库沉积物资源化利用基础研究——以碧流河水库大堡库区为例[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8
[7].梁满营,李昱,周惠成.基于气候模式筛选的碧流河水库流域未来期径流预估研究[J].水文.2018
[8].杨广敏,吴高飞,王爽.关于大连市水源地保护的对策建议——以碧流河水库、英那河水库为例[J].大连大学学报.2018
[9].崔韧钢.大连市碧流河水库建设职工特色文化示范基地的实践与思考[C].中国水文化(2018年第3期总第159期).2018
[10].谢在刚.碧流河水库水质富营养化状态与特征探讨[J].吉林水利.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