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不同结构植物群落在冬夏两季的微气候调节作用

南京市不同结构植物群落在冬夏两季的微气候调节作用

论文摘要

植物的微气候调节能力,对于改善城市公共空间人居环境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南京市公园和广场绿地为对象,通过实地测量,分析了5种群落结构(草地、常绿乔木单层林、常绿乔-草复合林、落叶乔木单层林、落叶乔-草复合林)在冬夏两季温度、湿度及热舒适度(温湿指数)调节能力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夏季,各种群落均有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的降温增湿效果,但各林地之间降温和微气候舒适度调节能力无显著区别;林地降温增湿及热舒适度调节能力效果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草地(P<0.05或P<0.01);冬季,常绿乔木单层林或常绿乔-草复合林通过显著降温作用恶化了场地热舒适度,草地及落叶林对微气候无显著影响;除了夏季落叶乔木与草本层在降温效应方面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外(P<0.05),草本层与乔木层在其他微气候调节指标方面均无显著的交互作用。从热舒适度角度,建议在冬冷夏热地区,城市绿化应适当增加落叶林比例。

论文目录

  •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   1.1 南京市自然地理概况
  •   1.2 样地概况
  •   1.3 数据测量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温度
  •     2.1.1 单层草地
  •     2.1.2 乔木单层
  •     2.1.3 乔草复合
  •   2.2 湿度
  •     2.2.1 单层草地
  •     2.2.2 乔木单层
  •     2.2.3 乔草复合
  •   2.3 微气候舒适度
  •     2.3.1 单层草地
  •     2.3.2 乔木单层
  •     2.3.3 乔草复合
  •   2.4 不同结构绿地微气候调节能力比较
  •     2.4.1 温度
  •     2.4.2 湿度
  •     2.4.3 温湿指数
  •     2.4.4 乔木层与草本层对微气候的交互作用
  • 3 讨论
  •   3.1 群落结构与温湿度调节能力的关系
  •   3.2 植物群落温湿度调节作用的季节性
  •   3.3 植被覆盖对微气候舒适度的影响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张明娟,卫笑,苏晓蕾,李晨,刘佩凡

    关键词: 城市绿地,温湿度,热舒适度,草地,林地

    来源: 生态学杂志 2019年01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农业部景观设计重点实验室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KYZ20173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31200530),南京农业大学SRT计划(1814A31)资助

    分类号: Q948

    DOI: 10.13292/j.1000-4890.201901.020

    页码: 27-34

    总页数: 8

    文件大小: 955K

    下载量: 475

    相关论文文献

    • [1].街区尺度下的建筑微气候改善[J].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2020(04)
    • [2].城市形态与城市微气候的关联性研究[J]. 江西建材 2017(10)
    • [3].城市微气候及热舒适性评价研究综述[J]. 建筑科学 2017(08)
    • [4].重庆高校室外冬季微气候舒适度浅析[J]. 建筑与文化 2017(10)
    • [5].绘绿未来之城市微气候优化[J]. 绿色建筑 2012(05)
    • [6].国外微气候舒适度研究简述及启示[J]. 中国园林 2009(11)
    • [7].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关于城市微气候的讨论[J].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20(03)
    • [8].基于不同松量衣内微气候温湿度变化的研究[J]. 辽宁丝绸 2018(01)
    • [9].城市微气候模拟数据在建筑能耗计算中的应用[J]. 太阳能学报 2015(06)
    • [10].影响衣内微气候舒适度的因素研究[J]. 山东纺织科技 2008(04)
    • [11].不同舒适状态下衣内微气候温度分布研究[J]. 国际纺织导报 2008(10)
    • [12].城市微气候优化策略数值模拟技术研究[J]. 绿色建筑 2012(05)
    • [13].浅谈井下微气候条件对煤矿安全的危害性及改善措施[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07)
    • [14].城乡户外人居环境微气候研究现状、特点与展望[J]. 生态经济 2018(01)
    • [15].密集城市的微气候和行人舒适性[J]. 城市环境设计 2016(03)
    • [16].基于游憩行为的湿热地区景区夏季微气候舒适度阈值研究 以成都杜甫草堂为例[J]. 风景园林 2015(06)
    • [17].被动式微气候仪的研制及织物透湿性能的测量[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18].城市居住区地下停车对微气候的影响研究[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6(01)
    • [19].城市微气候国际(地区)合作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 南方建筑 2010(01)
    • [20].基于三维模型的城市局地微气候模拟[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6(09)
    • [21].基于微气候动态信息技术的城市街区环境特征研究[J]. 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2011(02)
    • [22].成都河流廊道微气候舒适度评价分析[J]. 四川建筑 2018(06)
    • [23].湿热气候区城市露天开放性空间景观要素对微气候舒适度的影响研究[J]. 城市建筑 2017(01)
    • [24].个体生理状态及体表微气候监测系统研究[J]. 中国个体防护装备 2013(02)
    • [25].微气候的原生与再生——德州一花房方案设计[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3(05)
    • [26].一种优良的微气候冷却系统——飞行员和宇航员个体防护装备系列介绍[J]. 中国个体防护装备 2011(01)
    • [27].湿热气候区旅游景区的微气候舒适度研究[J]. 学术动态 2010(02)
    • [28].不同舒适状态下衣内微气候温度分布研究[J]. 天津纺织科技 2008(03)
    • [29].福州高架桥下植物景观空间微气候舒适度评价[J]. 中国城市林业 2020(02)
    • [30].绿道对高密度城市微气候的影响研究[J]. 住区 2019(01)

    标签:;  ;  ;  ;  ;  

    南京市不同结构植物群落在冬夏两季的微气候调节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