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国红甘肃省高台县职业中专734300;王翠花甘肃省高台县南华镇中心小学734304
摘要: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女权主义运动在较为民主、自由、开放的美国和欧洲蓬勃发展以来,已历时近半个世纪。回顾这种潮流的痕迹,拓荒者留下了深深浅浅、大大小小的脚印,有些依旧如火如荼,而有些已铁戟沉沙。基于男女平等实现的艰难性,与社会生活的实际需求,在不断发展的平等基础上寻求男女和谐才更为现实,
关键词:女权主义批判平等和谐
一、女权主义运动与文学批评的发展
女权主义批评原本是随着女权主义运动发展起来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发生了政治大动荡,全国性的反对美国介入越战运动,民权运动就此高涨。这种寻求自己失去的权利的斗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追溯人类最早的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女性肯定有比现代男性更为广泛的权利,不知当时的男性是否有过争取平等的意识,已是无从得知。不过随着父系社会的到来,男人又操控了参与社会的绝大多数权利,经过漫长的社会发展,由男性主导的社会已然走向一个极端,对女性不利的社会规则呈现泛滥之态,这在社会发展史上是举不胜举的,简单的如中国妇女“三从四德”、“贞洁观”等。然而物极必反,妇女争取平等的运动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奥林普·德·胡的《女权宣言》便开始了。
笔者认为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强烈呼吁女性的参与意识,一种想与男性平等的参与意识,像约瑟芬·多诺万否认那种只有“男性”才能比较“客观”地评价文学作品的传统观念,这种公平、公正、不加偏颇的参与意识,应该说是女权主义批评健康发展的基础,然而在具体的发展道路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偏颇。
有反其道而行之的,如美国荒诞派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的《美国之梦》一剧的妻子主宰一切,丈夫成了她唯唯诺诺的“应声虫”。还有美国作家阿瑟·考皮特的剧本《啊、爸爸、可怜的爸爸、妈妈把你杀死在衣橱里,我是多么伤心啊》中的“专政”母亲形象罗伯森特尔太太,她把丈夫杀死后挂在衣橱里,以此来达到让丈夫听话的目的,这一变“男女平等”为“女人专政”。若女人争取成平等的结果是这样,又诱发男人争取“平等”的运动了,这根本就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这种现象只能理解为被压迫者泄愤式的反抗,是一种极不高明的斗争方式。
二、由男女平等迈向男女和谐
追求“平等”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几近是个幻想,至多也就是达到相对平等。这是由社会的复杂性与人性的本质决定的。当人变成社会的人之后,各种复杂因素便在人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善与恶、爱与憎程度不同地复合在人身上。社会是一个等级分工比较细致的集合体,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职业及职务的等级观念暂时无法消除,且有些确也无法消除,平等就至多反映在人格与法律上,况且人性的贪欲又是无法填满的,就像压跷跷板一样,只有一方多用点力,那是永远也无法达到平衡的。女人追求“过高”的平等,男人必然要施加压力,这样不但没有达到真正的平等,反而更加深了性别仇视。另外,依据女性主义微观理论中的网络理论,男女两性由于从儿时起结识的人就不同,后来的关系网络也不同,因此造就了两性发展机会的巨大差异。另外地位期望理论又认为,男女两性进入性别混合的目标动力群时,由于群体对男性是期望值高于女性,就降低了女性在互动群体中的自信心、威望和权利。所有这些证明男女由于受社会的分化,最后在操控社会权利方面失衡了,至多在人为的努力下,有些平等可以通过努力实现,而有些几乎是由男女两性的生理特征所决定的。
在狩猎时代,男性因为体格健壮,那些充满危险与恐怖的事物便义不容辞地落到了男性头上;另外,部落间的斗争,也成为男人们斗智斗勇的角逐场,男性从那时起便训练了承受残酷现实的心理素质。而社会现实的残酷性也就更适应于男性而让女性束手无策。这种由自然社会选择而形成的不平等,最终还得由社会的发展去改善。在生产力与文明程度不高的社会里,某些领域是让女性远离的禁区,这不是男权意识的独霸,而是人道主义的关爱。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科学、政治领域已有大量女性涉入,而这种参与的前提应该是生产力的发达与社会文明的提高,否则当一个女性走向社会,尤其是置身残酷现实时,她身上能够得以发展的适应现实的部分便张扬出来。如果她不是利用男性而独立出来的话,此时的她已让人感到不再像个“女人”了,正如法国女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中的著名观点“女人不是生成的,而是变成的”。同样男人也不是生成的,而是变成的。按照这个理论,我们每个人差不多都是“二性体”,即阴阳结合体。我们见过“娘娘腔”的男性,也见过“李逵式”的女人,这说明什么呢?第二性是社会属于人身上的个性特征,而人们所指的女性特征则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赋予的一种个性特征,是“另一种”“非主要”性别,而不是女性的天性使然,就像刚出生的男孩女孩,是没有“性”意识的,性不是生来就形成的,都是社会锻造的结果。所以,女人要恢复本真的自我,首先得颠覆这个造就“女性”的男权社会,然而就其过程注定是相当漫长了。
据此,我们再来反观所谓男女平等的实质,社会锻造了男性具有更多的阳刚之气,而女性作为附庸又被男性属于更多的阴柔之美。习惯上把男人参与社会视为传统,而对女人的要求则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所谓的平等权更主要的是一种社会参与权,这种参与的结果或许是女人的“男性化”,也可能是女人更“女性化”,这是无法明确预测的,但这个过程却是漫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