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工假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矿体,火成岩,崩落,顶板,工作面,顶风,漏斗。
人工假顶论文文献综述
赵荣阔,梁国栋[1](2019)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分层开采人工假顶技术的实践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局部厚煤层分层开采问题,以张双楼煤矿74102工作面人工假顶布置为背景,在分析地质构造对假顶铺设影响的基础上,提出采用矿用高强聚酯纤维柔性网作为加强材料。根据合成区煤厚分布、夹矸分布特征和相邻工作面接续,确定人工假顶布置方式,并对矿用高强聚酯纤维柔性网现场施工工艺进行优化,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开采、为下分层提供了稳定顶板条件。同时,避免了人员进入煤壁区作业的危险性,提高了安全性。(本文来源于《煤炭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吴叁龙[2](2018)在《人工假顶在掘进巷道过断层带中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巷道在掘进过程中遇断层构造带时,顶板会出现破碎、局部冒顶现象,加大顶板支护难度,降低巷道掘进效率,若不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顶板控制措施,很容易造成顶板大面积垮落事故。针对这一施工技术难题,大同煤矿集团云冈矿在施工12~#层311盘区311皮带巷期间,对311皮带巷过F8断层破碎带顶板支护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人工假顶方法对破碎顶板进行控制,提高破碎顶板的安全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山东煤炭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宋元发[3](2017)在《人工假顶在掘进巷道过断层破碎带中应用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巷道掘进期间经常遇断层构造时常会伴随着顶板破碎、局部冒顶现象,制约了掘进速度,加大了顶板支护难度,威胁着煤矿安全生产。对此长春兴煤业公司103回风顺槽在过断层破碎带期间研究采用人工假顶过断层破碎带。实践证明该施工方法有效提高了断层破碎带顶板稳定性,保证了巷道安全顺利施工。(本文来源于《山东煤炭科技》期刊2017年12期)
王红亮,宋作文,王延年,苗榕,李军[4](2016)在《采煤工作面顺槽人工假顶处理冒顶施工工艺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井巷掘进、采煤作业过程中,受采动影响,地下岩体应力分布不均、地质构造变得复杂,巷道出现变形或遭到破坏。如果维护不当,极易导致冒顶事故发生。主要介绍了在采煤工作面顺槽地质构造带处理冒顶事故的一种有效的施工工艺。(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6年08期)
任贺旭,李占金,刘志义,陈申方[5](2016)在《基于FLAC-3D人工假顶与采场结构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矿体破碎、支护困难的现状,河北某矿采用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并构筑人工假顶。为确定人工假顶承载层厚度、采场宽度与高度的最优组合,利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模拟了0.4m、0.5m、0.6m3种承载层厚度下的不同采场结构参数的27个方案。通过应力云图、顶板最大拉应力、顶板最大沉降位移的分析,结果表明,人工假顶厚度0.5m,采场宽3m,高3.5m的方案为最优方案,为矿山的安全、经济、高效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化工矿物与加工》期刊2016年04期)
苗国庆[6](2016)在《人工假顶下综采工作面快速安装回撤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上中分层开采时间较长,顶板破碎,对下分层综采工作面下的安装回撤通过研究,解决了人工假顶复采工作面的安装回撤难题。(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6年02期)
马东,赵广东,宫国慧,刘殿军,高彦[7](2015)在《钢混人工假顶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损失贫化大的问题,提出一种钢混人工假顶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随工作面的回采,在回采巷道末端底部连续地铺设与回采巷道同宽的钢混结构人工假顶,在人工假顶的遮掩下进行凿岩、爆破与出矿,有效地阻止了上分段废石漏斗中废石的流动,减轻了矿岩混杂,提高了回采效果。方案经过实验室模拟和现场工业试验验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辽宁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王红亮,宋作文,冯书兵[8](2014)在《人工假顶在过风桥的施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掘进过风桥是由全锚巷道支护改为工钢背支护,若遇煤层厚度较薄时,可能掘透原巷道,导致风流短路、断路,影响其他巷道的正常通风,有可能出现瓦斯积聚和瓦斯超限,或者给矿井带来更大危害。为了避免瓦斯事故,减少各种投入,更好地搞好"一通叁防"工作,保证正规循环作业,减少工人劳动强度,王庄矿在52/6#面运巷掘进过630北总回配风巷风桥时,采用了提前做人工假顶的施工方法。通过现场的使用效果分析,该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矿井正常通风,是煤矿在过风桥时的有效施工方案。(本文来源于《现代矿业》期刊2014年12期)
张应超,范文录[9](2014)在《金属网在人工假顶构筑中的稳定性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铺设金属网人工假顶进行模拟研究表明,在矿山支护工程中采用金属网代替辅筋,简化了施工工艺,且提高了人工假顶整体强度,满足承载条件,符合矿山实际生产需求。(本文来源于《化工矿物与加工》期刊2014年09期)
范文录[10](2013)在《中厚急倾斜破碎矿体开采人工假顶结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开磷集团用沙坝矿急倾斜中厚破碎磷矿体品位高且质量好,但矿体回采存在作业安全性差,生产能力难以发挥、开采成本高等问题,针对以上困难,应用“人工假顶下向高分段胶结充填采矿法”进行回采,其创新点在于预构筑高强度人工假顶防护结构并增加分段高度,使用中深孔爆破回采,确保安全高效回采。这其中,人工假顶防护结构是实现急倾斜破碎矿体安全高效回采的关键技术,直接影响着“人工假顶下向高分段胶结充填采矿法”的成功应用。考虑到地下矿岩特性、地质条件及地下矿山施工过程中的复杂与不确定性等因素,应对人工假顶结构承载强度设计及构筑方法进行探讨,并进行稳定性分析,本文就此展开深入研究,得出以下成果:(1)设计出主梁承载以及吊筋悬吊承载两种人工假顶承载方案,并从施工难易程度及矿山实际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优选出吊筋悬吊承载人工假顶方案。(2)给出了人工假顶分别在充填体或冒落矿岩荷载作用下荷载计算方法,并推导出人工假顶所受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分析得出薄“板”力学模型适用于人工假顶失稳机理计算,且根据“软支弱板”结构可知,人工假顶设计中应重点考虑的破坏形式是弯曲拉伸破坏。(3)完成了不同分段人工假顶在自重和上部荷载作用下的强度设计、配筋设计及锚索承载力设计;推导出入工假顶造价函数,研究出不同厚度下人工假顶的合理配筋率;进行了详细的人工假顶施工设计与工艺流程设计。(4)运用ANSYS软件完成了人工假顶结构稳定性分析,得出金属网在提高人工假顶的整体强度和承载能力发挥重要作用,并且验证人工假顶设计厚度分别为0.8m与0.4m,合理配筋率对应分别为0.33%与0.325%时,人工假顶能保证稳定可靠承载。(5)通过人工假顶的现场施工,得出了人工假顶施工经验;且人工假顶成功应用于矿房回采试验中,矿山多回收矿石近3000t,创良好经济效益,人工假顶试验获得成功。(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3-05-01)
人工假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巷道在掘进过程中遇断层构造带时,顶板会出现破碎、局部冒顶现象,加大顶板支护难度,降低巷道掘进效率,若不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顶板控制措施,很容易造成顶板大面积垮落事故。针对这一施工技术难题,大同煤矿集团云冈矿在施工12~#层311盘区311皮带巷期间,对311皮带巷过F8断层破碎带顶板支护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人工假顶方法对破碎顶板进行控制,提高破碎顶板的安全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工假顶论文参考文献
[1].赵荣阔,梁国栋.复杂地质条件下分层开采人工假顶技术的实践与应用[J].煤炭科技.2019
[2].吴叁龙.人工假顶在掘进巷道过断层带中应用分析[J].山东煤炭科技.2018
[3].宋元发.人工假顶在掘进巷道过断层破碎带中应用实践[J].山东煤炭科技.2017
[4].王红亮,宋作文,王延年,苗榕,李军.采煤工作面顺槽人工假顶处理冒顶施工工艺的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6
[5].任贺旭,李占金,刘志义,陈申方.基于FLAC-3D人工假顶与采场结构参数优化[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6
[6].苗国庆.人工假顶下综采工作面快速安装回撤技术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6
[7].马东,赵广东,宫国慧,刘殿军,高彦.钢混人工假顶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试验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5
[8].王红亮,宋作文,冯书兵.人工假顶在过风桥的施工应用[J].现代矿业.2014
[9].张应超,范文录.金属网在人工假顶构筑中的稳定性研究与应用[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4
[10].范文录.中厚急倾斜破碎矿体开采人工假顶结构研究与应用[D].中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