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原始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原始,独龙族,北爱尔兰,大不列颠,黎族,联合王国,原始社会。
原始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兰磊,赵彦宏[1](2012)在《“力比多”贯注原始教育创造力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当继续钻研《后现代哲学思潮研究》,看到第十章《反对方法》时,又一次想到"力比多"——人类的原始冲动及欲望对人类创造精神的影响。"方法",就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法",我的理解强调的是规则,是有迹可循,是成系统的。但文中保罗·费耶阿本德抨击这种教条主义(本文来源于《教书育人》期刊2012年15期)
邵华[2](2006)在《原始教育方式与现代管理理念的结合——漫谈英国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的教育属性和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教育的发展历史上,严格地说,教育的概念产生于形式教育即专门的教育活动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建立了专门的教育机构之后。但这并不意味着之前不存在教育活动,只是这种教育活动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是融为一体、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即人类知识、技能的获得是在日常的生产(本文来源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期刊2006年27期)
袁宝华[3](2001)在《原始教育重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关涉诸多教育重大理论问题(教育起源、教育本质、教育功能等等)的原始教育,其研究的学术价值之大在教育理论界是公认的。目前,以原始教育为研究对象的有两大领域,一曰史学,二曰民族学。在史学领域中,其研究的重点在于力求把握整个原始教育的发展流变,提炼出原始教育的特点。但是,原始教育所历经的时间跨度之大,所涉及的空间之广,其中的疑点、断点又甚多,因而,要构筑科学意义上的宏大的原始教育“理论大厦”,其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史料的数量与质量是史学研究的灵魂,原始教育从起源到前文字教育,经历了叁百万年之久,就空间而言,世界七大洲的众多民族,其原始文化所呈现出的纷繁复杂,时空的交织缠绕更加剧了其复杂性,此足以说明要构筑科学意义上的宏大理论尚须时日。那种“毕其功于一役”的思路是不合时宜的。在民族学研究领域中,又有微观层面与中观层面两个亚领域。相对于以单一民族文化为蓝本来解读原始教育并从中导源出人类原始教育的一般特点,中观层面的研究要合理些。它既能克服大叙事的空乏,又能补微观研究涵盖面较小的不足。它是以某一地区现存的几个原始部落为摹本来重现原始教育的图景。以我国西南地区的原始民族为摹本来进行研究,国内学者已有建树。但尚未发现系统地以国外某一地区现存的原始部落为摹本来开展研究工作。这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笔者尝试在这方面做些努力。 本文以叁位人类学家对印第安人——世界秘密文化实验室——所作的考察报告为蓝本来重现原始教育的图景。这是一次尝试用全新的、科学的、系统的资料来重新解读原始教育的尝试,并试图为后来的原始教育研究探索出一条用人类学考察报告——当然可以结合历史文献与考古情报——来重构历史画面、揭示原始教育规律的新路。 本文认为原始教育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四个亚分支。在第一阶段中,原始教育是随境的,是寓于其他活动之中,是整个情境的一部分,随情境而发生、发展和结束, 它的主要特点是无专职教师,没有刻意去选择教学内容,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不 强。它是与粗耕农业相适应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主要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进行民 族凝聚力和集体意识的教育,兼终身教育、全民教育与通才教育于一体.民族文化“精 英”是自然产生于随境教育中,是个人的天资、勤奋以及对本民族强烈的责任感的产 物。一 随着人类自我意识的逐步增强,初民们对人的培养的自觉性也与日俱增,原始教 育第二阶段——半专门化的教育阶段中,已有了兼职的教师,其目的性、计划性、组 织性都较强.它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面为基础教育,是以培养个体具有成熟的精神、 高度的自控力与顽强的毅力为主要目的,宗教社团承担了此任.第二个层面为“高等 教育”,是以巫师、祭司、萨满及手艺人的培养为目标,采取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 教学手段为口耳相传、言传身教,在易洛魁社会中,出现了前文字教育,这是教育史 上的重大革命.(本文来源于《西南师范大学》期刊2001-04-01)
陶天麟[4](1997)在《独龙族的原始教育与学校的产生》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史学界对“教育与学校起源”的研究结论多是在对文物、古籍的考证后得出的,其结论的信度自然可能有些问题。本文则力图通过对独龙族原始教育的产生发展过程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解决学校产生的问题。为中国古代教育史的研究提供进一步的佐证。(本文来源于《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97年03期)
[5](1994)在《第一编 黎族的原始教育(西汉以前)》一文中研究指出黎族同我国其他兄弟民族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其社会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 黎族原始社会的具体情况,由于没有本民族文字的记载,汉文有关的文献资料也十分有限,只能借助解放后考古发现的文化遗物和社会历史调查的材料,以及流传于民间的神话传(本文来源于《琼州大学学报》期刊1994年02期)
王从仁,孙曰融[6](1988)在《从“大房子”谈中国原始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中国原始教育的研究至今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只有一些中国教育史方面的专着对此偶有所及,也大多语焉不详,甚至有明显的常识错误。论其原因,恐怕与“文献不足微”有关。然而,尽管这方面的典籍记载十分贫乏,但将那些残存的吉光片羽,参以文物考古材料和民俗调查资料,叁者结合,进行多重论证,便能将我们的研究置入一个更为宏阔深厚的背景中,从而揭示沉迷多年的真面相,破译其中所包孕的文化密码。叁者之中,考古文物具(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88年02期)
原始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教育的发展历史上,严格地说,教育的概念产生于形式教育即专门的教育活动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建立了专门的教育机构之后。但这并不意味着之前不存在教育活动,只是这种教育活动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是融为一体、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即人类知识、技能的获得是在日常的生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始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兰磊,赵彦宏.“力比多”贯注原始教育创造力的意义[J].教书育人.2012
[2].邵华.原始教育方式与现代管理理念的结合——漫谈英国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的教育属性和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3].袁宝华.原始教育重释[D].西南师范大学.2001
[4].陶天麟.独龙族的原始教育与学校的产生[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
[5]..第一编黎族的原始教育(西汉以前)[J].琼州大学学报.1994
[6].王从仁,孙曰融.从“大房子”谈中国原始教育[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