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战争论文_马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巧克力战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巧克力,战争,青少年,米尔,兰德,小说,罗伯特。

巧克力战争论文文献综述

马丽[1](2016)在《《巧克力战争》中的叙事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巧克力战争》是罗伯特·考米尔最成功的代表作,该书深受广大读者所喜爱,作者因此获得巨大声誉。罗伯特·考米尔是美国文学史上影响最深远的作家之一,作品《巧克力战争》在美国文学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该作品打破了禁忌,将以往作家不敢写出的议题和内容,逼真形象地呈现到读者面前。特别是对人性心灵最深处的残暴与恐惧,透过人类对权威的反抗、对恶势力的屈从,在这一过程中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所承受的压力,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不寒而栗。文章描述人类在与各种力量的对抗中经历了身体上亦或精神上的种种磨难,进而在这种对抗和磨难过程中体现了人的高尚性。本文从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语言叁个方面解读该书独具匠心的叙事策略。这主要是因为他的作品在反浪漫主义传统的新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上,对于生活本质的进一步挖掘。作品中年轻的主人公常常需要独自一个人去面对人性与社会机构中存在的邪恶,而其结果——失去纯真,成为腐败、滥用职权和妥协的牺牲品。另一方面,身为记者的经历赋予了考米尔精炼的创作技巧。他的作品通过运用简单的文字却暗示着丰富的主题,巧妙精悍的简单句式营造出一种扣人心弦的张力,修辞手段的运用更加多样化,结构安排复杂而巧妙。在人物刻画方面避免了作品中单一化的倾向,不同人物的语言则完全贴近于所属的现实生活。其小说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具有心理上的心灵抚慰作用,社会上的道德劝诫和警示作用。同时指出尽管人类与各种力量对抗中经历了很多的困难险阻,但最终人性终得到了升华,并给予读者信心和勇气去面对生活。国内外很多学者和评论家都对这部小说进行了细致的解读,但从叙事策略角度进行的研究尚未出现。本文运用叙事学理论对小说进行分析,为《巧克力战争》这部小说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角度,探讨考米尔对于青少年成长的另类书写,也借此揭示考米尔对于人性的思考及对青少年文化的热爱。(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期刊2016-06-30)

马丽[2](2016)在《《巧克力战争》的修辞技巧》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主要通过对罗伯特·考米尔的青少年成长小说《巧克力战争》中叙事语言的解读,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暗喻,夸张以及反讽等几个方面修辞手法的运用,解读修辞对深化小说主题及人物形象的作用,剖析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涵与价值。(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姚琪,刘寒冰[3](2016)在《社会建构论心理学视域下青少年的自我认知研究——以《巧克力战争》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社会建构论心理学为理论视角,重点关注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社会发展背景,并以成长小说《巧克力战争》为例,分析该作品所体现的个人主义、家庭破裂、青少年暴力等社会问题对主人公杰里自我认知的影响,强调青少年自我成长心理在与社会互动中的建构性。(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罗伯特·科米尔,张晓敏,苗媛媛[4](2016)在《《巧克力战争》——勇敢做自己,即使全世界都与你为敌》一文中研究指出罗伯特·科米尔(Robert Cormier,1925~2000),美国作家、专栏作者、记者,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其作品以深沉、悲观的风格闻名,代表作有《我是乳酪》(I Am the Cheese)、《将军与儿子》(After the First Death)、《巧克力战争》(The Chocolate War)等,这些作品全都获得过业内的奖项,包括玛格丽特·A·爱德华终生成就奖(Margaret A.Edwards Award)*。《巧克力战争》在被七家出版社拒之门外后,最终于1974年问世,并迅速成为一部畅销且极具争议的青少年经典读物。该小说讲述了在叁一高中就读的杰里(本文来源于《新东方英语(中学生)》期刊2016年02期)

柯亚[5](2015)在《基于伦理学视角分析《巧克力战争》中的理性个人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罗伯特·考米尔是当今美国少年文学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打破了之前青少年文学中诸多方面的禁忌,用一种新现实主义文学向当代美国青年展示出一个更残酷更真实的社会。在他的代表作《巧克力战争》中,悲观无望的结局,犀利直白的语言以及对青少年两性关系的描写,使该书一度在美国禁书榜位列第叁。虽然西方学者早已对这部作品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但国内学者直到近年才开始关注考米尔,且国内的文学批评也多局限在作者的写作特点,或是成长小说的主题,鲜有从伦理学视角研究他的作品。本文从伦理学视角分析《巧克力战争》中主要人物的理性个人主义行为,展现其理性和利己的伦理关系,指出个人主义不仅强调利己道德价值,而且强调理性道德价值,即理性个人主义。论文第一章阐述《巧克力战争》的研究背景和本文的选题意义,介绍考米尔的生平和这部作品的内容,并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综述。第二章对伦理学理论进行简要阐释,同时结合作者当时所在社会的伦理背景概述伦理学中的个人主义以及伦理学家安·兰德关于理性利己的理论。第叁、四、五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分析文中主要人物在个人主义伦理观的影响下,为追求自身利益而表现出的不同行为和态度,进而强调理性在利己行为中的重要性。第六章全面总结和概括了本文所论述的观点:真正的个人主义并不是不顾他人利益,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而是一种“理性利己”,非理性的利己行为会导致严重的自我毁灭,甚至祸及社会。所以,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应当理性地去追求个人伦理道德的完整性,从而实现社会共同发展的终极目标。(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5-05-20)

周欣馨[6](2015)在《《巧克力战争》中的青少年话语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作家罗伯特·科米尔的《巧克力战争》是一部以青少年口语撰写的小说,生动形象的比喻、夸张,巧妙的措辞,大量的俚语,以及青少年特色话语比比皆是。青少年话语不仅体现了小说本身语言的灵活生动,还反映了青少年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一过渡阶段的特殊心理。(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期刊2015年05期)

关馨[7](2015)在《论《巧克力战争》的悲剧性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巧克力战争》是美国着名少儿文学作家罗伯特·考米尔的代表作,同时也是美国美国新现实主义少儿文学中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巧克力战争》一反传统少儿文学作品中对于校园暴力,青少年性困惑,校园腐败等敏感问题的温和处理,揭露了校园的黑暗内幕和腐败现象,并揭示了正义惨败,自由意志丧失的残酷现实,相对许多传统少儿文学作品,《巧克力战争》在主题,情节和人物方面都更加复杂深刻。但是,由于《巧克力战争》直接揭露了残酷的现实和人性中的脆弱与丑陋,这部小说也是争议性极强的一部作品,多次进入禁书榜。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都蕴含着悲剧色彩,能够引发读者的同情和恐惧。“敢不敢颠覆这宇宙”也成为拷问着每个读者内心的命题。作为一部悲剧性的作品,《巧克力战争》不止揭露了现实,也旨在引发读者的思考,并给予人们警告和勇气。目前国内外对这部小说的研究主要在于小说要素的分析,争议主要集中于情节设计和悲剧结局,但是小说的悲剧性并未得到全面的探讨和研究。因此,本文将《巧克力战争》视为一部悲剧性作品,从情节中的冲突,人物和主题叁个方面分析这部小说的悲剧性,并研究其作为一部悲剧性作品的功能和意义。论文由叁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介绍了作者及作品的基本情况,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及悲剧和悲剧性小说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主体部分主要分析了小说的悲剧性在情节冲突,人物和主题中的体现。小说中主要有两种悲剧性冲突,分别为个人与权威的冲突和个人与社会的冲突。悲剧性人物主要分为叁类:被毁灭的主人公,被伤害的小人物和被利用的大众。悲剧性主题主要涉及正义的惨败,自由意志的丧失和人性的扭曲。此外论文关注了小说作为一部悲剧性作品的意义与功能,主要从净化,警告和鼓舞叁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结论部分总结《巧克力战争》是一部悲剧性作品,其悲剧性从冲突,人物,主题等要素中都能得以体现。作为一部深刻的小说,它为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揭露了现实,并且对于社会和人性中的阴暗面提出了警示,同时,也鼓励人们对抗邪恶珍视美好。(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张华[8](2015)在《论美国成长小说《巧克力战争》中的伦理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伦理价值视角对美国成长小说《巧克力战争》中主人公杰瑞在伪善的教育体制和校园暴力下,对道德标准和抗恶的勇气做出解读,并就生活在美国价值观崩溃时期青少年的人格塑造、自我与社会、向善与伪善、个体与团体等方面的伦理价值观进行客观地评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青少年的成长需求。(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朱立明,郭英凯[9](2014)在《论《巧克力战争》中的从众心理和青少年的主体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巧克力战争》是一部深受青少年喜爱的青少年小说。本论文从从众心理的视角,探讨从众心理、影响从众心理的因素在小说中的体现,并以杰瑞为例,分析其对于从众心理的反抗是对青少年主体性建立的追求。(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4年20期)

朱晓婷[10](2014)在《“孩子”和“大人”的抗争——解析日本儿童文学作品《巧克力的战争》》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儿童文学作品《巧克力的战争》讲述了孩子们如何通过自己的力量向"不公平"的大人世界做出反抗的故事。儿童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若不互相理解,消除对立,就会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面对大人对他们的误解,孩子们或爱憎分明,直率地进行反抗;或用集体的力量解除误会。"我想是因为我们名誉受损了吧"。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向大人们宣言,他们并不是可以任大人随意愚弄的存在,孩子也有自己的尊严,有自己的力量。(本文来源于《时代文学(下半月)》期刊2014年04期)

巧克力战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主要通过对罗伯特·考米尔的青少年成长小说《巧克力战争》中叙事语言的解读,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暗喻,夸张以及反讽等几个方面修辞手法的运用,解读修辞对深化小说主题及人物形象的作用,剖析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涵与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巧克力战争论文参考文献

[1].马丽.《巧克力战争》中的叙事策略[D].齐齐哈尔大学.2016

[2].马丽.《巧克力战争》的修辞技巧[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3].姚琪,刘寒冰.社会建构论心理学视域下青少年的自我认知研究——以《巧克力战争》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

[4].罗伯特·科米尔,张晓敏,苗媛媛.《巧克力战争》——勇敢做自己,即使全世界都与你为敌[J].新东方英语(中学生).2016

[5].柯亚.基于伦理学视角分析《巧克力战争》中的理性个人主义[D].华南理工大学.2015

[6].周欣馨.《巧克力战争》中的青少年话语特征[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

[7].关馨.论《巧克力战争》的悲剧性及其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15

[8].张华.论美国成长小说《巧克力战争》中的伦理价值[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

[9].朱立明,郭英凯.论《巧克力战争》中的从众心理和青少年的主体性[J].青年文学家.2014

[10].朱晓婷.“孩子”和“大人”的抗争——解析日本儿童文学作品《巧克力的战争》[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

论文知识图

韩国网络游戏—奇迹(MU)向该案作为金诺美军“巧克力屑”迷彩作战服常见的林地迷彩美军“咖啡污”迷彩

标签:;  ;  ;  ;  ;  ;  ;  

巧克力战争论文_马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