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股骨双隧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韧带,关节镜,膝关节,隧道,跟腱,股骨,肌腱。
股骨双隧道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俊,孙健,刘葛君[1](2018)在《关节镜下全内技术股骨双隧道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关节镜下利用全内技术股骨双隧道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病例,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有16例(16膝)纳入本研究,男性11例(68. 8%),女性5例(31. 3%),平均年龄(30±6)岁。回顾性分析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评分及分级、Lysholm评分、KT2000值、Lachman试验情况、轴移试验情况。采用SPSS 13. 0统计学软件对IKDC评分、Lysholm评分、KT2000值行配对样本t检验,Lachman试验情况、轴移试验情况等计数资料行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结果 16例患者随访时间14~32个月,平均25. 5个月(22. 3,29. 6)个月。随访期内未出现移植物断裂、TightRope钢板固定失效、血栓性静脉炎、关节感染、隐神经损伤。IKDC评分、Lysholm评分分别由术前的(67±4)分、(63±6)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95±5)分、(95±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 40、16. 04,均为P <0. 01)。IKDC分级术前A级0例,B级1例,C级1例,D级14例;术后A级13例、B级3例、C级0例、D级0例(Z=-5. 18,P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KT2000值术前平均(5. 8±1. 3) mm,优于术后测得平均(1. 2±0. 6)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 24,P <0. 01); Lachman试验术前阳性15例、阴性1例,术后阳性0例、阴性16例;轴移试验术前阳性13例、阴性3例,术后阳性0例、阴性16例。结论利用全内技术行关节镜下股骨双隧道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膝关节功能、前直向不稳定、前外侧旋转不稳定的近期疗效满意。(本文来源于《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期刊2018年06期)
高锋,苏训同,乔巨峰,汤奇,高飞[2](2015)在《关节镜下胫骨、股骨双隧道四股同种异体肌腱双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胫骨、股骨双隧道四股同种异体肌腱双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个膝)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30例,采用关节镜下胫骨、股骨双隧道四股同种异体肌腱双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术后1年测定患者的韧带紧张度,并且采用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量表、美国膝关节协会(AKS)量表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30例患者韧带紧张度达优者25例(83.3%),良4例(13.3%),差1例(3.3%),优良率为96.7%。术后复查MRI均未发现关节间隙变窄、螺钉或移植物松动病例。术后Lysholm评分、IKDC评分、AK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结论关节镜下胫骨、股骨双隧道四股同种异体肌腱双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操作简便,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好,最大限度恢复至解剖重建,治疗效果理想。(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5年11期)
宛磊,许建中[3](2015)在《关节镜下股骨双隧道Y型LARS人工韧带移植重建PCL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关节镜下股骨双隧道Y型LARS人工韧带移植重建PCL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行关节镜下股骨双隧道Y型LARS人工韧带移植重建PCL患者的临床资料做详细回顾性分析,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术后愈合良好,伤口愈合均达甲级;无韧带断裂或松动,慢性滑膜炎、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发生。手术前患者膝关节功能平均评分为(42.13±8.6)分,手术后为(83.26±3.7)分;手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提高(P<0.01)。结论关节镜下股骨双隧道Y型LARS人工韧带移植重建PCL治疗效果显着,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减少相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5年03期)
刘晓雅,孙永强,王上增[4](2014)在《关节镜下股骨双隧道胫骨镶嵌术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股骨双隧道胫骨镶嵌术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接受关节镜下股骨双隧道胫骨镶嵌术的32例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实施了规范的护理措施,32例中陈旧性损伤23例,急性损伤9例。单纯后交叉韧带损伤14例,复合伤18例。后交叉韧带Ⅱ度损伤10例,Ⅲ度损伤22例。随访观察切口愈合、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数26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无皮肤坏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6、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AKSS评分分别由术前(18.70±1.48)分升高至(22.30±1.24)分、(24.04±1.30)分、(25.87±1.20)分,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分别由术前(49.20±1.62)分升高至(64.13±3.06)分、(87.91±1.52)分、(91.96±1.62)分。结论:科学规范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手术顺利完成,增加膝关节活动范围,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医正骨》期刊2014年11期)
江海滨,白伦浩,苏伊拉[5](2014)在《股骨双隧道双束异体肌腱保留残端重建后交叉韧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股骨双隧道双柬异体肌腱保留残端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对56例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行股骨双隧道双束异体肌腱保留残端重建后交叉韧带术。患者年龄18~52岁,平均32.7岁。男30例,女26例。术前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46.6±3.7)分,Lysholm评分(50.5±4.2)分。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4.6个月。术后IKDC评分(89.2±2.3)分,Lysholm评分(91.5±2.7)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双隧道双束异体肌腱保留残端重建后交叉韧带能有效改善膝关节的功能及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杂志》期刊2014年11期)
魏塞,崔红梅,刘志斌[6](2012)在《股骨双隧道胫骨单隧道双束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与单束重建术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对前交叉韧带股骨双隧道胫骨单隧道双束重建术做一客观评价。方法对30名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韧带重建手术,根据病人的病情、医生建议和患者意愿,分成2组,单束重建组(A组)和双束重建组(B组)各15例。分别记录各组病人入院时、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9个月时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时、6个月时、9个月时两组患者的IKDC评分(P值分别为0.458,0.387,0.265)和Lysholm评分(P值分别为0.857,0.938,0.587)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相对于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术在提高膝关节IKDC评分、Lysholm评分结果上没有优势。双束重建术与单束重建术都能良好地重建膝关节的稳定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期刊2012年02期)
邵银初,邹鸿星,单记春,王浈[7](2011)在《关节镜下股骨双隧道Y型LARS人工韧带移植重建PCL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关节镜下应用韧带增强重建系统(LARS)人工韧带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6月至2010年8月年采用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重建PCL断裂14例患者,男性10例,女性4例,年龄19~58岁,左侧5例,右侧9例,病程10 d~1个月,平均15.7 d,致伤原因:运动扭伤9例,摔伤2例,车祸3例,磁共振成像(MRI)示:PCL完全撕裂直接征象14例,前交叉韧带(ACL)完全撕裂直接征象2例,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5例,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3例,其中1例车祸伤合并髋臼后壁骨折,按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20~55分,平均(40.0±8.1)分。治疗在关节镜下完成,PCL的胫骨止点、隧道用定位器完成;股骨止点、隧道在C臂X线机下完成。结果本组所有患者伤口均为I甲愈合,术后无慢性滑膜炎、韧带断裂、韧带松动、活动明显受限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60个月,平均20.5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84~93分,平均(88.1±3.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在关节镜下运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膝PCL近中期疗效好,有效恢复了膝关节稳定性,避免了采用自体肌腱重建取材的并发症,也避免了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材料的排斥及传染疾病的并发症,其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康复快。(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1年15期)
李忠,杨洪彬,陈歌,王治,杨柳[8](2011)在《关节镜下保留残端股骨双隧道双束后交叉韧带重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关节镜下保留残端股骨双隧道双束后交叉韧带(PCL)重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5月对19例PCL患者行保留残端股骨双隧道双束重建,股骨双隧道位于PCL原附着区,前外侧束位于10:30(左)或1:30(右),距关节软骨7mm;后内侧束位于8:30(左)或3:30(右),距关节软骨10mm。术中保留PCL残端纤维及周围滑膜组织,移植物采用自体股薄肌和半腱肌肌腱。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2~20个月,平均18个月。后抽屉实验(PDT)术前(++)不稳12例,(+++)不稳7例;术后(-)16例,(+)不稳3例。仪表盘试验用于评估评估旋转稳定性,术前不稳11例,术后全部(-)。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术前平均(61.12±4.80)分,术后平均(92.25±4.50)分,差异有显着性(P<0.05)。其中正常15例,接近正常4例。Lysholm评分由术前(54.23±5.20)分提高到术后(90.13±6.10)分,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保留残端股骨双隧道双束PCL重建术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结果,符合解剖重建,能较好控制胫骨后向及旋转移位。(本文来源于《中国内镜杂志》期刊2011年03期)
邵德成,陈百成,高石军,孙然,李晗[9](2010)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股骨双束双隧道重建后交叉韧带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关节镜下观察自体腘绳肌腱股骨双束双隧道重建后交叉韧带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我科收治的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3度损伤的住院患者共18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2.6岁。应用自体腘绳肌腱股骨双束双隧道胫骨单隧道技术重建PCL。术前屈膝活动度(120.5±3.8)°。患者随访18~30个月,平均25个月。结果18例患者后抽屉试验、Lysholm评分及Tenger评分、KT-1000测量,术前、术后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后抽屉试验术前均为3度,术后为(1.2±0.4)度。术前Lysholm评分(50.7±7.1)分,术后为(93.1±2.9)分。术前Tegner评分(1.2±0.7)分,术后为(6.1±0.7)分。术前胫骨后移(11.8±1.6)mm,术后为(2.6±1.2)mm。KT-1000测量术后健患侧对比平均(2.3±1.3)mm,其中<3mm者14例,>5mm2例。术后屈膝活动度(117.2±2.8)°,与术前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应用自体腘绳肌腱股骨双束双隧道重建后交叉韧带,符合PCL的解剖生理结构,可较好的恢复关节功能。近期效果好,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邵德成,陈百成,高石军,孙然,李晗[10](2010)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跟腱经股骨双束双隧道重建后交叉韧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采用同种异体跟腱经股骨双束双隧道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9月-2006年9月,应用同种异体跟腱经股骨双束双隧道重建后交叉韧带治疗17例Ⅲ度急性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男12例,女5例;年龄19~48岁,平均31.7岁。左膝10例,右膝7例。致伤原因:运动伤6例,交通伤1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30d,平均16d。术前屈膝活动度为(121.8±4.1)°;后抽屉试验均为阳性,侧扳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评分为(50.8±6.1)分,Tegner评分为(1.3±0.7)分。KT-1000测量双侧膝关节前后向松弛度差异为(10.5±1.6)mm。结果患者手术时间(67.8±9.4)min,术后体温超过37.4℃时间为(5.4±1.2)d,住院时间(13.6±2.4)d。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1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0个月,平均25个月。末次随访时屈膝活动度为(116.9±3.1)°,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抽屉试验及侧扳试验均为阴性。双膝前后向松弛度差异为(2.7±1.7)mm,Lysholm评分及Tegner评分分别为(91.6±3.2)、(6.0±0.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种异体跟腱是重建后交叉韧带的良好移植物。双束可分别重建其前外侧束及后内侧束,符合解剖生理结构,可较好地恢复膝关节功能,近期疗效满意。(本文来源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0年02期)
股骨双隧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胫骨、股骨双隧道四股同种异体肌腱双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个膝)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30例,采用关节镜下胫骨、股骨双隧道四股同种异体肌腱双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术后1年测定患者的韧带紧张度,并且采用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量表、美国膝关节协会(AKS)量表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30例患者韧带紧张度达优者25例(83.3%),良4例(13.3%),差1例(3.3%),优良率为96.7%。术后复查MRI均未发现关节间隙变窄、螺钉或移植物松动病例。术后Lysholm评分、IKDC评分、AK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结论关节镜下胫骨、股骨双隧道四股同种异体肌腱双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操作简便,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好,最大限度恢复至解剖重建,治疗效果理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股骨双隧道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文俊,孙健,刘葛君.关节镜下全内技术股骨双隧道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
[2].高锋,苏训同,乔巨峰,汤奇,高飞.关节镜下胫骨、股骨双隧道四股同种异体肌腱双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疗效分析[J].广西医学.2015
[3].宛磊,许建中.关节镜下股骨双隧道Y型LARS人工韧带移植重建PCL的临床疗效[J].河南医学研究.2015
[4].刘晓雅,孙永强,王上增.关节镜下股骨双隧道胫骨镶嵌术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护理[J].中医正骨.2014
[5].江海滨,白伦浩,苏伊拉.股骨双隧道双束异体肌腱保留残端重建后交叉韧带[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4
[6].魏塞,崔红梅,刘志斌.股骨双隧道胫骨单隧道双束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2
[7].邵银初,邹鸿星,单记春,王浈.关节镜下股骨双隧道Y型LARS人工韧带移植重建PCL的临床疗效[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
[8].李忠,杨洪彬,陈歌,王治,杨柳.关节镜下保留残端股骨双隧道双束后交叉韧带重建术[J].中国内镜杂志.2011
[9].邵德成,陈百成,高石军,孙然,李晗.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股骨双束双隧道重建后交叉韧带的疗效观察[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0
[10].邵德成,陈百成,高石军,孙然,李晗.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跟腱经股骨双束双隧道重建后交叉韧带[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