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茂铁氮基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化合物,电化学,偶氮,阴离子,促进剂,结构,晶体。
二茂铁氮基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杨贤鹏,俞豪杰,王立[1](2016)在《二茂铁基化合物的ESR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二茂铁基化合物因具有独特的氧化还原、电、光、磁和催化性能,而被广泛研究与应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是观察物质顺磁性最直接的手段,在研究二茂铁基化合物的电子结构、电子转移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ESR技术还具有灵敏度高、样品处理简单、直接检测不破坏样品等优点.该文综述了二茂铁基化合物的ESR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波谱学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俞豪杰,王立,李超,翟晓婷,邓正[2](2016)在《双响应二茂铁基化合物的合成与阴离子识别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阴离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生命体中,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阴离子的检测和识别往往需要特定的传感分子。离子识别传感分子通常由结合单元和信号单元两部分组成,其中结合单元会影响传感分子对阴离子的选择性,信号单元会影响传感分子对阴离子识别的灵敏度。本文通过在传感分子中引入具有电化学响应性的二茂铁基团和光信号响应性的偶氮苯基团作为信号单元,合成了系列光电双响应二茂铁基化合物,此类二茂铁基化合物可通过循环伏安法和紫外法对阴离子进行识别,其中对F和H_2PO_4-有很好的选择性识别作用,由于光信号响应基团的存在,部分离子识别传感分子对阴离子识别的颜色变化可以通过肉眼观测,提高了检测的便利性;通过改变取代基的种类,研究了推电子基团和吸电子基团对其和阴离子结合能力的影响,探讨了可能的阴离子识别机理。(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九分会:有机化学》期刊2016-07-01)
Zain-ul-Abdin[3](2016)在《具有支化结构的二茂铁基化合物的制备、抗迁移性及燃速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摆脱地心引力在空中飞翔,人类发明了很多种方法,如热气球、飞机、直升机和火箭等。其中,火箭是最强劲、最快速的一种摆脱引力的方式。复合固体推进剂是火箭常用的一种推力。复合固体推进剂是起推进作用的含能材料。固体推进剂通常由无机氧化剂(高氯酸铵,AP)、金属燃料(铝,Al)、粘合剂(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和少量其他组分组成,包括塑化剂、固化剂、稳定剂和燃速促进剂(BRCs)等。高效的复合固体推进剂需要具备较低的压力指数和稳定的燃烧速度。随着科技的发展,开发高性能的复合固体推进剂逐渐受到高度重视。通常有两种方式获得高效的复合固体推进剂,一种是开发新型复合固体推进剂,另一种是改进常规复合固体推进剂的配方而不改变其主要组成。第二种方式相对更简单和快捷,常用方法有调整主体组分的粒径,如使用铝粉、超细的纳米级高氯酸铵,或调整粘结体系(粘合剂)组分等。有两种方法可提高固体推进剂的性能。其一是在固体推进剂中加入燃速促进剂,其二是使用高性能的粘合剂。添加有效的燃速促进剂可以提高固体推进剂的瞬时燃烧速度,使燃烧速度平稳。而加入高性能的粘合剂则可以提高粘结体系的机械性能。因此,使用有效的燃速促进剂是提高复合固体推进剂性能的一种可行的方法。在复合固体推进剂中添加燃速促进剂,可改变复合固体推进剂在燃烧室中的压力,降低其对温度和压力的敏感度,提高点火性能和燃烧稳定性,调节燃烧速度至适当值。燃速促进剂种类繁多,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金属颗粒、金属螯合物和二茂铁及其衍生物都被用于提高固体推进剂的燃速。其中二茂铁基燃速促进剂最为常用,其在固体推进剂中具有很好的可燃性、均匀的微观分散性、很好的和有机粘合剂相容性。因此二茂铁基化合物、聚合物和衍生物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不仅是由于其在燃速促进剂方面的应用,还因为其具有氧化还原可逆性、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可修饰性等,因此它在其他领域,如催化剂、纳米材料、药物、生物活性化合物、材料科学、离子识别等方面的也具有广泛应用。二茂铁基燃速促进剂的效果取决于其化学结构、溶解性、分子移动性和有效铁含量。二茂铁基燃速促进剂对于HTPB/AP/Al(分别为粘合剂、氧化剂和金属燃料)类复合固体推进剂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效果。二茂铁基化合物、聚合物、树枝状聚合物和衍生物在燃烧过程中,二茂铁基团转化为纳米级氧化铁粒子。所生成的纳米级氧化铁粒子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相比普通粉末氧化铁,对于复合固体推进剂具有更好的燃速促进效果。二茂铁及其众多的衍生物都较容易升华和迁移。当含有二茂铁或其衍生物的复合固体推进剂在存放时,二茂铁和二茂铁基化合物的迁移会导致复合固体推进剂不均匀燃烧。这将导致固化差、燃烧不稳定、增加机械感度、燃烧参数改变和性能的不可重复,继而减少了固体推进剂的使用寿命。为了克服二茂铁基燃速促进剂的迁移问题,研究者们做了很多工作。主要的方法包括增加二茂铁茂环上取代基的碳链、引入含氧或者含氮等极性基团、引入环氧基、-OH、-NH2、-NCO等活泼基团、引入无机基团,制备高分子量、具有特殊拓扑结构并含有大量极性元素的二茂铁基树枝状聚合物等。虽然已经有很多工作报道了新二茂铁基燃速促进剂,但其迁移问题仍然存在。带有极性元素的二茂铁基燃速促进剂虽已成功制备,但长时间储存时迁移现象仍不可避免。因此,为了克服二茂铁基燃速促进剂的迁移问题、寻找低成本和有效的避免迁移的方法,我们设计了含有大量氧元素和N-H基团的二茂铁基燃速促进剂(二茂铁基聚合物、化合物和树枝状聚合物)。将二茂铁与树枝状聚合物结合是一种挑战,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二茂铁基树枝状聚合物具有独特的氧化还原性、低粘度、高分子量和较高的热稳定性。将二茂铁接入树枝状聚合物上,是一种有效的、能够克服二茂铁基燃速促进剂在复合固体推进剂迁移问题的途径。二茂铁基燃速促进剂中氧元素和氮元素的存在使燃速促进剂具有一定极性,会与高氯酸铵产生相互作用。N-H基团也可使二茂铁基燃速促进剂与高氯酸铵及粘合剂之间形成氢键作用。氢键等作用降低了二茂铁基燃速促进剂的迁移性。高氯酸铵是高氯酸铵基推进剂中常用的无机氧化剂,具有较好的可加工性和储存性。高氯酸铵的热分解直接影响推进剂的燃烧性能。因此研究二茂铁基燃速促进剂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促进作用对于研究其对于高氯酸铵基推进剂的燃烧性能具有指导作用。首先在第一部分中,为了克服二茂铁基燃速促进剂迁移的问题并提高复合固体推进剂的燃速,通过二茂铁酰氯与聚乙烯亚胺间的缩合反应制备了六种二茂铁基聚乙烯亚胺(PEI-Fcs)。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紫外-可见光谱研究发现PEI-Fc-4到PEI-Fc-6表现出明显的电荷转移现象。发现随着PEI-Fcs中二茂铁含量的增加,电荷转移作用增强。由于PEI-Fc-6中含有大量二茂铁基团,因此PEI-Fc-6表现出更显着的电荷转移作用。二茂铁基燃速促进剂对高氯酸铵分解的催化机理研究中,电荷转移理论相对其他理论被接受度更高。因此研究二茂铁基燃速促进剂的电化学性能对于其应用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各种不同的电化学测试方法中,循环伏安法被认为是方便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二茂铁基聚乙烯亚胺的电化学性能。发现二茂铁基聚乙烯亚胺的氧化还原性能是由于二茂铁基团的存在,在测试范围内,其电荷转移是扩散控制的。研究了溶剂和扫描速率对PEI-Fcs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发现溶剂的极性和扫描速率对其电化学性能均有影响。溶剂极性的增加导致化合物CV曲线的变形。另外发现,PEI-Fcs峰值电流(Ipa和Ipc)随扫描速率的增加而增加。还原峰值电流的增加速率比氧化峰值电流的增加速率大。虽然电荷转移是扩散控制的,但PEI-Fcs与电极间的电荷转移速度较慢。可逆过程的峰值电流与扫描速率无关,且峰-峰间距(△Ep)应小于60 mV,而峰-峰间距大于60mV的情况则属于非可逆过程。可以认为PEI-Fcs的电化学过程既不是可逆过程也不是完全非可逆过程。通过抗迁移研究发现,二茂铁基聚乙烯亚胺表现出远好于常用的二茂铁基燃速促进剂2,2-双-(乙基二茂铁)丙烷(即卡托辛)和二茂铁的抗迁移性。PEI-Fcs优异的抗迁移性能是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存在大量氧和氮,导致PEI-Fcs与AP和粘合剂有较强的相互作用,且具有较高的分子量,从而降低了迁移。在PEI-Fcs样品中,PEI-Fc-1表现出最好的抗迁移性能。PEI-Fcs的燃速催化性能可通过测试其与高氯酸铵混合物的热分解热重/差热曲线来表征。发现在5wt%的PEI-Fcs存在下,高氯酸铵的热分解温度有明显降低。PEI-Fc-6表现出对AP热分解最好的促进性能,使AP热分解温度从406.42℃降低至307.17℃。其优异的燃速促进性能是由于PEI-Fc-6含有较多的二茂铁基团引起的。通过改变PEI-Fc-6的含量(1-5wt%),发现随着PEI-Fc-6的增加,AP的热分解温度明显下降。热重/差热分析说明新型二茂铁基聚乙烯亚胺对高氯酸铵的热分解具有较好的催化能力,其稳定温度约在220 ℃。基于实验结果,我们认为PEI-Fcs具有较好的氧化还原性、热稳定性、抗迁移性和燃速促进性,是可用作复合固体推进剂的燃速促进剂。第二部分中,通过二茂铁酰氯与氨基或羟基的缩合反应,制备了11种二茂铁基燃速促进剂(分别命名为1-11),研究极性元素氧和氮对二茂铁基化合物抗迁移性能的影响。这11种化合物分别用核磁和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紫外-可见光谱研究发现,这些化合物均表现出电子转移现象,在多核二茂铁基化合物中更为突出。研究了溶剂和扫描速率对1-11CV曲线的影响。发现1-11的CV曲线受到溶剂极性和扫描速率的影响。溶剂极性的增加导致化合物CV曲线的变形。另外,1-11峰值电流(Ipa和Ipc)随扫描速率的增加而增加,且还原峰值电流的增加速率比氧化峰值电流的增加速率大。由于二茂铁基团的存在,11种化合物均显示出了可逆的氧化还原性,在测试范围内,其电荷转移是扩散控制的。对1-11的抗迁移研究发现,1-11的抗迁移性均优于卡托辛和二茂铁,这是由于化合物与AP和粘合剂间存在偶极-偶极作用和氢键作用。含氧化合物比含氮化合物具有更好的抗迁移性。热重/差热分析表明这11种化合物在230℃还是稳定的。发现在5wt%的1-11存在下,高氯酸铵的热分解温度明显降低。样品11表现出对AP热分解最好的促进性能,使AP热分解温度至317.06 ℃。热重/差热分析说明1-11对高氯酸铵的热分解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且含氧化合物比含氮化合物对AP显示出更好的燃速促进效果。在第叁部分中,依次进行迈克尔加成和与二茂铁酰氯间的缩合反应,制备了乙二胺基的0至3代的二茂铁基树枝状聚合物(0G、1G、2G和3G)。首先,0.5G、1.5G和2.5G产物通过乙二胺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迈克尔加成制备,第二步,0.5G、1.5G和2.5G产物与乙二胺反应制备以氨基为端基的0.75G、1.75G和2.75G产物。第叁步,将0.75G、1.75G和2.75G产物上的胺基与二茂铁甲酰氯反应,得到二茂铁为端基的树枝状聚合物。二茂铁基树枝状聚合物用核磁、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紫外-可见光谱研究发现,2代和3代树枝状聚合物表现出电子转移现象,在具有最多二茂铁基团的3代聚合物中更为突出。对0G、1G、2G和3G产物进行循环伏安法研究。发现其电荷转移是扩散控制的。研究了溶剂和扫描速率对0G、1G、2G和3G产物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发现溶剂的极性和扫描速率对其电化学性能均有影响。溶剂极性的增加导致化合物CV曲线的变形。另外,0G、1G、2G和3G产物峰值电流(Ipa和Ipc)随扫描速率的增加而增加,且还原峰值电流的增加速率比氧化峰值电流的增加速率大。虽然电荷转移是扩散控制的,但这些树枝状聚合物与电极间的电荷转移速度较慢。可逆过程的峰值电流与扫描速率无关,且峰-峰间距(△Ep)应小于60 mV,而峰-峰间距大于60mV的情况则属于非可逆过程。可以认为0G、1G、2G和3G产物的电化学过程既不是可逆过程也不是完全非可逆过程。抗迁移研究表明,1G、2G和3G产物在含高氯酸铵的推进剂中具有比卡托辛和二茂铁更好的抗迁移性能。这种优异的抗迁移性能是由于1G、2G和3G产物含有大量氧和N-H基团,它们能与高氯酸铵和粘合剂形成较强的氢键和偶极-偶极作用。其中具有较少二茂铁基团的1G表现出最好的抗迁移性。0G、1G、2G和3G产物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促进性能通过热重/差热法进行分析,发现其在260℃仍是稳定的。热重/差热研究结果表明,0G、1G、2G和3G产物对于降低高氯酸铵热分解温度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3G使AP的热分解温度降至327.02℃。因此,我们认为这些树枝状聚合物具有较好的氧化还原性、热稳定性、抗迁移性和燃速促进性,是可用作复合固体推进剂的燃速促进剂。在第四部分中,通过依次进行迈克尔加成和与二茂铁酰氯间的缩合反应,制备了0至2代基于叁(2-氨乙基)胺的二茂铁为端基树枝状聚合物G0、G1和G2产物。第一步,通过叁(2-氨乙基)胺的迈克尔加成制备G0.5和G1.5产物。第二步,使用乙二胺与G0.5和G1.5产物反应得到具有以氨基为端基的树枝状聚合物(G0.75和G1.75)。第叁步,将叁(2-氨乙基)胺、G0.75和G1.75与二茂铁甲酰氯反应,制备二茂铁为端基的G0、G1和G2树枝状聚合物产物。用核磁、红外光谱研究了G0、G1和G2产物。紫外-可见光谱研究发现,G1和G2表现出电子转移现象。G0、G1和G2产物循环伏安法进行研究发现G0、G1和G2由于含有二茂铁显示出氧化还原性。发现溶剂的极性和扫描速率对其电化学性能均有影响。溶剂极性的增加导致化合物CV曲线的变形。另外,G0、G1和G2产物峰值电流(Ipa和Ipc)随扫描速率的增加而增加,且还原峰值电流的增加速率比氧化峰值电流的增加速率大。G0、G1和G2的电化学性能受到溶剂极性和扫描速率的影响。虽然其氧化还原过程是扩散控制的,但这些树枝状聚合物的电化学过程既不是完全可逆过程也不是简单的非可逆过程。抗迁移研究表明,G0、G1和G2产物在含高氯酸铵的推进剂中具有比卡托辛和二茂铁更好的抗迁移性能。这种优异的抗迁移性能是由于G0、G1和G2含有大量氧和N-H基团,他们能与高氯酸铵和粘合剂形成较强的氢键和偶极-偶极作用。G0、G1和G2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促进性能研究发现,在265℃其仍是稳定的。热重/差热结果表明,G0、G1和G2对于降低高氯酸铵热分解温度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G2显示出最好的燃速促进性,其使AP的热分解温度降至328.57℃。因此,这些叁(2-氨乙基)胺基的树枝状聚合物具有较好的氧化还原性、热稳定性、抗迁移性和燃速促进性,是可用作复合固体推进剂的燃速促进剂。基于以上结果,我们认为二茂铁基支状化合物具有大量极性元素(如氧和氮)、较大的分子量和特殊的拓扑结构,具有较好的抗迁移和燃速促进性能,可作AP基推进剂的燃速促进剂。(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6-01)
朱学友[4](2015)在《[3]二茂铁环蕃β-二酮配合物和含偶氮基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茂铁具有较好的热力学稳定性、优良的电化学性质以及易于衍生等特点,在化学催化、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感光材料,电磁材料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二茂铁衍生物液晶是有机液晶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二茂铁环蕃类化合物具有相变温度低、介晶区间宽等特征倍受广大化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p-二酮作为优良的有机双齿配体,能够与众多金属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其在稀土金属富集、离子液体、光致发光等领域都具有较好的研究意义。另外人们对p-二酮配合物的液晶性也有较广泛的研究。含有偶氮基团的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光电特性,使它们在光电转化、光数据存储以及液晶显示方面都有较广泛应用。本文将[3]二茂铁环蕃和β-二酮相结合,再与过渡金属配位。另外还设计出一系列含偶氮基团和查尔酮液晶化合物。对液晶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重氮化和Claisen-Schmidt酮醛缩合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端取代基的偶氮类化合物。使用NMR、IR、MS、Elemental Analysis等手段对产物表征,从而确定产物的结构。通过循环伏安法(CV)、UV-vis、TG、DSC对其电化学、光学、热力学等性质进行研究。最后,使用热台偏光显微镜(POM)研究产物的液晶性质。结果表明部分β-二酮类配合物具有液晶性。偶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液晶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5-05-04)
邱潇,吕遐,蓝闽波[5](2013)在《两种新型二茂铁氮氧自由基化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并合成两种二茂铁氮氧自由基化合物(4-二茂铁丙酰胺基-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自由基和4-二茂铁丙烯酰胺基-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自由基),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研究了其晶体结构特征。结果发现尽管两者的整体构型有明显区别,但各化合物的二茂铁基团以及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自由基基团的结构却相差不大。(本文来源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高敬民[6](2011)在《二茂铁基化合物和二茂铁基聚合物及其接枝碳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茂铁基化合物和二茂铁基聚合物以及它们接枝的碳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使得它们在高氯酸铵基推进剂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论文围绕二茂铁基化合物和二茂铁基聚合物以及它们接枝碳材料的合成、表征和应用展开研究:(1)制备了六种二茂铁基化合物1,1’-二茂铁二甲酸羟乙酯(FDCHE)、1,3-二-(二茂铁酰氧基)-2-丙醇(DFAPO)、1,2,3-叁-(二茂铁酰氧基)-丙叁(醇)酯(TFAGOE)、1,2,3,4-四-(二茂铁酰氧基)-季戊四(醇)酯(TFAPOE)、1,1’-二茂铁甲酰氧基环氧丙烷(GEFDC)和聚二茂铁二甲酸双酚A酯缩水甘油醚(GEPFDCBPE),用核磁共振(1H-NMR)和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所得产物的结构。用TGA法研究了这些新型二茂铁基化合物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这些二茂铁基化合物的加入都对AP的热分解产生较大的影响。加入二茂铁基化合物的量越大,对AP热分解的促进效果越好;支化程度提高,抗迁移效果改善。将制备的模拟推进剂样品置于真空干燥箱中(50℃)50天未发现有明显的二茂铁基化合物迁移现象发生。提出了二茂铁基化合物迁移的可能机理,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抗迁移方法。(2)合成了两种二茂铁基化合物单体丙烯酸二茂铁甲酰氧基乙酯(AFFEE)和甲基丙烯酸二茂铁甲酰氧基乙酯(MAFFEE),采用溶液聚合法分别制备了聚丙烯酸二茂铁甲酰氧基乙酯(PAFFEE)和聚甲基丙烯酸二茂铁甲酰氧基乙酯(PMAFFEE)。用FT-IR、1H-NMR等方法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与分析。以TGA法研究了PAFFEE、PMAFFEE.聚二茂铁二甲基硅烷(PFDMS)和聚二茂铁甲基苯基硅烷(PFMBS)对AP的热分解性能的影响。发现它们均可使AP的分解温度明显降低;聚合物的分子量对AP的热分解性能影响不明显;二茂铁基聚合物用量增加使得AP的高温分解温度降低,当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进一步增加其用量对AP的热分解性能影响不明显。将制备的模拟推进剂样品置于真空干燥箱中(50℃)50天,未发现明显的二茂铁基聚合物迁移现象。提出了二茂铁基聚合物促进AP热分解的可能机理。(3)制备了表面羧酸化炭黑(CBs-COOH)和表面羟基化炭黑(CBs-OH);使CBs-OH跟二茂铁单甲酰氯反应,将二茂铁基团接枝到炭黑表面(CBs-g-Fc)。采用FT-IR、1H-NMR等方法表征了产物;用TEM观察了其形貌;通过TGA法对系列产物进行了热失重分析,发现CBs-COOH和CBs-OH的失重明显较纯炭黑增加;以CBs-OH与2-甲基-2-溴丙酰溴反应合成了CBs-Br,然后以CBs-Br为引发剂,以AFFEE为单体制备了聚丙烯酸二茂铁甲酰氧基乙酯接枝炭黑(CBs-g-PAFFEE);采用FT-IR、1H-NMR、TGA法等方法表征与分析了相关产物。用TGA法研究了CBs-g-Fc和CBs-g-PAFFEE对AP的热分解性能的影响。发现CBs用量的增加可使AP的分解温度下降。但进一步增加炭黑的用量,对AP热分解的影响不明显。CBs-g-Fc和CBs-g-PAFFEE的加入都可明显降低AP的分解温度。将制备的含二茂铁基聚合物接枝炭黑的模拟推进剂样品置于真空干燥箱中(50℃)50天,未发现二茂铁基聚合物接枝炭黑有明显迁移现象发生。提出了二茂铁接枝炭黑化合物促进AP热分解的可能机理。CBs-g-Fc和CBs-g-PAFFEE性能优异,有望作为新型燃速促进剂被实际应用。(4)制备了表面羧酸化碳管(MWCNTs-COOH)和表面羟基化碳管(MWC-NTs-OH);将MWCNTs-OH与二茂铁单甲酰氯反应制得二茂铁接枝碳管(MWCN-Ts-g-Fc).将MWCNTs-OH-1与2-甲基-2-溴丙酰溴反应合成了MWCNTs-Br-1,然后以其为引发剂,以AFFEE为单体制备了聚丙烯酸二茂铁甲酰氧基乙酯接枝碳管(MWCNTs-g-PAFFEE),采用FT-IR和TGA法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用TEM观察了其形貌,发现MWCNTs-g-PAFFEE已成功合成。用TGA法研究了MWCNTs、MWCNTs-g-Fc及MWCNTs-g-PAFFEE等对AP的热分解性能的影响,发现MWCNTs、MWCNTs-g-Fc及MWCNTs-g-PAFFEE的加入均可使AP的分解温度下降。将制备的模拟推进剂样品置于真空干燥箱中(50℃)50天,未发现MWCNTs-g-Fc及MWCNTs-g-PAFFEE有明显迁移现象。提出了二茂铁基聚合物接枝碳纳米管促进AP热分解的可能机理。(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1-12-01)
马亮[7](2011)在《新型含酰胺基和酯基的二茂铁基化合物的合成、性能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茂铁基阴离子识别受体已被证实是最有效的和最具潜力的阴离子识别传感材料,此领域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前沿课题之一。本论文围绕具有多响应信号的二茂铁基阴离子识别受体、二茂铁基支化分子和二茂铁基聚磷腈的制备,展开了新型二茂铁基化合物的合成、性能和应用研究:(1)设计合成了一种对阴离子具有双响应的二茂铁基化合物FcSA-2, FcSA-2在DMSO中表现出了“溶剂识别”行为。采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FcSA-2对不同阴离子的识别行为,FcSA-2对F-和H2PO4-有较为显着的电化学响应,电势电位滴定表明FcSA-2通过1:1的方式与F-和H2PO4-结合。采用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方法研究了FcSA-2对不同阴离子的识别行为,在FcSA-2的DMSO溶液中加入10.0倍的不同阴离子后,F-会使溶液从黄色变成深红色,H2PO4会使溶液变成橙红色,而其他阴离子没有明显的变化。通过非线性拟合,我们得到了F-和H2PO4-与FcSA-2的络合常数。用核磁共振1HNMR滴定法和分子模拟的方法研究了FcSA-2对F和H2PO4-的识别机理,首次发现酰胺基团形成分子内氢键,而不是与阴离子结合。(2)设计合成了一种对F-离子同时具有电化学响应、荧光增强和颜色变化叁重响应的二茂铁基化合物FcSA,并用1HNMR表征了其结构。在电化学识别中,DMSO被用作“结合阀”,即只有当客体离子与受体FcSA的作用力大于DMSO与FcSA的络合力时,客体离子才会取代DMSO与FcSA结合。FcSA不含有任何的荧光基团,当加入F-离子后,F-离子通过夺取质子,形成分子内环来抑制C=N顺反异构变化,进而增加了分子的刚性,表现出荧光“开启”现象。通过改变F-离子的加入量可以让FcSA的信号输出从电化学响应变成光响应。基于FcSA与阴离子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子逻辑门概念。(3)设计合成了叁种支化二茂铁基分子:一种树枝状的二茂铁基化合物(Dend-Fc-OH)和两种超支化二茂铁基化合物(HP-Fc-1和HP-Fc-2),并用1H NMR和GPC表征了他们的结构。运用CV研究了不同溶剂对叁种支化分子CV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Dend-Fc-OH逐渐表现出了相对稳定可逆的氧化还原行为。HP-Fc-1和HP-Fc-2在不同溶剂CH2Cl2、CHCl3、THF和DMF中都表现出了稳定的CV行为。研究了不同扫描速率对叁种支化分子CV行为的影响,通过峰电流和峰电势的关系,研究了叁种它们的电极反应过程。采用CV法研究了叁种支化分子对不同阴离子的电化学识别行为,发现阴离子的加入导致了Dend-Fc-OH电化学行为的不稳定,HP-Fc-1对HSO4-、NO3-、Br-和I-四种离子具有很好的识别能力,并通过电位滴定法研究了它们的结合关系。H2PO4-、HSO4-、NO3-、F-、Cl-、Br-的加入都引起了HP-Fc-2峰形的衰减,只有当加入I-时,HP-Fc-2表现出了“单峰”行为,峰整体向高电势方向移动。(4)合成了羟乙基二茂铁甲酰胺(Fc-L),将其接枝到聚磷腈上得到了侧链含有二茂铁酰胺的二茂铁基聚磷腈(PN-Fc),并用1H NMR、31P NMR和GPC表征了它们的结构。采用CV研究了Fc-L和PN-Fc的电化学行为,比较了Fc-L和聚合物PN-Fc在CH2Cl2中的溶液电化学行为,研究了PN-Fc修饰的玻碳电极在水溶液中的CV行为。研究了Fc-L对不同阴离子的电化学识别行为,通过比较电势的变化,得到了Fc-L对不同阴离子的识别能力。研究了PN-Fc对不同阴离子的电化学识别行为,当加入H2PO4-、HSO4-和F-时,PN-Fc表现出了“单峰”行为,PN-Fc对叁种阴离子的识别能力顺序是HSO4->H2PO4->F-。与Fc-L相比,PN-Fc对HSO4-的电化学响应有显着的提高,这可能是因为聚合物PN-Fc同一个P上的两条支链结合了一个HSO4-,增强了PN-Fc上二茂铁基支链与HSO4-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1-03-10)
朱智志,傅亚丽,冉春玲,徐琰[8](2009)在《叁脚架结构的多二茂铁基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含有多二茂铁基团的化合物,测定了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化合物为叁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917 44(18)nm,b=1.240 7(3)nm,c=1.504 3(3)nm,α=106.53(3)°,β=101.82(3)°,γ=106.80(3),°对氮原子而言,形成了叁角架结构.(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期刊2009年04期)
谭巧华[9](2008)在《含氮及超支化二茂铁基化合物的合成、电化学行为及在阴离子识别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阴离子在生物、环境、医学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阴离子的有效识别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设计和合成能有效识别阴离子的阴离子识别受体也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由于二茂铁基团具有稳定的电化学性质,可以提供稳定的电化学信号从而可以用电化学方法方便地检测,所以二茂铁基化合物可以作为很好的阴离子识别受体。不仅仅如此,通过对二茂铁基化合物氧化还原状态的调节可以达到调节其对阴离子的识别能力的目的。本文设计合成了3类共5种新型二茂铁基化合物,详细研究了其电化学行为,探讨了溶剂、扫描速率、电解质浓度等因素对其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并通过电化学方法(CV)、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及核磁共振光谱法(~1H NMR)等深入研究了其阴离子识别行为,探讨了二茂铁基化合物的结构对不同阴离子识别的灵敏性及选择性产生的影响以及二茂铁基化合物和阴离子的结合机理。设计合成了分子结构中同时含有酰胺基团和季铵盐基团的“多结合位点”的二茂铁基阴离子识别受体,研究了其在不同溶剂中的电化学行为和阴离子识别行为。在不同溶剂中,其电化学行为差别较大。研究了其对不同阴离子的识别行为,发现其对H_2PO_4~-和HSO_4~-都出现了明显的“双峰”响应,且对H_2PO_4~-的响应更大,但对Br~-则没有明显响应。对比只含有酰胺基的“单结合位点”的二茂铁基阴离子识别受体,“多结合位点”的二茂铁基阴离子识别受体对阴离子的识别灵敏性及选择性都得到了增强。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的辅助研究发现其对H_2PO_4~-采用从1:1到1:2的逐步结合方式结合,而对HSO_4~-则仅仅采用1:1的结合方式结合。对二茂铁基化合物在结合阴离子前后的电极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发现在结合阴离子后,其动力学参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设计合成了一种表面含二茂铁基团的二茂铁基超支化聚醚,研究了其在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探索了二茂铁基团含量、扫描速率、溶剂、电解质浓度对二茂铁基超支化聚醚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的电极动力学过程,计算了其电极动力学参数。研究了二茂铁基超支化聚醚在电极上成膜后在水溶液、甲醇、乙醇、叔丙醇及正丁醇中的膜电化学行为,发现其峰电流及电量随溶剂的膜溶胀能力增加而增加。研究了超支化聚醚对不同阴离子的识别行为,发现随着阴离子的逐渐加入,其氧化还原峰电流逐渐降低,且随H_2POO_4~-的加入其降低速率最快。用紫外-可见光谱辅助研究了其对阴离子的识别行为,发现对于二茂铁基团含量较小的二茂铁基超支化聚醚,其采用1:1的结合方式和阴离子结合,而对于二茂铁基团含量较大的二茂铁基超支化聚醚,当阴离子的量较少时,采用1:2的结合方式和阴离子结合,而当阴离子的量逐渐增多时,其采用1:1的方式和阴离子结合。设计合成了一种水溶性二茂铁基环胺化合物,研究了其在有机溶剂和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探讨了水溶液中溶剂、扫描速率、电解质浓度、电活性中心浓度等因素对其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的动力学过程,计算了不同条件下的动力学参数。研究了二茂铁基环胺化合物在CHCl_3和水中的阴离子识别行为,发现随着溶液中H_2PO_4~-、HSO_4~-的加入,二茂铁基环胺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峰向低电势方向移动,且HSO_4~-改变值比H2PO_4~-大。H_2PO_4~-、HSO_4~-在水溶液中引起二茂铁基环胺化合物的电化学响应比在CHCl_3中小得多,且对H_2PO_4~-的响应比HSO_4~-大。用~1H NMR研究了二茂铁基环胺化合物在CHCl_3和水中的阴离子识别行为,发现在CDCl_3中,随着H_2PO_4~-和HSO_4~-的逐渐加入,二茂铁基环胺化合物的胺基质子峰消失不见,二茂铁基团上的质子峰发生了位移,且HSO_4~-的位移比H_2PO_4~-大。HSO_4~-的加入还使得和胺基直接相连的亚甲基质子峰发生了分裂。水溶液中,随着H_2PO_4~-、HSO_4~-和F~-的加入,二茂铁基环胺化合物的所有质子峰都发生了移动,且位移值按照H_2PO_4~->HSO4_4~->F~-的顺序递减,和电化学方法得到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8-05-15)
邓立波[10](2007)在《新型二茂铁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阴离子识别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阴离子在生物体内、环境污染物、化学反应过程中普遍存在且起着重要作用,对阴离子简单快速的识别在生物化学领域和环保研究领域都有重要的意义。二茂铁基化合物由于其良好的稳定性、电化学性质及反应活性,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阴离子传感材料。本文设计、合成了7种新型二茂铁基化合物,详细研究了这些化合物的电化学行为及影响因素,推导了电极反应动力学关系式;采用循环伏安法(CV)、核磁(NMR)、紫外-可见光、红外光谱等方法研究了所制备化合物的阴离子识别性质。通过缩合反应制备了两种含酯基的二茂铁基支化化合物,研究了所制备化合物的电化学行为,发现两种化合物在CH_2Cl_2溶液中均为扩散控制的不可逆过程;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这两种化合物在CH_2Cl_2溶液中的阴离子识别性质,发现酯基化合物对各种阴离子能给出不同程度的电化学响应,对H_2PO_4~-有较好的选择性,而树枝状化合物由于氧化还原峰形较好比超支化聚合物更适合用于离子识别;采用~1H-NMR、UV-Vis研究了树枝状化合物与H_2PO_4~-的结合方式,发现受体与阴离子间的作用主要是酯基与H_2PO_4~-之间的氢键。制备了叁种含酰胺基的二茂铁基化合物,研究了这些化合物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发现在CH_2Cl_2中,低扫描速率为可逆CV行为,高扫描速率下为准可逆行为,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叁种化合物的阴离子识别性质,发现同时含胺基和酰胺基的化合物对H_2PO_4~-及F~-有明显的电化学响应,而不含胺基的化合物仅对H_2PO_4~-有较为明显的响应;采用核磁共振研究了两种化合物的阴离子识别性质,发现H_2PO_4~-可以引起胺基化合物中酰胺基质子及胺基质子化学位移发生显着变化,HSO_4~-也可以引起其质子发生相似的变化,而对酰胺基化合物,H_2PO_4~-可以引起其亚胺基质子化学位移移向低场;采用UV-Vis光谱研究了叁种化合物的阴离子识别性质,发现这些化合物对H_2PO_4~-都表现出一定的紫外响应。迄今为止,水溶液中的阴离子识别仍然是一个挑战。本文通过[1+1]缩合反应制备了一种水溶性的二茂铁基环胺化合物,研究了化合物在CH_2Cl_2、CH_3CN及CH_3CN/H_2O混合溶剂中的电化学行为,发现化合物在纯有机溶剂中电化学可逆性较好,在CH_3CN/H_2O混合溶剂中随水含量增加氧化还原峰形变差,水含量小于20%时可观察到明显的氧化还原峰;电化学及核磁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在CH_2Cl_2、CH_3CN中对四面体阴离子如H_2PO_4~-、HSO_4~-有较强的选择性识别能力,在水含量小于20%的CH_3CN/H_2O混合溶剂中表现一定的阴离子识别能力;紫外-可见光谱滴定实验表明,化合物与阴离子的结合强度随溶剂极性的增强而减弱,在不同溶剂中对阴离子的选择性顺序基本相同,但是在纯水溶剂中只对HSO_4~-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可能是基于受体大环空腔与HSO_4~-阴离子较好的匹配作用。采用两种方法将二茂铁基化合物修饰电极制备了电化学传感器:二茂铁甲酸芘甲酯与多壁碳纳米管共沉积成膜修饰玻碳电极及N,N’,N’,N’-四二茂铁二乙烯叁胺甲酰胺修饰碳糊电极。研究发现,碳纳米管的引入对膜修饰电极的稳定性有一定的改善,成膜物中二茂铁基化合物与碳纳米管的质量比为5:1时所制备的电极稳定性及电化学可逆性相对较好,而碳纳米管修饰的电极相对于纯化合物膜电极的阴离子识别能力有微弱提高;碳糊电极中电极材料的组成对电化学性质有显着的影响,以碳糊:石蜡=9:5、化学修饰剂含量为16%的混合物所制备的电极电化学性质相对较好,研究碳糊电极的阴离子识别性质发现,在乙醇溶液中,H_2PO_4~-引起电极峰电流增大约25%,电极对其它离子电流响应不明显,从而表现较好的H_2PO_4~-选择性识别。(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7-05-01)
二茂铁氮基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阴离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生命体中,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阴离子的检测和识别往往需要特定的传感分子。离子识别传感分子通常由结合单元和信号单元两部分组成,其中结合单元会影响传感分子对阴离子的选择性,信号单元会影响传感分子对阴离子识别的灵敏度。本文通过在传感分子中引入具有电化学响应性的二茂铁基团和光信号响应性的偶氮苯基团作为信号单元,合成了系列光电双响应二茂铁基化合物,此类二茂铁基化合物可通过循环伏安法和紫外法对阴离子进行识别,其中对F和H_2PO_4-有很好的选择性识别作用,由于光信号响应基团的存在,部分离子识别传感分子对阴离子识别的颜色变化可以通过肉眼观测,提高了检测的便利性;通过改变取代基的种类,研究了推电子基团和吸电子基团对其和阴离子结合能力的影响,探讨了可能的阴离子识别机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茂铁氮基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杨贤鹏,俞豪杰,王立.二茂铁基化合物的ESR研究进展[J].波谱学杂志.2016
[2].俞豪杰,王立,李超,翟晓婷,邓正.双响应二茂铁基化合物的合成与阴离子识别性能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九分会:有机化学.2016
[3].Zain-ul-Abdin.具有支化结构的二茂铁基化合物的制备、抗迁移性及燃速催化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6
[4].朱学友.[3]二茂铁环蕃β-二酮配合物和含偶氮基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
[5].邱潇,吕遐,蓝闽波.两种新型二茂铁氮氧自由基化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6].高敬民.二茂铁基化合物和二茂铁基聚合物及其接枝碳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1
[7].马亮.新型含酰胺基和酯基的二茂铁基化合物的合成、性能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1
[8].朱智志,傅亚丽,冉春玲,徐琰.叁脚架结构的多二茂铁基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质[J].化学研究.2009
[9].谭巧华.含氮及超支化二茂铁基化合物的合成、电化学行为及在阴离子识别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8
[10].邓立波.新型二茂铁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阴离子识别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