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黄芪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黄芪,内皮,细胞,心肌,静脉,液相,肾上腺素。
黄芪苷论文文献综述
李烨仪[1](2018)在《黄芪苷Ⅳ对缺氧/复氧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释放的微囊泡损伤的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舒张功能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缺血的心肌组织在恢复血液灌流后会导致组织损伤加重的情况发生,甚至出现不可逆性的损伤即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血管内皮损伤后的功能紊乱是心肌I/R损伤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血管内皮细胞紧密相连形成介于血液与血管平滑肌之间的屏障,同时可分泌如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等多种活性物质。当I/R损伤发生,血管内皮功能遭到破环,丧失调节NO等相关内皮因子的能力,可能进一步加重I/R损伤。微囊泡(microvesicles,MVs)是细胞在激活或凋亡等多种病理条件下分泌的直径在100-1000 nm的微小囊泡。在心肌I/R损伤动物模型中,内皮细胞受损可释放大量的MVs并携带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而在I/R损伤其复杂且精细的发生机制研究中,ROS的生成增多被认为在损伤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和心肌细胞损伤过程中MVs的释放水平提高并可携带ROS。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经历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处理而得到的MVs(H/R-induced endothelial microvesicles,H/R-EMVs)可对H9c2心肌细胞产生十分显着的促凋亡作用且通过增强氧化应激反应损伤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的舒张功能。传统中药黄芪可用于治疗多种心血管系统疾病,黄芪总皂苷是其活性作用部位。黄芪苷Ⅳ(Astragaloside IV,AST)是黄芪总皂苷中分离得到的主要有效成分。研究发现,AST可松弛血管平滑肌,对于经历缺血损伤的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AST可以通过减少ROS的产生,减轻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_2O_2)导致的H9c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此外,许多研究文献中也证实黄芪苷Ⅳ对于调节血管内皮功能的有益作用。本实验拟通过H/R-EMVs损伤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舒张功能,探讨AST对于H/R-EMVs造成的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舒张功能损伤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目的:建立H/R诱导HUVECs的模型,获取H/R-EMVs。H/R-EMVs处理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造成其舒张功能损伤,探究AST对于该损伤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1.H/R诱导HUVECs损伤模型的建立在5%CO_2、37?C正常细胞培养环境下,用含10%FBS的DMEM培养HUVECs 24 h。细胞融合达到约80%后,将培养液更换为缺氧液。HUVECs培养板密封于缺氧装置中,以20 L/min的流速向缺氧装置中通入95%N_2-5%CO_2的混合气。通气15 min后,封闭缺氧装置并将其放置在37?C无氧孵箱中培养12 h。缺氧环节结束后,打开缺氧装置,取出HUVECs细胞培养板放入正常细胞培养环境复氧培养4 h。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建立H/R诱导HUVECs损伤的模型。2.H/R-EMVs的两步离心提取、蛋白定量及透射电镜观察H/R处理HUVECs后,收集培养液,4?C、2700 g,离心20 min去除细胞碎片;取上清,4?C,33,000 rpm,超速离心148 min,弃上清,少量D-Hank’s溶液重悬沉淀即为H/R-EMVs悬液,-20?C保存备用。取20μL H/R-EMVs悬液滴于载样铜网上,室温条件下放置2 min,待H/R-EMVs悬液充分浸入铜网后,滤纸吸去多余液体。滴入2%的磷钨酸染色液40μL,室温静置2 min。白炽灯照射载样铜网使之干燥,透射电镜下对H/R-EMVs进行超微结构观察。3.内皮完整的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的制备及实验分组选取Wistar雄性大鼠,体重在240~260 g范围内,颈脱臼处死并迅速开胸,获取胸主动脉。将胸主动脉放入盛有4?C的K-H液的培养皿中,使用显微眼科剪小心除去胸主动脉表面的结缔组织后将其剪成3~4 mm的胸主动脉环。血管环均在含10%FBS的DMEM中孵育。H/R-EMVs组加入10μg/mL的H/R-EMVs,AST组同时加入10μg/mL H/R-EMVs和10、20、40、60 mg/L AST,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的D-Hank’s溶液。各组在37?C、5%CO_2条件下孵育4 h。4.不同浓度ACh介导的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舒张率的测定将血管环悬挂于预置10 mL K-H液的浴槽中,37?C、95%O_2-5%CO_2,连接离体组织灌流装置和张力传感器。调节预负荷稳定在2 g,平衡60 min。以10~(-6) mol/L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E)激发最大收缩,待收缩幅度稳定后,累积加入终浓度分别为10~(-9)~10~(-6) mol/L的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测定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舒张率。5.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中NO含量的测定大鼠胸主动脉环舒张率的测定结束后,选用Griess Reagent试剂检测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中NO的含量。6.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p-eNOS/t-eNOS、p-Akt/t-Akt及p-ERK1/2/ERK1/2的测定Western blot法检测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中磷酸化一氧化氮合酶(phosphorylated endothelial NO synthase,p-eNOS)/总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total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t-eNOS)、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p-Akt)/总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B(serine/threonine kinas,t-Akt)及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p-ERK1/2)/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1/2)的表达。结果:1.H/R诱导HUVECs损伤模型的建立在缺氧12 h/复氧4 h处理后,显微镜下见HUVECs出现皱缩与变形。与control相比,MTT检测细胞存活率显着降低(74.16%±5.11%vs 100%±0%,P<0.01),损伤程度适中,实验结果稳定,宜采用该模型诱导HUVECs损伤进行后续实验。2.H/R-EMVs的分离提取、蛋白定量及超微结构观察超速离心后,超速离心管底部肉眼可见微量白色沉淀,即为H/R-EMVs。经BCA蛋白试剂检测其含量为0.31±0.02μg/μL。透射电镜下见H/R-EMVs呈直径0.1-1μm的膜性囊泡结构,外形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具有完整的包膜,外部深染区为脂质结构,内部表现为均一浅染区,囊泡内部未见细胞器结构。3.AST对H/R-EMVs损伤的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舒张功能的影响在10~(-9)~10~-66 mol/L的ACh介导下,与control相比,H/R-EMVs使胸主动脉环舒张率显着降低(66.07%±1.78%vs 99.67%±5.57%,P<0.01)。与H/R-EMVs组相比,20、40和60 mg/L的AST剂量依赖性的减轻了H/R-EMVs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舒张功能的损伤(最大舒张率分别为:73.92%±0.61%,85.95%±2.21%,95.51%±4.46%vs 66.07%±1.78%,P<0.01)。AST 10组无明显作用(64.93%±0.91%)。4.AST对H/R-EMVs损伤的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NO含量的影响与control组相比,H/R-EMVs组NO含量显着降低(56.17±4.31 vs 84.02±5.12μmol/L,P<0.01)。与H/R-EMVs组相比,AST 20、40和60组剂量依赖性的显着增加NO含量(62.11±3.91,73.37±2.99,81.91±4.15 vs 56.17±4.31μmol/L,P<0.05,P<0.01)。AST 10组的NO含量无明显改变(54.78±3.11μmol/L)。5.AST对H/R-EMVs损伤的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p-eNOS/t-eNOS、p-Akt/t-A kt及p-ERK1/2/ERK1/2含量的影响与control组相比,H/R-EMVs能够下调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p-eNOS、p-Akt和p-ERK1/2的表达,而不影响t-eNOS、t-Akt和ERK1/2的表达。与H/R-EMVs组相比,40 mg/L AST组对t-eNOS、t-Akt和ERK1/2的表达无显着影响,p-eNOS/t-eNOS、p-Akt/t-Akt和p-ERK1/2/ERK1/2的比值显着增加(P<0.01)。结论:1.Q本实验成功建立了缺氧12 h/复氧4 h诱导HUVECs损伤的模型。2.Q采用缺氧12 h/复氧4 h方法诱导HUVECs产生H/R-EMVs,经透射电镜检测证实得到粒径在0.1-1μm且具有囊泡样结构的H/R-EMVs,其蛋白浓度为0.31±0.02μg/μL。3.Q10μg/mL的H/R-EMVs削弱了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的舒张率,20、40、60 mg/L的AST,剂量依赖性的提高了H/R-EMVs损伤的主动脉环的舒张率。4.Q10μg/mL的H/R-EMVs降低了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的NO含量,20、40、60 mg/L的AST,剂量依赖性的提高了H/R-EMVs降低的主动脉环的NO含量。5.Q40 mg/L AST处理组显着提高p-eNOS、p-Akt及p-ERK1/2蛋白的表达,对t-eNOS、t-Akt与ERK1/2的表达无显着性改变。表明AST对H/R-EMVs损伤的胸主动脉环产生保护作用与调节Akt/eNOS与ERK1/2两条重要细胞信号通路相关。(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李烨仪,尚曼,张琨玮,韦苏,刘超[2](2018)在《黄芪苷Ⅳ对微囊泡损伤的大鼠胸主动脉环舒张功能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缺氧/复氧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释放的微囊泡(H/R-EMVs)处理大鼠胸主动脉环,造成其舒张功能损伤,探究黄芪苷Ⅳ(AST)对大鼠胸主动脉环舒张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缺氧12h/复氧4 h的方法诱导体外培养的HUVECs产生MVs,H/R-EMVs保存于D-Hank’s液中备用。雄性Wistar大鼠开胸取出胸主动脉,制备3~4 mm宽、内皮完整的胸主动脉环。实验分为6组:H/R-EMVs组,在孵育胸主动脉环的培养基中加入H/R-EMVs,使其终浓度为10μg/ml;不同剂量AST组分别采用10、20、40、60 mg/L AST与10μg/ml H/R-EMVs共同孵育胸主动脉环;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D-Hank’s溶液。孵育时间为4 h,每组各测定5个血管环。观察AST对舒张功能的影响,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及t-eNOS、p-eNOS、t-Akt、p-Akt、ERK1/2和p-ERK1/2蛋白质水平。结果:H/R-EMVs对大鼠胸主动脉环舒张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与H/R-EMVs组相比,AST20、40和60 mg/L组剂量依赖性地提高大鼠胸主动脉环的舒张率(P<0.01),使NO含量增加(P<0.05,P<0.01);t-eNOS、t-Akt和ERK1/2蛋白质水平不变,p-eNOS、p-Akt和p-ERK1/2蛋白质水平增高(P<0.01)。结论:AST可显着改善H/R-EMVs损伤的大鼠胸主动脉环的舒张功能,其机制与提高NO含量及增加p-eNOS、p-Akt和pERK1/2蛋白质水平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李杰,李俊锋,魏婷婷,李军华[3](2016)在《黄芪苷Ⅳ对心律不齐大鼠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黄芪苷Ⅳ对心律不齐大鼠的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建立心律不齐大鼠模型,实验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组(黄芪苷Ⅳ20 mg/kg)和高剂量组(黄芪苷Ⅳ40 mg/kg),观察给药前和给药后30 min、60 min、120 min和240 min的心电图;Ca~(2+)-Mg~(2+)-ATP酶试剂盒检测心肌细胞膜中Ca~(2+)-Mg~(2+)-ATP酶的活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黄芪苷Ⅳ在30~240 min内显着减少心律不齐大鼠的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次数,并增加心肌细胞膜中Ca~(2+)-Mg~(2+)-ATP酶的活性。结论黄芪苷Ⅳ通过增加心肌细胞膜中Ca~(2+)-Mg~(2+)-ATP酶的活性降低心律不齐发生的概率。(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6年14期)
龚明,韩丹,龚建平[4](2016)在《黄芪苷Ⅳ对多柔吡星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黄芪苷Ⅳ对多柔吡星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1~3 d的SD大鼠分离心肌细胞,培养72 h后随机分为正常组、多柔吡星模型组(1.0 mol·L-1)、不同剂量黄芪苷Ⅳ(18 g·m L-1、36 g·m L-1、72 g·m L-1)与多柔吡星(1.0 mol·L-1)同时给药组(黄芪苷Ⅳ低、中、高剂量组)。培养24 h,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以及培养基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含量,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检测Caspase-3活性及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多柔吡星模型组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培养基中CK、LDH含量显着增加(P<0.01);与多柔吡星模型组比较,黄芪苷Ⅳ中、高剂量组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或P<0.01),培养基中CK、LDH释放量降低(P<0.05或P<0.01),TUNEL实验表明心肌细胞凋亡比率减少(P<0.01),Caspase-3含量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增加(P<0.01),Bax表达降低(P<0.05)。结论:黄芪苷Ⅳ对多柔吡星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提高Bcl-2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导报》期刊2016年11期)
冒有平[5](2015)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黄芪颗粒中黄芪苷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黄芪颗粒中黄芪苷的含量。方法:色谱条件:流动相为甲醇-水-乙腈,流速为1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50nm,进样量10μL,柱温35℃。结果:标准曲线方程为Y=013.614X-1.4897,相关系数R=0.9979;本实验方法精密度符合要求,回收率高,稳定性强,黄芪苷在24h内稳定性良好,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黄芪颗粒中黄芪苷的含量为3.39mg/5g。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黄芪颗粒中黄芪苷的含量操作简便迅速,精密度和稳定性均较理想,回收含量高,可为测定中药中黄芪苷物质含量提供方法依据。(本文来源于《陕西中医》期刊2015年01期)
刘翠玲[6](2014)在《黄芪苷类对乙醇诱导GES-1细胞株损伤的保护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研究背景乙醇(酒精)引起的胃粘膜损伤性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多发性、难治疾病,包括胃溃疡、胃炎、胃粘膜应激性损伤等。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滥用,则是该疾病高发率的重要诱因之一。有研究报道,乙醇在对机体造成损伤时,可通过诱导机体合成和分泌活性氧簇(ROS),ROS通过细胞氧化应激反应,攻击细胞的基本成分,一方面诱导磷脂膜中脂肪酸的过氧化反应,从而导致了类似脂质过氧化物、氧自由基及脂质分解物等有毒物质的产生;另一方面诱导细胞凋亡甚至导致其坏死。高浓度的ROS具有细胞毒作用,可引起细胞凋亡、坏死。在前期研究中,发现黄芪总苷作为黄芪的主要有效部位,在调节细胞信号传导功能的同时,具有保护胃粘膜屏障、维持组织结构完整性,调节整体胃酸分泌的重要作用;在对黄芪总苷和黄芪甲苷的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中发现,无论预防给药还是治疗给药,黄芪总苷和甲苷均可促进胃粘膜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改善乙醇导致的大鼠胃粘膜上皮细胞细微结构的病变,从而发挥保护胃粘膜急性损伤的作用。基于已有的研究基础,本研究采用人胃粘膜上皮细胞株(GES-1)作为研究对象,在细胞增殖、分子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变化等方面,探讨黄芪苷类对乙醇诱导人胃上皮细胞株(GES-1)凋亡的保护作用机制。二、研究方法与结果1、建立乙醇诱导人胃上皮细胞株(GES-1)损伤模型方法:以乙醇作为刺激剂,应用罗氏细胞实时动态分析仪(RTCA)、MTT匕色法、Hoechst染色法、Annexin V-FITC/PI凋亡流式检测研究不同浓度的乙醇,在不同刺激时间的作用下对GES-1细胞株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结果:(1)当乙醇浓度大于0.5M时,对GES-1细胞株有明显的损伤凋亡作用,且凋亡作用优于TNF-α (100ng/ml、50ng/ml);(2)通过形态学观察,发现乙醇模型组GES-1细胞株出现明显的凋亡细胞形态学改变;(3)Annexin V-FITC/PI凋亡流式分析发现乙醇浓度大于0.2M对细胞具有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主要诱导GES-1细胞株进入早期凋亡,且具有浓度依赖性;但该诱导作用具有短时效性,在作用持续1h后,其凋亡作用会逐渐减弱。2、黄芪总苷(AST)、黄芪甲苷(AS)对人胃上皮细胞株GES-1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和细胞实时动态分析仪检测法(RTCA),观察了3个时间点(12h、24h、48h),不同浓度的AST、AS对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1)预先给予AST浓度达到2Oug/ml、AS浓度达到5ug/ml,药物预先作用12h、24h、48h对GES-1细胞株均出现了明显的促增殖作用;(2)在所考察的浓度范围内,即当AST、AS的给药剂量达到100ug/ml时,对人胃上皮细胞株未显现明显的细胞毒性;(3)采用MTT法和细胞实时动态分析仪两种检测分析方法所检测结果基本一致。3、黄芪总苷(AST)、黄芪甲苷(AS)对GES-1细胞乙醇模型增殖的影响方法:以黄芪总苷低、中、高剂量组(20ug/ml、40ug/ml、80ug/ml)及黄芪甲苷的低、中、高剂量组(5ug/ml、10ug/ml、20ug/ml)处理细胞24小时后,再给予0.8M的乙醇刺激4h,MTT比色法检测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活力和Annexin V-FITC/PI凋亡流式检测分析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1)黄芪总苷的中、高剂量组及黄芪甲苷的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明显提高细胞在乙醇中的存活力,对6ES-1细胞乙醇模型的增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0.05);(2)黄芪总苷的中、高剂量组和黄芪甲苷的高剂量组细胞在乙醇中存活状态甚至接近正常对照组;(3)与模型组相比,黄芪总苷、甲苷的各个剂量组具有明显抑制乙醇诱导GES-1细胞凋亡的作用(p<0.01);(4)黄芪总苷的低剂量组(20ug/ml)对乙醇致GES-1细胞株损伤细胞的增殖促进作用不明显(p>0.05)。4、黄芪总苷(AST)、黄芪甲苷(AS)对GES-1细胞乙醇模型的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0.8M乙醇刺激细胞4h建立胃上皮细胞的损伤模型,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分析黄芪总苷、甲苷对胃上皮细胞损伤模型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黄芪总苷和黄芪甲苷的高、中、低剂量组均可明显下调GES-1细胞乙醇模型中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的表达,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提示黄芪苷类成分可能从调控细胞凋亡途径方面保护乙醇对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损伤。5、黄芪总苷(AST)、黄芪甲苷(AS)对GES-1细胞乙醇模型的ERK/JNK/P38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0.8M乙醇刺激细胞4h建立胃上皮细胞的损伤模型,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分析黄芪总苷、甲苷对GES-1细胞乙醇模型磷酸化ERK/JNK/P38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Normal)相比,模型组(EtOH)的磷酸化ERK、JNK、P38的表达显着升高(p<0.01);(2)不同浓度组的黄芪总苷、黄芪甲苷预保护组与模型组(EtOH)相比,均能明显降低磷酸化ERK、JNK、P38的表达(p<0.01);提示ERK/JNK/P38MAPK信号途径可能是黄芪总苷、甲苷保护胃粘膜的重要转导途径之一。6、黄芪总苷、黄芪甲苷对GES-1细胞乙醇模型的Caspase3、Bax、JNK、ERK、P38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黄芪总苷、甲苷对GES-1细胞乙醇模型的Caspase3、Bax、JNK、ERK、P38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Caspase3、Bax、JNK、ERK、P38mRNA在模型组(EtOH)中的表达水平显着性的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黄芪总苷、黄芪甲苷高中低剂量组(p<0.01)(2)与模型组相比,Caspase3、Bax、JNK、ERK、P38mRNA基因水平在黄芪总苷、黄芪甲苷给药组均有显着性降低(p<O.01);提示提示黄芪总苷和黄芪甲苷可能通过抑制乙醇对GES-1细胞株损伤状态下Caspase3、Bax、JNK、ERK、P38mRNA的表达,以保护胃粘膜上皮细胞。叁、研究结论1、黄芪总苷、甲苷对正常及乙醇诱导损伤的GES-1细胞株均有具有提高细胞生存活力、减少凋亡细胞,促进增殖的作用。2、乙醇诱导的GES-1细胞株损伤与Bcl及ERK/JNK/P38MAPK信号途径相关;黄芪总苷、甲苷可通过影响Bcl及ERK/JNK/P38MAPK信号途径的相关蛋白,促进乙醇诱导胃粘膜细胞株损伤的修复。(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6-01)
王媛媛,彭洋,张琦,吴艳娜,宋君秋[7](2011)在《ERK1/2信号通路对黄芪苷Ⅳ抗H_2O_2诱导H9c2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黄芪苷Ⅳ(AST)是否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通路发挥对H2O2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200μmol/L的H2O2处理细胞6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建立H2O2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力以及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H9c2细胞ERK1/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在H2O2浓度为200μmol/L作用6 h条件下,细胞存活率降低程度适中,实验结果重复性好,确定后续实验采用200μmol/L H2O2作用6 h建立模型。与H2O2组比较,10 mg/L及20 mg/L AST均显着提高细胞存活率(P<0.01),使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显着降低(P<0.01),T-SOD及Mn-SOD活力显着提高(P<0.01),MDA含量显着降低(P<0.01)。10 mg/L及20 mg/L AST均显着增加H2O2损伤的H9c2细胞p-ERK1/2蛋白的表达(P<0.01),当用PD98059(ERK1/2的抑制剂)预处理后,AST的作用则被取消。结论:黄芪苷Ⅳ可以通过ERK1/2通路发挥对H2O2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期刊2011年03期)
李洪涛,李春耕,李淑娟[8](2011)在《黄芪苷IV对小鼠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黄芪苷IV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onol,ISO)诱发的小鼠心肌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ISO制造心肌缺血模型,记录小鼠标Ⅱ导联心电图,用J点变化评价心肌损伤,并记录注射ISO后5 min内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取血,以羟胺法测定SOD活性;快速断头,观察小鼠耐急性缺氧的能力;取心肌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苷IV能明显降低J点的抬高程度(1.83±1.1)mV vs(13.15±1.24)mV,P<0.01;减少缺血后室性心率失常的发生(2.1±1.3)vs(12.4±3.8),P<0.01;升高SOD活性(378±66)NU.mL-1vs(311±46)NU.mL-1,P<0.05;提高小鼠耐急性缺氧的能力(28.6±2.5)s vs(16.4±2.4)s,P<0.05;并能显着缓解ISO所导致的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结论黄芪苷IV对ISO诱发的小鼠心肌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3期)
孙雪莲[9](2011)在《黄芪苷对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开展中药有效部位的研究,近年来成为中药、天然药新药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以中医药理论为依据,结合现代科学实验技术开展健脾益气中药对于胃粘膜保护作用的药理学研究是我们课题组多年来坚持不懈的研究方向。在前期研究工作中,课题组成员探讨了黄芪总苷(AST)对脾虚大鼠胃壁细胞功能及形态的影响,发现AST作为黄芪的主要有效部位,在调节细胞信号传导功能的同时,具有保护胃粘膜屏障、维持组织结构完整性,调节整体胃酸分泌的重要作用。AST作为黄芪皂苷类化合物的混合体,是黄芪的有效部位之一;黄芪甲苷(AST-Ⅳ)作为黄芪中的单体皂苷类化合物,被中药药典规定为黄芪药材质量评价的指标性物质。我们知道,中药多靶点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往往来源于有效部位中多个同类化合物群体的协同作用,单一化合物的活性均不强。因此,以药效为标准对中药有效部位与单体成分进行对比研究,能够揭示中药有效部位与单体的药理作用差异,阐明有效部位中多成分之间相互协同增效的科学意义。基于这种研究思路,本实验对基于胃粘膜保护的AST及AST-Ⅳ的作用及其差异开展进一步研究,目前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目的]本文旨在以黄芪“健脾益气”作用的中医药理论为依据,结合现代科学实验技术研究黄芪皂苷类有效部位(AST)及单体成分(AST-Ⅳ)对胃粘膜保护作用的功效,并从多方面对比AST与AST-Ⅳ保护胃粘膜的作用差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SPE-HPLC-ELSD)法测定大鼠血清中AST-Ⅳ含量的方法,比较AST、AST-Ⅳ在大鼠腹腔注射给药后相同时间大鼠血清中AST-Ⅳ的含量,并找出AST及AST-Ⅳ血药浓度的达峰时间。为后期AST与AST-Ⅳ对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的实验研究中造模给药时间点的确立打下基础,并为两药抗急性胃粘膜损伤药效学作用的差异提供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依据。二、从胃粘膜病理形态学的角度,观察研究AST及AST-Ⅳ不同剂量对无水乙醇致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同时,为了观察药效的累积效应,分别观察给药1次及连续给药4次的药效作用,以期从多层次研究探讨AST与AST-Ⅳ作用的差异性。叁、从胃粘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AST与AST-Ⅳ预防及治疗给药后对慢性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四、从细胞学的角度,观察AST及AST-Ⅳ对大鼠急性损伤的胃粘膜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以期明确这两种药物保护胃粘膜细胞的作用机制及差异。[方法]一、对AST、AST-Ⅳ在大鼠体内AST-Ⅳ的血药浓度及达峰时间考察,采用SPE法提取分离大鼠血清中的AST-Ⅳ, HPLC-ELSD法考察其线性关系及最低检测浓度、专属性、精密度、稳定性及回收率,建立AST-Ⅳ含测方法学。分别以AST、AST-Ⅳ(按AST-Ⅳ计20mg/kg相等剂量)两种药物予大鼠腹腔注射,给药后30,60,75,90,105,120min测定大鼠血清中AST-Ⅳ的含量,并对各时间点两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各自血药浓度的达峰时间。二、在AST及AST-Ⅳ不同剂量对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中,以AST-Ⅳ为控制指标,设定AST及AST-Ⅳ不同剂量,并保证二者对应的大、中、小剂量中AST-Ⅳ的含量一致。将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ST大、中、小剂量组,AST-Ⅳ大、中、小剂量组,西药阳性对照组。各组分别给予溶剂注射液,AST大(200mg/kg)、中(100mg/kg)、小(50mg/kg)剂量注射液,AST-Ⅳ大(4.08mg/kg)、中(2.04mg/kg)、小(1.02mg/kg)剂量注射液,西米替丁(100mg/kg)注射液腹腔注射。于给药1次90min、75min(分别是AST与AST-Ⅳ各自血药浓度的达峰时间)后及给药4次于末次给药90min、75min后,用无水乙醇(1ml/100g)灌胃诱导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1h后取腺胃区组织测量胃粘膜损伤分数,并制作石蜡切片做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胃粘膜组织形态的病理变化。叁、AST及AST-Ⅳ对慢性胃粘膜损伤大鼠胃粘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仍以AST-Ⅳ为控制指标,设定AST及AST-Ⅳ高、低剂量,并保证二者对应的高、低剂量中AST-Ⅳ的含量一致。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AST高、低剂量预防组,AST-Ⅳ高、低剂量预防组,模型自然恢复组,AST高、低剂量治疗组,AST-Ⅳ高、低剂量治疗组。采用大黄灌胃造成大鼠慢性胃粘膜损伤模型,分别腹腔给予溶剂注射液、AST高(200mg/kg)、低(100mg/kg)剂量注射液,AST-Ⅳ高(4.08mg/kg)、低(2.04mg/kg)剂量注射液。预防组连续给药14d,治疗组造模结束后治疗6d。用扫描电镜观察慢性胃粘膜损伤大鼠胃粘膜表面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及AST与AST-Ⅳ预防给药和治疗给药对其的影响。四、AST及AST-Ⅳ对大鼠急性损伤胃粘膜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早期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以及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在急性胃粘膜损伤大鼠胃粘膜的蛋白表达,并通过CMIASWIN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结果做定量分析及统计学处理。五、统计分析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组间比较采用LSD法。[结果]一、SPE-HPLC-ELSD法研究AST、AST-Ⅳ在大鼠体内AST-Ⅳ的血药浓度,结果表明用SPE法提取分离大鼠血清中的AST-IV,操作简便、去除蛋白效果好,且对AST-Ⅳ有很好的富集作用。用HPLC-ELSD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的AST-Ⅳ含量,能解决成分微量、复杂的血清样品的定量分析问题。其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Y=1.272X+2.98,r=0.9995,最低检测浓度为1.536μg/mL,其专属性、精密度、稳定性、回收率及萃取回收率均符合要求,成功建立AST-Ⅳ含测方法学。在大鼠腹腔注射等量AST-Ⅳ时,测得AST血药浓度达峰时间在90min左右,AST-Ⅳ血药浓度达峰时间在75min左右。两种药物各时点血清中AST-Ⅳ的浓度前者均是后者3倍以上,且达峰时的浓度前者是后者的3.5倍。AST达峰时血清中AST-Ⅳ的浓度为33.05±5.36μg/mL, AST-Ⅳ达峰时血清中AST-Ⅳ的浓度为9.29±3.63μg/mL。二、在AST及AST-Ⅳ对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中表明:给药1次及给药4次中除AST-Ⅳ小剂量组外,其余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损伤分数和光镜下损伤指数的作用(P<0.05),且AST各剂量组优于AST-Ⅳ各剂量组(P<0.05),AST大剂量组明显优于其他剂量组(P<0.05),与西药阳性对照组作用相当(P>0.05);给药1次与给药4次相同的剂量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AST各组给药1次作用优于AST-Ⅳ各组给药4次(P<0.05)。叁、在AST及AST-Ⅳ对慢性胃粘膜损伤大鼠胃粘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影响的实验中,我们发现慢性胃粘膜损伤大鼠胃粘膜上皮细胞广泛坏死、破碎、形态模糊不完整,排列紊乱,细胞肿胀、扁平,细胞间无界限,多个细胞挤压扭结成团;细胞表面微绒毛稀少、脱落,分泌颗粒稀少;胃小凹结构畸形的。AST高(200mg/kg)、低(100mg/kg)剂量及AST-Ⅳ高剂量(4.08mg/kg),预防给药和治疗给药,均能够扭转慢性胃粘膜损伤大鼠胃粘膜上皮的病变,且AST各剂量的作用均优于AST-Ⅳ各剂量,AST高剂量预防给药和治疗给药的作用均明显优于其余各剂量,与正常组的水平相当;AST低剂量预防给药和治疗给药的作用均优于AST-Ⅳ高剂量。四、从AST及AST-Ⅳ对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中可以看出,实验结果与模型组比较,AST各个剂量组、AST-Ⅳ大、中剂量组及西药阳性对照组,Bax蛋白阳性表达减弱(P<0.05), Bcl-2蛋白表达增强(P<0.05);而AST各个剂量组、AST-Ⅳ大剂量组及西药阳性对照组,胃粘膜PCNA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增强,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AST各剂量组减弱Bax表达,增强Bc1-2及PCNA表达的作用优于AST-Ⅳ各剂量组(P<0.05),AST大剂量组明显优于其他剂量组(P<0.05),接近于西药阳性对照组。[结论]一、SPE-HPLC-ELSD法检测AST、AST-IV在大鼠体内AST-Ⅳ的血药浓度,其方法学正确合理。以AST-Ⅳ为指标,可以认为AST较AST-Ⅳ更易于吸收。这一结果为黄芪皂苷类有效部位抵抗胃粘膜损伤作用优于单体成分,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也为后期的药效学研究打下了基础。二、在AST及AST-Ⅳ对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中证实:AST及AST-Ⅳ对无水乙醇所致的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有保护作用,AST的作用明显优于AST-Ⅳ,且随剂量的增加,AST的优越性更加明显,AST大剂量的保护作用已经接近阳性对照药西米替丁的水平;连续给药4次,AST和AST-Ⅳ均不存在药效迭加的现象;AST单次给药的保护作用优于AST-Ⅳ多次给药。叁、AST及AST-Ⅳ对慢性胃粘膜损伤大鼠胃粘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影响的实验表明:慢性胃粘膜损伤大鼠的胃粘膜屏障受到破坏,AST及AST-Ⅳ均具有保护胃粘膜屏障的作用;AST的作用明显优于AST-Ⅳ,且随剂量的增加,AST的优越性更加明显,高剂量的作用接近正常组的水平;AST在较低剂量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甚至超过AST-Ⅳ高剂量的作用效应。四、AST及AST-Ⅳ对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结果说明:AST及AST-Ⅳ可通过下调Bax表达,上调Bc1-2以及PCNA表达水平,不同程度地抑制胃粘膜细胞凋亡,促进胃粘膜细胞增殖,从而发挥保护胃粘膜的作用;AST的抑制胃粘膜细胞凋亡、促进胃粘膜细胞增殖作用优于AST-IV,且随剂量的增加,AST的优越性更加明显,AST大剂量的保护作用已经接近阳性对照药西米替丁的水平。通过上述的实验研究,说明黄芪皂苷类有效部位AST及单体AST-IV具有明确的胃粘膜保护作用,证明了中药黄芪“益气健脾、生肌”作用的科学含义。揭示了黄芪皂苷类有效部位的药效作用优于单体成分,有效部位在较低剂量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单体高剂量的作用效应。这说明由于中药有效部位中的多成分之间相互合理配伍,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这种作用类似于中药复方,是多种同类成分之间相互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一研究结果为胃粘膜损伤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今后从药物组分水平上开展黄芪相关的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1-04-01)
彭洋,张琦,宋君秋,吴艳娜,刘艳霞[10](2010)在《黄芪苷Ⅳ通过PI3K/Akt和ERK1/2信号通路抗H2O2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黄芪苷Ⅳ(AstragalosideⅣ,AST)对H_2O_2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PI3K/Akt和ERK1/2信号通路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将H9c2细胞分为10组,采用H_2O_2200μmol/L作用6 h诱导H9c2细胞损伤。①正常对照组(C):加入不含药物的培养基;②模型组(H_2O_2):加入200μmol/L的H_2O_2;③-⑩组均加入200μmol/L的H_2O_2,其中③AST1O+H2O2组和④AST20+H_2O_2组:与H_2O_2同时分别加入10或20 mg/L<正>目的:研究黄芪苷Ⅳ(AstragalosideⅣ,AST)对H_2O_2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PI3K/Akt和ERK1/2信号通路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将H9c2细胞分为10组,采用H_2O_2200μmol/L作用6 h诱导H9c2细胞损伤。①正常对照组(C):加入不含药物的培养基;②模型组(H_2O_2):加入200μmol/L的H_2O_2;③-⑩组均加入200μmol/L的H_2O_2,其中③AST1O+H2O2组和④AST20+H_2O_2组:与H_2O_2同时分别加入10或20 mg/L(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心血管药理学术会议暨2010(重庆)国际心血管疾病与药物高峰论坛论文集》期刊2010-10-22)
黄芪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以缺氧/复氧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释放的微囊泡(H/R-EMVs)处理大鼠胸主动脉环,造成其舒张功能损伤,探究黄芪苷Ⅳ(AST)对大鼠胸主动脉环舒张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缺氧12h/复氧4 h的方法诱导体外培养的HUVECs产生MVs,H/R-EMVs保存于D-Hank’s液中备用。雄性Wistar大鼠开胸取出胸主动脉,制备3~4 mm宽、内皮完整的胸主动脉环。实验分为6组:H/R-EMVs组,在孵育胸主动脉环的培养基中加入H/R-EMVs,使其终浓度为10μg/ml;不同剂量AST组分别采用10、20、40、60 mg/L AST与10μg/ml H/R-EMVs共同孵育胸主动脉环;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D-Hank’s溶液。孵育时间为4 h,每组各测定5个血管环。观察AST对舒张功能的影响,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及t-eNOS、p-eNOS、t-Akt、p-Akt、ERK1/2和p-ERK1/2蛋白质水平。结果:H/R-EMVs对大鼠胸主动脉环舒张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与H/R-EMVs组相比,AST20、40和60 mg/L组剂量依赖性地提高大鼠胸主动脉环的舒张率(P<0.01),使NO含量增加(P<0.05,P<0.01);t-eNOS、t-Akt和ERK1/2蛋白质水平不变,p-eNOS、p-Akt和p-ERK1/2蛋白质水平增高(P<0.01)。结论:AST可显着改善H/R-EMVs损伤的大鼠胸主动脉环的舒张功能,其机制与提高NO含量及增加p-eNOS、p-Akt和pERK1/2蛋白质水平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芪苷论文参考文献
[1].李烨仪.黄芪苷Ⅳ对缺氧/复氧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释放的微囊泡损伤的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舒张功能的保护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8
[2].李烨仪,尚曼,张琨玮,韦苏,刘超.黄芪苷Ⅳ对微囊泡损伤的大鼠胸主动脉环舒张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8
[3].李杰,李俊锋,魏婷婷,李军华.黄芪苷Ⅳ对心律不齐大鼠的作用及相关机制[J].广东医学.2016
[4].龚明,韩丹,龚建平.黄芪苷Ⅳ对多柔吡星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医药导报.2016
[5].冒有平.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黄芪颗粒中黄芪苷的含量[J].陕西中医.2015
[6].刘翠玲.黄芪苷类对乙醇诱导GES-1细胞株损伤的保护及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7].王媛媛,彭洋,张琦,吴艳娜,宋君秋.ERK1/2信号通路对黄芪苷Ⅳ抗H_2O_2诱导H9c2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1
[8].李洪涛,李春耕,李淑娟.黄芪苷IV对小鼠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9].孙雪莲.黄芪苷对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10].彭洋,张琦,宋君秋,吴艳娜,刘艳霞.黄芪苷Ⅳ通过PI3K/Akt和ERK1/2信号通路抗H2O2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损伤[C].第十届全国心血管药理学术会议暨2010(重庆)国际心血管疾病与药物高峰论坛论文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