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活性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活性,活性氧,荧光,阴离子,探针,生物量,氮素。
活性氮论文文献综述
王灵站,王立群,刘灏,李迪,于广海[1](2019)在《骨骼肌纤维活性氧/活性氮在肌少症发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骨骼肌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肌纤维(肌细胞),骨骼肌纤维依其生理学和组织学特征,可分为慢肌纤维(type I)和快肌纤维(type Ⅱ)2个基本类型,每块骨骼肌由不同比例的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组成~([1])。肌纤维萎缩、收缩速度和力量下降、运动中易受损伤且损伤后功能恢复不全是骨骼肌衰老的典型特征,这被称为骨骼肌减少症或肌少症。人在40~70岁之间,其骨骼肌质量以每10年8%的速度丧失,70岁之后其骨骼肌质量每10年的减少率将增至15%~([2])。(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周涛,蒋壮,耿雷[2](2019)在《大气氧化态活性氮循环与稳定同位素过程:问题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中氧化态活性氮主要包括氮氧化物(NOX=NO+NO2)和硝酸等。NOX的循环过程会影响臭氧和羟基自由基的浓度,进而影响大气氧化能力。NOX的氧化终端产物硝酸是颗粒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干湿沉降过程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氮稳定同位素(δ15N)在大气活性氮循环,示踪区域和全球活性氮排放、传输和沉降等研究方面都展现出了一定的潜力。回顾目前用δ15N研究NOX排放和大气活性氮循环的现状,从NOX的产生机制和收集分析方法等方面讨论NOX源δ15N数据的不确定性及原因,分析NOX和硝酸在大气转化和传输过程中氮同位素的分馏效应和影响等,最后讨论用δ15N示踪NOX排放的可能性和问题。虽然目前用δ15N量化示踪排放源还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是δ15N可以有效地示踪大气活性氮循环和转化过程。在此基础上,有望利用大气化学传输模型,结合同位素观测数据和分馏机制,对区域和全球大气活性氮循环过程中的同位素效应进行综合评估,提高用δ15N研究大气氧化态活性氮来源以及循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9期)
梁亚宇[3](2019)在《太原市及周边大气活性氮硫干湿沉降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太原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交通运输、农业等发展使得空气中氮氧化物排放增多。因此,明确太原城市及周边农田大气氮硫沉降的动态变化,可为城市氮污染治理及农田氮硫素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因此于2016年~2018年对太原市及周边大气氮硫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共设四个监测点:太原市周边的晋中市榆次区山西省农科院东阳示范基地、太原远郊的阳曲县河村、市中心的桃园、近郊区的上兰。分析了市区和农田大气氮硫沉降变化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于2016年6月~2018年5月对太原市周边东阳试验基地和阳曲县河村两农田区进行了为期两年试验。结果表明,东阳年均无机氮湿沉降量是12.9 kg/hm~2,气态活性氮(NH_3、NO_2)年均干沉降量为14.6 kg/hm~2,依靠重力沉降颗粒物NH_4~+-N和NO_3~--N沉降量之和为2.9 kg/hm~2,干湿沉降中铵氮占比较高;河村五种大气活性氮NH_3、NO_2、HNO_3、颗粒态NH_4~+、颗粒态NO_3~-年均沉降量分别是6.1、2.9、3.3、2.1、1.4 kg/hm~2,总年均沉降量是15.8 kg/hm~2。由此可见,NH_3是两个农田区大气活性氮沉降的主要成分。东阳干沉降中气态NH_3浓度和沉降量是河村的1.9倍,河村气态HNO_3和NO_2沉降量之和占总干沉降量的40%。可知,东阳大气活性氮主要受农业影响,河村农田除受农业影响外交通运输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今后两地应科学施肥,减少氮肥挥发,并且注意周边工业及交通运输气体排放对该区活性氮污染的贡献。(2)2016年6~10月在山西农科院东阳试验基地收集了N和S湿沉降,得到SO_4~(2-)-S、NH_4~+-N、NO_3~--N湿沉降量分别是34.5、7.9、2.5 kg/hm~2,SO_4~(2-)-S沉降量分别是NH_4~+-N、NO_3~--N沉降的4.3倍和14倍,氮硫总沉降量为44.9 kg/hm~2,无机氮总沉降为10.4 kg/hm~2,硫沉降占总沉降的77%,无机氮占23%,无机氮沉降中NH_4~+-N占的比例较高。SO_4~(2-)-S与NO_3~--N浓度及沉降量之间分别呈极显着(P<0.01)和显着线性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688和0.619,说明二者有相同来源。降雨中SO_4~(2-)/NO_3~-和NH_4~+/NO_3~-的加权平均浓度比值分别为13.9、3.2,变化范围在4.5~24.8、0.1~6.0。该地酸雨类型主要是硫酸型。SO_4~(2-)-S和NO_3~--N沉降受周边交通运输及生活燃料燃烧等因素影响较大。高硫沉降对农田生态系统供给硫元素的作用不可忽视,也应引起有关环境部门的重视。(3)为研究太原市区和农田的大气氮湿沉降时空变化规律,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对太原市区桃园、上兰和河村叁地大气氮湿沉降进行了监测。得到桃园、上兰、河村的NO_3~--N平均浓度为12.9、18.4、1.3 mg/L,NH_4~+-N平均浓度分别为3.6、2.3、1.6 mg/L。季节变化上看,NH_4~+-N浓度四季相对平均,春夏稍高,NO_3~--N浓度变化较大且冬春较高。叁个采样点年均沉降量分别为40.0、48.3、14.2 kg/hm~2。桃园、上兰、河村的NH_4~+-N沉降量分别为8.8、5.3、8.2 kg/hm~2,占总无机氮湿沉降量的比重分别为22%、11%、57%,NO_3~--N沉降量分别是31.2、43.0、6.0 kg/hm~2,占总无机氮湿沉降量的比重分别为78%、89%、43%。从上可知,桃园、上兰降水中主要以NO_3~--N沉降为主,河村则以NH_4~+-N沉降为主。结合桃园、上兰、河村NH_4~+-N/NO_3~--N浓度比值0.54、0.30、1.31,充分表明桃园和上兰大气氮湿沉降主要来自工业和交通运输源,河村则来自农业源。另外,桃园和上兰月氮湿沉降量与降雨量差异不显着,河村则达到极显着水平,说明影响市区两点(桃园和上兰)氮湿沉降的因素较为复杂。由以上数据看出市区氮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应根据各自沉降特点予以控制。(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朱彤彤[4](2019)在《亚热带退化森林近自然化改造初期对土壤活性氮库及氮素转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多功能森林为目标的近自然森林经营体系,为森林的科学经营及持续发挥多种效益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模式。该模式强调尊重自然,因地制宜,保证经营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尽量不干扰正常生态过程的基础上,进行渐进式改造。本文通过研究改造后初期土壤活性氮库和氮素转化特征,探究近自然化改造初期土壤氮素循环这一生态学过程的变化,评估改造对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也为森林科学经营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实验样地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亭下湖林场(121.204 E,29.677 N)(以下简称亭下湖样地)和育王林场(121.748 E,29.855 N)(以下简称育王样地),通过季节性取样、PVC管原位培养法、静态箱法,研究经过近自然化改造初期对森林土壤活性氮库主要组分含量、净氮矿化速率及生长旺季N_2O排放通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改造后一年左右,改造样地内0~10cm层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ON)、微生物生物量氮(MB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含量相对于对照样地未出现显着差异。但亭下湖和育王改造样地内土壤的MBN含量比对照样地分别提高17.05%和5.92%,DON含量分别下降18.25%和8.91%,NH_4~+-N含量分别下降21.72%和26.26%。(2)改造后一年左右,改造样地内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净氮氨化速率、净氮硝化速率相对于对照样地未出现显着差异。但亭下湖改造样地的平均净矿化速率、净氨化速率、净硝化速率比对照样地分别增加0.12 mg·kg·d~(-1)、0.09 mg·kg·d~(-1)、0.01 mg·kg·d~(-1);育王改造样地的平均净矿化速率、净氨化速率比对照样地分别减少0.02 mg·kg·d~(-1)、0.36 mg·kg·d~(-1),净硝化速率增加0.11 mg·kg·d~(-1)。(3)改造后一年左右,改造样地内植被生长旺季土壤N_2O排放通量相对于对照样地未出现显着差异。但亭下湖和育王改造样地相对于对照样地分别提高了68.58%和17.66%。综上所述,退化森林近自然化改造初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壤活性氮库和氮素转化的变动,但并未造成显着变化,说明退化森林的近自然化改造能够基本维持原有森林生态系统的氮循环过程,从而达到了遵从自然规律,实现生态系统基本稳定前提下的改造。(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7)
矫春鹏,刘媛媛,路文娟,张平平,王延风[5](2019)在《检测活性氮/活性氧的分子荧光探针》一文中研究指出活性氮和活性氧是具有强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在人体细胞中,由于酶促或非酶促过程均可生成过氧化物,该物种的异常水平会引起氧化损伤与衰老和各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神经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甚至癌症.因此,发展选择性识别和高灵敏度的分子荧光探针,实现活性氮或活性氧的有效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分子荧光探针检测法与成像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损伤性小和细胞相容性好等优点,并在阐述活性氮和活性氧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生物和医学等领域应用广泛.然而,由于活性氮和活性氧自身的特殊性而存在许多难题,例如反应活性高、存在周期短等一直困扰研究人员.着重综述了近年来发展的分子荧光探针用于活性氮和活性氧的检测及细胞成像工作的研究进展,提出进一步构建新型分子荧光探针用于活性氮和活性氧检测面临的挑战、未来发展方向及展望.(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9年03期)
夏欢,张亮亮,贾义[6](2018)在《硒对活性氮诱导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迁移能力的调节及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s)是目前已知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研究发现硒对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然而硒在DC中的免疫功能扔知之甚少。本研究通过CCK-8法、SOD和Gpx活性检测试剂盒以及Transwell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硒和SIN1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活力的影响以及硒对SIN1诱导的imDCs SOD活性、Gpx活性、细胞迁移能力等的变化。结果显示,0.0001~0.01μmol/L的硒可以促进imDCs增殖,0.1和1μmol/L硒对imDCs的细胞活力无显着影响;imDCs经0.1μM Na_2SeO_3处理后其SOD活性和Gpx活性明显增强,而1 mM SIN1处理imDCs后SOD活性显着增强,Gpx活性则无显着变化。当硒预处理后经SIN1诱导,imDCs SOD活性和Gpx活性均显着升高;细胞迁移率检测结果说明,硒和SIN1处理均不会影响imDCs的细胞迁移能力,而0.1μM Na_2SeO_3处理后经1 mM SIN1处理其细胞迁移能力显着增强。表明硒可能通过调节SOD和Gpx的活性影响ROS水平,从而调节细胞迁移有关蛋白的变化,进一步影响imDCs的迁移能力。(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期刊2018-11-07)
桂超,张嘉琪,刘毅[7](2018)在《京津冀地区活性氮通量核算与时空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物质流分析法和排放系数法构建了京津冀区域尺度活性氮(Nr)循环模型,定量分析区域土地-大气-水体复合环境系统内Nr的时空分布特征,识别关键人为活动对Nr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从2005年到2014年,京津冀地区土地子系统的Nr累积量由233万t增长为309万t,同比增长33%;大气子系统的Nr累积量由45万t增长为81万t,同比增长80%;而水体子系统的Nr累积量变化不明显,但是Nr输入源的结构有很大差别。土地子系统是区域尺度氮循环的关键调控部门,而且受人为干扰的直接影响最为显着。根据识别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强流域综合管控、强化工业与机动车治理等关键环节进行Nr减排与调控。(本文来源于《环境影响评价》期刊2018年05期)
李婷婷,聂富育,杨万勤,杨开军,贺若阳[8](2018)在《四川盆地西缘4种人工林土壤活性氮季节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15年3月、6月、9月和12月采集四川盆地西缘都江堰灵岩山4种人工林(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含笑Michelia wilsonii、桢楠Phoebe zhennan、麻栎Quercus acutissima)2个土层(0-20 cm和20-40 cm)的土壤样品,比较分析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并同步监测环境因子季节动态.结果显示:4种人工林土壤无机氮均以硝态氮为主;各土壤活性氮组分都呈现出显着季节动态,土壤铵态氮含量在生长季(6月和9月)高于非生长季(3月和12月),而硝态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和无机氮呈相反的季节模式(生长季低于非生长季);0-20 cm土层活性氮组分总体高于20-40 cm土层,土壤活性氮受林型显着影响,且与季节和土层密切相关;活性氮组分之间及活性氮组分与土壤温度、水分及月降水量总体上显着相关.综上所述,土壤的活性氮季节变化远大于林型及土层之间的变异,相比林木的生物作用,环境因子对土壤活性氮的驱动作用更为强烈.(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董飞霞[9](2018)在《基于苯并吡喃腈荧光团检测活性氧和活性氮的荧光探针》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氧亚硝基阴离子是活性氮的一种,它是很强的生物氧化剂,具有高的反应活性和强的亲核性。过氧亚硝基阴离子会引发一系列人类疾病,包括急性和慢性炎症、缺血性发作、糖尿病、脓毒病等疾病。由于过氧亚硝基阴离子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因此需要一种高灵敏的工具来检测它们。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对于人体是非常重要的,作为细胞内的正常代谢产物,在生命活动的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开发设计一个能够快速地检测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变化的荧光探针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综上所述,本论文设计了基于苯并吡喃腈荧光团检测过氧亚硝基阴离子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荧光探针。主要内容如下:1、以苯并吡喃腈为荧光团,设计并合成了两种用于检测过氧亚硝基阴离子的荧光探针T1和T2。探针T2对过氧亚硝基阴离子有很高的选择性,并且是一种比率型荧光探针。它对于检测过氧亚硝基阴离子具有好的灵敏度,检测限为1.8 nM。此外,探针T2被成功应用于检测秀丽线虫内外源性过氧亚硝基阴离子的荧光成像研究。2、以苯并吡喃腈为荧光团,设计并合成了一种用于检测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荧光探针T3。探针T3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有很高的选择性且响应很灵敏,检测限为35.9?M。因此,探针T3是一个很好的检测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荧光增强型的荧光探针。(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8)
尹兴,张丽娟,李博文,刘文菊,郭艳杰[10](2018)在《氮肥与双氰胺配施对温室番茄生产及活性氮排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田间条件下氮肥与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icyandiamide,DCD)配施对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及活性氮损失的影响,明确DCD在棚室蔬菜生产体系中的作用及其硝化抑制效果,为氮肥减施增效提供依据。【方法】试验在河北省永清县番茄主产区北岔口村进行,供试作物为番茄。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对照(N0)、传统施氮(Con)、传统施氮+双氰胺(Con+DCD)、减量施氮(Opt)和减量施氮+双氰胺(Opt+DCD),定期对温室番茄追肥期间土壤无机氮、N2O排放量和NH3挥发损失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利用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无机氮含量,气相色谱仪测定N2O排放量,硼酸吸收-标准稀酸滴定法测定NH3挥发量。应用SAS软件对不同处理的产量、品质和各个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氮肥与DCD配施可以提高番茄产量,Con+DCD较Con、Opt+DCD较Opt处理分别提高了20.2%和2.4%,其中Con+DCD产量显着高于Con;同时,Con+DCD和Opt+DCD的氮肥农学效率(NAE)和氮肥偏生产力(PFP)均显着高于Con和Opt,其中Con+DCD较Con、Opt+DCD较Opt处理的NAE分别提高了176.7%和22.3%;此外,配施DCD显着降低了棚室番茄果实的硝酸盐含量,Con+DCD较Con、Opt+DCD较Opt处理分别降低了28.6%和19.3%,其他品质指标处理间差异不显着。氮肥与DCD配施显着降低了NO_3~--N在0—100 cm土层的累积,Con+DCD和Opt+DCD的NO_3~--N累积量分别为607.1和441.8 kg·hm~(-2),较Con(708.4 kg·hm~(-2))和Opt(524.2 kg·hm~(-2))降低了14.3%和15.7%。各处理N2O排放通量和NH3挥发速率的峰值分别出现在施肥后第3天和第2天,总体来看,DCD能有效降低N_2O排放和NH3挥发损失,Con+DCD较Con、Opt+DCD较Opt处理的N2O累积排放量和NH_3挥发累积量分别降低了51.2%、75.4%和17.2%、21.9%。【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氮肥与DCD配施提高了温室番茄的产量、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减少了土壤NO_3~--N在0—100 cm土层的累积,降低了N_2O排放量和NH_3挥发损失量,且以减氮50%并配施DCD(Opt+DCD)的效果最好。因此,在温室番茄生产中,适当减氮并配施DCD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施肥管理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9期)
活性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气中氧化态活性氮主要包括氮氧化物(NOX=NO+NO2)和硝酸等。NOX的循环过程会影响臭氧和羟基自由基的浓度,进而影响大气氧化能力。NOX的氧化终端产物硝酸是颗粒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干湿沉降过程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氮稳定同位素(δ15N)在大气活性氮循环,示踪区域和全球活性氮排放、传输和沉降等研究方面都展现出了一定的潜力。回顾目前用δ15N研究NOX排放和大气活性氮循环的现状,从NOX的产生机制和收集分析方法等方面讨论NOX源δ15N数据的不确定性及原因,分析NOX和硝酸在大气转化和传输过程中氮同位素的分馏效应和影响等,最后讨论用δ15N示踪NOX排放的可能性和问题。虽然目前用δ15N量化示踪排放源还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是δ15N可以有效地示踪大气活性氮循环和转化过程。在此基础上,有望利用大气化学传输模型,结合同位素观测数据和分馏机制,对区域和全球大气活性氮循环过程中的同位素效应进行综合评估,提高用δ15N研究大气氧化态活性氮来源以及循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活性氮论文参考文献
[1].王灵站,王立群,刘灏,李迪,于广海.骨骼肌纤维活性氧/活性氮在肌少症发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解剖学杂志.2019
[2].周涛,蒋壮,耿雷.大气氧化态活性氮循环与稳定同位素过程:问题与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19
[3].梁亚宇.太原市及周边大气活性氮硫干湿沉降特征[D].山西大学.2019
[4].朱彤彤.亚热带退化森林近自然化改造初期对土壤活性氮库及氮素转化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9
[5].矫春鹏,刘媛媛,路文娟,张平平,王延风.检测活性氮/活性氧的分子荧光探针[J].有机化学.2019
[6].夏欢,张亮亮,贾义.硒对活性氮诱导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迁移能力的调节及机制[C].第十叁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2018
[7].桂超,张嘉琪,刘毅.京津冀地区活性氮通量核算与时空特征分析[J].环境影响评价.2018
[8].李婷婷,聂富育,杨万勤,杨开军,贺若阳.四川盆地西缘4种人工林土壤活性氮季节动态[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8
[9].董飞霞.基于苯并吡喃腈荧光团检测活性氧和活性氮的荧光探针[D].云南师范大学.2018
[10].尹兴,张丽娟,李博文,刘文菊,郭艳杰.氮肥与双氰胺配施对温室番茄生产及活性氮排放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