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民族意识论文-纪宇,霍红,宋单单

传统的民族意识论文-纪宇,霍红,宋单单

导读:本文包含了传统的民族意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宗教意识,宗教仪式,民族传统体育,世俗化

传统的民族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纪宇,霍红,宋单单[1](2019)在《意识与仪式:宗教世俗化进程中的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宗教作为一种伴随着人类文化而产生的特殊社会意识形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各民族的诸多领域都产生过影响。曾经对自然现象的恐惧和生产力落后的无助,人们转向心灵的慰藉,在脑海中形成无数的幻想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并衍生出原始的宗教信仰,同时在宗教信仰这一意识的支配下,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宗教行为和民风民俗。宗教仪式化进程中,以肢体表达为主要方式的行为活动,有些逐渐演化成为了最初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或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原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在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冲击下,宗教意识形态为了适应外在的社会发展方向和满足内在的自我生存需求,在张力和压力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趋势。因此,本文以宗教世俗化作为切入点,以期在"习惯成自然"的行为活动中梳理民族传统体育的脉络与发展方向。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宗教世俗化进程中的民族传统体育为研究对象,围绕研究目的,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和专家访谈法,以得出研究结果、阐明研究结论。研究结果:文章对原始宗教与民族传统体育的相关性从宗教意识产生宗教行为、宗教行为形成宗教仪式、宗教仪式延伸民族传统体育的逻辑顺序进行了论证,认为:1)宗教作为一种形而上的意识形态,指导宗教信仰者对于生活的态度,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与之相对应的行为倾向和行为表达;2)随着形成于某一地区、某一人群宗教信仰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有必要制定相对规范的宗教制度来进一步约束人们的行为选择,并定期举行一系列集体活动,由此形成了在特定时间、特定场所、特定人员参与的具有特定身体活动的宗教仪式;3)如果说宗教仪式化进程中的身体活动在出现之初,只是为了遵循宗教意识的"旨意",那么在经济飞速发展、文化全球共享的新时代,神圣活动在科学知识普及中走下"神坛",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习惯"模式或民俗节庆活动得以继承和发扬,即延伸出现代意义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同时发现了宗教世俗化进程中民族传统体育的变化趋势:1)传承人呈现结构断层现象:如果没有"有资历"的接班人和长时间的磨练意志,传统传承模式和继承道路将越走越窄。另外,走出村寨的年轻人受到多元文化的熏陶,促使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发生相应变化,在传承中出现人为得主观性弱化和边缘化现象;2)传承方式从传统延伸现代:随着解放思想、人人平等等现代化思潮的冲击,更多的人们思考过去存在的行为方式和行为规则是否合理等问题,平衡传统传承与现代传承成为关注的焦点;3)传承价值从单一转向多元:科学知识的进步与普及提升了人们看世界的高度、广度和深度,促使人们更加理性看待民族传统体育的动作技术和编排组合,不再恪守"神灵"的限制,自我心理的舒适成为重要的价值追求;4)表现形式从祭祀走向商娱:宗教祭祀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往往制度化和礼仪化,随着世俗化推进,此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步剥离宗教的外壳走入大众视线,表现形式上也历经了从神圣性到娱乐性,再到商业性的思维递进。研究结论:基于以上,伴随着宗教世俗化,民族传统体育正在经历解构与重构的过程:1)意识碰撞中矛盾前行:民族传统体育带有强烈的地域性、鲜明的民族性等特征,伴随久远而深刻的民族文化,虽然逐渐脱离宗教而存在,但是宗教意识中形成的仪式行为在特定时间、特定场合依然根深蒂固,是任何现代西方体育所不可替代的,民族传统体育依然在意识碰撞的矛盾中探索前行道路;2)行为趋向中彷徨抉择:民族传统体育与民风民俗紧密相连,长时间践行着的习惯思维方式、规约行为准则,反而容易产生"恋旧"的处事态度,西方竞技体育"更高、更快、更强"追求卓越和探索人体极限的思潮在快时代迅速带动了竞技精神的全球化扩张,中小学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竞技体育项目也占有绝对着的地位,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在彷徨中抉择;3)仪式重构中渴望超越:民族传统体育纳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并在全民健身这一宏观的国家战略层面得到保护和传承,此外基于文化和原生态产业链上的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从宗教仪式中转型而来,在一定程度上渴望着身份与内涵的重构。因此,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应当在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前提下,做到宗教意识到文化视角的转变、宗教仪式到体育运动的提升、"彼岸"关怀到"此岸"健康的转换,以更加科学合理的状态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传承。(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王年红[2](2019)在《家园意识 和合文化 愚公精神——从《流浪地球》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太空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国运盛,文化兴。《流浪地球》是中国电影工业辛勤耕耘的收成,是中国科幻文学厚积薄发的硕果,更是走过改革开放四十年历程的中国社会经济繁荣昌盛的艺术反映,它成功开启了中国科幻片的新纪元,增强了国人的文化自信。本文从影片的故事内核出发,一一赏析内嵌在影片中的家园故土、和谐合作、坚韧执着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领略宏阔奇妙的宇宙之美,忧思地球母亲的不测未来,就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属于中国人的影像思考。(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07期)

柴文斌[3](2019)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价值共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认同的一种表现,是文化自信的彰显,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入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加强对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共有、共赏、共享、共传。(本文来源于《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4](2019)在《弘扬爱国爱教优良传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适逢十世班禅大师圆寂叁十周年,全国佛教界通过多种形式举办纪念活动。中国佛教协会1月28日在北京广济寺隆重举办纪念法会,并参与主办纪念十世班禅大师爱国思想学术研讨会,与社会各界人士一道深切缅怀班禅大师爱国爱教、护国利民的非凡一生与卓越功绩。十世班禅大师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着名的国务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朋友、中国藏传(本文来源于《法音》期刊2019年02期)

张立琴[5](2019)在《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感——小学生爱国情感培养的有效策略之一》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人云:知之深,爱之切,行之坚。学生民族意识感的激发更是如此。班主任老师应该抓住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国庆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营造氛围,创造性地规划传统佳节中少先队活动的内容,活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线索,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发学生爱国的内动力,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感。(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上)》期刊2019年02期)

陈鹤[6](2019)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关于民族传统审美意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传统音乐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也能随处看到传统音乐的影子,从古代的歌曲到唐诗宋词,无一不体现着我国传统音乐的美。与此同时,在这些传统文化中,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其都包含着一定的民族传统元素。因此,在当代的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们就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重点关注,培养学生的民族传统审美意识,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教学对策。(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平维彬[7](2018)在《传统与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双重维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新时代民族工作在宏观层面的重大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由此开启(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报》期刊2018-08-24)

经建坤[8](2018)在《城镇化进程中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意识及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体育是物质与精神文化的重要纽带,基于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了诸多影响,造成根植于社会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渐行渐远。本文立足于城镇化视角,阐述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意识的现状,分析导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意识缺失的原因,最后提出在城镇化进程中提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意识的发展对策。(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2018 3rd BE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Sociology and Humanities (BEM-ESH 2018)(Advances in Business and Finance,VOL.12)》期刊2018-08-14)

俞宇[9](2018)在《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对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意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民族长期以来通过生活实践为我们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将民族体育融入到现代化的体育教学当中,是对民族体育的继承也是对民族文化的发扬,这对于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本位主要以传统武术为例,阐述了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对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意识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期刊2018年08期)

张玉明[10](2018)在《浅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公民意识的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各界人士开始高度关注和重视到公民意识塑造问题上。公民意识作为一种现代和谐健康生活中必须具备的社会意识,其具体涵盖了社会公民的义务与权利意识、人格意识、法律意识以及自由意识。通过将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到公民意识培养工作上,能够全面提升民众的公民意识,促使民众形成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公众道德观念,营造出正确思想道德建设的和谐愉悦氛围。本文将进一步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公民意识的融合展开分析与探讨。(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下旬刊)》期刊2018年06期)

传统的民族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国运盛,文化兴。《流浪地球》是中国电影工业辛勤耕耘的收成,是中国科幻文学厚积薄发的硕果,更是走过改革开放四十年历程的中国社会经济繁荣昌盛的艺术反映,它成功开启了中国科幻片的新纪元,增强了国人的文化自信。本文从影片的故事内核出发,一一赏析内嵌在影片中的家园故土、和谐合作、坚韧执着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领略宏阔奇妙的宇宙之美,忧思地球母亲的不测未来,就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属于中国人的影像思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统的民族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1].纪宇,霍红,宋单单.意识与仪式:宗教世俗化进程中的民族传统体育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王年红.家园意识和合文化愚公精神——从《流浪地球》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太空表达[J].视听.2019

[3].柴文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

[4]..弘扬爱国爱教优良传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法音.2019

[5].张立琴.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感——小学生爱国情感培养的有效策略之一[J].新课程(上).2019

[6].陈鹤.高中音乐教学中关于民族传统审美意识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

[7].平维彬.传统与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双重维度[N].中国民族报.2018

[8].经建坤.城镇化进程中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意识及发展研究[C].Proceedingsof20183rdBEM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ducation,SociologyandHumanities(BEM-ESH2018)(AdvancesinBusinessandFinance,VOL.12).2018

[9].俞宇.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对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意识的影响[J].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2018

[10].张玉明.浅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公民意识的融合[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

标签:;  ;  ;  ;  

传统的民族意识论文-纪宇,霍红,宋单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