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旅行论文_刘发开

导读:本文包含了理论旅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旅行,理论,研学,萨特,马克思主义,阿拉,中国共产党。

理论旅行论文文献综述

刘发开[1](2019)在《穿越文化疆界的理论旅行:从跨文化视角看《批评理论在俄罗斯与西方》》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批评理论流派迭出、蔚为大观,由活跃在英美文学界的两位知名学者阿拉斯戴尔·任甫卢和加林·吉哈诺夫编着的《批评理论在俄罗斯与西方》一书,重现了20世纪批评理论穿越文化疆界的旅行与对话景象,对深植于文本背后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哲学予以重新挖掘,对批评理论在俄罗斯与西方的相似性或相悖性予以再认识,呈现出开阔的比较视野、强烈的问题意识与鲜明的史论特色,对构建中国特色理论话语体系、参与中西俄"叁方对话"具有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林青虹[2](2019)在《戏剧行动素模式在中国的“理论旅行”和工具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论的旅行不仅要追问适用性问题,还要讨论适应性问题。传统行动素模式在解释热奈的《女仆》时出现了不适用性,但回到戏剧符号学原点,可以发现对于后现代戏剧,不是二元对立的结构分析法不适用了,而是二元对立的要素发生了改变,由此产生的"句法"和"语法"也待修正。行动素模式要突破其解释力半径,就必须工具创新。新行动素模式仍由叁组二元对立的要素组成,发送体与接受体、主体与宾体不变,辅助体与反对体改为建构体与解构体,其关系不再用单向或双向的箭头联系,代之以叁个关联的双曲线,无限趋近,但又非线性。用之分析《女仆》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显示行动素模式对后现代戏剧甚至新电影作品都具有相当的适应性。(本文来源于《戏剧艺术》期刊2019年05期)

汪兵[3](2019)在《“理论旅行”:党史学范式及其转换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党史学界在党史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领域中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党史学范式研究仍存在一些研究空白,还需研究者作深入的学术史考察。我们借用"理论旅行"的角度来审视党史学范式研究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党史学范式经历了由革命史范式为主导的阶段向多种史学范式并存的阶段的转换,对此,我们可以从文化因素、社会变迁、史学观念变化等方面探究党史学范式转换的缘由。党史研究者要不断吸收各学科的优秀成果进行融合创新,开创新的党史学研究范式,进而推动党史学研究发展,使人们能够以更加丰富的视角认识党的历史。(本文来源于《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武晓玮[4](2019)在《国外研学旅行理论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概念出发,对国外与研学旅行相关度较高的学术名词进行检索,分析国外研学旅行理论研究现状。国外与研学旅行相关度较高的学术名词有"Experiential Education""Outdoor Education""Field Trip""Educational Tourism""Study Tourism""Learning Travel"等等。其中,"Experiential Education""Outdoor Education""Field Trip"针对幼儿、青少年、大学生等群体,侧重于教育意义;探讨这种教育课程的实施与成果,分析这种教育方式在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更好地实现教育成效,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Educational Tourism""Study Tourism""Learning Travel"针对大学生、工作者、老年人等群体,侧重于旅游意义;探讨这种教育旅游活动的市场细分与产品设计,分析这种旅游方式对经济、社会以及个体发展带来的影响。总体来说,国外的研学旅行项目是实施教育及扩展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在推动研学旅行发展之时,始终要以教育为首要目的,要注重教师培训计划,重视教育旅游市场发展。(本文来源于《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刘怀玉,王赛[5](2019)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学术界的理论旅行——以萨特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西方现代思潮进入中国,在中国学术界经历一个复杂的理论嬗变过程,这个过程在总体上表现为从"精神污染"到思想资源的转变。具体来说,在改革开放初期,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起到了配合解放思想、呼唤人性、弘扬人道主义的作用;到了90年代,学者们开始在主体性转向和异化批判的范式下研究这一理论;世纪之交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的讨论,最有影响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存论转向",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成为这一转向的理论资源;新世纪以来,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变得多元与精专,并展现出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合流的趋势。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学术界也大致经过上述四个阶段、四种范式。"人学辩证法"是萨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带给中国学术界的思想冲击也最大,它刺激着中国学者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人学"问题和"当代性"问题。而"当代性"一端连着传统哲学(近代哲学和形而上学),另一端连着后现代,萨特就是在传统哲学和后现代哲学之间搭建桥梁的人物。(本文来源于《理论探讨》期刊2019年05期)

李泓江,杨保军[6](2019)在《“液态”理论的旅行及其对新闻学研究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液态"话语经历了从社会学领域向新闻学领域的迁移过程。文章试图勾勒出这一理论的迁移历程,并比较迁移后所形成的液态新闻话语与鲍曼原初液态社会理论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在新闻学研究职业范式的影响下,液态话语向新闻学领域的迁移过程中,鲍曼液态社会理论中的研究视域、价值关怀、理论方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读或流失。文章认为,新闻学应当重新审视鲍曼的流动现代性理论,并充分汲取其中的精华来研究液态新闻现象。与此同时,新闻学应当以鲍曼的理论为参照,在新闻与人、新闻与生活世界的关系视野中,以社会化的新闻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人的存在方式为价值关怀,开创出新的新闻学研究范式,创造出新的新闻学研究取向。(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9年09期)

裴敏,谭志勇[7](2019)在《使用与满足理论视野下的网络综艺《妻子的浪漫旅行2》受众心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妻子的浪漫旅行2》是芒果tv自制的情感治愈类综艺节目,有第一季的完美收官,第二季一上线就引起了巨大关注,本文将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四个类型出发,浅析节目如何满足受众需求以及它如何改进的小策略。(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19期)

钟生慧[8](2019)在《研学旅行设计:理论依据与实践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研学旅行是中小学综合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2017年9月,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研学旅行确定为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国家课程的实施路径之一。至此,研学旅行逐渐进入我国的国策视野,并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研学旅行以旅行为载体,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社会生活、文化场所、自然环境中,通过有设计的考察探究活动来发展学生的认知、丰富学生的情感。而在探索性推进的过程中,这一相对新兴的育人实践方式,出现了诸多实施困境,比如游学偏离、规划随意、评价机制匮乏等等。研学旅行理论基础的阐明、课程意义的掘发和设计框架的提供是切实落实其育人价值的关键,也是当前课程领域亟待加强研究的重要议题。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对研学旅行的理论依据与实践策略做了研究。本研究基于寓身认知理论、地方本位教育理论对研学旅行设计的重要理论依据,以及对国际上丰富的研学旅行案例和实践经验的归结与分析,在综合课程设计框架内,提出了研学旅行设计框架,并针对研学旅行设计、研学旅行实施、研学旅行评价提供了建立于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基础上的相关策略,以期为研学旅行设计提供一定的支持与参照。(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曹东南[9](2019)在《媒介情境理论视角下我国情感观察类综艺的叙事策略——以《妻子的浪漫旅行》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综艺节目形式多样化,主题内容更加丰富,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多元选择。这对综艺节目的制作和叙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的叙事策略可以引发关于综艺节目的议题探讨。本文结合《妻子的浪漫旅行》,分析观察类综艺的叙事策略,阐述观察类综艺节目的社会意义。(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13期)

周博,韩宾娜[10](2019)在《西方话语影响下民国学人对发展旅行事业的理论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中国的旅行事业理论是在西方话语影响下产生的。1930年以降,民国学人广泛借鉴西方旅游话语,探讨发展国际入境旅行事业的方策。民国学人在近二十年的借鉴西方经验与探索本土化理论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对他国发展旅行事业的现象描述和经验总结阶段,对发展旅行事业的多重价值和宣传、招徕、接待等具体路径的探讨阶段,以佘贵棠《游览事业之理论与实际》为代表的发展旅行事业的本土化理论构建阶段。通过借鉴西方话语进而构建本土化的旅行发展理论,构成了东西文化交流和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一个交叉注脚。(本文来源于《外国问题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理论旅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理论的旅行不仅要追问适用性问题,还要讨论适应性问题。传统行动素模式在解释热奈的《女仆》时出现了不适用性,但回到戏剧符号学原点,可以发现对于后现代戏剧,不是二元对立的结构分析法不适用了,而是二元对立的要素发生了改变,由此产生的"句法"和"语法"也待修正。行动素模式要突破其解释力半径,就必须工具创新。新行动素模式仍由叁组二元对立的要素组成,发送体与接受体、主体与宾体不变,辅助体与反对体改为建构体与解构体,其关系不再用单向或双向的箭头联系,代之以叁个关联的双曲线,无限趋近,但又非线性。用之分析《女仆》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显示行动素模式对后现代戏剧甚至新电影作品都具有相当的适应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理论旅行论文参考文献

[1].刘发开.穿越文化疆界的理论旅行:从跨文化视角看《批评理论在俄罗斯与西方》[J].外国文学研究.2019

[2].林青虹.戏剧行动素模式在中国的“理论旅行”和工具创新[J].戏剧艺术.2019

[3].汪兵.“理论旅行”:党史学范式及其转换研究述评[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9

[4].武晓玮.国外研学旅行理论研究综述[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5].刘怀玉,王赛.改革开放新时期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学术界的理论旅行——以萨特为例[J].理论探讨.2019

[6].李泓江,杨保军.“液态”理论的旅行及其对新闻学研究的启示[J].社会科学战线.2019

[7].裴敏,谭志勇.使用与满足理论视野下的网络综艺《妻子的浪漫旅行2》受众心理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9

[8].钟生慧.研学旅行设计:理论依据与实践策略[D].杭州师范大学.2019

[9].曹东南.媒介情境理论视角下我国情感观察类综艺的叙事策略——以《妻子的浪漫旅行》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

[10].周博,韩宾娜.西方话语影响下民国学人对发展旅行事业的理论构建[J].外国问题研究.2019

论文知识图

整个计算区域中网格点上旅行时计算顺...计算旅行时与理论旅行时的相对...模型1反射波叁种旅行时误差分析模型2反射波旅行时曲线分析模型2反射波旅行时曲线分析不同网格间距时单条射线路径

标签:;  ;  ;  ;  ;  ;  ;  

理论旅行论文_刘发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