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世界”葡萄与葡萄酒——智利与阿根廷(论文文献综述)
曹刚红[1](2019)在《葡萄酒的分离分析和产地识别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介绍了矿质元素(无机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在葡萄酒产地溯源领域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探索了电泳介质种类、电泳缓冲溶液浓度、缓冲溶液pH值、分离电压、检测波长对毛细管电泳分离检测葡萄酒的影响规律,建立了葡萄酒的毛细管电泳分离检测方法。分离检测了35种葡萄酒,以12个共有峰的迁移时间建立了葡萄酒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可用于葡萄酒的鉴别和质量控制。对35种葡萄酒的12个毛细管电泳峰高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区分出了美国、智利和西班牙的葡萄酒,而法国、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的葡萄酒区分效果不够满意。线性判别分析对法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西班牙和智利的葡萄酒能够得到较好的区分,判别正确率为88.6%。测定了85份葡萄酒的乙醇δ13C、丙三醇δ13C、δ18O和Ca、K、Mg、Na、B、Al、Sc、Ti、Cr、Mn、Fe、Cu、Zn、Rb、Sr、Ba的含量,对葡萄酒的稳定同位素和无机元素进行了地域差异性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发现不同产地葡萄酒的乙醇δ13C和丙三醇δ13C相差不大,法国、澳大利亚、南非和智利的葡萄酒之间乙醇δ13C和丙三醇δ13C不存在显着性差异,乙醇δ13C、丙三醇δ13C之间呈线性相关关系,而不同产地葡萄酒的δ18O存在高度显着性差异。除K、Mn、Cu、Zn、Ba元素外,不同产地葡萄酒的Ca、Mg、Na、B、Al、Sc、Ti、Cr、Fe、Rb、Sr元素含量均有显着性差异,尤其是Na、B、Al、Sc、Ti、Fe、Rb、Sr等元素含量有高度显着性差异。对葡萄酒中的稳定同位素和无机元素进行了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发现葡萄酒中特征稳定同位素和无机元素具有较强的地域特征性,包含了所有稳定同位素和无机元素的绝大多数地域特征信息。利用特征稳定同位素和无机元素数据进行判别分析能够最大程度地获得葡萄酒产地的正确识别,判别正确率高,最高达96.7%,结果较满意。而主成分分析对法国和澳大利亚的葡萄酒能较好的区分,对南非和智利的葡萄酒分类结果不够满意。以特征稳定同位素和无机元素进行主成分分析时,指标降维效果更好,可以用更少的主成分代替原指标进行葡萄酒产地的分类。
管乐,亓桂梅,房经贵[2](2019)在《世界葡萄主要品种与砧木利用概述》文中认为近年来世界葡萄栽培面积和产量基本保持稳定,2016年栽培面积达794万hm2,总产量9228万t。品种是保持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015年全世界种植面积超过10万hm2的品种有13个,其中‘巨峰’和‘红地球’是面积最大的鲜食品种,主要分布在中国;‘汤普森无核’是种植面积最大也是分布最广泛的制干兼鲜食品种,以土耳其面积最大;其他的10个品种均为酿酒品种,其中的‘赤霞珠’‘美乐’‘霞多丽’‘西拉’‘长相思’和‘黑比诺’6个品种被世界广泛认可,而‘泰姆普罗’‘艾伦’‘歌海娜’和‘白玉霓’4个品种主要种植在欧洲的西班牙和法国等地。19世纪70年代,嫁接苗的首次使用将整个欧洲葡萄产业从根瘤蚜的灾害中解救出以来。此后,欧美国家持续进行葡萄砧木的研究,并通过砧木的利用来提高葡萄对多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抵抗能力。实践证明,砧木的利用扩展了葡萄的栽培范围,降低了种植成本,改善了果实品质,并且减轻了农药和化学试剂对环境的污染。
孙萌[3](2018)在《赤道以南 邂逅美酒新世界》文中认为南半球?不是适合极地探险、高空滑翔等刺激运动的目的地吗?跟葡萄酒好像关系没那么大?不过当你转转手里的地球仪,就会发现:不对啊!这说的不就是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智利吗?这些国家都在南半球呢!的确,赤道以南虽然过的季节与我们北半球相反,可一样能酿造美味可口的葡萄酒。不信?那就跟我们来看看。
代媛[4](2018)在《法中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商业计划书》文中指出商业计划书作为创业课程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创业项目设计当中人们关注度最高的部分。如何将企业良好的构思应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提高企业初步发展阶段资源利用效率,如何制定企业财务预算计划,保证企业正常生产运营,这些都要制定具体的创业发展方案,也是指商业计划书,制定书面统筹规划。本文将创业管理相关理论作为参考依据,调查分析了葡萄酒和葡萄酒衍生服务的发展状况,并明确了法中供应链公司的创业计划。根据研究数据了解到,该企业应定义于为中小型进口商、代理商和团购零售客户提供进口葡萄酒相关服务。法中供应链将聚焦法国第三大葡萄酒产区——罗纳河谷产区,将罗纳河谷产区的优质葡萄酒进口到中国,采用“产区聚焦化、服务多元化”的战略,为客户提供除了葡萄酒的现货服务外,首创“葡萄酒+”,为客户提供“酒会服务”“培训服务”“葡萄酒大学游学”“酒庄投资”“OEM订制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恒温仓储”等,通过各类增值服务给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
姜微微[5](2017)在《A公司葡萄酒中国市场销售渠道及推广策略研究》文中认为2012年末,国家针对“三公”消费政策的蓝皮书颁布后,高档消费品的政府性消费市场突然萎靡,进口葡萄酒市场遭受了非常大的影响。约5年过去,葡萄酒市场消费群体逐渐发生变化,商务消费及新的消费者加入,成为消费主体。消费区域也逐渐从一线城市扩大到二三线城市。专营进口葡萄酒的公司在承受了市场的变化之后,业务重心转型,具有规模经济优势。小而美的专业小型公司出现在细分市场。同时,异军突起的网络平台快速影响终端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这些都变相让葡萄酒市场走向更大更成熟。如今,进口葡萄酒市场已经在市场上具有3%左右的市场份额。A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中国最早的大型进口葡萄酒公司之一。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竞争对手的多样性,令A公司在渠道中出现一系列问题,渠道结构不合理、价格、渠道和产品冲突问题。A公司对推广降低投入的同时,也无法判断其是否有效到达目标消费群体。本文对A公司的现有状况深入研究,以营销理论为基础,结合PEST理论及4P理论,通过文献研究法,内外部访谈法,及问卷调查法,找出渠道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研究结论是:A公司需要调整现有渠道结构,渠道下沉,并制定经销商管理制度,从而解决渠道遇到的问题及冲突。同时,在推广方式上,A公司应加大推广投入,减少传统媒体投入,加大新媒体投入,量化推广效果评估标准。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其它遇到渠道及推广问题的葡萄酒公司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对于其它行业的进口商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李军勤[6](2017)在《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基地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首先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核心竞争力理论首先是由美国学者普拉哈德与哈默尔在《哈佛商业评论》杂志上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来的。国外的学者对核心竞争力从自己的角度进行了大量、大胆的研究,并给出了不同的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但因为侧重于各自研究的领域并基于此提出的概念,难免以偏概全。国内学者在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行业和企业实际,对核心竞争力给出了自己的概念,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要素、评价体系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实际效果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其次,本文对国内外葡萄酒产业现状和市场现状的调查研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葡萄酒新、旧世界的划分,英国着名的葡萄酒作家休·约翰逊在1971年首次提出新、旧葡萄酒世界的理论,即传统的葡萄酒产地欧洲是葡萄酒旧世界,除了欧洲以外的葡萄酒产地均属于葡萄酒新世界。葡萄酒新、旧世界在分级制度、葡萄品种、酿造工艺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但近年来,葡萄酒新、旧世界也出现了互相融合的趋势,旧世界尝试新口味和新配方葡萄酒,而新世界开始增强葡萄酒酒体结构,使其味道口感更加多元化。中国幅员辽阔,葡萄酒产区众多,并且散布于中国东西南北中各个地域,各地的气候、土壤条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品种和种植方式、酿造方式都大相径庭,简单的认为中国属于葡萄酒新世界或旧世界并能反映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中国葡萄酒企业的发展要吸收和借鉴葡萄酒新、旧世界的优点,走自己独特的葡萄酒发展之路。从国内葡萄酒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十三五”期间是我国葡萄酒发展的黄金期,高端葡萄酒将迎来发展良机,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葡萄酒市场需求旺盛,葡萄酒的消费文化也在逐渐形成,为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借鉴国外葡萄酒产业发展经验,从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所实施的“大产区、小酒庄”战略遇到的产销严重倒挂的问题进行分析,表面上看是销售跟不上生产,但深层次的问题是缺少全国知名的自主品牌,葡萄酒生产成本过高,葡萄酒同质化现象严重等等。最后,结合核心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分析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是围绕企业文化建立起来的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生产服务能力、战略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人力资源等决定企业发展的实质性因素。从而,在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已确立的“大产区、小酒庄”发展战略下,有针对性的提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企业获得并维持核心竞争力的对策:一是建设以葡萄酒品牌为主的企业文化;二是加强创新能力;三是加强市场营销能力;四是加强生产服务能力;五是加强战略管理能力;六是加强组织管理能力;七是加强人力资源能力。
沈琳(Catherine Emily Shea)[7](2016)在《中国葡萄酒进口增长因素分解》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深入分析1992年以来,中国葡萄酒进口迅速增长的影响因素。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葡萄酒进口额开始逐步增加,并且从2006年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最近两年(2013、2014年)中国葡萄酒进口额稍微下降,但进口总值水平仍然远远大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本文通过对葡萄酒出口国家及中国葡萄酒进口的两方面,深入分析中国葡萄酒进口增长的影响因素。首先,笔者回顾了20世纪末葡萄酒市场的国际化,解释了在世界葡萄酒市场上中国葡萄酒进口市场的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了分析中国主要的葡萄酒进口国家向中国出口葡萄酒总值的增长,笔者分析了这些国家的葡萄酒出口的产品类型及价格结构。其次,笔者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onstant Market Shares Model, CMS模型)分析中国1992-2014年葡萄酒进口波动的影响因素。最后,笔者将中国主要葡萄酒进口国家的出口结构分析结果及CMS模型的结论结合在一起得出了相关结论:第一,近期中国葡萄酒进口增长最重要的因素是中国对进口葡萄酒的吸引力的增长,而世界葡萄酒出口的增长作用较小。第二,因为中国消费者对瓶装葡萄酒和法国葡萄酒的偏好,中国葡萄酒进口的商品结构及市场结构偏离了主要出口国的相关结构,制约了中国葡萄酒进口的增长以及除法国外的其他国家在中国葡萄酒市场上出口总值的增长。事实上,中国葡萄酒进口增长速度已在逐渐变缓。综上所述,这项研究对中国葡萄酒进口行业及向中国出口葡萄酒的出口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
何瑜[8](2014)在《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葡萄酒产业在国内市场表现突出,但在国际市场出口却不理想,进口葡萄酒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不断加大,中国葡萄酒的国际贸易地位与生产、消费地位存在反差。为解释这一矛盾现象,本文以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为研究对象,以全国十个葡萄酒主产区作为基本研究单元,从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视角在对比分析中国葡萄酒产业及世界葡萄酒产业对中国影响的基础上,采用钻石模型、SCP框架、生产力测度等理论和统计描述分析、比较分析、计量经济分析等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建立了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分析框架和评价体系。从决定竞争力的实质因素和影响竞争力的资源条件因素两方面实证分析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现状及问题,从而为提高中国葡萄酒产业生产效率、促进技术进步和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提供政策依据。国外在与葡萄酒产业竞争力相关领域研究比较丰富,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环境因素等的差异,不适合中国的情况。国内对葡萄酒产业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性研究和政策性研究方面,宏观视角的产业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特别是结合产业组织、生产效率等及其与产业竞争力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较少,无法回答产业竞争力动态发展趋势与提升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基于以上认识,本文旨在研究建立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动态分析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及其发展趋势,发现影响和决定产业竞争力的各种因素,剖析产业竞争力形成的根源,揭示产业内部动力机制,找到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根本措施和途径。本文对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思路按照竞争力理论分析、产业竞争力框架及指标体系、竞争力评价、实证分析、综合分析与结论、对策建议的逻辑框架进行。首先是以葡萄酒产业竞争力为研究对象进行理论分析,将世界和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历史变迁规律与产业竞争力理论相结合,在产业竞争力概念、特征、分类和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葡萄酒的概念、分类标准以及葡萄酒产业的经济内涵和特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葡萄酒产业竞争力的定义、特征和实质来源进行归纳推理,建立葡萄酒产业竞争力分析框架,构建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分析评价指标体系。以国际贸易、技术差异、经济增长和SCP范式等理论为依据,通过规范分析发现葡萄酒产业竞争力的实质来源是生产效率、技术进步和产业组织结构,其他因素通过对这些实质因素的影响发挥作用。短期来看,中国葡萄酒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长期来看,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会不断提升。采用统计描述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利用中国以及十个葡萄酒主产区的宏观数据对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动态发展趋势进行实证检验。其次为竞争力实质来源的实证分析。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是产业竞争力的实质,按照数据包络分析理论,生产效率对产业竞争力的决定作用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乘积,技术效率继续可以被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乘积,通过这种分解可以进一步研究生产效率对竞争力更深层次的决定机理;产业竞争力是市场绩效的反映,与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密切相关,利用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采用SCP范式对中国葡萄酒产业的结构、行为和绩效进行实证分析,明确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市场绩效、行为与结构的关系;利用产业竞争力分析框架研究中国葡萄酒产业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生产、需求与环境因素对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发挥的作用。最后是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提升影响因素的综合实证分析与对策建议。产业竞争力的资源基础和实质来源决定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机理,这是提升葡萄酒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在生产要素约束和国际自由贸易背景下生产要素、需求要素、外国进口、政府规制等都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利用中国葡萄酒产业和十个葡萄酒主产区的宏观数据对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验证了葡萄酒产业竞争力实质来源的理论假设,测度了各因素对竞争力相对影响程度指标,得到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动态发展趋势的综合结论,提出提升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有四个方面:1、研究期间反映竞争力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其他指标均呈波动下行态势,中国葡萄酒产业不具备国际竞争力。从国内市场增长情况和产业利润率分析,中国葡萄酒产业具有显着优势,产业竞争力呈不断增强态势。现阶段中国葡萄酒产业主要目标市场是国内市场,产业增长主要源自于国内市场。2、产业竞争力持续提高最主要原因在于生产效率的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是生产效率和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规模扩张等外延因素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表明中国葡萄酒产业属于技术和效率的内生性增长类型,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3、产业组织结构对产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葡萄酒市场兼有寡占与竞争特点,市场集中度较高,但有大量的新企业进入,垄断势力与竞争企业并存,这种市场结构有利于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产业的规模效益不显着,产业竞争力与生产规模成反比。4、中国葡萄酒定价行为存在扭曲,吨酒价格与零售市场价格不匹配。吨酒批发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差距很小,资源配置得当,定价机制良好。市场零售价格由于进口葡萄酒、消费者成熟度和市场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价格泡沫。
陈慧[9](2013)在《贸易自由化对中国葡萄酒进口贸易的影响 ——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在逐渐提高,葡萄酒作为健康饮品开始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中国葡萄酒的产量、消费量和进出口贸易量都在不断增加,但是人均消费量依然达不到世界的平均水平,所以国内的消费潜能巨大;同时在贸易自由化程度逐渐加深的过程中,中国葡萄酒进出口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都在不断降低,中国葡萄酒出口到国外和国外葡萄酒进入中国都相对比较自由,成本较低,因此,近些年来,中国葡萄酒的进口数量和金额都将不断增加,而且在中国葡萄酒市场的份额也将逐渐增大。进口葡萄酒的大量涌入,在给国内消费者提供更好消费选择的同时,也势必会对本国葡萄酒产业产生影响。本文主要借助于引力模型来研究入世后关税的逐渐走低对我国进口葡萄酒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关税的降低促进了中国葡萄酒的进口贸易发展,中国的人均GDP对进口也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本文也指出了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进口葡萄酒的增加对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影响,分析表明,进口葡萄酒的增加对我国葡萄酒企业的经营业绩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本文最后从企业和政府的角度提出了中国葡萄酒应对挑战的建议,旨在希望国产葡萄酒能够在与进口葡萄酒的竞争中逐渐发展成长起来。
吕庆峰[10](2013)在《近现代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葡萄酒产业从1892年张裕酿酒公司成立到2012年正好120年历史。历经1949年前战乱、1949年后经济困难、十年文革三个时期巨大创伤,新生的中国葡萄酒产业一直在风雨飘摇中勉强维持生命。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国民经济迅速起飞,中国葡萄酒产业随之进入迅速发展轨道。历经三十年快速发展,中国葡萄酒产业如今已达到生产量世界第六、消费量世界第五的排名。在当今葡萄酒文化世界里,中国葡萄酒文化的声音仍然很微弱,我们虽然已是葡萄酒生产大国,但还不是葡萄酒生产强国。近现代中国葡萄酒作为工业是从西方传入,现在的葡萄酒文化主要是指以法国葡萄酒文化为蓝本西方葡萄酒文化,但中国也有很深厚葡萄用于酿酒的历史积淀。在当代中国葡萄酒产业,由于对传统的全盘否定而导致对“本原性”或“起源性”问题的漠视,“中国”生活形式的内在韵律和自我指向始终没有能够被揭示、发挥、确立出来。从产业化角度系统研究近现代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历程,是重建中国葡萄酒文化自身历史连续性的问题,是重建讨论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历史知识和价值框架的连续性,是对中国葡萄酒产业的自我审视。重建中国葡萄酒文化历史的连续性,重建讨论中国葡萄酒产业历史知识和价值框架的连续性,不是为了历史而历史,而是为了中国葡萄酒产业的未来,是从研究上确立中国葡萄酒文化的努力。只有抱着这样的历史意识和文化政治眼光,中国葡萄酒产业历史经验正面的、积极的、建设性和创造性价值才有可能被挖掘出来。从产业化发展的角度系统研究中国葡萄酒产业历史,也为以后更进一步深入研究葡萄产业化栽培、葡萄酒酿造工艺发展方向、葡萄酒产业集聚化发展问题、葡萄酒产业国际化未来研究打下基础,也有助于以后将中国葡萄酒产业纳入产业经济学、文化学、政策学的体系和框架进行专门研究。本研究以葡萄酒产业链条为横轴,以近现代百余年葡萄酒产业链条各环节发展历程为纵轴,综合运用历史学、产业经济学、文化学的理论方法来研究近现代葡萄酒产业发展历程,并展望中国葡萄酒产业国际化发展前景。本文研究的重点及所得出的结论如下:(1)系统梳理中国葡萄酒产业从诞生到当前的发展历史,采用“横排竖写”的方式为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历史作传。将原料栽培、酿酒和设备、流通和市场到产业化道路的葡萄酒产业问题从产业诞生到21世纪初的历史系统梳理,力求建立起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历史的完整性。(2)在观照中国葡萄酒产业存在的时间和空间背景并仔细审视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历程后,展望中国葡萄酒产业未来国际化前景。葡萄酒消费在中国将持续高速增长很长时间、中国葡萄酒文化将会确立、中国葡萄酒产业必将进入主要出口国行列。中国葡萄酒产业必须提高水准、锻炼国际眼光,主动参与行业国际竞争、提升在世界葡萄酒市场的竞争力并逐步实现葡萄酒产业的国际化。(3)伴随中国葡萄酒市场消费量剧增,吸引大批国内外财富集团投资中国葡萄酒业。大量国外投资和进口酒涌入一方面为中国带来成熟技术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也给国产葡萄酒生产提出挑战。中国葡萄酒产业必须尽快提高产品质量水准和文化水准,提升在世界葡萄酒市场的竞争力,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葡萄酒产业国际化发展。(4)从文化政治意义来讲,中国葡萄酒文化只有抵抗才有现代性,中西方文化迥异,经济发展模式、土地制度、饮食结构相差甚大,一旦全盘接受西方葡萄酒文化及其发展模式,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就丧失了个性,失去自己的独特性就等于放弃对自身普遍性的追求,从而就没有未来的路可走。中国葡萄酒产业通向未来的路,必须要回到自身存在的本原,并具把自身特色都表现出来的意志,就是最终要创造出鲜明的中国葡萄酒文化。中国葡萄酒产业的未来之路必须经由对自身历史的系统化、理论化研究,这样才会少走弯路,对外来的现成的葡萄酒文化的单纯模仿不是路。如果我们总是在模仿西方葡萄酒文化,追赶法国葡萄酒产业,那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最高只能达到其复制品或者叫赝品的程度,永远也不可能达到等同或超越它们的高度。中国葡萄酒产业要发展壮大,必须从自身历史找到自觉、自信,从而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二、“新世界”葡萄与葡萄酒——智利与阿根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世界”葡萄与葡萄酒——智利与阿根廷(论文提纲范文)
(1)葡萄酒的分离分析和产地识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葡萄酒简介 |
1.1.1 葡萄酒的分类及葡萄的主要品种 |
1.1.2 世界葡萄酒产区 |
1.2 葡萄酒溯源的分析方法 |
1.2.1 矿质元素分析 |
1.2.2 稳定同位素分析 |
1.2.3 红外光谱分析 |
1.3 选题思路 |
第2章 葡萄酒的毛细管电泳分离检测方法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仪器、试剂与葡萄酒样品 |
2.2.2 溶液配制 |
2.2.3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电泳介质种类对分离的影响 |
2.3.2 缓冲溶液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
2.3.3 缓冲溶液pH值对分离的影响 |
2.3.4 分离电压对分离的影响 |
2.3.5 检测波长对检出峰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葡萄酒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及产地识别研究 |
3.1 葡萄酒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 |
3.2 葡萄酒的产地识别 |
3.2.1 数据获取 |
3.2.2 主成分分析 |
3.2.3 线性判别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不同产地葡萄酒稳定同位素和无机元素的地域差异性分析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材料 |
4.2.2 仪器和试剂 |
4.2.3 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 |
4.3 不同产地葡萄酒稳定同位素的地域差异性分析 |
4.3.1 不同产地葡萄酒δ~(13)C的地域差异性分析 |
4.3.2 不同产地葡萄酒中乙醇δ~(13)C、丙三醇δ~(13)C值的相关分析 |
4.3.3 不同产地葡萄酒δ18O的地域差异性分析 |
4.4 不同产地葡萄酒无机元素的地域差异性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稳定同位素与无机元素用于葡萄酒产地识别的研究 |
5.1 引言 |
5.2 稳定同位素用于识别葡萄酒产地 |
5.2.1 葡萄酒稳定同位素的主成分分析 |
5.2.2 葡萄酒稳定同位素的判别分析 |
5.3 特征无机元素用于识别葡萄酒产地 |
5.3.1 葡萄酒特征无机元素的主成分分析 |
5.3.2 葡萄酒特征无机元素的判别分析 |
5.4 所有无机元素用于识别葡萄酒产地 |
5.4.1 葡萄酒无机元素的主成分分析 |
5.4.2 葡萄酒无机元素的判别分析 |
5.5 特征稳定同位素与无机元素同时用于识别葡萄酒产地 |
5.5.1 葡萄酒特征稳定同位素和无机元素的主成分分析 |
5.5.2 葡萄酒特征稳定同位素和无机元素的判别分析 |
5.6 所有稳定同位素和无机元素同时用于识别葡萄酒产地 |
5.6.1 葡萄酒所有稳定同位素和无机元素的主成分分析 |
5.6.2 葡萄酒所有稳定同位素和无机元素的判别分析 |
5.7 葡萄酒产地各种主成分分析的比较 |
5.8 葡萄酒产地各种判别分析的正确率比较 |
5.9 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特色与创新 |
6.3 不足与展望 |
6.3.1 不足 |
6.3.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世界葡萄主要品种与砧木利用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世界葡萄产业现状 |
2 世界主要品种及分布 |
3 砧木使用的必要性 |
3.1 砧木在世界葡萄栽培上的首次使用案例——抵御根瘤蚜 |
3.2 砧木在现代葡萄栽培中的利用 |
4 结论与展望 |
(4)法中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商业计划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一、厦门玖窖的发展历程 |
二、福建法中供应链的由来 |
三、福建法中的“葡萄酒+”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创业理论和商业计划书 |
第一节 创业概念 |
第二节 创业过程 |
第三节 商业计划书 |
一、商业计划书 |
二、商业计划书的作用 |
三、商业计划书的内容 |
第三章 葡萄酒进口产业的五力模型分析 |
第一节 直接竞争者 |
一、国内葡萄酒公司分类 |
二、国内葡萄酒公司现状 |
第二节 替代品的威胁 |
第三节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第四节 客户的议价能力 |
第五节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第四章 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分析 |
第一节 全球进口葡萄酒市场现状 |
一、进口量分析 |
二、进口区域分布 |
第二节 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现状 |
第三节 法国葡萄酒市场概况 |
第四节 中国葡萄酒市场概况 |
一、从经营的葡萄酒的产地角度 |
二、从工商角度来 |
三、从渠道角度 |
四、从进口商地域角度 |
第五节 结论 |
第五章 公司战略 |
第一节 公司介绍 |
一、公司名称 |
二、创始团队 |
第二节 组织架构及股权结构 |
一、经营管理组织架构 |
二、股权结构 |
三、激励机制 |
第三节 公司愿景和使命 |
一、公司愿景 |
二、公司使命 |
三、战略描述 |
第四节 公司竞争战略 |
第五节 实施计划 |
一、筹建期 |
二、两年生存期,以推广产品为主 |
三、5-10年的品牌塑造期 |
第六节 与供应商的合作方式 |
第七节 公司的产品种类 |
第六章 市场营销和销售 |
第一节 品牌策略 |
一、确认主推品牌 |
二、多渠道推广 |
第二节 定价策略 |
一、代理商 |
二、经销商 |
三、餐饮/酒店/超市 |
四、期货采购 |
第三节 销售方式和分销策略 |
一、销售方式 |
二、分销策略 |
第四节 促销策略 |
第七章 财务计划及分析 |
第一节 制定财务报表 |
一、项目投资估算 |
第二节 收入估算 |
第三节 成本及费用预估 |
一、原材料成本 |
二、经营成本 |
三、折旧及递延资产摊销 |
第四节 现金流量分析 |
一、财务分析假设 |
第五节 财务可行性分析 |
一、静态财务效益分析 |
二、动态财务效益分析 |
第六节 单因素弹性分析 |
一、影响因素 |
二、净现金流关联分析 |
三、NPV分析 |
第七节 项目效益评价 |
第八节 风险评估及防范 |
一、市场风险 |
二、财务风险 |
三、管理风险 |
第八章 结论 |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
一、研究概述 |
二、论文研究结论 |
第二节 商业计划书撰写经验总结 |
第三节 研究不足之处 |
附录一 代理合同(以南宁为例) |
附录二 年度绩效管理表 |
附录三 利润表 |
附录四 资产负债表 |
附录五 现金流量表 |
附录六 葡萄酒产业链分析 |
第一节 葡萄酒的技术标准及影响因素 |
一、葡萄酒的分类 |
二、葡萄品种 |
三、葡萄酒产区 |
四、影响葡萄酒品质和风格的因素 |
第二节 葡萄酒产业链分析 |
一、上游原料 |
二、中游生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A公司葡萄酒中国市场销售渠道及推广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内外部访谈法 |
1.3.3 问卷法 |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 |
1.5 相关理论及概念界定 |
1.5.1 4P营销理论 |
1.5.2 PEST理论 |
1.5.3 相关概念 |
第2章 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的发展概况 |
2.1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
2.1.1 政策环境 |
2.1.2 经济环境 |
2.1.3 社会文化环境 |
2.1.4 技术环境 |
2.2 饮用酒类的市场发展 |
2.2.1 饮用酒类各市场趋势不同 |
2.2.2 消费具有潜力但群体调整 |
2.3 葡萄酒行业的整体发展现状 |
2.3.1 葡萄酒的概述 |
2.3.2 中国葡萄酒的整体数量 |
2.3.3 中国进口葡萄酒的市场现状 |
2.4 葡萄酒进口模式分析 |
2.4.1 独家经销模式 |
2.4.2 区域多家经销模式 |
2.4.3 子产品独家经销模式 |
2.4.4 开放市场模式 |
2.5 进口葡萄酒国内的竞争现状 |
2.5.1 进口葡萄酒竞争状况 |
2.5.2 国产葡萄酒的竞争现状 |
2.5.3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第3章 A公司葡萄酒渠道和推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A公司的概况 |
3.1.1 公司的发展历程 |
3.1.2 公司管理架构 |
3.1.3 公司营收状况 |
3.1.4 公司经营产品现状 |
3.2 A公司在国内的渠道现状及问题 |
3.2.1 公司的渠道现状 |
3.2.2 渠道存在问题 |
3.3 A公司葡萄酒在国内的推广现状及问题 |
3.3.1 公司推广媒体 |
3.3.2 公司推广费用 |
3.3.3 推广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进口葡萄酒消费者需求调研及分析 |
4.1 调研目的 |
4.2 调研区域及样本 |
4.3 调研内容 |
4.3.1 消费者对产品选择的偏好及因素 |
4.3.2 消费者对进口商的认知偏好及因素 |
4.3.3 消费者对推广方式的偏好及因素 |
4.4 调研分析及结论 |
第5章 A公司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渠道策略 |
5.1 调整渠道结构 |
5.1.1 巩固传统渠道市场份额 |
5.1.2 加大直销渠道拓展 |
5.2 渠道下沉 |
5.2.1 直营覆盖一二线区域 |
5.2.2 独家分销商覆盖三四线区域 |
5.3 制定分销商管理制度 |
5.3.1 设置分销商级别 |
5.3.2 设定价格管理奖励制度 |
第6章 A公司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推广策略 |
6.1 增加推广费用 |
6.2 减少传统媒体投放 |
6.3 加大投入新媒体营销 |
6.3.1 增加微信微博公众平台投入 |
6.3.2 扩大行业KOL的自媒体推广合作 |
6.3.3 发展线上平台直播 |
6.4 量化推广效果评估标准 |
第7章 A公司葡萄酒中国市场渠道和推广策略实施保障 |
7.1 加强售后服务 |
7.2 团队建设 |
7.3 组织架构调整 |
7.4 经销商培训 |
7.5 数据平台搭建 |
第8章 结论和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进口葡萄酒国内市场的消费群体调查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基地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路线图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图 |
1.4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
1.4.1 研究结论 |
1.4.2 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核心竞争力理论 |
2.1.1 基于整合观的核心竞争力 |
2.1.2 基于技术和创新观的核心竞争力 |
2.1.3 基于能力观的核心竞争力 |
2.1.4 基于组织和系统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
2.1.5 基于资源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
2.1.6 基于知识观的核心竞争力 |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2.1 研究现状 |
2.2.2 现有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3 国际葡萄酒产业发展状况及展望 |
3.1 国际葡萄酒产业发展状况 |
3.1.1 生产情况 |
3.1.2 消费情况 |
3.2 国内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 |
3.3 国际葡萄酒产业发展趋势 |
3.3.1 国际葡萄葡萄酒生产呈现新的发展 |
3.3.2 世界葡萄酒消费与贸易企稳回升 |
3.3.3 工艺现代化 |
3.4 国际葡萄酒产业不同发展模式之间的比较 |
3.4.1 “新世界”与“旧世界”葡萄酒 |
3.4.2 旧世界与新世界的主要区别 |
3.4.3 中国将成为葡萄酒世界的第三极 |
3.5 国内葡萄酒行业发展趋势 |
3.5.1 高端葡萄酒将迎来发展良机 |
3.5.2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葡萄酒发展的黄金期 |
3.5.3 市场需求旺盛 |
3.5.4 葡萄酒消费文化将逐渐形成 |
3.6 本章总结 |
4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基地发展现状及竞争优劣势分析 |
4.1 发展现状 |
4.1.1 基本情况 |
4.1.2 “大产区、小酒庄”发展模式的提出 |
4.2 竞争优势 |
4.2.1 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
4.2.2 优良的生态环境 |
4.2.3 神秘的西夏古国文明和浓郁的回族风情 |
4.2.4 劳动力资源充足 |
4.2.5 土地资源丰富 |
4.3 竞争劣势 |
4.3.1 缺少全国知名的自主名牌 |
4.3.2 成本过高 |
4.3.3 葡萄酒同质化现象严重 |
4.3.4 葡萄酒文化缺失 |
4.4 存在的问题 |
4.4.1 良好的区位优势未能发挥出来,竞争优势不明显 |
4.4.2 在核心竞争力塑造中存在短板 |
5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基地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 |
5.1 核心竞争力“钻石模型” |
5.2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基地核心竞争力要素分析 |
5.3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基地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 |
5.3.1 建设以葡萄酒品牌为主的企业文化是基地发展的长久之计 |
5.3.2 强化技术创新战略抵御市场风险 |
5.3.3 创新营销战略是占领市场的关键之举 |
5.3.4 加强生产服务能力创新夯实基地发展基础 |
5.3.5 实施战略管理创新为基地发展指明方向 |
5.3.6 组织管理能力创新是基地立足之本 |
5.3.7 引进和培养人才战略是基地发展的重要保障 |
5.3.8 政府的政策扶持为基地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
6 结论 |
6.1 市场预期乐观,发展潜力巨大 |
6.2 比较优势突出,机遇大于挑战 |
6.3 实施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促进产业发展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中国葡萄酒进口增长因素分解(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全球葡萄酒贸易沿革的研究 |
第二节 中国葡萄酒市场及进口贸易增长的研究 |
第三节 贸易波动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本文结构 |
第三章 葡萄酒市场的沿革 |
第一节 全球葡萄酒市场历史状态 |
第二节 中国葡萄酒市场的演变 |
第四章 主要葡萄酒出口国家的现状及葡萄酒出口产品结构分析 |
第一节 法国葡萄酒生产与贸易 |
第二节 澳大利亚葡萄酒生产与贸易 |
第三节 智利葡萄酒生产与贸易 |
第四节 西班牙葡萄酒生产与贸易 |
第五节 意大利葡萄酒生产与贸易 |
第六节 美国葡萄酒生产与贸易 |
第七节 德国葡萄酒生产与贸易 |
第八节 阿根廷葡萄酒生产与贸易 |
第九节 葡萄酒出口国家的葡萄酒出口产品结构分析小结 |
第五章 基于CMS模型的中国葡萄酒进口增长分析 |
第一节 CMS模型的起源及演变 |
第二节 CMS模型对进口贸易的分析 |
第三节 CMS模型测算结果及分析 |
第四节 CMS模型分析小结 |
第六章 主要结论 |
第一节 促进中国葡萄酒进口增长的影响因素 |
第二节 制约中国葡萄酒进口增长的影响因素 |
参考文献 |
(8)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与评价 |
1.3.1 国外研究 |
1.3.2 国内研究 |
1.3.3 文献评价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数据调查与收集情况 |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 |
1.5.1 论文创新之处 |
1.5.2 论文不足之处 |
第二章 中国葡萄酒市场分析 |
2.1 国际葡萄酒市场及对中国的影响 |
2.1.1 世界葡萄种植和生产分析 |
2.1.2 世界葡萄酒生产和出口贸易 |
2.1.3 世界葡萄酒消费及进口贸易 |
2.1.4 世界葡萄酒贸易对中国葡萄酒市场影响显着 |
2.2 中国葡萄酒市场分析 |
2.2.1 中国葡萄酒市场发展历程 |
2.2.2 中国葡萄酒产区分布分析 |
2.2.3 中国葡萄产业发展分析 |
2.2.4 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分析 |
2.3 世界葡萄酒市场对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葡萄酒产业竞争力理论分析 |
3.1 葡萄酒产业竞争力分析 |
3.1.1 产业竞争力及相关理论 |
3.1.2 葡萄酒产业的界定和分类 |
3.1.3 葡萄酒产业竞争力的概念与特征分析 |
3.1.4 葡萄酒产业竞争力来源的理论分析与假设 |
3.1.5 葡萄酒产业竞争力分析框架 |
3.2 葡萄酒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3.2.1 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
3.2.2 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和原则 |
3.2.3 葡萄酒产业竞争力的层次界定与指标解释 |
3.2.4 建立葡萄酒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3.3 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分析和评价方法 |
3.3.1 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理论分析和假设 |
3.3.2 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选择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 |
4.1 中国葡萄酒市场占有率分析 |
4.1.1 国际市场占有率 |
4.1.2 国内市场占有率 |
4.2 产业利润率 |
4.3 显示性比较优势分析 |
4.4 贸易竞争力分析 |
4.5 产业竞争力变动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资源条件分析 |
5.1 生产要素分析 |
5.1.1 自然资源 |
5.1.2 资本资源 |
5.1.3 知识储备与人力资源 |
5.2 需求要素分析 |
5.2.1 消费市场分析 |
5.2.2 进口葡萄酒分析 |
5.2.3 市场结构与成长分析 |
5.3 相关及辅助产业发展分析 |
5.3.1 直接相关和延续产业分析 |
5.3.2 物流配送、零售渠道和广告推广行业分析 |
5.3.3 葡萄酒生态旅游业分析 |
5.4 政府环境分析 |
5.4.1 产业规划与扶持政策 |
5.4.2 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
5.4.3 行业协会 |
5.5 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机遇分析 |
5.5.1 开放环境下外资涌入与技术进步 |
5.5.2 国内市场潜力评价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中国葡萄酒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分析 |
6.1 文献述评 |
6.2 模型描述与数据来源 |
6.2.1 分析方法 |
6.2.2 模型描述 |
6.2.3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
6.3 模型结果及分析 |
6.4 数据收敛性分析 |
6.5 劳动生产率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中国葡萄酒产业结构、行为和绩效分析 |
7.1 中国葡萄酒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
7.1.1 市场集中度分析 |
7.1.2 差异化分析 |
7.1.3 进入与退出壁垒分析 |
7.2 中国葡萄酒产业市场行为分析 |
7.2.1 定价行为 |
7.2.2 技术进步与创新行为 |
7.2.3 市场购并行为 |
7.2.4 规范市场管理行为 |
7.2.5 市场开发与品牌建设行为 |
7.2.6 促销行为 |
7.3 中国葡萄酒产业市场绩效分析 |
7.3.1 市场成长发展速度分析 |
7.3.2 产业利润分析 |
7.3.3 定价机制分析 |
7.3.4 市场绩效综合评价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提升机理分析 |
8.1 竞争力提升因素分析和基本模型设定 |
8.1.1 竞争力提升因素分析 |
8.1.2 基本模型设定 |
8.2 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提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8.2.1 模型描述和变量筛选 |
8.2.2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
8.3 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进一步分析 |
8.3.1 模型描述及变量选择 |
8.3.2 回归结果及分析 |
8.4 研究结论 |
第九章 对策与后续研究问题 |
9.1 提升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
9.1.1 着眼全产业链提高葡萄酒质量 |
9.1.2 着眼文化挖掘培育葡萄酒市场和品牌 |
9.1.3 提高中国葡萄酒生产效率 |
9.1.4 推进适度规模经济 |
9.1.5 推进行业自律和规范化运作 |
9.2 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贸易自由化对中国葡萄酒进口贸易的影响 ——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言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论文研究的方法和创新点 |
2 世界和中国葡萄酒的产销概况 |
2.1 世界葡萄酒的产销概况 |
2.2 中国葡萄酒的产销概况 |
3 中国葡萄酒进口贸易自由化历程及影响 |
3.1 中国葡萄酒进口贸易自由化历程 |
3.2 贸易自由化对葡萄酒进口的影响 |
3.3 葡萄酒进口贸易对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影响 |
4 入世后关税的逐渐下调对葡萄酒进口的影响——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
4.1 引力模型的构建 |
4.2 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说明 |
4.3 运用模型所得实证结果分析 |
5 中国应对葡萄酒进口所带来的影响的对策 |
5.1 葡萄酒企业应对策略 |
5.2 政府应对策略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0)近现代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与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本研究的学术价值 |
1.2.2 本研究的实践价值 |
1.3 随产业成长而发展的学术研究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论文框架 |
1.4.3 研究方法 |
1.5 本研究创新点 |
1.6 有待于深入研究的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世界葡萄酒业替进历程与中土葡萄酒历史积淀 |
2.1 世界葡萄酒文化中心转移变迁 |
2.1.1 猿酒萌芽 |
2.1.2 苏美尔时期 |
2.1.3 古埃及时代 |
2.1.4 古希腊时代 |
2.1.5 古罗马时代 |
2.1.6 法兰西时代 |
2.2 中国本土葡萄酒业历代积淀 |
2.2.1 新石器时代葡萄和葡萄酒遗迹 |
2.2.2 商周文字记载的葡萄与葡萄酒 |
2.2.3 先秦时期欧洲种葡萄传入可能性分析 |
2.2.4 汉代葡萄酒业开端 |
2.2.5 魏晋南北朝葡萄酒文化兴起 |
2.2.6 唐代葡萄酒文化灿烂绽放 |
2.2.7 宋代葡萄酒商品化发展 |
2.2.8 元代葡萄酒上升为祭祀用酒 |
2.2.9 明代葡萄酒业缓慢发展 |
2.2.10 清代葡萄酒业重大转折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近现代百余年中国葡萄种植业蓬勃发展 |
3.1 原生葡萄种质资源开发 |
3.1.1 本土种质资源调查 |
3.1.2 葡萄种质资源保存 |
3.1.3 葡萄种质资源鉴评 |
3.1.4 原生种质资源利用 |
3.1.5 葡萄种质资源创新 |
3.1.6 葡萄属植物分类研究进展 |
3.2 酿酒葡萄域外品种引入历史 |
3.2.1 1949年前引种概况 |
3.2.2 50、60年代从苏联和东欧引种 |
3.2.3 70年代始向西欧引种 |
3.2.4 改革开放后出现引种高潮 |
3.2.5 21世纪后引种逐渐科学 |
3.3 酿酒葡萄品种区域化选育实践 |
3.3.1 区域化选种实践 |
3.3.2 区域化育种实践 |
3.4 酿酒葡萄栽培技术发展 |
3.4.1 苗木繁育技术发展 |
3.4.2 栽植技术变迁 |
3.4.3 栽培架式趋于规范 |
3.4.4 整形修剪技术进步 |
3.4.5 树体管理方式进步 |
3.4.6 土肥水管理科学化 |
3.4.7 化学调控谨慎使用 |
3.4.8 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得以重视 |
3.4.9 特殊栽培的发展 |
3.4.10 病虫害防治安全化 |
3.4.11 生物动力和有机栽培法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新中国葡萄酒酿造工艺现代化改新历程 |
4.1 葡萄酒现代工艺革新 |
4.1.1 葡萄酒典型性认识过程 |
4.1.2 发酵工艺日趋科学 |
4.2 酿酒人才队伍演变 |
4.3 酿造设备逐渐现代化 |
4.3.1 压榨设备的更新换代 |
4.3.2 发酵设备的更新换代 |
4.3.3 过滤设备的更新换代 |
4.3.4 灌装设备的更新换代 |
4.3.5 传送设备的更新换代 |
4.3.6 其它酒种类型设备的更新换代 |
4.4 葡萄酒生产标准推行 |
4.4.1 生产标准逐渐完善 |
4.4.2 原产地域保护实施 |
4.4.3 葡萄酒法律不断出台 |
4.4.4 不断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葡萄酒产业化发展道路 |
5.1 葡萄酒生产规模壮大 |
5.1.1 酿酒葡萄种植面积扩大 |
5.1.2 葡萄酒生产能力增长 |
5.1.3 葡萄酒生产企业增多 |
5.2 产业链条不断完善 |
5.2.1 原料供应基地化 |
5.2.2 配套企业专业化 |
5.2.3 流通渠道多元化 |
5.2.4 学院制人才培养体系形成 |
5.2.5 产业功能升级 |
5.2.6 葡萄酒文化普及 |
5.3 葡萄酒产业集聚发展趋势 |
5.3.1 葡萄酒产业集聚的演进路径与分布现状 |
5.3.2 葡萄酒产业积聚动力机制简要分析 |
5.3.3 葡萄酒产业集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5.4 葡萄酒产业组织日趋合理化 |
5.4.1 改革开放后葡萄酒消费的三次转折 |
5.4.2 葡萄酒消费市场格局 |
5.4.3 葡萄酒产业市场集中度 |
5.4.4 葡萄酒行业市场绩效 |
5.4.5 葡萄酒企业品牌成长 |
5.4.6 企业管理体制变革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中国葡萄酒产业国际化前景展望 |
6.1 何谓葡萄酒产业国际化 |
6.1.1 客户国际化 |
6.1.2 团队国际化 |
6.1.3 机制国际化 |
6.2 葡萄酒产业如何实现国际化 |
6.2.1 地域化酿酒 |
6.2.2 制定清晰可行的标准 |
6.2.3 培养国际化人才 |
6.2.4 形成中国葡萄酒文化 |
6.2.5 建立国际化制度体系 |
6.2.6 培育强大品牌 |
6.3 葡萄酒产业国际化前景展望 |
6.3.1 新旧世界主要国家葡萄酒简史 |
6.3.2 中国葡萄酒产业国际化前景展望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新世界”葡萄与葡萄酒——智利与阿根廷(论文参考文献)
- [1]葡萄酒的分离分析和产地识别研究[D]. 曹刚红. 深圳大学, 2019(01)
- [2]世界葡萄主要品种与砧木利用概述[J]. 管乐,亓桂梅,房经贵.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9(01)
- [3]赤道以南 邂逅美酒新世界[J]. 孙萌. 财富生活, 2018(17)
- [4]法中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商业计划书[D]. 代媛. 厦门大学, 2018(02)
- [5]A公司葡萄酒中国市场销售渠道及推广策略研究[D]. 姜微微.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8)
- [6]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基地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D]. 李军勤. 兰州交通大学, 2017(02)
- [7]中国葡萄酒进口增长因素分解[D]. 沈琳(Catherine Emily Shea). 南京大学, 2016(10)
- [8]中国葡萄酒产业竞争力研究[D]. 何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3)
- [9]贸易自由化对中国葡萄酒进口贸易的影响 ——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D]. 陈慧. 华中科技大学, 2013(12)
- [10]近现代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研究[D]. 吕庆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8)
标签:葡萄酒论文; 新世界论文;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论文; 智利葡萄酒论文; 成分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