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减毒突变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突变株,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减毒活疫苗
减毒突变株论文文献综述
柳蕾,徐兴丽,冯敏,何玉凤,王丽春[1](2019)在《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基因突变株M3株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减毒活疫苗Oka株感染小鼠的生物学特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Ⅰ,HSV-Ⅰ)基因突变株M3株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减毒活疫苗Oka株感染BALB/c小鼠的生物学特性。方法用不同剂量(103、104、105 PFU/只)的HSV-ⅠM3株及疫苗剂量的VZV Oka株以不同方式(腹腔、肌肉、鼻腔、足垫)感染小鼠后,对小鼠的急性临床反应、体重变化、病毒增殖、组织病理损伤及病毒重激活等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结果 HSV-ⅠM3及VZV Oka组小鼠均未见弓背、倒毛、单侧眼失明等急性临床症状,体重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器官组织中病毒拷贝数均处于较低水平,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小鼠脑组织出现轻微局部炎症细胞浸润、出血、胶质小结或无异常,两组差异较小,脊髓组织均未出现明显异常;神经组织与Vero细胞共培养,均未观察到细胞病变(CPE)。结论 HSV-ⅠM3株与VZV Oka株感染小鼠后的生物学特征无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姚雪晶,赵芳坤,魏颖,陶好霞,袁盛凌[2](2016)在《减毒炭疽芽胞杆菌inhA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炭疽(anthrax)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烈性传染病,其病原菌是炭疽芽胞杆菌(Bacillus anthracis),属于革兰氏阳性菌。炭疽病是世界公认的五大人畜共患病之一~([1]),由于炭疽芽胞杆菌感染具有致病力强、传染途径多、潜伏期短、发病快、病死率高等特点,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威胁~([2-5])。因此,对炭疽芽胞杆菌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炭疽芽胞杆菌的致病性主要与其荚膜和毒素有(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6年05期)
张倩,陈广力,文心田,黄小波,伍锐[3](2015)在《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复合减毒突变株WF83ΔapxⅡC/apxⅠAN/apxⅠAC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PCP)是猪(Sus scrofa)的一种接触性呼吸道疾病,引起该病的致病菌是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目前该病已成为世界养猪业的五大疫病之一,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提供一种能够保护多种血清型的安全性弱毒疫苗,本研究以APP血清7型菌株WF83(APP-7-WF83)为基本材料,将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作为抗性筛选基因置换完整的溶血外毒素(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 RTX-toxin,Apx)家族中的的毒素Ⅱ激活基因C(apxⅡC),同时引入APP血清1型菌株(shope4074)的毒素Ⅰ基因的氮端(apxⅠAN)和碳端(apxⅠAC)片段序列,构建重组转移载体p BSLNKAR,电转化将该载体导入亲本菌株APP-7-WF83,获得突变株WF83ΔapxⅡC/apxⅠAN/apxⅠAC。与亲本株(APP-7-WF83)相比,溶血活性检测显示,突变株WF83ΔapxⅡC/apxⅠAN/apxⅠAC无溶血性;PCR鉴定显示,WF83ΔapxⅡC/apxⅠAN/apxⅠAC缺失了377 bp的apxⅡC,同时插入1 188 bp的apxⅠAN序列和377 bp的apxⅠAC序列;以0.5 m L的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rypticase soy broth,TSB)为空白对照,亲本株APP-7-WF83组和突变株WF83ΔapxⅡC/apxⅠAN/apxⅠAC组均以1.1×109cfu/m L的量接种小鼠(Mus musculus)后,亲本株组小鼠全部死亡,突变株组小鼠没有死亡情况,证实突变株的毒性显着减弱。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基因缺失复合减毒株WF83ΔapxⅡC/apxⅠAN/apxⅠAC,为进一步研究基因缺失弱毒疫苗提供了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耿士忠,安树敏,曾玲,郭荣显,薛颖[4](2015)在《鸡白痢沙门菌spiC::km突变株减毒效应的病理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鸡白痢(Pullorum disease,PD)是由鸡白痢沙门菌(Salmonella Pullorum)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疾病,也是一种常见传染病,能引起雏鸡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疾病之一,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目前,除了抗生素,沙门菌活疫苗被普遍认为是预防和治疗沙门菌病的有效手段。在前期(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杂志》期刊2015年07期)
田青[5](2014)在《鸡白痢沙门菌鸡胚感染模型的建立及其减毒突变株的筛选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鸡白痢是一种由鸡白痢沙门菌引起的鸡的常见传染性疾病,不同日龄的鸡均可感染该病。雏鸡感染后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成年鸡感染后多表现为慢性经过和隐形带菌,因损害生殖系统可严重影响产蛋率、孵化率和雏鸡成活率。此病给养鸡业带来严重危害,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现有研究对该病原菌进入机体后持续存在、免疫逃逸以及垂直传播等问题仍然认识不足,需要进一步地研究鸡白痢沙门菌感染与致病机理,以便寻找防治该病的药物和疫苗的新靶点,使该沙门菌得以预防和控制,乃至净化。转座突变技术是研究致病菌和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有效手段,转座子在随机插入到与病原体致病过程有关的毒力基因中之后,会使受体菌的这些插入基因的功能缺失而无法引起持续性感染,结果不能在宿主体内存活下来。运用转座突变技术确定鸡白痢沙门菌在鸡胚感染模型中相关基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为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首先建立了鸡白痢沙门菌鸡胚感染的模型,然后使用含有标签的pUTmini-Tn5Km2(Cm)(tagF)转座载体构建了鸡白痢沙门菌S06004突变体库进行负向筛选。筛选得到些突变株,进行了基因定位,并对这些突变株的表型、生长特性和毒力做了进一步的鉴定。1.鸡白痢沙门菌鸡胚感染模型的建立为建立鸡白痢沙门菌鸡胚感染模型,对接种方法、接种剂量、接种日龄和细菌在鸡胚中的脏器定植做了分析,最终确定以100CFU和200CFU两个感染剂量尿囊腔接种16日龄的鸡胚,待雏鸡孵出后,取其肝脏和脾脏作为筛选突变株的脏器来源。2.鸡白痢沙门菌减毒突变株的筛选与鉴定利用STM技术将pUTmini-Tn5Km2(Cm)(tagF)转座载体上含特异性信号标签tagF和抗性基因的转座子随机插入鸡白痢沙门菌基因组中,以相应的抗生素进行筛选,获得大量在细菌基因组不同位点插入转座子的突变体库(100×12=1,200个突变株),再以鸡胚为感染模型筛选突变株,筛选得到15株突变株。通过接头法,扩增出转座子侧翼序列,进行NCBI BLAST比对,通过序列相似性判定突变基因及插入位点。在已经鉴定的11株突变株中,有9株的突变基因功能已知:uvrY∷Tn5,folA∷Tn5, citC∷Tn5,yabF∷Tn5, rfbG∷Tn5, miaA∷Tn5, ftsN∷Tn5, wza∷Tn5, untitledl∷Tn5,有2株的突变基因功能未知:untitled2∷Tn5,untitled3::Tn5。被插入失活的基因除untitled3::Tn5位于毒力质粒上,其余10株均在非毒力岛的基因组中,这些基因与细菌的侵袭、繁殖、代谢和防御有关。对突变基因功能已知的9株突变株进行了生化特性和生长特性的测定,结果显示,基因的失活影响了突变株的生化特性,但对其生长特性没有显着影响。体内和体外竞争生长比率表明在体内突变株无法与野生株竞争生长,说明突变株致病能力减弱或不致病。突变株对鸡胚的毒力检测结果表明基因失活后,突变株的毒力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些研究结果对理解鸡白痢沙门菌感染与致病机理,寻找防治该病的药物和疫苗的新靶点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4-05-01)
殷月兰,焦新安,朱国强,潘志明,黄金林[6](2007)在《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减毒突变株的构建及其免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使野生型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 yzLM4缺失两个毒力基因 actA 和 plcB 而达到减毒的目的。为了对 LM 突变株 yzLM1-2进行鉴定及免疫应答分析,克隆和原核表达了 actA 基因、plcB 基因和 hly 基因并研制了 ActA 蛋白和 LLO 蛋白的单抗。细胞感染实验和投射电镜观察显示突变株具有吸附、侵入和细胞内繁殖的特性,但丧失从胞浆中向细胞膜方向运动、以伪足状结构伸向相邻细胞造成细胞间直接扩散的特性。鸡胚感染实验显示,突变株的半数致死剂量与野生型相比降低3个数量级,表明重组菌对鸡胚致病力降低。在小鼠感染模型中,对脏器中 LM 分布动态测定结果显示:重组菌在高于野生型10~3的剂量尾静脉注射或高于野生型40倍的剂量下口服免疫后,小鼠脏器中 LM 的数量低于野生型免疫组、清除的速度也显着快于野生型免疫组。对小鼠抗 LLO 抗体的测定结果表明,重组菌能和野生型细菌同样激发较高水平的抗体。在口服和尾静脉注射免疫后,CD8~+T 细胞都在第7d 达到高峰,且注射免疫方式产生的 CD8~+T 细胞数量高于口服方式,CD4~+T 细胞在14d 时达到高峰。小鼠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重组菌免疫组对同种血清型 LM 的攻毒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力,达到100%。在商品鸡的感染试验中,重组菌在与野生型细菌相同剂量灌服或胸肌注射后,鸡脏器中 LM 的数量低于野生型免疫组,被清除的速度也显着快于野生型免疫组。两种细菌在以相同的剂量首免和二免免疫鸡21d 后,对 LLO 抗体的测定结果表明,减毒菌免疫组鸡的抗体水平低于野生型免疫组。但保护力试验结果显示,重组菌免疫组对同种血清型 LM 的攻毒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力,清除细菌的速度显着快于空白组,对增重不造成影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减毒突变株侵袭力下降、致病力降低、能激发较高水平的抗体产生,对同种血清型 LM 的攻毒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力,因此本研究获得的减毒突变株不仅对李斯特菌病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为构建预防人类和动物疫病的疫苗载体奠定了基础。此外,对于 LM 阐明毒力因子的致病机理与免疫保护作用提供了条件。(本文来源于《第15届世界禽病大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7-09-01)
张玉红[7](2006)在《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7207asd基因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是一种肠道致病菌,它是一种胞内侵袭性细菌。利用侵袭性胞内细菌作为载体传递外源抗原基因疫苗是目前基因免疫研究的热点之一。它可将质粒DNA直接呈递给抗原提呈细胞(APC),携带质粒DNA的细菌在APC细胞内发生溶解或以宿主吞噬小体为桥梁进入胞质,并将DNA释放到细胞核,使抗原基因在体内进行表达而诱导相应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通过各种方法减毒的沙门氏菌,虽然失去了对动物的致病性,但不影响其在体内的繁殖和侵袭能力。SL7207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由一个基因,即aroA基因的突变构建的减毒株。SL7207因其aroA基因的突变,自身不能合成需要的芳香族氨基酸,必须从外界获取芳香族氨基酸才能生长,而哺乳动物体内不含有该类氨基酸,使得SL7207在哺乳动物体内生长受限,从而达到了减毒的目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7207是DNA疫苗常用的载体工程菌,asd (aspartic semialdehyde dehydrogenase)基因所编码的天冬氨酸半醛脱氢酶,是细菌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和二氨基庚二酸( diaminopimelic acid ,DAP)合成途径中的一种关键酶,而DAP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主要成分。当asd基因发生突变时,细菌不能自行合成DAP ,菌体就融解死亡,所以其生长依赖DAP的外部加入。本研究通过同源重组的方式,构建了鼠伤寒沙门氏菌SL7207 asd基因突变株SL7207(asd-),并通过比较SL7207与SL7207(asd-)在体内、体外的生长、增殖情况,对SL7207(asd-)的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06-06-01)
殷月兰[8](2006)在《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减毒突变株的构建及其免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人兽共患李斯特菌病的病原,主要通过食用被LM污染的食品感染,能引发人的脑膜炎、发热性败血性胃肠炎、孕妇流产等,感染后发病死亡率约为25%。欧美国家曾多次暴发流行,LM对食品的污染与危害,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其中研制预防李斯特菌病的减毒活疫苗是重要的课题之一。另一方面,鉴于LM是胞内寄生菌,减毒LM是非常有前景的疫苗载体之一。为此,本研究通过同源重组的方式对血清型为1/2a的野生型菌株基因组中相邻的两毒力基因actA和plcB进行缺失,获得减毒重组菌株,并以减毒株开展了以原核和真核表达的不同方式运送模式蛋白GFP的研究。为了对减毒株的免疫保护力进行评价,以及从不同水平上证实基因的缺失,对毒力基因hly和actA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原核表达并对ActA蛋白进行了单抗的研制。减毒突变株的获得不仅对李斯特菌病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为构建预防人类和动物疫病的疫苗载体奠定了基础。此外,对于LM阐明毒力因子的致病机理与免疫保护作用提供了条件。1.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actA基因和hly基因的原核表达及ActA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利用PCR技术从血清型1/2a的LM4株中扩增出actA基因,经克隆筛选和测序鉴定后,构建成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actA及pET-actA,转入终宿主菌E.coli后,IPTG诱导目的蛋白的表达。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actA基因在两种载体中均获得表达,融合蛋白的大小分别约为120KD和97KD。(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06-05-01)
张振冬[9](2005)在《鳗弧菌及其致病因子的检测及减毒突变株和灭活疫苗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患病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分离到一株毒力较强鳗弧菌 M3。鳗弧菌 M3 分泌的胞外产物(extracellular products,ECP)对鳗弧菌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溶血和蛋白质降解实验以及对牙鲆、金鱼、大鼠等的感染,表明 ECP具有较强的毒力,可导致牙鲆和金鱼死亡。对 ECP 进行分离纯化,经超滤、Sephadex G-100 凝胶层析、DEAE-cellulose 离子交换层析,得到一纯化的毒性蛋白—分子量约为 36 kD 金属蛋白酶。制备了高效价、特异性良好的兔抗鳗弧菌 M3 抗体和金属蛋白酶抗体,利用玻片凝集法、荧光抗体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免疫学以及 PCR 分子检测方法,对鳗弧菌 M3 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 PCR 检测法最为灵敏和特异。经肌肉注射感染牙鲆后,利用组织匀浆涂布培养的方法对各组织中侵染的病原进行分离,利用玻片凝集和 PCR 对病原进行检测鉴定,结果发现鳗弧菌 M3 通过肌肉途径侵染牙鲆的过程为:肌肉→血液→肝脏→肾→脾→肠和鳃。利用间接荧光抗体技术对牙鲆组织中 M3 的侵染情况进行定位检测,发现在感染牙鲆的肝、脾、肾等重要器官均检测到 M3 的侵染。利用 Western 印迹、间接 ELISA 以及 dot-ELISA 法对 M3 胞外产物中的金属蛋白酶进行了定量检测,Western 印迹的灵敏度为 6.25 ng,间接 ELISA 法的灵敏度为 7.8 ng,dot-ELISA 法的灵敏度为 7 pg。利用 dot-ELISA 法对金属蛋白酶在鳗弧菌侵染牙鲆宿主和在纯培养过程中的表达进行检测。在纯培养过程中,金属蛋白酶在接种后 2 h 可以在培养基上清中被检测到,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量逐渐增加;在侵染牙鲆宿主过程中,感染后 5~6 h 在血液中在可以检测到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分泌量随着感染的发展而增加。制备了鳗弧菌 M3 的福尔马林灭活疫苗,用肌肉注射方式对牙鲆进行免疫接种。免疫后 14 d 可检测到免疫组牙鲆具有明显的保护性抗体产生,28~35 d 抗体效价增加明显。血清溶菌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提高,外周血细胞吞噬能力增强,并且发现牙鲆红细胞具有较强的吞噬能力。免疫组牙鲆对人工(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05-05-01)
张颖[10](2004)在《在非洲绿猴中评估重组RSV基因缺失突变株作为候选减毒活疫苗的可能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利用逆转录方法将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A2株中部分基因删除,建立了一系列病毒突变株:r A2 ΔM2 - 2 (缺失M2 - 2基因)、r A2ΔNS2 (缺失NS2基因)、r A2ΔSHNS2 (缺失SH和NS2基因)、r A2 ΔNS1 N(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期刊2004年04期)
减毒突变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炭疽(anthrax)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烈性传染病,其病原菌是炭疽芽胞杆菌(Bacillus anthracis),属于革兰氏阳性菌。炭疽病是世界公认的五大人畜共患病之一~([1]),由于炭疽芽胞杆菌感染具有致病力强、传染途径多、潜伏期短、发病快、病死率高等特点,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威胁~([2-5])。因此,对炭疽芽胞杆菌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炭疽芽胞杆菌的致病性主要与其荚膜和毒素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减毒突变株论文参考文献
[1].柳蕾,徐兴丽,冯敏,何玉凤,王丽春.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基因突变株M3株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减毒活疫苗Oka株感染小鼠的生物学特性比较[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9
[2].姚雪晶,赵芳坤,魏颖,陶好霞,袁盛凌.减毒炭疽芽胞杆菌inhA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及鉴定[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
[3].张倩,陈广力,文心田,黄小波,伍锐.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复合减毒突变株WF83ΔapxⅡC/apxⅠAN/apxⅠAC的构建[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5
[4].耿士忠,安树敏,曾玲,郭荣显,薛颖.鸡白痢沙门菌spiC::km突变株减毒效应的病理学观察[J].中国兽医杂志.2015
[5].田青.鸡白痢沙门菌鸡胚感染模型的建立及其减毒突变株的筛选与鉴定[D].扬州大学.2014
[6].殷月兰,焦新安,朱国强,潘志明,黄金林.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减毒突变株的构建及其免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C].第15届世界禽病大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
[7].张玉红.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7207asd基因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D].扬州大学.2006
[8].殷月兰.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减毒突变株的构建及其免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6
[9].张振冬.鳗弧菌及其致病因子的检测及减毒突变株和灭活疫苗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
[10].张颖.在非洲绿猴中评估重组RSV基因缺失突变株作为候选减毒活疫苗的可能性[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