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移情训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幼儿,角色扮演,儿童,同伴,中班,英语,法治。
移情训练论文文献综述
周婧娴[1](2019)在《移情训练培养学生积极情绪的作用——以低年级《道德与法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道德与法治教学正是以此为主要方向,使道德教育达到道德内化的过程。移情在整个道德内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移情训练融入学生平时的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和情境体验得到感悟,继而形成内化,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能选择较好的方式处理问题,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并从中感受到快乐。(本文来源于《教育界(基础教育)》期刊2019年05期)
常晓雨[2](2019)在《移情训练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同伴交往是指幼儿同伴之间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交流信息和沟通情感的过程,有利于幼儿摆脱自我中心,在感情上得到同伴的支持以及亲社会性行为的发展,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奠定基础。移情作为发展个体社会关系的主要动机,是提高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和不可缺少的因素。本研究旨在设计移情训练方案探究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影响。本研究选取石家庄市长安区某幼儿园两个中班的幼儿为研究对象,实施移情训练的认知活动和认知-体验活动两个阶段共6周的干预,以同伴提名法问卷和《幼儿社交策略观察表》作为测量工具,对幼儿进行前后测。通过实验前后测对比,来验证移情训练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影响效果。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移情训练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幼儿的同伴关系状况:同伴关系类型发生积极改变,并且亲和力指数值有显着变化。2、移情训练能有效改善幼儿的同伴策略使用情况,积极策略有显着增长,其中助人增长最多,其次是主动邀请、合作和言语协商;中性策略没有显着变化;消极策略有显着减少,应对攻击比攻击减少的更多。3、移情训练对不同性别幼儿的同伴交往不存在差异影响:同伴关系类型、亲和力指数值和同伴交往策略上均不存在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3-20)
陆晓莉[3](2019)在《浅谈移情训练对培养4~5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幼儿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对幼儿进行教育也是不甚容易的。仅凭口头说教或者简单粗暴的训斥都是无效的,或者说是收效甚微。人们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思考实践着相关的影响问题,思考相关影响的促进问题。(本文来源于《学苑教育》期刊2019年06期)
吴娜[4](2018)在《基于审美移情的医学生同理心训练策略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较高的同理心水平对医学生的职业发展有重要意义。文学接受中的审美移情能锻炼医学生的识别情感敏感度和理解情感的感受力,从而提高其同理心水平。文章运用审美移情特性,试从情境创设、角色扮演、写作实践等方面探讨提升医学生同理心的文学途径。(本文来源于《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杨欣妤,汪凯[5](2018)在《移情训练对小学高年级儿童攻击行为的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移情训练对小学高年级儿童攻击行为的干预影响,从某小学五年级班级随机选取4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个班,对实验组儿童进行12周的移情训练干预,干预前后分别使用BES基本移情问卷和AQ攻击问卷对两组进行测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经移情训练干预后,实验班儿童移情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班(P<0.01);攻击行为显着低于对照班(P<0.01)。结论表明,移情训练可以有效降低小学高年级儿童的攻击行为。(本文来源于《长春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张玉玲,师妮,席丽红[6](2018)在《移情训练与幼儿英语学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移情训练,就是通过游戏化、生活化、情境化的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将他们的浅层兴趣引申,从而把英语教学内容进行转化,促使孩子在英语语言学习中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为其营造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符合他们的生活经验的环境,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自觉主动地,快乐地置身英语学习过程中。(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期刊2018年07期)
合露露[7](2017)在《移情训练促进留守小学生亲子关系的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留守儿童是社会高速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存在,如此特殊的背景会引发他们一系列的行为和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本研究中留守儿童的含义是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遗留在老家农村,由父母的另一方、其他监护人或自我看守的儿童。目前,针对留守儿童的研究比较多的集中在攻击行为、亲社会行为等方面。移情训练是一种通过对受训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活动,提高他们对别人情感方面的理解能力(2015,杨彩萍)和分享能力的一种手段。本研究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和以往研究的不足,对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干预来改善留守儿童与其父母之间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探讨移情训练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操作性和适用性问题。另外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国内相关方面的研究,同时为学校教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本研究运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调查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的基本现状,研究分为两部分:研究一为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的现状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40名留守儿童进行现状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重点了解他们与父母或监护人的相处方式,他们理想中的亲子关系是什么样的,并设计出一套移情训练的方案;研究二根据移情训练方案实施操作,以改变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研究主要得出结论:移情训练方案干预后,留守儿童亲密度与适应性总得分有所上升,且前后总得分存在显着性差异;研究结果的呈现及相关对策与建议的思考希望能对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的干预工作的展开、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6-30)
刘胜男[8](2017)在《移情训练对5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前儿童分享行为是亲社会行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历来都是发展心理学家重点研究的方向。学龄前幼儿分享行为的良好发展对幼儿成年以后认知情感方面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影响幼儿分享行为的因素涵盖多个方面,但国内外相关学者研究结果都认为影响幼儿分享行为的因素主要是认知因素和情绪情感因素。近年来,国内相关学者在研究移情与幼儿分享行为的关系时,多是做年龄对比分析或不同移情方案的对比研究,没有专门针对某一阶段幼儿进行移情与分享行为的分析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移情训练与5岁幼儿分享行为之间的关系,希望通过移情训练促进5岁幼儿分享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希望能对以往的研究进行补充。本研究主要采用情境实验法,在大连某公立幼儿园选取两个班级中分享能力相当的40名幼儿,女孩20名,男孩20名,对这40名幼儿进行移情训练,并对实验结果作T检验,卡方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等相关统计分析,对移情训练与幼儿分享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移情训练与5岁幼儿分享行为相关显着:(1)移情训练与5岁幼儿分享观念相关显着;(2)移情训练与5岁幼儿分享行为相关显着;(3)移情训练与5岁幼儿分享行为主动性相关显着。2.移情训练与5岁幼儿分享行为回归结果显着:(1)移情训练总分与5岁幼儿分享观念总分回归结果显着;(2)移情训练总分与5岁幼儿分享行为总分回归结果显着;(3)移情训练总分与5岁幼儿分享行为主动性总分回归结果显着。3.移情训练与不同性质物品分享行为差异不显着:(1)玩具分享观念与食物分享观念差异不显着;(2)玩具分享行为与食物分享行为差异不显着;(3)玩具分享行为主动性与食物分享行为主动性差异不显着。根据本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幼儿园方面,设置有关分享的课程,在设置课程时注意方式和途径,依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移情训练方法;2.家庭方面,父母作为幼儿的第一个老师,要采取合理的教养方式,营造民主、温馨的家庭氛围,给幼儿做一个好榜样。(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7-04-01)
姚媛媛[9](2017)在《微视频技术支持的移情训练对提高学生语言学习及其移情能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人口流动数量巨大,其中不少外来务工人员涌入上海,而其随迁子女对上海的适应情况也逐渐得到大家的关注。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交流工具,是加深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对上海文化认同感的一个重要途径。移情作为连接自我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情感因素,能够有效促进人际间的交往,帮助人们融入对方的文化中。但是在语言教学中,缺乏对移情能力的关注,实证研究也是少之又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移动学习及其学习资源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微视频短小精悍的特点也为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供了机会,特别是对知识点的碎片化学习。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沪语,提高学生的移情能力,更快适应上海文化,本研究以上海市某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的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设计了技术和教学两种干预手段,技术手段包括开发一系列融入移情元素的沪语学习微视频,从认知和情感两方面培养学生整体的移情能力,利用移动设备和微信公众号等媒介无缝衔接学生的沪语学习;教学手段包括创设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角色扮演,通过移情训练让学生在真实的对话中感知体会和理解他人的情感,以增强学生的移情能力。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学生的沪语水平、移情能力、文化认同整合能力,通过访谈了解学生对沪语微视频、角色扮演、上海文化等的看法。在对实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研究结果:微视频和角色扮演均能够显着提高学生的沪语水平,微视频同时也能够显着提高学生的认知移情和整体移情能力,而角色扮演则仅能够显着提高学生的情感移情。研究还发现学生的沪语水平与移情能力及其分量表之间均存在显着相关关系,但移情能力与文化认同之间有相关关系,但并不显着。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可运用恰当的技术手段和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移情能力的发展,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公民。(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3-01)
胡沁[10](2016)在《移情训练对被拒绝儿童同伴关系的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同伴交往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儿童在交往中学会社会交往的策略,从而得到社会性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在观察中发展,幼儿园存在一群被拒绝儿童,长期的生活在交往集体之外的孩子,对他今后的交往和人生都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已有研究中,总的来说研究者从教育和心理两种干预方法分别对被拒绝儿童进行了干预,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那么本研究中主要探讨的是,移情训练对大班被拒绝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单组前后测实验设计,以天津市某幼儿园大班32名幼儿中通过同伴提名法选出6名被拒绝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表情识别,故事讲述,角色扮演的移情方法进行共6周的干预。以《4-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教师评定表》同伴提名法为研究工具,对被拒绝儿童进行前后测。通过前后测比较,来验证移情训练是否对被拒绝儿童的同伴关系产生效果,并分析同伴关系产生变化的原因以及分别选取一名男孩和女孩进行个案的全程跟踪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从统计结果上来,移情训练提高了大班被拒绝儿童的正提名分数,降低了负提名分数,使被拒绝儿童的同伴关系类型发生了改变。(2)从整体上来移情训练提高了大班被拒绝儿童同伴交往能力,具体来说提高了被拒绝儿童在社会主动性,语言和非语言能力,亲社会能力。改善了大班被拒绝儿童的社交障碍。(3)两个个案小宝和春春在整个干预过程中变化明显,移情干预的效果甚佳。在干预实验的基础上,研究生试图探讨移情训练对大班被拒绝儿童的同伴交往的作用机制并获得以下启示:(1)移情训练的有效性检验。(2)利用移情训练改善被拒绝儿童的社交状态。(3)教师要重视被拒绝儿童的正向评价并进行有效的指导。(4)通过家园合作共同改善被拒绝儿童同伴交往能力。(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移情训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同伴交往是指幼儿同伴之间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交流信息和沟通情感的过程,有利于幼儿摆脱自我中心,在感情上得到同伴的支持以及亲社会性行为的发展,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奠定基础。移情作为发展个体社会关系的主要动机,是提高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和不可缺少的因素。本研究旨在设计移情训练方案探究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影响。本研究选取石家庄市长安区某幼儿园两个中班的幼儿为研究对象,实施移情训练的认知活动和认知-体验活动两个阶段共6周的干预,以同伴提名法问卷和《幼儿社交策略观察表》作为测量工具,对幼儿进行前后测。通过实验前后测对比,来验证移情训练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影响效果。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移情训练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幼儿的同伴关系状况:同伴关系类型发生积极改变,并且亲和力指数值有显着变化。2、移情训练能有效改善幼儿的同伴策略使用情况,积极策略有显着增长,其中助人增长最多,其次是主动邀请、合作和言语协商;中性策略没有显着变化;消极策略有显着减少,应对攻击比攻击减少的更多。3、移情训练对不同性别幼儿的同伴交往不存在差异影响:同伴关系类型、亲和力指数值和同伴交往策略上均不存在显着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移情训练论文参考文献
[1].周婧娴.移情训练培养学生积极情绪的作用——以低年级《道德与法治》为例[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
[2].常晓雨.移情训练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3].陆晓莉.浅谈移情训练对培养4~5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J].学苑教育.2019
[4].吴娜.基于审美移情的医学生同理心训练策略探究[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杨欣妤,汪凯.移情训练对小学高年级儿童攻击行为的干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8
[6].张玉玲,师妮,席丽红.移情训练与幼儿英语学习研究[J].散文百家.2018
[7].合露露.移情训练促进留守小学生亲子关系的干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8].刘胜男.移情训练对5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
[9].姚媛媛.微视频技术支持的移情训练对提高学生语言学习及其移情能力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10].胡沁.移情训练对被拒绝儿童同伴关系的干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