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系统论文-于莉芳,滑思思,莫鹏程,李韧,彭党聪

活性污泥系统论文-于莉芳,滑思思,莫鹏程,李韧,彭党聪

导读:本文包含了活性污泥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市污水管网,城市污水,硝化菌,群落构建

活性污泥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于莉芳,滑思思,莫鹏程,李韧,彭党聪[1](2019)在《原生硝化菌对活性污泥系统影响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活性污泥模型及污水处理厂设计计算都假设城市污水中微生物数量相对于活性污泥系统内的微生物数量可以忽略。而近期国内外研究表明,城市污水中微生物尤其是慢增长型微生物(如硝化菌)对活性污泥系统具有影响。主要介绍城市污水中硝化菌(原生硝化菌)的群落结构与硝化活性,重点论述了原生硝化菌对活性污泥中硝化菌性能及群落构建的影响,并对其在活性污泥模型开发及污水处理厂设计改进方面的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19年11期)

王广华,李文涛,杜至力,周建华,荣懿[2](2019)在《AAO工艺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系统脱氮增效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AAO中试反应器处理低C/N(<5)城市污水,在已成功启动短程硝化反硝化(PND)的工况下,向好氧区投加鲍尔环改性生物填料,以研究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系统在AAO工艺中的脱氮增效机制。结果表明,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系统可在40 d左右稳定成型,膜上负载生物量最终稳定在39.51 mg/g(以VSS/填料计);系统好氧区亚硝氮积累率(NAR)和同步硝化反硝化效率(SND)由挂膜初期的61.57%和21.57%增至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系统稳定成型期的67.48%和46.28%,生物膜通过促进PND和SND这两种脱氮途径,使系统出水NH_3-N和TN浓度分别降至0.67和6.48 mg/L,对系统脱氮增效作用显着;通过16S rRNA扩增测序分析发现第60d生物膜中微生物的优势菌门为Proteobacteria,其相对丰度为75.28%,主要的氨氧化菌(AOB)菌属为Nitrosomanas(1.28%)和Nitrosococcus(1.54%),同时典型反硝化作用的微生物菌属占比显着(33.71%),并且在生物膜中存在少量Anammox菌群(Anammoxoglobus,0.57%),测序结果与反应器宏观表现吻合。(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19年10期)

段付岗[3](2019)在《甲醇添加量对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的影响及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陕西润中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甲醇污水站AAO法和陕西陕化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合成氨污水站SBR法工艺系统的运行实际,从不添加甲醇、甲醇添加量不足、甲醇添加量不稳定、甲醇添加过量等方面分析添加甲醇不当对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状况的影响,并就稳定甲醇添加量、异常情况下甲醇添加量调整、确保源头污水COD均衡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调控措施。(本文来源于《中氮肥》期刊2019年05期)

范鑫帝[4](2019)在《养猪场废水微氧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调控运行与脱氮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干清粪养猪场废水所具有的高氨氮(NH_4~+-N)、低碳氮(C/N)比的特征,以及生物脱氮困难的问题,课题组前期研发了升流式微氧活性污泥反应器(UMSR),并成功培养出以厌氧氨氧化(ANAMMOX)为主要生物脱氮途径的活性污泥,实现了碳氮的高效同步去除。然而,UMSR启动过程缓慢,运行状态易受进水水质、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温度等影响,其高达25:1以上的出水回流比所需要的高能耗,进一步制约了其工程应用。因此,如何在较低回流比条件下快速启动UMSR并探讨HRT等控制参数对系统处理效能和运行特征的影响,对于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经50 d停置期后,本文在HRT 8 h、25℃和回流比10:1等条件下再次启动了UMSR,考察了系统的长期运行特征和HRT逐渐缩短对系统处理效能的影响,并阐明了随之发生的微生物群落和功能菌群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回流比仅为10:1的条件下,UMSR可在75 d内启动成功并达到稳定运行,其COD、NH_4~+-N和TN去除率分别稳定在63.8%、87.7%和74.5%左右,出水浓度分别平均为89、30.4和63.3 mg/L,完全达到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在随后的长达136 d的持续运行中,受水质波动的影响,系统对COD、NH_4~+-N和TN的去除率出现了较大波动,但最终稳定在了64.1%、88.4%和81.2%左右的较高水平。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基于生物脱氮原理的C/N平衡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厌氧氨氧化菌在活性污泥中的比例仅为6.1%左右,但ANAMMOX依然是UMSR的主要生物脱氮途径。当HRT从8 h降低为7 h后,UMSR对COD、NH_4~+-N和TN的去除率没有显着影响,但进一步降低到6 h后,其去除率分别显着降低到了55.5%、64.1%和63.7%左右,出水浓度分别平均为109、96.7和98.3 mg/L,已无法满足排放标准GB18596-2001的要求。尽管如此,ANAMMOX依然是UMSR的主要生物脱氮途径,但厌氧氨氧化菌在活性污泥中的比例已从HRT 8 h的6.1%,显着降低到了4.5%。可见,过短的HRT,会显着影响厌氧氨氧化菌在系统中的生长和富集,最终造成了系统对TN去除率的下降。(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张鑫[5](2019)在《NaCl盐度对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生活中,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推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未来发展,需要展开NaCl盐度对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影响的研究。文章结合相关资料,对NaCl盐度对系统溶解氧、有机物降解和污泥指数的具体影响进行了探讨。这些研究对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很好的现实价值。(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16期)

张发根,李淑更,李捷,罗凡[6](2019)在《模块化活性污泥工艺模拟系统的构建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监测手段或者监测点设置不足,且大多数商业软件只提供模拟计算出水结果的情况下,根据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中污染物的变化来优化工艺设计和运行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设计基于污染物流程变化的模拟系统对于工艺优化显得十分必要。依据参数类别进行了模块化设计,以便于快速建模和运算。以西南某旅游省会城市已有的MBR工艺改造为例,利用模拟系统建模,通过增加进水点、调整回流比,探究出水总氮由10 mg/L左右降低至5 mg/L左右的运行条件。结果表明,出水总氮下降了45. 80%,回流比总和降低了37. 00%。将该系统用于该市其他新建污水厂的设计和运行中,证明了系统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9年09期)

王晓侠[7](2018)在《活性污泥和农田土壤系统中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细菌群落组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对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过程(Dissimilatory nitrate reduction to ammonium,DNRA)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河口、浅滩沉积物和湿地土壤等环境中,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系统及典型旱地农田土壤生态系统中的DNRA鲜有研究;DNRA过程与反硝化过程共同竞争底物NO_3~--N,且最近研究发现DNRA对NO_3~--N的去除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论文针对DNRA过程的功能基因nrfA和全细菌16S rRNA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活性污泥和农田土壤样品中DNRA细菌群落组成、菌群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为不同的环境中DNRA的研究提供依据,进一步探讨DNRA的分布规律。选取我国不同纬度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中8个活性污泥样品,通过对DNRA细菌的功能基因nrf A进行克隆,发现8个污泥样品中均存在DNRA细菌。进一步对nrf A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质控后每个样品得到16万条序列,在相似度≥90%条件下划分得到11847个OTUs,选取其中丰度较高的268个代表OTUs进行生态学分析。分析发现:CQ和GZ,CC和TP,BJ-1、BJ-2和BJ-3之间群落结构较为相似;热图与β-多样性分析,共同说明了样点地理环境差异对城市污水厂内DNRA细菌群落组成影响较大。对代表OTUs进行分类,共注释到10个门(Phylum),30个属(Genus)。其中相对丰度最高的叁个属为Nitrospira(22.28%)、Candidatus Brocadia(13.28%)和Anaeromyxobacter(13.08%),表明叁者在群落组成中占主导地位;且Network网络分析表明:Nitrospira属在城市污水厂的DNRA菌群落中起着重要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结果表明:活性污泥中,DNRA功能微生物在全细菌中的占比为0.18%~3.94%,低于反硝化细菌含量(0.68%~10.06%)。进一步通过全细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包含nrf A功能基因的DNRA功能微生物的相对丰度(5.27%)低于具有反硝化功能的微生物数量(17.15%)。DNRA细菌相对丰度主要和进水中的总氮和氨氮含量及污泥的MLSS、VSS、TC、TN和TS性质有具有显着相关性。旱地农田土壤分为根际和非根际、四种典型农作物共16个样品,质控后每个样品得到87000条序列,在相似度≥90%下划分到27952个OTUs,选取其中丰度较高的258个代表OTUs进行生态学分析。多样性分析(OTUs水平)结果表明:3/4的作物根际土壤样品中的DNRA群落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均匀度高于相应非根际样品,对比四种作物,粟作物根部土壤DNRA群落多样性最高,玉米作物非根际土壤最低。对代表OTUs进行分类,共注释到6个门,19个属。其中相对丰度最高的叁个属为Hyalangium(29.31%)、Chthoniobacter(20.33%)和Nitrospira(13.41%)。结合土壤理化因子分析,DNRA群落相对丰度与NO_2~--N、TN、含水率、TOM、pH及温度呈显着相关关系。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DNRA细菌群落在污水厂活性污泥和旱地农田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目的为提高污水中氮去除效率、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和减少温室气体N_2O的释放、减小环境污染、完善全球氮循环过程等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8-12-01)

尹志轩,李思玉,毕学军,黄开,隋卫燕[8](2018)在《低温条件下复合铁酶促对活性污泥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低温条件下活性污泥系统普遍存在的生化反应速率低的问题,在倒置A~2/O工艺中考察了低温条件下复合铁酶促对活性污泥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探究了系统中的氮磷转化规律。研究表明:与普通活性污泥系统相比,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系统表现出更好的低温适应能力,脱氮除磷效果更佳,运行更为稳定;当温度为8℃时,普通活性污泥系统的氨氮平均去除率仅为31.4%,而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系统的氨氮去除率仍然可以维持在72.0%左右;通过投加碳源可以显着提高磷酸盐的去除率,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系统和普通活性污泥系统磷酸盐去除率分别为97.5%和89.0%,在低温条件下,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系统的比硝化速率是普通活性污泥系统的1.6倍,但其厌氧释磷量和好氧吸磷量均较低。复合铁酶作用可有效改善活性污泥系统在低温环境的脱氮除磷效果。(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8年11期)

李雅婕,刘宏波,张振家[9](2018)在《生物炭-厌氧活性污泥系统降解煤气化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气化废水中含有焦油、苯酚、氨氮、氟化物、硫化物、杂环类、多环芳烃等有毒及难降解物质,处理难度大,污染物浓度高。采用竹制生物炭构建生物炭-厌氧活性污泥系统,考察pH、生物炭质量浓度对系统处理煤气化废水的效能。采用颗粒内扩散方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在pH=8时COD和总酚的处理效果优于偏酸性(pH=6)条件,系统COD降到600mg/L,总酚降到50 mg/L;在此条件下,当生物炭的质量浓度为20 g/L时,总酚可完全去除。通过对试验数据用颗粒内扩散方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生物炭-厌氧活性污泥体系处理煤气化废水中的COD和苯酚的去除主要是生物炭的颗粒吸附作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8年11期)

明磊强,周显玉,史雅琦,杨宗霖,林艳雪[10](2018)在《臭氧处理系统对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活性污泥沉降性的影响及微生物群落变化维度下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污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污泥臭氧处理系统(ASPAL SLUAGE)处理前后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及其微生物群落变化,结合污水的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污泥沉降比(SV30)、悬浮固体浓度(MLSS)、挥发性固体浓度(MLVSS)、污泥容积指数(SVI)等参数变化的测定分析结果,探讨了ASPAL SLUAGE系统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对活性污泥沉降性的改善效果及其对污水处理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处理系统能够有效抑制丝状菌的过量生长,可明显改善活性污泥的沉降性。ASPAL SLUAGE系统运行期间,优势菌群Hydrogenophaga与CandidatusMicrothrix呈现丰度下降的趋势,而Niabella菌群则表现为丰度增加,丝状菌CandidatusMicrothrix丰度的下降是活性污泥沉降性改善的直接证据。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中含量较高的硝化螺菌(Nitrospira)、红杆菌(Rhodobacter)在测试时间段内相对含量几乎没有变化。污水的其他参数表明,ASPAL SLUAGE能够通过改善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种群丰度来改善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活性污泥的水体处理能力几乎不受影响。(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18年S2期)

活性污泥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AAO中试反应器处理低C/N(<5)城市污水,在已成功启动短程硝化反硝化(PND)的工况下,向好氧区投加鲍尔环改性生物填料,以研究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系统在AAO工艺中的脱氮增效机制。结果表明,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系统可在40 d左右稳定成型,膜上负载生物量最终稳定在39.51 mg/g(以VSS/填料计);系统好氧区亚硝氮积累率(NAR)和同步硝化反硝化效率(SND)由挂膜初期的61.57%和21.57%增至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系统稳定成型期的67.48%和46.28%,生物膜通过促进PND和SND这两种脱氮途径,使系统出水NH_3-N和TN浓度分别降至0.67和6.48 mg/L,对系统脱氮增效作用显着;通过16S rRNA扩增测序分析发现第60d生物膜中微生物的优势菌门为Proteobacteria,其相对丰度为75.28%,主要的氨氧化菌(AOB)菌属为Nitrosomanas(1.28%)和Nitrosococcus(1.54%),同时典型反硝化作用的微生物菌属占比显着(33.71%),并且在生物膜中存在少量Anammox菌群(Anammoxoglobus,0.57%),测序结果与反应器宏观表现吻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活性污泥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于莉芳,滑思思,莫鹏程,李韧,彭党聪.原生硝化菌对活性污泥系统影响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19

[2].王广华,李文涛,杜至力,周建华,荣懿.AAO工艺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系统脱氮增效机制研究[J].给水排水.2019

[3].段付岗.甲醇添加量对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的影响及调控[J].中氮肥.2019

[4].范鑫帝.养猪场废水微氧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调控运行与脱氮机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5].张鑫.NaCl盐度对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影响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6].张发根,李淑更,李捷,罗凡.模块化活性污泥工艺模拟系统的构建及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19

[7].王晓侠.活性污泥和农田土壤系统中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细菌群落组成的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

[8].尹志轩,李思玉,毕学军,黄开,隋卫燕.低温条件下复合铁酶促对活性污泥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J].环境工程.2018

[9].李雅婕,刘宏波,张振家.生物炭-厌氧活性污泥系统降解煤气化废水的研究[J].现代化工.2018

[10].明磊强,周显玉,史雅琦,杨宗霖,林艳雪.臭氧处理系统对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活性污泥沉降性的影响及微生物群落变化维度下的应用效果[J].给水排水.2018

标签:;  ;  ;  ;  

活性污泥系统论文-于莉芳,滑思思,莫鹏程,李韧,彭党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