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溶性淀粉合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淀粉,基因,可溶性,水稻,品质,直链,多态性。
可溶性淀粉合酶论文文献综述
刘燕清,强新涛,赵春芳,于新,姚姝[1](2015)在《半糯基因背景下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对蒸煮食味品质的遗传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蒸煮食味品质是衡量水稻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与直连淀粉含量(AC)、糊化温度(GT)、胶稠度(GC)、稻米淀粉粘滞性(RVA)等淀粉理化性质密切相关。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检测的方法,对不同水稻品种间的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基因型进行了系统筛选。利用在"关东194"和"武粳13"之间有差异的基因SSⅡa和SSⅢa对其63个品系进行检测和基因分型,通过分析不同基因型之间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糊化温度、RVA值等食味品质的差异,明确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对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63份品系中,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胶稠度及RVA谱各特征值的变化比较集中,变异系数不大。相关性分析显示,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92,而直链淀粉含量与糊化温度以及糊化温度与胶稠度之间相关性不显着,但叁者与RVA某些特征值及RVA特征值之间表现出极显着相关性。单基因分析发现来源于武粳13的SSⅡa基因起增加直链淀粉含量的作用,直链淀粉含量增加了0.58%,而来源于关东194的SSⅢa基因同样使直链淀粉含量增加了0.48%,且SSⅡa的效应大于SSⅢa;不同基因型的品系间胶稠度有极显着性差异;对于RVA特征值来说除热浆粘度和冷胶粘度在SSⅢa基因位点的不同基因型间差异不显着外,其他基因型间各特征值均具有显着或极显着差异。而两个基因组合的四种基因型间多重比较分析发现,基因型SSⅡa~b-SSⅢa~b与SSⅡa~(mq)-SSⅢa~(mq)和SSⅡa~(mq)-SSⅢa~b间、SSⅡa~b-SSⅢa~(mq)与SSⅡa~(mq)-SSⅢa~b间的直链淀粉含量存在显着差异,基因型SSⅡa~b-SSⅢa~b的直链淀粉含量最高;糊化温度除了SSⅡa~(mq)-SSⅢa~(mq)与和SSⅡa~b-SSⅢa~b之间有显着性差异外,其余基因型间均无显着性差异;胶稠度除了SSⅡa~b-SSⅢa~(mq)与和SSⅡa~b-SSⅢa~b之间有极显着性差异外,其余基因型间均无显着性差异;基因型SSⅡa~(mq)-SSⅢa~(mq)和SSⅡa~(mq)-SSⅢa~b间各特征值的差异均不显着;基因型SSⅡa~b-SSⅢa~(mq)与SSⅡa~b-SSⅢa~b基因型间只有回复值具有极显着差异,与SSⅡa~(mq)-SSⅢa~(mq)基因型间只有回复值无显着性差异;基因型SSⅡa~(mq)-SSⅢa~b与SSⅡa~b-SSⅢa~b基因型间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和冷胶粘度都无显着性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作物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8-19)
刘燕清[2](2015)在《半糯基因背景下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对蒸煮食味品质的遗传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蒸煮食味品质是衡量水稻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与直连淀粉含量(AC)、糊化温度(GT)、胶稠度(GC)、稻米淀粉粘滞性(RVA)等淀粉理化性质密切相关。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检测的方法,对不同水稻品种间的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基因型进行了系统筛选。利用在"关东194"和"武粳13"之间有差异的基因SSⅡa和SSⅢa对其63个品系进行检测和基因分型,通过分析不同基因型之间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糊化温度、RVA值等食味品质的差异,明确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对食味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分子标记检测的方法,对不同水稻品种间的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基因型进行了系统筛选。结果显示,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在籼粳亚种间表现出较好的多态性,在籼亚种内存在较大变异,在粳亚种内较为保守,籼稻品种9311和明恢63的基因型更接近于粳稻品种;在28个粳稻亲本中检测到6个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存在着2种或3种等位基因型。利用在关东194和武粳13之间具有多态性的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SSⅡa和SSⅢa的分子标记,在其杂交组合衍生的63份均为含半糯基因(Wx-mq)的粳稻品系中检测到2个基因的4种基因型。2.63份品系中,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胶稠度及RVA谱各特征值的变化比较集中,变异系数不大。相关性分析显示,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92,而直链淀粉含量与糊化温度以及糊化温度与胶稠度之间相关性不显着,但叁者与RVA某些特征值及RVA特征值之间表现出极显着相关性。3.对不同基因型的直链淀粉含量进行分析,单基因分析发现来源于武粳13的SSⅡa基因起增加直链淀粉含量的作用,直链淀粉含量增加了 0.58%,而来源于关东194的SSⅢa基因同样使直链淀粉含量增加了 0.48%,且SSⅡa的效应大于SSⅢa。而两个基因组合的四种基因型间多重比较分析发现,基因型SSⅡa~b-SSⅢa~b与SSⅡa~(mq)-SSⅢa~(mq) 和 SSⅡa~(mq)-SSⅢa~b间、SSⅡa~b-SSⅢa~(mq) 与 SSⅡa~(mq)-SSⅢa~b 间的直链淀粉含量存在显着差异,基因型SSⅡa~b-SSⅢa~b的直链淀粉含量最高。4.对不同基因型的糊化温度和胶稠度进行分析,单基因分析发现不同基因型的品系间胶稠度有极显着性差异。两个基因组合的四种基因间多重比较分析发现,糊化温度除了SSⅡa~(mq)-SSⅢa~(mq)与和SSⅡa~b-SSⅢa~b之间有显着性差异外,其余基因型间均无显着性差异;胶稠度除了 SSⅡa~b-SSⅢa~(mq)与和SSⅡa~b-SSⅢa~b之间有极显着性差异外,其余基因型间均无显着性差异。5.对不同基因型的RVA谱特征值进行分析,单基因分析发现除热浆粘度和冷胶粘度在SSⅢa基因位点的不同基因型间差异不显着外,其他基因型间各特征值均具有显着或极显着差异。两个基因组合的四种基因间多重比较分析发现,基因型SSⅡa~(mq)-SSⅢa~(mq)和SSⅡa~(mq)-SSⅢa~b间各特征值的差异均不显着;基因型SSⅡa~b-SSⅢa~(mq)与SSⅡa~b-SSⅢa~b基因型间只有回复值具有极显着差异,与SSⅡa~(mq)-SSⅢa~(mq)基因型间只有回复值无显着性差异;基因型SSⅡa~(mq)-SSⅢa~b与SSⅡa~b-SSⅢa~b基因型间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和冷胶粘度都无显着性差异。(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5-05-01)
徐卫[3](2013)在《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与产量和稻米品质性状的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性状是最主要的育种目标性状,由于多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遗传复杂,揭示其遗传调控机制,对水稻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本课题组前人研究基础上,从12条染色体上随机选择60个SSR标记进行群体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SSI、SSIIa、SSIIIa基因等位变异与稻米品质的关联分析,以排除因为没有考虑群体结构而出现的伪关联,鉴定出真正具有显着效应的等位变异位点。同时对SSI、SSIIa、SSIIIa基因等位变异与产量性状的关联性也进行了分析,旨在探明这些等位变异对产量性状的影响,从而发掘优良基因用于水稻育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相同的实验材料、表型数据、群体大小和计算模式,对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与稻米支链淀粉结构和品质性状显着关联的多态性位点进行分析。考虑群体结构的关联结果中有87个多态性位点,与未考虑群体结构的试验结果相比检测到45个相同的位点,有5个位点在未做群体结构的关联分析结果中关联到,而在考虑群体结构后未关联到。2在考虑群体结构的基础上,分别运用GLM和MLM模型进行关联分析,在其关结果中分别检测到77个和76个显着关联的位点;有3个位点在GLM模型中检测到而在MLM模型中未检测到。3对不同年份检测到的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与稻米支链淀粉结构和品质性状显着关联的多态性位点进行比较:找到32个相同的位点;有5个位点在2011年的实验数据中未检测到。4对16个品种的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与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性状的关联性进行研究。在产量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中共关联42个多态性位点,其中31个与结实率显着关联;在稻米品质的关联分析结果中共关联到75个位点。在这两个关联分析结果中找到6个相同的位点。5新增试验材料后对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与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性状的关联性进行研究并将该结果与16个品种的关联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在稻米品质的关联分析中在找到44个相同的位点,在产量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中关联到5个相同位点。(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彭小松,朱昌兰,林华,欧阳林娟,贺晓鹏[4](2012)在《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广泛分布于水稻基因组中,SNP分型已成为水稻遗传作图、关联分析、资源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研究的重要技术。本文选择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SSIIIa的12个SNP位点,研究了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法检测SNP的可行性。按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原理设计引物3'末端碱基,并根据每个SNP位点引物3'端的错配类型,在上游引物3'末端第3位引入不同的错配碱基,结果均获得了很好的扩增特异性,PCR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吻合。表明,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是一种简便、快捷、可靠和低成本的SNP分型方法,可有效应用于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的种质资源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相关研究。(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朱昌兰,贺浩华,贺晓鹏,彭小松,陈小荣[5](2011)在《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SSⅢa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是生物体中最丰富的遗传变异形式,作为继RFLP、SSR之后的第3代分子标记,已广泛应用于动植物基因定位、连锁图构建、基因等位变异分析、资源评价与发掘、分子标记育种等研究领域,并显示出更强大的效力。(本文来源于《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1-10-18)
林华[6](2011)在《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SSⅡα、SSⅢα等位变异及其与稻米品质的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胚乳支链淀粉生物合成过程中,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SSⅡa、SSⅢa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通过对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与稻米品质的关联性分析研究,对于发掘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中的功能等位基因,指导稻米品质改良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法,以230个不同水稻品种为材料,在本研究室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对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SSⅡa、SSⅢa上16个SNPs的碱基变异类型及其与稻米品质性状的关联进行了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 SSⅡa、SSⅢa基因上16个SNPs位点的检测(1)检测出了230个水稻品种SSⅡα基因4424/4425、4293、3894、28344个SNPs位点上的碱基变异类型,在这4个SNPs位点上,230个水稻品种中主要的碱基类型分别为:GC、G、A、C。(2)检测出了230个水稻品种SSⅢα基因82、235、2409、2909、4074、4117、4342、4898、5582、5727、5981、803412个SNPs位点上的碱基变异类型,在这12个SNPs位点上,230个水稻品种中主要的碱基类型分别为:C、G、A、C、G、T、G、T、C、C、C、C。2 SSⅡa、SSⅢa基因的16个SNPs组成的单体型分析通过对SSⅡa、SSⅢa基因的16个SNP位点做系统进化树分析,SSⅡα基因4个SNP位点组成14种单体型类型,SSⅢα基因的12个SNP位点组成67种单体型类型。3稻米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的测定230个水稻品种中,出糙率在69.59%-85.22%之间变化;9522、Hexie、W3668、IR58等131个水稻品种的糙米率达到80%以上。整精米率在21%-73%之间,变幅很大, W3668、吉粳106、仿野78-707、IR13423等18个水稻品种的整精米率达到70%以上。230个水稻品种中,胶稠度在21mm-120mm之间,变化幅度较大;苏御糯、垦稻粳糯0488、锡稻2号、镇籼232等135个水稻品种的胶稠度达到60mm以上。黄丝桂占、IR13423、IR1529、IR2031等13个水稻品种的碱消值达到最大值7.0级,其它品种的碱消值在1.25-6.92级之间。除了26个糯稻品种以外,其它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在9%-32%之间。R084、Mirukikuin、T461等98个水稻品种为低直链淀粉含量品种。4 SSⅡa、SSⅢa基因与稻米品质的关联分析利用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SSⅡa、SSⅢa与稻米品质的关联性,在SSⅡα基因的4个SNP位点中,检测到3894位点和2834位点与糙米率存在极显着关联,3894位点与直链淀粉含量存在极显着关联。4424/4425、3894、2834位点与碱消值之间存在极显着关联。其中,3894位点为A以及2834位点为C的碱基类型具有提高糙米率效应。4424/4425位点为TT的碱基类型具有提高碱消值效应。3894位点为A和2834位点为C的碱基类型具有提高碱消值的效应。3894位点为G的碱基类型具有提高直链淀粉含量的效应。在SSⅢα基因的12个SNP位点中,检测到4074位点和5981位点与整精米率存在显着关联,235、2409、2909位点与直链淀粉含量存在极显着关联。235位点与胶稠度之间存在显着关联。2909位点与碱消值之间存在显着关联。其中,4074位点为A以及5981位点为T的水稻品种具有提高整精米率的效应。235位点为A、2409位点为A以及2909的位点为A的水稻品种具有提高直链淀粉含量的效应。235位点为G的水稻品种具有提高胶稠度的效应,2909位点为C的水稻品种具有提高碱消值的效应。(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期刊2011-05-01)
池彦衡[7](2011)在《稻种资源稻米品质评价及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序列多态性和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水稻高产育种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与高产育种相比,我国水稻品质育种进展相对缓慢,尚难以满足国内消费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求。因此,加快稻米品质改良已成为当前我国水稻育种的最重要目标之一。我国具有丰富稻种资源,充分掌握这些稻种资源的品质状况,发掘优异品质资源和基因等位变异,对于稻米品质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评价了131份稻种资源的稻米品质状况,并以25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在本实验室已有研究基础上,对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SSⅠ、SSⅡa、SSⅢa)序列多态性及其与稻米支链淀粉结构和食味品质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131份稻种资源经品质分析后得出:糙米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品种有77个,其中籼稻49个,粳稻28个。整精米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品种有78个,其中籼稻58个,粳稻20个。垩白粒率达国家一级标准的品种有9个,其中籼稻8个,粳稻1个。粒长粒宽比达国家一级标准的品种有34个,全部是籼稻品种。直链淀粉含量达国家一级标准的品种有20个,其中籼稻12个,粳稻8个。胶稠度达国家一级标准的品种有51个,其中籼稻39个,粳稻12个。食味品尝分以70分为标准,食味较好的品种有12个,其中籼稻8个,粳稻4个。糯稻品种普遍食味较好。综合分析后,整精米率、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品质4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品种没有,达到国家2级的品种有3个(昌恢121、大棉旱糯、矮城804)。2、SSⅠ基因的最终序列对应模板的950-7994位碱基,总长度7071bp。在之前研究没有完成测序的第1、4、10和14内含子上,共含有101个SNP位点和49个InDel位点,发现了50个新的SNP位点和10个新的InDel位点,编码区的遗传多态性低于非编码区。SSⅠ基因的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为0.00553,多态性指数(θ)为0.00385,核苷酸差异的平均数目(k)为38.8667, Tajima'sD为1.7293没达到显着水平,Fu&Li'sD和Fu&Li'sF值分别为1.6519和1.9722,均达到极显着水平。检测到了12个单体型,明显高于之前的研究结果。3、SSⅡa基因总长度4844bp,共含有30个SNP位点和4个InDel位点,未发现新的SNP位点和InDel位点。SSⅡa基因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0152,多态性指数为0.00168,核苷酸差异的平均数目(k)为7.3723, Tajima'sD、Fu&Li'sD和Fu&Li'sF检验值分别为-0.3441、0.9000和0.5968。说明为中性进化基因,基本符合之前的研究结果。检测到了8个单体型,高于之前研究结果。4、SSⅢa基因总长度9633bp片段的碱基中,共含有107个SNP位点和37个InDel位点,其中有7个全新的SNP位点。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0381,多态性指数为0.00295,核苷酸差异的平均数目(k值)为30.493, Tajima'sD、Fu&Li'sD和Fu&Li'sF检验值分别为0.3002、0.9738和0.8924,均未达到显着水平。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同。共检测到了19个单体型,明显高于之前研究结果。5、将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多态性与稻米支链淀粉结构和稻米食味品质进行关联性分析,在SSⅠ基因中未发现与稻米支链淀粉结构相关联的位点;SSⅡa中发现4个与稻米支链淀粉结构极显着关联的位点,分别为3894(G/A)、3998(T/G)、4424(G/T)和4425(C/T),并发现3894和4425位点为错义SNP位点,共包括(GC、AC、AT)叁种单体型,其中GC具有增加∑DP28~34和∑DP39-49长链的作用,AC具有减少∑DP6-11短链、增加∑DP13~24中等长度链和降低ACR的作用;SSⅢa基因中发现了8个与支链淀粉结构极显着关联的位点,8个位点均为本次试验新发现的多态性位点,分别为66(T/A)、688(G/A)、730(G/A)、4623(T/C)、5761(T/C)、6200(C/T)、6202(T/A)、6203(A/-)。其中位点688(G/A,位于第一外显子)为错义突变,可能是决定∑DP28-34合成和表型变异的功能多态性位点;SSⅠ基因有4个与稻米品尝品质极显着关联的位点,分别为104(A/C)、5375(A/-)、6051(C/T)、6869(C/T)、SSⅡa基因中仅有位点2876(C/T)与稻米品尝品质呈显着关联;SSⅢa基因有10个与稻米品尝品质呈极显着关联位点,分别为66(T/A)、688(G/A)、730(G/A)、2040(A/T)、4623(T/C)、5761(T/C)、6200(C/T)、6202(T/A)、6203(A/-)、8207 (CCCA/-)其中除位点2040(A/T),8207 (CCCA/-)外其余8个与决定稻米支链淀粉结构和组成的8个相关位点完全相同。(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期刊2011-05-01)
朱昌兰,贺晓鹏,刘玲珑,傅军如,江玲[8](2009)在《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SSI、SSIIa、SSIIIa的序列多态性及连锁不平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14个不同类型的籼、粳、糯稻品种进行SSI、SSIIa、SSIIIa基因的序列扩增和测定,并从网上下载日本晴、9311的SSI、SSIIa、SSIIIa基因序列一起进行序列多态性和连锁不平衡分析。主要结果如下:(本文来源于《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11-29)
韦克苏,张其芳,程方民,陈能,谢黎红[9](2009)在《花后高温下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同工型基因的表达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人工气候箱设高温(32℃)和适温(22℃)两个温度处理,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水稻胚乳中可溶性淀粉合酶(SSS)8个主要同工型基因的表达特征及其温度响应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水稻SSS各同工型基因对花后高温胁迫的响应表达模式明显不同,SSSIIb、SSSIIc、SSSIIIb和SSSIVa等同工型基因呈上调表达模式,而SSSIIa、SSSIIIa等则呈下调表达模式;SSSI和SSSIIIa是水稻SSSs基因在胚乳中表达的主要形式,而其他6种同工型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较低;与SSSI、SSIIc、SSSIIIb和SSSIVb相比,水稻胚乳中SSSIIb、SSSIIIa和SSSIVa等同工型基因对高温胁迫的响应表达更敏感。(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严海燕,J,B,MURPHY[10](2002)在《萌发后食松幼苗淀粉粒结合与可溶性淀粉合酶的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裸子植物食松 (PinusedulisEngelm .)幼苗在萌发后具有淀粉积累的独特特征 ,而淀粉合酶在裸子植物中尚未有研究。这项研究对在室温下暗中萌发的食松幼苗的淀粉合酶进行了提取和研究 ,结果显示 :5 8kD和 91kD的淀粉粒结合蛋白均为豌豆淀粉合酶Ⅱ抗体所识别。5 8kD淀粉粒结合蛋白被纯化出来 ,其N端序列与其他几种被子植物淀粉粒结合的淀粉合酶Ⅰ的N端序列有很高的相似性 ,并与豌豆、大麦、马铃薯淀粉粒结合淀粉合酶Ⅰ有免疫相似性 ,被鉴定为淀粉粒结合的淀粉合酶Ⅰ。从DEAE_Sepharose柱上洗脱出来的可溶性淀粉合酶表现出两个淀粉合酶活性峰 ,表明至少有两类可溶性淀粉合酶同工酶。对可溶性淀粉合酶的前体亲和特性进行了研究。以兔肝糖原为前体时 ,可溶性淀粉合酶的亲和性最高。裸子植物淀粉合酶的酶学特性表现与已研究的被子植物相似。(本文来源于《Acta Botanica Sinica》期刊2002年07期)
可溶性淀粉合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蒸煮食味品质是衡量水稻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与直连淀粉含量(AC)、糊化温度(GT)、胶稠度(GC)、稻米淀粉粘滞性(RVA)等淀粉理化性质密切相关。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检测的方法,对不同水稻品种间的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基因型进行了系统筛选。利用在"关东194"和"武粳13"之间有差异的基因SSⅡa和SSⅢa对其63个品系进行检测和基因分型,通过分析不同基因型之间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糊化温度、RVA值等食味品质的差异,明确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对食味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分子标记检测的方法,对不同水稻品种间的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基因型进行了系统筛选。结果显示,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在籼粳亚种间表现出较好的多态性,在籼亚种内存在较大变异,在粳亚种内较为保守,籼稻品种9311和明恢63的基因型更接近于粳稻品种;在28个粳稻亲本中检测到6个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存在着2种或3种等位基因型。利用在关东194和武粳13之间具有多态性的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SSⅡa和SSⅢa的分子标记,在其杂交组合衍生的63份均为含半糯基因(Wx-mq)的粳稻品系中检测到2个基因的4种基因型。2.63份品系中,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胶稠度及RVA谱各特征值的变化比较集中,变异系数不大。相关性分析显示,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92,而直链淀粉含量与糊化温度以及糊化温度与胶稠度之间相关性不显着,但叁者与RVA某些特征值及RVA特征值之间表现出极显着相关性。3.对不同基因型的直链淀粉含量进行分析,单基因分析发现来源于武粳13的SSⅡa基因起增加直链淀粉含量的作用,直链淀粉含量增加了 0.58%,而来源于关东194的SSⅢa基因同样使直链淀粉含量增加了 0.48%,且SSⅡa的效应大于SSⅢa。而两个基因组合的四种基因型间多重比较分析发现,基因型SSⅡa~b-SSⅢa~b与SSⅡa~(mq)-SSⅢa~(mq) 和 SSⅡa~(mq)-SSⅢa~b间、SSⅡa~b-SSⅢa~(mq) 与 SSⅡa~(mq)-SSⅢa~b 间的直链淀粉含量存在显着差异,基因型SSⅡa~b-SSⅢa~b的直链淀粉含量最高。4.对不同基因型的糊化温度和胶稠度进行分析,单基因分析发现不同基因型的品系间胶稠度有极显着性差异。两个基因组合的四种基因间多重比较分析发现,糊化温度除了SSⅡa~(mq)-SSⅢa~(mq)与和SSⅡa~b-SSⅢa~b之间有显着性差异外,其余基因型间均无显着性差异;胶稠度除了 SSⅡa~b-SSⅢa~(mq)与和SSⅡa~b-SSⅢa~b之间有极显着性差异外,其余基因型间均无显着性差异。5.对不同基因型的RVA谱特征值进行分析,单基因分析发现除热浆粘度和冷胶粘度在SSⅢa基因位点的不同基因型间差异不显着外,其他基因型间各特征值均具有显着或极显着差异。两个基因组合的四种基因间多重比较分析发现,基因型SSⅡa~(mq)-SSⅢa~(mq)和SSⅡa~(mq)-SSⅢa~b间各特征值的差异均不显着;基因型SSⅡa~b-SSⅢa~(mq)与SSⅡa~b-SSⅢa~b基因型间只有回复值具有极显着差异,与SSⅡa~(mq)-SSⅢa~(mq)基因型间只有回复值无显着性差异;基因型SSⅡa~(mq)-SSⅢa~b与SSⅡa~b-SSⅢa~b基因型间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和冷胶粘度都无显着性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溶性淀粉合酶论文参考文献
[1].刘燕清,强新涛,赵春芳,于新,姚姝.半糯基因背景下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对蒸煮食味品质的遗传效应[C].中国作物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5
[2].刘燕清.半糯基因背景下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对蒸煮食味品质的遗传效应[D].南京农业大学.2015
[3].徐卫.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与产量和稻米品质性状的关联分析[D].江西农业大学.2013
[4].彭小松,朱昌兰,林华,欧阳林娟,贺晓鹏.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2
[5].朱昌兰,贺浩华,贺晓鹏,彭小松,陈小荣.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SSⅢa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C].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6].林华.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SSⅡα、SSⅢα等位变异及其与稻米品质的关联分析[D].江西农业大学.2011
[7].池彦衡.稻种资源稻米品质评价及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序列多态性和关联分析[D].江西农业大学.2011
[8].朱昌兰,贺晓鹏,刘玲珑,傅军如,江玲.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SSI、SSIIa、SSIIIa的序列多态性及连锁不平衡分析[C].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9
[9].韦克苏,张其芳,程方民,陈能,谢黎红.花后高温下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同工型基因的表达模式[J].作物学报.2009
[10].严海燕,J,B,MURPHY.萌发后食松幼苗淀粉粒结合与可溶性淀粉合酶的研究(英文)[J].ActaBotanicaSinica.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