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热材料论文_王开宇,刘瑞祥,李秀涛,亓鲁鸣,步小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隔热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隔热材料,凝胶,系数,性气,纤维,溶胶,屋面。

隔热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王开宇,刘瑞祥,李秀涛,亓鲁鸣,步小燕[1](2019)在《轻质刚性隔热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短切石英纤维和莫来石纤维为骨架,氮化硼粉和硅溶胶为粘结剂,采用水基料浆制备了具有鸟巢结构的刚性隔热材料,研究了纤维配比及氮化硼含量对刚性隔热材料密度、显微结构、热导率及压缩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整氮化硼含量,材料密度在0.21~0.34 g/cm~3变化,随氮化硼含量增加,叁组隔热材料的密度和压缩强度逐渐提高,隔热性能有轻微降低,当氮化硼加入量为8wt%时,材料300℃和700℃的热导率分别为0.055 W·m~(-1)·K~(-1)和0.078 W·m~(-1)·K~(-1),压缩强度可达2.73 MPa,相比较2wt%含量样品的压缩强度(1.44 MPa)提高了90%。(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9年11期)

[2](2019)在《研究开发出仅10个原子厚的隔热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斯坦福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最新开发出一种只有10个原子厚度的隔热材料,比现有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隔热材料薄5万倍,隔热效果与厚度为其100倍的隔热玻璃相当。这种隔热材料厚度仅为2~3 nm,由一层石墨烯和叁层分别为3个原子厚度的层状材料构成。这种结构通过降低原子热振动起到隔热效果。研究人员将电子产品产生的热视作一种"听不见的声音":当电流流经导线时,电子会撞击材料的原子,导致原子振动产生人耳听不到的高频声波来引导热流。由于热和声(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9年11期)

朱京城,张嘉琪[3](2019)在《火灾救生舱多层隔热材料降温效果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升火灾救生舱舱体结构隔热层隔热性能,利用多层蛇形管路、硅酸铝纤维板等组成的多层气体隔热结构,搭建隔热性能高温测试平台,测试高温环境下添加铝箔前后各层的隔热效果;然后在不同内层温度下向隔热结构管路中分别通入低温二氧化碳气体和常温空气;最后探究2种气体对各层降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隔热结构中添加铝箔可以提高隔热效率,在加热温度为600℃时效果最好,隔热效率提高了39. 3%,温度继续升高,隔热效率逐渐下降;气体降温效果取决于气体与隔热层温差,温差越大降温效果越明显,低温气体降温效果优于常温气体。(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4](2019)在《研究人员开发出仅10个原子厚的隔热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斯坦福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最新开发出一种只有10个原子厚度的隔热材料,比现有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隔热材料薄5万倍,隔热效果与厚度为其100倍的隔热玻璃相当。据介绍,这种隔热材料的厚度仅为2~3 nm,由一层石墨烯和叁层分别为3个原子厚度的层状材料构成。这种结构通过降低原子热振动起到隔热效果。研究人员将电子产品产生的热视作一种"听不见的声音":当电流流经导线时,电子会撞击材料的原子,导致原子振动(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9年09期)

刘华,李健,王江,陈忠灿,段彦军[5](2019)在《纳米隔热材料透-反射光谱测量及辐射物性反演》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辐射传递求解的改进二流近似和全局智能优化的遗传算法,结合材料的法向-半球反射率和透过率,构建了纳米隔热材料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的辨识模型。采用文献中报道的两种玻璃的辐射物性参数数据数值验证了辨识方法的可靠性。实验测量了纳米隔热材料法向-半球透过率和反射率数据,辨识获得材料在0.4~7.0μm波段的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研究表明:(1)构建的辨识方法能准确辨识材料的吸收和散射系数;(2)在0.4~7.0μm内,材料的吸收系数介于70~3 900 m~(-1),散射系数在180~3 000 m~(-1)之间,不同波长下数值差异大,呈现强烈的光谱选择性;(3)在2.5μm以下材料内散射所占份额较大,在2.5μm以上吸收明显占优,整体上呈现出强吸收、弱散射特征。(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6](2019)在《新型聚氨酯泡沫及变密度多层隔热材料让低温火箭在轨时间延长》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近日在低温推进剂蒸发量控制技术上取得突破。这项技术可使低温火箭在轨时间延长到30 d,为我国深空探测以及远距离空间运输提供了可行条件。据介绍,制约低温火箭在轨时间的主要因素是推进剂的蒸发损失。常压下液氢为-253℃,液氧为-183℃,低温火箭长时间在轨飞行,面临严酷的热环境,低温推进剂受热会大量蒸发,影响燃料供给,制约在轨任务的时间。为解决这(本文来源于《聚氨酯工业》期刊2019年04期)

[7](2019)在《新型隔热材料大幅延长低温火箭在轨时间》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近日在低温推进剂蒸发量控制技术上取得突破。这项技术可使低温火箭在轨时间延长到30 d,为我国深空探测以及远距离空间运输提供了可行条件。据技术团队成员张少华介绍,制约低温火箭在轨时间的主要因素是推进剂的蒸发损失。常压下液氢为-253℃,液氧为-183℃,低温火箭长时间在轨飞行,面临严酷的热环境,低温推进剂受热会大量蒸发,影响燃料供给,制约在轨任务的时间。为解决这一问题,一院技术团队研制了新型聚氨酯泡沫隔热材料和变密度多层隔热材料。前者相比传统泡沫材料,隔热能力在低温条件下可提升逾50%,后者相比普通多层隔热材料隔热能力提升了(本文来源于《低温与特气》期刊2019年04期)

董晶亮,卢普光,丁杨,王中平,黄神恩[8](2019)在《屋面保温隔热材料耐候性试验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屋面保温隔热系统在建筑节能方面占据重要角色,因此对市场上常见的屋面保温隔热材料(聚氨酯、聚乙烯发泡板、聚丙烯蜂窝板、聚碳酸酯蜂窝板)进行调研,并根据规范标准设计了4种耐候性试验条件。通过试验得出,4种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随着耐候性试验时间的增加而显着增大:聚丙烯蜂窝板在耐候性试验的性能最差,导热系数变化值在湿热老化和冻融循环试验下分别达到了79. 3%和39. 9%;聚氨酯在高低温试验下的导热系数变化值为24. 5%,在干湿循环试验下,导热系数变化值为33. 4%。试验结果表明,上述4种材料均不适用于干湿较强的地区,并且,聚丙烯蜂窝板不适用于湿热和冻融地区,聚氨酯不宜用于高低温地区。(本文来源于《塑料》期刊2019年04期)

李鉴霖,刘超,王旭,邢健,顾美琪[9](2019)在《新型轻质高分子硅橡胶气凝胶膜隔热材料制备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分子硅橡胶气凝胶膜作为一种隔热材料,有效地利用了其纳米多孔结构以及热导率低的优良性能。气凝胶膜是目前约400℃温度区域内导热系数最低的固体绝热材料(400~1000℃高温区的导热系数则大大高于微纳隔热系列)。具有柔软、易裁剪、密度小、整体疏水、绿色环保等特性,其可替代玻璃纤维制品、石棉保温毡、硅酸盐纤维制品等不环保、保温性能差的传统柔性保温材料。本设计为新型轻质高分子硅橡胶气凝胶膜隔热材料制备技术。内容包括新型高性能气凝胶改性、高分子硅橡胶预处理、硅橡胶气凝胶膜隔热材料制备技术。并最终通过对新型轻质高分子硅橡胶气凝胶膜的热学等一系列测试,验证了本制备技术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冶金与材料》期刊2019年04期)

张小婷,汪潇,杨浩远,李东林,赵建礼[10](2019)在《pH值对纤维增强SiO_2气凝胶隔热材料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水玻璃为硅源,硅酸铝纤维为增强材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低导热、低成本,用于墙体隔热的纤维增强二氧化硅气凝胶隔热材料。主要探讨了溶胶pH值对导热性能、纤维的分散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pH值在6~7之间时,所制备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021W/(m·K)左右,抗压强度可达到6.11MPa,并具有优异的柔韧性。(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9年08期)

隔热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美国斯坦福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最新开发出一种只有10个原子厚度的隔热材料,比现有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隔热材料薄5万倍,隔热效果与厚度为其100倍的隔热玻璃相当。这种隔热材料厚度仅为2~3 nm,由一层石墨烯和叁层分别为3个原子厚度的层状材料构成。这种结构通过降低原子热振动起到隔热效果。研究人员将电子产品产生的热视作一种"听不见的声音":当电流流经导线时,电子会撞击材料的原子,导致原子振动产生人耳听不到的高频声波来引导热流。由于热和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隔热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王开宇,刘瑞祥,李秀涛,亓鲁鸣,步小燕.轻质刚性隔热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9

[2]..研究开发出仅10个原子厚的隔热材料[J].润滑与密封.2019

[3].朱京城,张嘉琪.火灾救生舱多层隔热材料降温效果试验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9

[4]..研究人员开发出仅10个原子厚的隔热材料[J].润滑与密封.2019

[5].刘华,李健,王江,陈忠灿,段彦军.纳米隔热材料透-反射光谱测量及辐射物性反演[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9

[6]..新型聚氨酯泡沫及变密度多层隔热材料让低温火箭在轨时间延长[J].聚氨酯工业.2019

[7]..新型隔热材料大幅延长低温火箭在轨时间[J].低温与特气.2019

[8].董晶亮,卢普光,丁杨,王中平,黄神恩.屋面保温隔热材料耐候性试验设计[J].塑料.2019

[9].李鉴霖,刘超,王旭,邢健,顾美琪.新型轻质高分子硅橡胶气凝胶膜隔热材料制备技术[J].冶金与材料.2019

[10].张小婷,汪潇,杨浩远,李东林,赵建礼.pH值对纤维增强SiO_2气凝胶隔热材料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19

论文知识图

分子筛的构成方式隔热样品背温测试仪Fig.5.3.Backside...一9多层隔热材料层间间隔物仅为空...一01多层隔热材料层间间隔物仅为...一32从高温(433)K到(273K)通过不同传热...一46多层隔热材料的表观导热系数...

标签:;  ;  ;  ;  ;  ;  ;  

隔热材料论文_王开宇,刘瑞祥,李秀涛,亓鲁鸣,步小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