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镰矢状窦巨大型脑膜瘤1例治疗体会

大脑镰矢状窦巨大型脑膜瘤1例治疗体会

丛大伟杨树成(通讯作者)(山东牟平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东牟平264100)

【中图分类号】R739.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1-0139-02

大脑镰矢状窦部脑膜瘤由于推挤大脑皮质,可引起神经功能缺失、癫痫和颅高压。瘤体增大时,无论肿瘤起源于大脑镰或矢状窦部,均会累及镰窦,侵袭大脑镰向前后发展,或穿越大脑镰向对侧生长,或侵入窦腔使之堵塞。中后段镰窦脑膜瘤多累及中央沟及其主要引流静脉,该区为运动和感觉皮质,临床常会出现明显神经功能损害。我院神经外科近期诊治1例巨大型大脑镰矢状窦脑膜瘤,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患者女性,48岁,主因头痛伴双眼视物模糊、全身乏力1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伴双眼视物模糊,并有全身乏力,无其他神经功能症状,未作诊治。1周前病人感头痛及视力减退症状加重,行头颅MRI及增强扫描示:双侧额部可见大小约8.2cm×7.4cm×7.8cm等长T1,混杂T2异常信号,增强扫描示病灶不均匀明显强化,邻近脑膜明显强化;邻近脑实质、双侧侧脑室、胼胝体受压移位,右侧额骨骨质受压变薄,双侧额叶可见水肿信号;中线结构未见明显移位。分析肿瘤性质为脑膜瘤。术前为清楚掌握肿瘤的血运情况,利于术中进行操作及减少术中出血,行全脑血管造影,结果示肿瘤血运丰富,双侧大脑前动脉的分支额极动脉为肿瘤的主要供应血管,并有两支粗大引流静脉起自上矢状窦穿破颅骨在皮下走行流入颈外静脉。术中取额顶部冠状切口,见额骨约2×3cm颅骨缺损,肿瘤突出颅骨外板。肿瘤呈暗红色,质硬。将肿瘤分块切除。术毕用人工硬脑膜对硬膜缺损进行修补,用钛丝对颅骨缺损处进行修补,术后病理为混合性脑膜瘤。术后病人出现大面积皮瓣下积液,经行腰大池引流并对头部切口进行加压包扎后治愈。病人头晕及视物模糊症状明显缓解,治愈出院。术后复查头颅CT示肿瘤完全切除。

讨论:

脑膜瘤的人群发生率大约为2/10万,年龄为40~50岁,男女发生率约为1:2。脑膜瘤会在妊娠期和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加速生长。脑膜瘤是起源于蛛网膜细胞的肿瘤,占全部颅内肿瘤的20%。其中,60%~72%的脑膜瘤增强扫描有脑膜尾征。脑膜尾征形态表现多样,其形成的机制是瘤周硬膜的肿瘤侵袭或硬膜的反应性增生。脑膜瘤通常生长缓慢,病程长,一般2~4年。肿瘤长得相当大,症状却很轻微,当神经系统失代偿时,才出现病情迅速恶化。多有刺激症状,不同部位脑膜瘤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因成年人发病较多,故凡成年人有慢性头痛、精神改变、癫痫,一侧或两侧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共济失调或有局限性颅骨包块等,特别是伴有进行性加重的颅内压增高症状时,要考虑脑膜瘤的可能性。大脑半球凸面的脑膜瘤常可手术切除,得到治愈;颅底脑膜瘤则预后较差,特别是岩骨、斜坡部位的脑膜瘤,侵及海绵窦或眼眶部的脑膜瘤虽生长慢,但不可遏制,结果是大范围侵犯和破坏颅底骨。本例特点为:①患者中年女性,首发为神经压迫症状。②病史长,为慢性发展表现。③肿瘤巨大,与周围脑组织及神经血管关系密切。④肿瘤血运主要来源非硬膜血管,而是来自脑内血管。结合以上特点我们在治疗过程中作了一些工作,体会是:①术前进行了详尽的辅助检查及体格检查,以期了解肿瘤侵蚀范围。②术前进行的全脑血管造影检查作用是明显的,有利于了解肿瘤血运是否丰富,供血动脉以及引流静脉。③因肿瘤较大,因此术中行分块切除,避免过度牵拉脑组织。

标签:;  ;  ;  

大脑镰矢状窦巨大型脑膜瘤1例治疗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