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乡村精英流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乡村精英流动机制,乡村精英缺失,精英循环理论
乡村精英流动论文文献综述
陈莎莎,周嘉文[1](2019)在《乡村精英流动机制的可行性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旧精英的衰落以及新精英的流失是造成乡村精英缺失的根本原因。这种缺失阻碍了民主政治的进步、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农村精神面貌的更新。因此,研究乡村精英缺失的困境,引导和促进乡村精英建设新农村,是当前有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乡村精英流动机制是在精英流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乡村精英流失背景下的一种制度。对促进旧精英转化升级并吸引新精英的流入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市场论坛》期刊2019年05期)
郑庆杰,刘欢[2](2018)在《乡村振兴视野下的流动精英与公共参与——基于H省R县河村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空心化"、公共物品供给弱化、公共秩序衰退的发展困境,乡村振兴战略从产业、文化、社会治理、人才等方面提出解决"叁农"问题的多个发展目标,并强调农民主体性不可忽视。研究发现,相对于留守精英、返乡精英,城乡二元空间下流动精英群体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性需要得到重视。他们根脉在乡村,发展在城市,在城乡两个面向均有深度嵌入和社会关联。因此流动精英群体基于身份认同和资源优势,通过参与乡村公共物品供给、激活和重构社会网络、建构村落群体认同等方式,形成了对乡村公共生活的参与,促进了乡村发展。(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11期)
庄宜倩[3](2018)在《转型期乡村精英流动对村级治理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精英是乡村社会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作为村民自治的主体,乡村精英是推动乡村社会民主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中流砥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不断的发展,乡村土地的附加值过低,传统农业生产单一化,越来越多的乡村劳动力被城市吸引,向外流动,造成乡村社会后备精英紧缺,甚至空心村现象,不利于农村社会的发展。随着国家新农村政策的推进,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在城市中打拼生活的乡村精英,备受城市生活压力,陆续回乡、返乡。他们在乡村社会中安居乐业,实现自我价值,有利于乡村社会进步与发展。但人才紧缺,仍然是乡村发展面临的一大困境。因此,为了促进乡村社会的不断进步,如何培养更多乡村精英,吸引乡村精英回归家乡,需要鼓励乡村精英热爱乡村、扎根家乡,建设家乡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以甘肃陇南地区的A、B、C叁个村庄作为调查研究对象。A村市场化程度最高,村民生活质量最好,精英回流率最大,外出劳动力比率最小,村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也是叁个村里最高的。B村经济发展不如A村,劳动力外流率大于A村,乡村精英的政治参与度处于叁个村中等水平。C村是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偏远小村庄,外流劳动力人口最多,而精英回流率最低。笔者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乡村精英对乡村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回流精英较多的A村乡村社会资源明显好于其他乡村,而乡村劳动力外流严重。几乎造成空心村现象的C村则是经济上最贫穷,村级政治几乎瘫痪的村庄。因此,既要积极肯定乡村精英在村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要思考如何完善乡村社会民主制度,改善乡村社会生活生产环境,更好地吸引乡村精英,发挥乡村精英对村级治理的积极影响。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A、B、C叁个村庄实地调查,将乡村精英分为政治精英、经济精英、文化精英叁类。分别从乡村政治、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社会秩序叁方面研究乡村精英回流对乡村社会造成的积极影响及乡村精英外流带来的困境。需要说明的是,乡村精英的回流与外流同时对村级治理造成积极与消极影响,对精英流动的影响不可绝对论述及区分,本文仅以调研多数资料数据论述。一方面,乡村精英回流促进了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丰富了乡村文化,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村民政治参与意识,促进乡村社会民主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另一方面,乡村精英外流加速了乡村“空心化”,乡村发展缺乏内在动力,村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基础资源匮乏,造成乡村发展的滞后,甚至倒退。因此,为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发利用乡村资源促进乡村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全面提升乡村生活水平,使村民生活具有幸福感,需要发挥乡村精英的巨大作用和积极影响。不断完善乡村基层民主制度,制定适应乡村社会发展的人才流动机制,加大乡村教育力度,改变教育理念,提高村民的政治意识,完善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乡村宜居环境,为乡村精英回流及留住乡村后备精英做出努力。本论文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是梳理相关理论研究及研究方法:对乡村精英、精英流动理论、乡村治理等相关文献研究进行梳理。第二部分是对叁个村的乡村精英流动现状进行了分析,分别梳理A、B、C叁个村政治视角下的乡村精英,经济视角下的乡村精英以及文化视角下的乡村精英状况,得出了叁个村精英流动现状,并对乡村精英流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叁部分是乡村精英回流对村级治理造成的积极影响,分别从乡村精英流动对乡村政治、对乡村经济和乡村社会秩序叁个方面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是乡村精英外流对村级治理造成的困境分析。主要集中分析治理主体的匮乏,基层民主政治难以真正实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等问题。第五部分是针对乡村精英流动对村级治理造成的影响及困境提出的对策。包括促进乡村精英合理流动,吸引乡村精英回流、完善乡村制度,培养乡村后备精英,提高乡村治理水平等方法途径。(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期刊2018-03-01)
张富利[4](2016)在《乡村精英流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转型期面临着消失的巨大危机,其制度上的原因在于文化精英名录制度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乡土社会文化精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乡村文化精英的价值始终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只有不断恢复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健全非物质文化保护制度的若干配套设施,在内生动力层面培育乡村本土的文化精英,围绕文化精英不断提高乡村向心力,修复其在乡土社会传播文化、引领价值的功能,重塑民间文化精英再生机制,方能真正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向可持续发展的传承之路。(本文来源于《重庆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8期)
马兴社[5](2016)在《城镇化视域下乡村精英流动对乡村治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镇与乡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增加,乡村精英在城镇与乡村之间进行双向流动日益频繁。这种流动符合城镇化过程中的一般规律,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经环节,对城镇和乡村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大量的乡村精英融入城镇,为城镇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为各行业发展提供了熟练的技术工人、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为推动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但另一方面,乡村精英的流动背后表明传统乡村在市场经济影响下正经历深刻的变革,也在客观上造成了对农村基层组织的削弱,乡村干部资源匮乏,村民自治某种程度上流于形式,使当前乡村治理面临着精英流失困境。文章将从宏观角度着眼,在当前城镇化浪潮背景下,从微观角度着手,以山东省马湾村为例,通过对城镇化视域下乡村精英流动对乡村治理的影响研究,提出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通过制度创新来加强和改善乡村治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合理引导乡村精英回流等优化乡村治理的具体路径,重塑乡村精英的“新乡贤治理”模式,能够有效缓解当前乡村治理困境。乡村的内生秩序控制力量离不开乡村精英力量的推动。本文将乡村中的精英划分为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和社会文化精英叁类,并对叁种精英在乡村治理和城镇中的作用分别进行了阐述。在本文中以山东省马湾村为例,详细分析了乡村精英流动对乡村治理和城镇发展的影响,在总结乡村精英流动的原因后,本文提出了提高村民素质,建立合理的乡村精英流动机制,改革户籍制度等具体措施,以引导乡村精英的流动,实现乡村精英的合理布局,促进城乡的和谐发展。论文论述的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的整理,对精英、乡村精英、精英流动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乡村精英的理论基础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分析了乡村精英对城镇化发展和乡村治理的作用;第叁部分对乡村精英在城镇化视域下流动的状况进行了分析,探究了乡村精英流动的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第四部分针对乡村精英流动的现状,提出了促进乡村精英合理流动的对策。(本文来源于《浙江海洋大学》期刊2016-06-01)
何小荣[6](2014)在《论客家先贤邓缵先的廉政观——人口流动视角下的近代客家乡村精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传统文化糅合儒家、道家和法家等多个思想流派,推崇"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的廉政奉公思想。从人口流动的视角来看,近代客家乡村精英大都注重用"为官清、做人正、办事公"的标准作为自身努力的价值取向。祖籍河源的客家先贤邓缵先虽然只是边疆任职的一介县吏,但却一生戍边为公殉职,始终廉洁勤政以民为本。他以铸剑为犁利天下的边政思想,在客家先辈的廉政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邓缵先在新疆主政的历史事迹,大多体现在他编着的两部史志及叁本诗文集中,充分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倡导的"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廉政理念。当前,在国家大力提倡"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廉政文化之时,探讨近代客家乡村精英的廉政思想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嘉应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12期)
张英魁,曲翠洁[7](2014)在《当前中国乡村精英社会流动的内在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精英人才外流所造成的农村人力资源结构失衡,是弱化农村全面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乡村精英群体的流失与解构有着深刻的内在机制根源:在政治层面,乡村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化所赋予农民流动的自由权是基础动力,同时,乡村治理结构中缺乏足够的精英容纳力,也推动了这一群体的持续外流;在经济层面,农业生产领域难以实现其劳动价值,是精英外流的最根本动因;在文化层面,对乡村系统认同程度持续降低,是精英外流的文化心理原因。这叁种因素,共同构成了乡村精英流动的内在机制。(本文来源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期刊2014年03期)
刘颖[8](2013)在《中国乡村精英社会流动的政治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乡村精英的积极参与,乡村精英在政治实践中对我国乡村社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精英的流动日益频繁,深入探讨和分析乡村精英社会流动的原因,是解决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人才问题的关键。乡村精英社会流动日益频繁这一现实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从政治机制的视角分析其流动原因,旨在为重构乡村精英群体、优化乡村政治结构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湖北文理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唐晓腾,蔡冯玲[9](2009)在《民主选举、政治精英流动与乡村社会稳定——东部EL村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实证观察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东部EL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及期后出现的群体上访事件的实证调查与分析可以看出,在近20年的基层民主实践中,村民的民主意识与经验得到了提升,而基层组织和干部却没有同步提高。这种非均衡性的结果是因政治利益集团的"封闭性"阻滞了"民主选举实现政治精英结构流动"作用的发挥,从而导致中国乡村社会出现了政治精英的分化——形成了"制度性精英"与"非制度性精英",这已影响到农村社会的治理和稳定。(本文来源于《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唐晓腾,蔡冯玲[10](2007)在《民主选举、利益集团化与乡村政治精英流动——东部EL村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实证观察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东部EL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及期后出现的群体上访事件的实证调查与分析,提出了"候选人组合战略"是当前中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一种特有的竞选方式,而乡村社会政治利益集团的形成是这一竞选策略出现的前提,其结果是因政治利益集团的"封闭性"阻滞了"民主选举实现政治精英结构流动"作用的发挥,从而导致中国乡村社会出现了政治精英的分化——形成了"制度性政治精英"与"非制度性政治精英"。(本文来源于《村民自治与新农村建设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二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7-06-16)
乡村精英流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面对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空心化"、公共物品供给弱化、公共秩序衰退的发展困境,乡村振兴战略从产业、文化、社会治理、人才等方面提出解决"叁农"问题的多个发展目标,并强调农民主体性不可忽视。研究发现,相对于留守精英、返乡精英,城乡二元空间下流动精英群体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性需要得到重视。他们根脉在乡村,发展在城市,在城乡两个面向均有深度嵌入和社会关联。因此流动精英群体基于身份认同和资源优势,通过参与乡村公共物品供给、激活和重构社会网络、建构村落群体认同等方式,形成了对乡村公共生活的参与,促进了乡村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乡村精英流动论文参考文献
[1].陈莎莎,周嘉文.乡村精英流动机制的可行性路径研究[J].市场论坛.2019
[2].郑庆杰,刘欢.乡村振兴视野下的流动精英与公共参与——基于H省R县河村的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8
[3].庄宜倩.转型期乡村精英流动对村级治理影响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8
[4].张富利.乡村精英流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重庆社会科学.2016
[5].马兴社.城镇化视域下乡村精英流动对乡村治理的影响[D].浙江海洋大学.2016
[6].何小荣.论客家先贤邓缵先的廉政观——人口流动视角下的近代客家乡村精英研究[J].嘉应学院学报.2014
[7].张英魁,曲翠洁.当前中国乡村精英社会流动的内在机制分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
[8].刘颖.中国乡村精英社会流动的政治机制分析[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3
[9].唐晓腾,蔡冯玲.民主选举、政治精英流动与乡村社会稳定——东部EL村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实证观察与思考[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9
[10].唐晓腾,蔡冯玲.民主选举、利益集团化与乡村政治精英流动——东部EL村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实证观察与思考[C].村民自治与新农村建设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二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