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压电陶瓷作动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陶瓷,模型,广义,非对称,正位,结构,柔性。
压电陶瓷作动器论文文献综述
贾高欣,王贞艳[1](2019)在《压电陶瓷作动器的率相关迟滞建模与内模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压电陶瓷作动器的率相关迟滞特性,建立了基于广义Bouc-Wen模型的Hammerstein率相关迟滞非线性模型,分别以广义Bouc-Wen模型和自回归历遍模型来代表Hammerstein模型中的静态非线性部分和线性动态部分,并辨识模型参数。在此基础上,得到Hammerstein模型的逆模型,通过构造其正、逆模型设计了内模控制方案,最后在试验平台上对控制方案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对100Hz以内期望信号的跟踪控制相对误差均小于9%,证明了所提出的模型和内模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压电与声光》期刊2019年01期)
王贞艳,贾高欣[2](2018)在《压电陶瓷作动器非对称迟滞建模与内模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压电陶瓷作动器被广泛应用于精密定位和控制中,但其本身存在的非对称迟滞非线性特性,严重影响了系统的定位和控制精度。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Bouc-Wen模型的非对称迟滞建模方法,并利用差分进化算法辨识模型参数;基于所建的广义Bouc-Wen模型构建了其具有解析形式的迟滞逆模型,并设计了内模控制方案实现对压电陶瓷作动器的精密跟踪控制;最后在压电陶瓷作动器实验平台,对所提出的建模和控制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对压电陶瓷作动器的建模结果表明,系统建模误差均小于0.051 0,比经典Bouc-Wen模型的建模误差降低约21%~46%;对100 Hz内幅值为20μm的期望位移信号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实时跟踪性能和跟踪控制精度。对100 Hz期望信号的跟踪控制均方根误差为0.491 6μm,相对误差为0.040 2μm,可以很好地满足实际工程需要。(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8年10期)
赵天,杨智春,刘昊,Kassem,MOHAMMED,王巍[3](2018)在《压电陶瓷迭层作动器迟滞蠕变非线性自适应混合补偿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压电陶瓷迭层作动器的迟滞蠕变非线性特性严重影响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及动态跟踪精度。针对其迟滞蠕变非线性补偿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高精度动态补偿压电陶瓷迭层作动器非线性特性的自适应混合补偿控制方法,即迟滞蠕变前馈补偿与自适应滤波反馈补偿结合的前馈-反馈混合控制方法。采用改进的Prandtl-Ishlinskii(Modified PrandtlIshlinskii,MPI)模型对压电陶瓷迭层作动器迟滞蠕变非线性特性进行精细化建模,并得到其逆补偿模型进行前馈补偿。根据前馈补偿误差,采用自适应滤波反馈控制对输入信号进行实时调控,实现对压电陶瓷迭层作动器的迟滞非线性及lg(t)型蠕变特性的实时精确补偿控制。数值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前馈迟滞蠕变补偿,所提出的自适应混合补偿控制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压电陶瓷迭层作动器的迟滞补偿误差,极大提高了迟滞蠕变非线性动态跟踪精度以及自适应性。(本文来源于《航空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贾高欣[4](2018)在《基于广义Bouc-Wen模型的压电陶瓷作动器建模与内模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压电陶瓷作动器具有压电效应好,响应速度快,分辨率高等优点,在光学、电子学、微机电系统等精密定位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压电材料本身存在的缺陷如迟滞、蠕变等非线性特性削弱了系统的控制精度,甚至使系统失去稳定性,对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迟滞非线性特性对系统的定位精度影响占主要因素。在实际应用中,压电陶瓷作动器的迟滞非线性还表现出非对称性以及率相关性等复杂特性。因此,本文以压电陶瓷作动器微定位系统实验平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针对非对称迟滞特性,本文建立了对非对称特性的描述具有更高灵活度的广义Bouc-Wen静态迟滞模型,并基于差分进化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辨识。与经典Bouc-Wen模型相比,广义Bouc-Wen模型更加适用于对实际压电陶瓷作动器的建模。2、在所建广义Bouc-Wen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其迟滞逆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迟滞逆模型的内模控制方法,设计了可以增强系统鲁棒性的滤波器。最后,对压电陶瓷作动器进行了实时跟踪控制实验,验证了所提内模控制方法可以有效的消除迟滞特性对作动器定位精度的影响。3、针对率相关动态迟滞特性,建立了一种Hammerstein率相关动态迟滞模型。分别用广义Bouc-Wen模型和自回归历遍模型(ARX)来表示Hammerstein模型中的静态迟滞非线性部分和动态线性部分。并且用差分进化算法来辨识广义Bouc-Wen模型参数,用最小二乘法辨识线性动态部分模型参数。最后,对给定频率下不同单一频率及复合频率激励下的压电陶瓷作动器实测数据进行模型检验,验证了所建Hammerstein模型的准确性。4、在所建Hammerstein率相关动态迟滞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叁种动态跟踪控制方案:(1)前馈迟滞补偿与PID反馈复合跟踪控制;(2)基于Hammerstein逆模型的内模跟踪控制;(3)基于迟滞线性化的内模跟踪控制。最后,在dSPACE实验平台进行了单一频率及复合频率参考输入信号的跟踪控制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太原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蔡建[5](2018)在《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压电陶瓷作动器的建模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智能材料制作而成的作动器以及其它执行机构具有响应速度快、分辨率高等特点。由其制作而成的作动器多用于超精密定位、原子力显微镜、航空航天飞行器的机翼的精密调节。但是多数智能材料在输入输出的关系上存在迟滞非线性。如压电陶瓷材料制作而成的作动器在电压和位移之间存在迟滞非线性关系。本文就是基于压电陶瓷作动器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跟踪控制的研究。本文首先建立系统的Hammerstein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仿真控制研究,最后再进行实验验证。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部分学习和操作了实验相关设备,并且学习了本文研究对象压电陶瓷作动器的相关资料。通过dSPACE实验平台,采集了作动器的一些原始数据,通过阅读和学习大量相关的文献以及通过一些仿真研究。对智能材料和智能结构的迟滞非线性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并且实现了压电陶瓷作动器的Hammerstein模型,以及掌握了对其进行跟踪控制的思路和步骤。第二部分主要是对系统的控制器的设计和选择,首先使用了PID控制器,其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比较大。因为系统是非线性的并且系统还与输入控制信号频率相关,所以PID控制器不太适合。通过控制器的对比以及对被控系统的结构的分析,最后引入了自抗扰控制器。它的特点是不需要知道系统的数学模型。因此,本文利用自抗扰控制技术设计了控制器对压电陶瓷作动器进行仿真和实验。最后加入前馈控制技术,把前馈控制和基于自抗扰反馈控制技术相结合对系统进行控制。第叁部分引入了自适应控制技术,方便了参数的整定以及增强了控制器的适应能力。线性自抗扰控制技术结构简单,其状态误差反馈采用的是PD控制结构。因此在本文中其状态误差反馈部分的结构采用的是单神经元自适应结构。(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4-01)
张洋[6](2017)在《基于压电陶瓷的主被动一体化作动器及多维隔振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航天工程领域中,航天器的系统组成越来越复杂,航天器在轨运行时各部件,如动量轮、控制力矩陀螺、太阳帆板等正常工作引起的不可避免的振动不仅会造成航天器自身结构的振动响应,也会干扰航天器敏感仪器设备正常工作,影响它们的精度和可靠性,导致测控导航、姿态指向和观测瞄准等重要指标下降,甚至导致敏感仪器工作异常或失效,严重影响航天器机动性能、数据传输稳定性,最终可能导致飞行任务失败的严重后果。因此,本文结合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子课题,对航天器上敏感仪器设备的多自由度精密隔振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研究,提出了多维主被动一体化隔振的设计方法,研制了适合特殊空间环境的主被动一体化作动器,并设计了一种基于主被动一体化作动器的隔振平台,建立了面向敏感有效载荷的多自由度精密隔振策略,减小振动对敏感仪器正常工作的影响,为其提供安静的力学环境。针对传统被动隔振与主动隔振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电陶瓷和粘弹性材料的主被动一体化作动器。该作动器具有结构紧凑,尺寸小和重量轻的优点,同时细杆状外型有利于与航天器结构集成设计,减小运动干涉。根据其动力学特性需求,完成了作动器原型的设计与实验测试,并搭建实验系统完成了性能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压电陶瓷的主被动一体化作动器在低频段和高频段都具有较好的隔振效果,其中低频段隔振和谐振峰值的抑制主要通过主动隔振部分实现,而高频段的隔振功能由被动部分承担。在主动部分出错或完全失效的情况下,被动部分仍能够正常工作,此时可以获得不差于单纯采用被动隔振器的隔振效果,客观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提出的主被动一体化作动器采用通过一定工艺迭合而成的压电陶瓷堆,它在输出位移与驱动电压之间存在多值对应的迟滞现象,是智能材料的固有特性。这种迟滞将限制主被动一体化作动器的响应速度及控制精度。针对这一问题,基于Bouc-Wen模型建立了能描述基于压电陶瓷的主被动一体化作动器迟滞特性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相应参数辨识方法,通过实验验证迟滞模型及参数辨识方法的有效性。提出了两种基于该迟滞数学模型的线性化控制方法,分别为前馈补偿和前馈补偿-PI反馈复合控制,仿真分析验证了两种线性化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实现主被动一体化作动器的线性化控制,复合控制的线性化效果优于前馈控制。主被动一体化作动器的线性化控制为其应用于多自由度隔振平台,完成振动主动实时控制奠定基础。为实现敏感有效载荷的六自由度隔振,提出了使用基于压电陶瓷的主被动一体化作动器为支撑杆件,以正交结构为原型的两杆正交隔振模块。由于航天器敏感有效载荷受到的扰动振幅较小,且基于压电陶瓷的主被动一体化作动器输出量程为微米级,因此铰链间隙影响被放大。针对此种情况采用一种无间隙式球铰,并应用于正交隔振模块。基于该正交隔振模块,针对质量大、直径大、安装空间受限、直径与安装高度比极大的航天器敏感有效载荷,设计了一种叁个正交隔振模块组成的六维正交隔振平台,基于拉格朗日方程建立所设计的六维正交隔振平台的动力学方程,为后续对六维正交隔振平台的动力学特性分析做准备。基于建立的采用主被动一体化作动器的六维隔振平台的动力学方程,考虑系统存在的非结构不确定性,如动力学建模时的简化处理、模型误差等,设计了鲁棒H∞控制器,保证隔振系统在不确定因素存在时依然有良好的隔振性能。针对动力学模型中存在的结构不确定性,建立了含有刚度、阻尼不确定的参数摄动模型,提出基于μ综合理论的鲁棒控制器,大大降低H∞控制器对于结构不确定性模型控制的保守性。对控制器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鲁棒控制的六维正交隔振平台对于各种形式的激励信号均能有效衰减,有效隔振频带宽10Hz~+∞范围,能够完全消除一阶谐振峰值,且随着激励频率增大,衰减效果增强。为验证理论分析的有效性,进行了六维正交隔振平台隔振性能实验。针对敏感有效载荷各项性能指标要求,设计并研制有效载荷模拟件。完成实验样机研制及机械系统搭建,基于快速控制原型技术,建立了隔振平台实时控制系统,完成了硬件及软件调试,以竖直方向信号为激励信号,完成隔振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主被动一体化控制下的六维隔振平台能够在18Hz~+∞范围内,有效衰减振动,能够完全衰减系统一阶谐振峰值。该实验进一步验证基于压电陶瓷的主被动一体化六维正交隔振平台能够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能耗,即使主动控制环节失效,隔振平台自身被动结构仍具有一定的隔振能力。(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7-01)
郝兵兵[7](2017)在《具有迟滞非线性特性的压电陶瓷作动器的建模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压电陶瓷作动器作为智能材料的一种,具有压电效应好、分辨率高、反应速度快以及成本低等特点,在精密仪器、微位移和微控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压电陶瓷作动器本身所具有的迟滞非线性特性是一种强非线性,且这种迟滞非线性又是率相关的,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控制精度,甚至导致控制系统发生震荡,制约着它的应用。本文首先建立压电陶瓷作动器的Hammerstein模型,然后深入研究了压电陶瓷作动器的跟踪控制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部分在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对于压电陶瓷作动器建模的基础上,分析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深入学习了 Hammerstein模型理论。基于现有的压电陶瓷作动器实物和相对应的实验平台,采集压电陶瓷作动器输入输出数据,经过系统参数辨识建立了 Hammerstein模型,且和压电作动器实物相比模型的相对误差很小,从实验上验证了建模方法的准确性与可行性。第二个部分首先是使用工业上最常用的PID控制器对系统进行控制,然后通过分析结果可以知道可能是由于参数调节不准确或者是PID控制器本身的局限性这两个原因导致控制效果不好。然后引入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实现参数的在线调节,然而跟踪控制效果依然不好。从而可以分析得出,由于PID控制器本身的局限性导致对迟滞非线性系统跟踪控制效果不好。因此在系统中加入了前馈环节,通过前馈逆补偿消除模型的迟滞非线性部分,即引入前馈逆补偿+PID控制实现对压电陶瓷作动器的跟踪控制,然后进行实验验证。第叁个部分引入了自抗扰控制器,首先是将压电陶瓷作动器的模型等效为一个二阶系统,然后利用这个二阶系统设计出自抗扰控制器,对压电陶瓷作动器进行跟踪控制。最后的仿真和实验结果都表明自抗扰控制器可以比较好的跟踪控制压电陶瓷作动器,最后比较了前馈逆补偿+PID控制器和自抗扰控制器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它们各自有自己的特点,一个是控制精度高,一个是应用简单适合工业应用。(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7-05-01)
杨柳[8](2015)在《压电陶瓷作动器的纳米定位与跟踪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微电子、光纤通讯、精密加工等领域都迫切需要精度高、稳定性好的微纳米作动器。压电陶瓷作动器是一种理想的微作动器,具有相应速度快、分辨率高、无噪声、体积小、无摩擦等优点,因而逐渐成为精密制造装备中实现微观操作和加工的核心部件。然而压电陶瓷自身存在的复杂的迟滞特性等非线性,会严重影响压电陶瓷作动器纳米定位系统的优良性能,给其实际应用带来不便。此外,由于迟滞特性的存在,压电陶瓷作动器动力学系统含有数学模型很难精确描述的复杂动力学特性,造成压电陶瓷作动器的建模过程极其复杂,并且很难获得准确的模型参数,使得基于模型设计的逆模型控制策略增加了控制系统的复杂度,并且有可能会降低控制器的控制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对压电陶瓷作动器的纳米定位与跟踪控制问题进行理论研究与实验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可概括为:由于经典的滑模控制方法具有结构简单,实现容易,特别适合处理含有不确定性项的非线性系统控制问题等优点,成为目前在非线性系统中使用非常普遍和成熟的控制方法。因此在压电陶瓷作动器的控制中将压电陶瓷作动器看作二阶线性系统,通过系统模型辨识的方法得到模型的参数,而将迟滞特性以及二阶线性系统与实际非线性模型的误差看作系统的不确定性项,使用滑模控制算法进行鲁棒补偿。在传统的PD滑模面中加入一个积分环节,从而消除由震荡造成的稳态误差和提供一个光滑的控制。以压电陶瓷作动器的二阶简化模型为基础,分别设计了改进的滑模控制器和一个单输入-双输出的高增益观测器。提出的观测器能够通过位置测量信号估计出系统的全状态,所设计控制器的稳定性通过基于李亚普诺夫的方法进行了证明。由该方法得到的控制器一方面抑制了被当作系统扰动的迟滞特性所引起的非线性和模型误差等引起的系统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也利用观测到的全状态信息更好地实现了压电陶瓷作动器的控制,满足了压电陶瓷作动器上只存在一个位置传感器的制约条件,其有效性通过对设备平台进行实验的方式进行了验证。为了进一步提高控制器对于未建模动态和外界扰动的鲁棒性,本文结合鲁棒补偿的思想以及非线性滑模观测器的技术,在压电陶瓷作动器滑模控制器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外界扰动和不确定性影响的补偿项,提出了基于滑模观测技术的压电陶瓷作动器鲁棒输出反馈控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高增益观测器的局限性,提高了控制器性能。该方法中的滑模观测器通过使用等效控制这一概念来进行设计,将观测器的所有状态在有限的时间内收敛到滑模面上,直到整个系统状态在有限的时间内被估计出来。观测到的估计值逼近真实值的有限时间收敛性通过基于李雅普诺夫的方法进行了证明。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同上将此控制器应用到压电陶瓷作动器纳米定位系统实验设备上,并对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上述基于模型的观测器通常受限要使用在系统模型精确已知的情况下,而由于各种未知的未建模动态和非线性特性难以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精确的模拟,所以最终会降低定位与跟踪控制的精度。因此,为进一步提高输出反馈控制器的性能和稳定性,本文基于新出现的鲁棒误差符号积分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种压电陶瓷作动器非线性鲁棒输出反馈积分控制方法。该方法仍然以压电陶瓷作动器的二阶系统辨识模型为基础,首先设计了一个滤波辅助系统,根据李亚普诺夫稳定性分析的结果设计滤波后的误差信号和控制器结构,并对新误差信号的符号进行积分后得到不确定性与扰动补偿器的表达式。通过基于李雅普诺夫的方法可证明得到的控制器能够在使用输出反馈的情况下,对任意有界且二阶可微的参考信号实现半全局渐进跟踪,其包含的鲁棒补偿项对外界扰动和不确定性的逼近能力也同样得到了证明。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仍将其应用在系统实验设备上,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本文提出的上述叁种控制方法的稳定性均为系统渐进稳定,所设计的控制算法取得了有益的实验结果。然而,目前已知动态系统的有限时间稳定性会提高系统的定位与跟踪精度、加快收敛速度并且对系统中的不确定性与额外扰动不灵敏。而终端滑模控制方法是一种变化的滑模控制方法,它可以达到有限时间内的稳定性。因此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连续型有限时间终端滑模控制方法,它拥有全局有限时间稳定性。为了提高控制系统的鲁棒性,这里采用了一个滑模扰动观测器用来在有限的时间内估计系统中有界的不确定性和扰动。压电陶瓷作动器被看作一个二阶非线性系统进行设计控制器,迟滞特性被当作系统中的主要非线性并给出简单的迟滞模型以便获得更精确的仿真结果。类似的,该控制器的稳定性通过李亚普诺夫分析方法得到了证明。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得到了有益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5-09-20)
赵小兴,姜伟,李巍[9](2013)在《压电陶瓷作动器非对称迟滞的建模与补偿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Bouc-Wen模型不能反映压电陶瓷作动器迟滞的非对称特性而导致其补偿控制精度难以提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Bouc-Wen模型,通过修改形状控制参数使其能够模拟压电陶瓷作动器的非对称迟滞曲线。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辨识了所需的模型参数,进一步研究了基于模型的前馈补偿控制、前馈加PI反馈补偿控制对于实现高精度位移输出的效果;在开环前馈补偿控制实验中,采用改进Bouc-Wen模型比传统Bouc-Wen模型的控制误差可降低约42%;在前馈加PI反馈补偿控制实验中,采用改进Bouc-Wen模型比传统Bouc-Wen模型的控制误差可降低约20%。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控制方式下,采用改进Bouc-Wen模型能够得到比传统Bouc-Wen模型更高的轨迹跟踪精度;与单纯采用基于模型的前馈补偿控制相比,采用基于模型的前馈加PI反馈补偿控制可显着提高压电陶瓷作动器的位移输出精度。(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期刊2013年02期)
阎石,张皓[10](2008)在《利用压电陶瓷作动器对柔性悬臂梁正位反馈控制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验证压电陶瓷智能传感器和驱动器以及正位反馈控制对柔性结构主动控制的有效性.方法将压电陶瓷片分别作为传感器和作动器使用,并粘贴于铝制悬臂梁的表面,对其振动反应实施实时控制.试验过程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5 s为启振阶段,通过激励压电陶瓷作动器使结构产生振动;第2阶段为控制阶段.利用压电陶瓷传感器得到的反馈信号,通过正位反馈算法计算出控制信号.驱动压电陶瓷作动器对结构的振动响应进行实时控制.结果试验得到了模态振动控制与瞬时脉冲振动控制的振动响应曲线,并分别对有控与无控情况进行对比.结论试验结果证明利用压电陶瓷以及正位反馈控制算法能够有效抑制外界激励下的一阶、二阶模态振动和瞬时脉冲扰动引起的结构振动.(本文来源于《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压电陶瓷作动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压电陶瓷作动器被广泛应用于精密定位和控制中,但其本身存在的非对称迟滞非线性特性,严重影响了系统的定位和控制精度。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Bouc-Wen模型的非对称迟滞建模方法,并利用差分进化算法辨识模型参数;基于所建的广义Bouc-Wen模型构建了其具有解析形式的迟滞逆模型,并设计了内模控制方案实现对压电陶瓷作动器的精密跟踪控制;最后在压电陶瓷作动器实验平台,对所提出的建模和控制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对压电陶瓷作动器的建模结果表明,系统建模误差均小于0.051 0,比经典Bouc-Wen模型的建模误差降低约21%~46%;对100 Hz内幅值为20μm的期望位移信号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实时跟踪性能和跟踪控制精度。对100 Hz期望信号的跟踪控制均方根误差为0.491 6μm,相对误差为0.040 2μm,可以很好地满足实际工程需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压电陶瓷作动器论文参考文献
[1].贾高欣,王贞艳.压电陶瓷作动器的率相关迟滞建模与内模控制[J].压电与声光.2019
[2].王贞艳,贾高欣.压电陶瓷作动器非对称迟滞建模与内模控制[J].光学精密工程.2018
[3].赵天,杨智春,刘昊,Kassem,MOHAMMED,王巍.压电陶瓷迭层作动器迟滞蠕变非线性自适应混合补偿控制方法[J].航空学报.2018
[4].贾高欣.基于广义Bouc-Wen模型的压电陶瓷作动器建模与内模控制方法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8
[5].蔡建.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压电陶瓷作动器的建模与控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6].张洋.基于压电陶瓷的主被动一体化作动器及多维隔振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7].郝兵兵.具有迟滞非线性特性的压电陶瓷作动器的建模与控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8].杨柳.压电陶瓷作动器的纳米定位与跟踪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
[9].赵小兴,姜伟,李巍.压电陶瓷作动器非对称迟滞的建模与补偿控制[J].机电工程.2013
[10].阎石,张皓.利用压电陶瓷作动器对柔性悬臂梁正位反馈控制试验[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