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芜市中心小学马悦然
一、要安排有序
一般来讲,充分利用课堂上每一分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因此,在一节课中,教学安排一定要有序,不能过紧,也不能过松。节奏松驰,学生思维会随之情绪低落;节奏过紧,容易产生走过场的现象,学生印象不深,识记困难,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只有做到松紧恰当,才会产生好的效果。另外是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只有抓住重点和难点,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刀刃”上,选择完成教学任务的最佳方法,科学组织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次序,才会取得好的教学成绩。如何做到教学有序,一般来说,应做好六个方面的准备:
1.复习哪些旧识,创设什么情境促进新的迁移,如何导入新课;
2.教学新知识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如何衔接,怎样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3.如何使用教具和学具,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概括结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4.怎样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样科学地安排师生双边活动,怎样把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
5.怎样组织练习和几次反馈,怎样检查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布置怎样的练习题才能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
6.如何板书。这样就会使一节课具有一定的节奏性,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上这些准备如能做好,并能在课堂上实施,就会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设计适度的台阶。台阶过高学生攀登不上去,容易挫伤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心理上产生困惑感,久而久之会丧失自信心;台阶过平,难以激起学生追求知识的心理,也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熟悉教材的前后联系,精心设计适度的台阶。例如:在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教师就应让学生先复习有关的旧知识: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②商不变的性质;③小数点的移动引起数的大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0.56&pide;0.4=?再向学生提问:①这道题能直接计算吗?为什么?②怎样使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根据什么道理呢?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开动脑筋,热烈讨论,认为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转化成除数是整数,即:0.56&pide;0.4=0.56&pide;0.4=1.4围绕这一点设计具有一定台阶的针对性的练习,除法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根据什么道理呢?会使学生在复习有关旧知识时引出新知识,使学生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爱学。
三、要逐渐引深
这里所讲的深,不是知识加深,而是指对于课本中的教学知识理解上要深,学生思维活动要深。例如:在教“两积之和”的应用题时,可以先出示准备题:1.新民食堂买来10袋面粉,每袋25千克,买来大米150千克。面粉和大米共多少千克?学生根据问题想数量关系式,从而得出25×10+150。接着把“大米的千克数”也换成间接条件,就是“两积之和”的题目:2.新民食堂买来10袋面粉,每袋25千克,买来3袋大米,每袋50千克。面粉和大米共多少千克?学生发现问题不变,那么数量关系式也不变,只是条件的叙述变了。通过思考得出:25×10+50×3。通过解答巩固练习,在学生掌握了“两积之和”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再引深为练习3.新民食堂买来10袋面粉,每袋25千克。又买来3袋大米,每袋比面粉多25千克。面粉和大米共多少千克?问题相同,学生也能解得出:25×10+(25+25)×3。接着再变式:4.新民食堂买来10袋面粉,每袋25千克,买来的大米比面粉少7袋,每袋50千克。面粉和大米共多少千克?问题相同,学生也能解得出:面粉和大米共多少千克?学生经过思考得出:25×10+50×(10-7)。还可以把上面的问题改成“面粉比大米多多少千克?”等。学生通过这样的提问、练习,思维更活跃,学习的效果也逐步提高,为以后学习三步、四步应用题打好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