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电晕—吸收法治理有机废气实验研究

脉冲电晕—吸收法治理有机废气实验研究

林鑫海[1]2007年在《脉冲电晕—吸收法治理有机废气的工业应用》文中指出采用电晕放电等离子体与吸收法联用技术对苯系物中的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含氧有机物中的甲醛、甲醇、丙酮、乙酸乙酯的去除情况进行了研究。实验中,考察了电极材料、峰值电压、停留时间、有机物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钨、铜、镍铬合金叁种电极材料中,钨电极对有机物的降解效果最好;峰值电压的提高和停留时间的延长可以提高VOCs的去除率;有机物初始浓度的高低对VOCs的去除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有机物初始浓度的增加使去除率下降,但绝对去除量增加。实验结果表明,当有机物浓度为500mg/m~3以下时,苯乙烯、二甲苯和甲醛最容易得到降解,其降解率可以达到90%以上;甲苯和甲醇的去除率可以达到80%以上;而丙酮和乙酸乙酯只能达到60-70%的去除率。电晕放电-吸收联用法要比单纯的电晕放电对VOCs有更好的去除效果,在采用碱液的情况下,乙酸乙酯的去除率提高幅度最大,其去除率最高可以增加48个百分点,其他物质的去除率也提高了13-25个百分点。工业化试验的研究对象为自行车生产厂静电喷漆产生的废气(主要含二甲苯、乙苯、甲苯、丁醇、乙酸乙酯等有机物)。脉冲电晕——吸收法在处理工业上低浓度VOCs时,苯系物类有机物的去除率在40%左右,含氧类有机物的去除率在70%左右。通过成本核算,电晕放电-吸收法的经济性明显优于热力燃烧法和活性碳吸附法。

徐波[2]2016年在《脉冲电晕—吸收法治理有机废气的工业应用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工业的发展和进步,有机污染物的排放越来越多,有机废气对于空气有着严重的污染,且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脉冲电晕—吸收法是一种治理有机废气的重要方法,本文简要分析了脉冲电晕—吸收法治理有机废气的原理,并探讨了其在工业上的应用,旨在提升脉冲电晕—吸收法在工业有机废气治理上的应用水平。

顾巧浓[3]2006年在《脉冲电晕—吸收法治理有机废气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采用高压脉冲电晕放电结合碱液吸收治理含苯系物、含氯有机物、醛、醇、酮、酯等有机废气(浓度<2000mg/m~3)。采用自制的线—筒式反应器,在反应器壁上均匀地分布碱液膜,实验表明,碱液膜的形成能有效提高VOCs的去除效率。实验考察了电极材料、峰值电压、载气中氧气浓度、停留时间、有机物初始浓度等参数对有机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钨丝、铜丝、Ni—Cr合金丝叁种电极材料中,属钨丝对有机物的降解效果最好。峰值电压的提高,停留时间的延长和氧气浓度的增加均利于VOCs的去除。有机物初始浓度的高低对VOCs的去除效果亦有较大影响,初始浓度增加,去除率下降,但绝对去除量增加。实验发现,在相同反应条件下,苯乙烯、叁氯乙烯、甲醛等物质较容易降解,降解率达到了90%以上,这与其分子结构的稳定性相关。对苯系物的去除率可达70%以上,丙酮和甲醇的去除率可达60%以上。实验通过比较仅电晕放电和电晕—吸收联用对有机物去除率的影响,发现碱液膜的增设能有效提高VOCs的降解效果,尤其是对易溶于碱液的物质,对于苯系物和含氯类有机物,去除率提高了5%~11%,对于甲醛、甲醇、丙酮、乙酸乙酯则提高了20%以上。该法不仅充分利用了活性粒子,还有效地解决了臭氧及其他有害气体的二次污染问题。

王晓云[4]2004年在《脉冲电晕—吸收法治理有机废气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采用电晕放电等离子体与吸收法联用技术对甲苯、二氯甲烷、叁氯乙烯的去除情况进行了研究。 实验中,考察了峰值电压、脉冲频率、载气中氧气浓度、停留时间、入口有机物浓度等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峰值电压提高,有利于VOCs的去除。当峰值电压从15kV提高到25kV时,甲苯、二氯甲烷、叁氯乙烯的去除率分别从28.62%,9.77%和32.67%提高到62.64%,24.37%和65.72%;VOCs去除率还随着脉冲频率、停留时间、氧气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入口有机物浓度对VOCs的去除存在较大影响,入口浓度越高,绝对去除量越大,相对去除率越低;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叁种物质的去除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叁氯乙烯、甲苯、二氯甲烷。这与其自身稳定程度是一致的;甲苯处理后的最终产物为CO_2、CO和H_2O。二氯甲烷和叁氯乙烯的最终分解产物为CO_2、CO、H_2O和HCl。 通过实验还发现,电晕放电反应器与吸收装置联用,去除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并且不同的吸收液对去除率提高的程度也不同,采用10%NaOH作为吸收液效果好于以清水为吸收液。 扩大实验中,将原有流程进行了改造,对大流量有机废气的净化效果进行了初步实验,取得了一些基础数据。

何联候[5]2012年在《脉冲电晕法处理二硫化碳废气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采用脉冲电晕法对二硫化碳(CS_2)废气的去除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考察了峰值电压、脉冲频率、气体初始质量浓度、载气成分和水汽含量等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脉冲电晕法结合现场化学吸收法对CS_2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脉冲电晕法可以有效去除CS_2废气,峰值电压越大,脉冲频率越高,CS_2的去除效果越好。在气体总流量300mL/min、CS_2初始质量浓度110mg/m~3、脉冲频率70Hz及峰值电压20kV的条件下,CS_2在氩气中的去除率较氮气中的去除率从32.5%提高到了44.9%。在氮气或氩气中的主要降解产物为单质硫。CS_2初始质量浓度增大,CS_2的去除率降低,但绝对去除量增加。在氩气中添加20%的氧气后,CS_2的去除率从44.9%提高到了63.4%。在氩气中添加水汽(湿度约为50%)后,CS_2的去除率从44.9%提高到了56.4%。通过FT-IR对气相产物进行检测,发现添加氧气或水汽后的主要降解产物为CO,CO_2,COS和SO_2。将脉冲电晕法与现场化学吸收法结合处理CS_2,发现Ca(OH)_2吸收剂能有效去除SO_2等有害中间产物。通过FT-IR对气相产物进行检测,产物中未发现SO_2,同时CS_2的去除率也有所提高。在以氮气或者氩气为载气的条件下,CS_2的去除率提高并不明显。在氩气中分别添加20%的氧气和水汽(湿度约为50%)后,CS_2的去除率较没有吸收剂存在的情况下分别提高了15%和17%。

周勇平[6]2003年在《直流电晕放电诱导自由基簇射治理VOCs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首先评述了治理有机废气的技术现状,探讨了开发更经济有效的治理方法的迫切性,并阐述了电晕放电技术降解VOCs的研究成果。采用O_2+H_2O作为自由基源物质,从键能的角度研究了实验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表明,从理论上是行得通的。实验研究了采用O_2+H_2O作为自由基源物质对苯进行降解。结果表明,有机废气中苯的浓度的降低有利于降解效率的提高,浓度和降解效率呈双曲线的关系;有机废气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在15s~20s为宜,通过进一步延长停留时间来达到提高降解效率是不经济的;电压的升高有利于降解效率的提高;而温度的升高则对降解效率有不利的影响,但影响趋势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有所减缓;有机废气的含湿量的增加有利于降解效率的提高,但当有机废气含湿量在8%~10%时,降解效率达到最大,随后又开始降低。在电极上进行Cu,Fe,Mn的涂层,对降解效率的影响均不大;但在负极板上进行叁种物质的涂层,得出叁种材料的催化活性的大小依次是Mn>Fe>Cu。实验考察了苯环上带侧链的两种有机物甲苯和二甲苯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甲苯和二甲苯的降解效率都小于苯,降解效率大小关系依次是二甲苯、甲苯和苯。湿度、电压以及温度对叁者的影响都是类似的;停留时间对于叁者的降解效率的影响,在停留时间较短时,差距较大,苯比甲苯、甲苯比二甲苯均低了近40%;但停留时间的延长,差距就不明显。通过对反应产物的分析,发现甲苯的降解产物中,存在着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另外还存在一些未能来得及降解的甲苯分子。二甲苯除了检测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外,还检测到甲苯、苯以及苯酐等微量副产物。对有机物反应机理进行了推测探讨,认为有机物分子结构的不同,对其降解效果影响较大;其降解效率主要区别在于自由基的形成的难易,越易形成自由基的有机物降解效率就越高。其中二甲苯中检测出了微量的副产物,苯和甲苯并未检测出其他的副产物,这表明大多数有机物在电晕放电的作用下降解的比较充分。通过分析研究,认为采用O_2+H_2O作为自由基源物质对芳香烃降解可能的主要形式为:RH+O·→R·+OH·RH+O·→R_1·+R_2O·RH+OH→R·+H_2O浙江大学硕士论文其中,R.、R,·、RZO.等均为有机物离解形成的自由基。

戎晓林[7]2016年在《热等离子体技术在有机废气处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基于有机废气对人们危害及造成的困扰,而传统处理方法存在较多的缺点和问题,难以达到现行的环境标准。等离子体技术被认为是处理有机废气的有效方法,其中热等离子体处理有机废气的研究还比较少。本课题在实验研究中采用高频耦合电容等离子体技术,工程案例中则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技术,两者同属于热等离子体技术。实验以甲烷和甲苯为研究对象,初步得到热等离子体降解有机废气效果,分析降解产物及其随时间变化规律,为实现工业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实际工程中,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技术,以佛山某树脂生产车间废气处理为例,获得热等离子体技术在实际废气处理工程中的处理效果,验证热等离子体技术是否能有效降解有机废气,并计算分析其运行费用。本课题结合等离子体发生器和等离子体电源等实验室现有设备,自行设计了一套高频电容耦合等离子体反应装置。以反应器产生的高频等离子体为热源,甲烷和甲苯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输入功率、系统压力、气体流量、电极间距和催化剂等参数对甲烷和甲苯去除率的影响,并对反应产物CO、CO2、NO和NO2浓度随输入功率和催化剂的变化规律进行探索。反应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放电产生的热等离子体驱动产生大量高能电子,这些高能电子与O2、H2O和N2反应产生O3、·N、·OH、·O等活性粒子,活性粒子和高能电子与有机废气发生氧化、降解反应,使有机废气降解为CO、CO2和H2O等无机小分子。实验结果表明,甲烷和甲苯的去除率都随着输入功率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甲烷的去除率相对甲苯要高,这与甲苯中苯环结构的稳定性高有关系。而对于系统压力和气体流量对甲烷去除率的影响,随着系统压力的增加和气体流量的增加而呈现较少的趋势。电极间距的增加,使得两电极的电场强度减弱,能量密度降低,去除率降低;在输入功率为40W时,电极间距为3cm、6cm和9cm时的甲烷去除率分别为82%、65%和52%。在两电极间放置催化剂后,在低输入功率时,去除率增加较快,随着功率的增加,这种差距变小。在反应器中加入催化剂后,反应产物中CO2、CO和NO的浓度并不是保持一个恒定的值,而是在3分钟时产生CO2、CO和NO的浓度都达到了最高值,然后开始下降,当反应持续30分钟之后基本达到了稳定状态。这主要是因为在反应开始阶段Al2O3的存在会吸附反应气体中的被处理废气,使其浓度增加从而使反应产物的浓度增加,随着反应的进行吸附在Al2O3上的废气被分解,反应趋于稳定。在反应产物的定量分析中,可以发现CO2浓度随着输入功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输入功率的增加,CO的浓度经历过轻度地增长后开始缓慢降低,其原因是随着输入能量的增加,反应产生的一部分CO会被氧化成为CO2。以佛山叁水力泉树脂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废气处理实际工程为例,利用热等离子体技术中的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有机废气。结果表明,废气经过反应器处理后,其产物为CO2、H2O等无害小分子物质,无二次污染气体产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甲苯平均去除率达到95.7%,VOCs总烃的平均去除率达到了93.1%。采用具有超高蓄热功能的二箱蓄热式等离子体反应器,蓄热体与VOCs废气、净化烟气直接换热,可以充分回收燃烧产物中的余热;且其传热速度快,换热效率特别高,排烟温度低至150℃以下,节能效果显着。正常操作运行阶段,无需追加能源,降低燃料消耗。系统投入运行后,年运行费用约15.8万元,日均433元,运行费用较低。

刘江江[8]2006年在《脉冲电晕放电降解气态污染物VOCs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化学品的生产规模和品种迅速扩大,它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与人们的生活越发密切。然而,它们当中有许多物质易于挥发,常以蒸汽的形式散发于空间,其中包括各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简称VOCs)。许多VOCs具有致癌、致畸变、致突变性,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造成空气质量恶化的问题现已受到广泛的关注,在现有正在研究各种各样的治理技术中,放电等离子体技术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治理方法。 本文利用非热平衡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对气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降解进行了实验研究。根据放电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建立了实验装置,本文基于下述两个要素展开实验研究:一方面,放电等离子反应器的结构与高压供电系统的匹配将影响能量的注入,进而影响VOCs的降解;另一方面等离子体与催化剂的协同作用,可以提高降解效率同时提高系统能量效率,因此实验采用了反应器和高压供电系统的不同匹配方式:针-板式电极结构引入脉冲高压和交流高压。并采用了锥形、圆台和扁平叁种放电极;凿-板式电极结构、线-筒式电极结构引入脉冲高压和交流高压。选取甲苯、氯苯作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代表性物质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1) 叁种电极结构引入脉冲高压可以提高电极间的击穿电压,并使流光放电更加稳定,产生瞬间的高能粒子,从而提高甲苯和氯苯的脱除效率。 (2) 针-板式电极结构中,不同的电极形状对放电特性及降解率产生影响,圆台形电极获得最大的甲苯降解率和降解效率,分别为43%和6.2g/Kwh。当采用凿-板式电极结构时,可以使流光放电更加稳定,电能量的注入更加有效。在同等注入能量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甲苯降解率和降解效率,分别为35%和6.5g/Kwh。而且甲苯比氯苯在同等的情况下更易降解。 (3) 利用凿-板式和线-筒式电极结构降解氯苯的实验结果表明峰值电压、氯苯浓度、滞留时间将影响氯苯的降解率,实验发现凿-板式和线-筒式电极结构氯苯降解率随上述参数变化有着共同的特点:反应器峰值电压越高,降解效率越高;随着VOCs浓度的增加降解率降低,滞留时间越短,降解率越低。 (4) 凿-板式和线-筒式电极结构分别引入催化剂,利用脉冲高压来触发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实验对催化剂的引入位置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凿-板式电极结构接地极后引入催化剂和线-筒式电极结构在余辉区引入催化剂有利于有机物的降解。

聂勇[9]2004年在《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治理有机废气放大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有机废气的污染日益受到重视,现有的控制技术尚不完善。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法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理有害废气的新技术。浙江大学从1993年起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治理有机废气的研究,已做了较详细的实验工作:考察了影响去除率的主要因素、与催化剂相结合的协同效应、脉冲电源与交流电源的比较、反应器的评价等,表明该技术能有效的治理低浓度有机废气,同时具有工艺流程短、运行效率高、能耗低、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放大试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基于上述小试成果,本文主要对有机废气中的代表性污染物模拟甲苯废气,在线板式反应器内进行了系统的放大试验研究,同时将该技术应用于实用目标炼油厂模拟恶臭废气(工业上排放的恶臭废气主要是含硫含氮的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治理。试验采用了基于晶闸管开关、Blumlein脉冲形成网络和脉冲变压器技术的高压脉冲电源,其最大输出功率1kW,最大脉冲电压峰值100kV。放大试验规模4~16m~3·h~(-1)。希望通过放大试验研究,解决这一过程技术不同尺度的量化设计和放大问题。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成果和结论如下: 1)应用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在线板式反应器内对模拟甲苯废气的治理进行放大试验,试验考察了峰值电压(峰值电场强度)、重复频率、进口浓度、处理气量各单因素对甲苯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峰值电场强度在9~12kV·cm~(-1)范围内增加,甲苯去除率相应明显提高;当处理气量4m~3·h~(-1)、脉冲电压峰值69kV、进口浓度1180mg·m~(-3)、重复频率300pps时,甲苯的去除率可达88%,反应器的能量利用率在16g·kWh~(-1)左右;甲苯的降解产物主要是CO_2和H_2O,还有少量CO。 2)应用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在叁种不同电极结构的线板式反应器内对模拟甲苯废气的治理进行了放大试验,试验规模4m~3·h~(-1),叁种反应器是(a)无阻挡式、(b)陶瓷板阻挡式和(c)陶瓷板阻挡并负载MnO_x催化剂式。结果表明:甲苯的进口浓度5400mg·m~(-3)、处理气量4m~3·h~(-1)、峰值电压67kV、重复频率300pps时,(a)的甲苯去除率为47%,(b)的为64%,(c)的可达80%,与小试的去除率相比,放大效应不明显;能量密度相同时,(c)的甲苯能量利用率最高,(b)的次之,(a)最低;陶瓷板的阻挡,有效的降低反应器内放电产生的臭氧浓度;峰值电压相同时,陶瓷板的阻挡,有利于提高电压次峰、峰值电流、峰值功率、单脉冲能量及其注入反应器的平均功率;MnO_x催化剂的存在,可强化放电等离子体去除甲苯的过程。 3)应用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在上述线板式反应器内对炼油厂恶臭气体中代表性污染物硫化氢、氨、乙硫醇、叁甲胺的去除进行了试验。试验考察了峰值电压、重复频率、进口浓度、处理气量、背景气体各单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气量10m~3·h(-1),重复频率200pps时,硫化氢、氨、乙硫醇、叁甲胺最大去除率分别为100%,92%,85%,86%;在有正己烷背景气体存在时,乙硫醇的去除可不受低浓度背景气体影响;在高浓度背景气体情况下,乙硫醇的去除率有所降低,其它恶臭废气也有类似规律;产物分析表明:硫化氢和乙硫醇中元素硫大部分转化为二氧化硫,氨、叁甲胺中元素氮大部分转化为氮氧化物,由于恶臭气体本身浓度低,转化后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废气几乎没有异味,也远低于排放标准。 4)应用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技术,以模拟甲苯废气为治理对象,在线板式反应器内进行了结构改进试验。考察了线板式反应器内的电晕线间距及在反应器内引入的折流板对甲苯去除率的影响;通过求解拉普拉斯方程,分析了不同电晕线间距的电晕区范围;通过简化放电回路,分析了反应器峰值阻抗与电源的输出特性阻抗的比值β与电源的能量效率θ关系。结果表明:当电晕线间相互屏蔽效应小时,应缩小电晕线间距,增加沿反应器长度方向上布置电浙已上大学博d匕学仁土金仑文摘要晕极的根数,相应增加了总的电晕区,而当电晕线间相互屏蔽效应开始明显增大时,此时继续追求电晕极的根数将导致总的电晕区减小,反应器设计中,电晕线间距和电晕线与极板间距之比以0.8左右较好;反应器内加折流板,甲苯的去除率有所提高;简化模型分析表明当刀=1时输出功率最大;这与试验结果相符,峰值电压增大,反应器的峰值阻抗降低,其与脉冲电源的输出特性阻抗比值刀趋近1,电源的能量效率相应增大,最大可达92%。 5)将串联全混流反应器物料衡算与等离子体反应动力学模型结合起来分析了线板式等离子体反应器内的化学行为。利用模型分析了工业放大反应器的串、并联组合方式。为了放电电极更好的布置,采用并联组合方式更好。 6)对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技术的有效性、经济性进行了分析;根据放大试验的研究数据,利用线性外推法计算了气量1000扩·h-l的混合恶臭废气脱除电源功耗,并初算了这一气量下的反应器结构参数;对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法与催化燃烧法的技术经济指标作了初步比较。

杨建涛[10]2010年在《脉冲电晕治理含硫恶臭气体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工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恶臭污染(尤其含硫恶臭气体嗅阈值低、毒性大)治理日益受到重视。脉冲电晕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效率高和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在治理含硫恶臭气体方面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研究了反应器串、并联模式以及活性炭纤维吸附协同脉冲电晕降解硫化氢的过程。采用脉冲电晕在介质阻挡(DBD)反应器对乙硫醇和甲硫醚降解及副产物产生进行了研究,对降解机理和反应动力学进行了探讨。论文取得了以下主要结论:1.采用反应器串联和并联模式相对于单一反应器模式,在相同的充电电压下,其放电特性为峰值电压降低、脉冲上升前沿变缓、脉冲宽度增加。在充电电压小于9kV,串联模式和并联模式反应器阻抗比由4.5降低到2.9,电源的能量效率提高约10%。在充电电压分别为13kV和14kV时,串、并联模式H_2S去除率接近100%,而单一模式则只达到88%和91%。处理进口浓度为200mg/m~3的H_2S,串、并联模式及单一模式能量消耗指标分别,为43J/L、51J/L、68J/L,且串联模式与并联模式产生的O_3浓度有所降低。2.采用脉冲电晕-活性炭纤维协同降解硫化氢,在相同充电电压下,复合系统中H_2S的去除率比单一脉冲电晕反应器有很大提高,复合系统的能耗(EC值,降解1分子污染物所需能量)比单一脉冲电晕有所降低,而能量利用率(EY值)有所提高。相对于单一活性炭纤维,在脉冲电晕作用下,ACF对硫化氢的穿透时间最大延长16倍;ACF对硫化氢的降解吸附容量在6kV时提高4.2倍,对O_3的吸附分解容量也提高1.6倍;活性炭纤维能够控制脉冲电晕反应器中生成的副产物如SO_2、O_3和NO_x。3.脉冲电晕-活性炭纤维协同体系在充电电压为6kV时H_2S的去除率比单一脉冲电晕时提高15%,并且H_2S的去除率达到88%时,与单一脉冲电晕在7kV时硫化氢的降解率相当,能耗指标EC值减少21eV/molecules,EY值提高1.7mg/kJ;组合系统比单一脉冲电晕能耗节省26.5%。4.脉冲电晕在DBD反应器中,重复频率、峰值电压提高,甲硫醚(CH_3SCH_3)和乙硫醇(C_2H_5SH)的去除率增大,在适当条件下最终其去除率都能接近100%,但能量利用率在重复频率100pps时最大,分别达到0.338mg/kJ和0.223mg/kJ。增大污染物初始浓度和气体流量,在相同的峰值电压下CH_3SCH_3和C_2H_5SH的去除率都有所降低,但绝对去除量和EY却增大。气体湿度对CH_3SCH_3的去除率有重大影响,增大湿度CH_3SCH_3去除率提高很大,在相对湿度超过30%时,峰值电压达到起晕电压时CH_3SCH_3基本得到去除,能量利用率可达到2.87mg/kJ。O_2含量为5%时,在相同的峰值电压下CH_3SCH_3的去除率最高,能量利用率EY值最大,在27.3kV时达到0.295mg/kJ。增大或者减小O_2含量,能量利用率都降低。5.CH_3SCH_3的初始浓度增大,O_3、NO_x的生成浓度降低;SO_2的浓度随CH_3SCH_3的初始浓度增大而增大,但其生成SO_2的选择性S_B却有所降低;气体湿度为6%,14%时,对O_3的生成有促进作用,对NO_x的生成影响不大;提高气体湿度,SO_2生成浓度增大,但S_B降低。在相同峰值电压下,SO_2生成浓度随O_2含量的增大而增大,O_2含量大,硫元素的氧化较为彻底,生成SO_2的S_B增大。6.通过产物分析,对CH_3SCH_3和C_2H_5SH的降解机理进行了初步推测,认为在脉冲电晕放电处理污染物时,自由基的反应是主要的中间步骤。通过对CH_3SCH_3降解动力学模型进行拟合,认为其降解过程符合没有自由基终止的动力学模型。

参考文献:

[1]. 脉冲电晕—吸收法治理有机废气的工业应用[D]. 林鑫海. 浙江工业大学. 2007

[2]. 脉冲电晕—吸收法治理有机废气的工业应用分析[J]. 徐波. 科技展望. 2016

[3]. 脉冲电晕—吸收法治理有机废气实验研究[D]. 顾巧浓. 浙江工业大学. 2006

[4]. 脉冲电晕—吸收法治理有机废气实验研究[D]. 王晓云. 浙江工业大学. 2004

[5]. 脉冲电晕法处理二硫化碳废气实验研究[D]. 何联候. 浙江工业大学. 2012

[6]. 直流电晕放电诱导自由基簇射治理VOCs试验研究[D]. 周勇平. 浙江大学. 2003

[7]. 热等离子体技术在有机废气处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 戎晓林. 广州大学. 2016

[8]. 脉冲电晕放电降解气态污染物VOCs的实验研究[D]. 刘江江. 大连理工大学. 2006

[9].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治理有机废气放大试验研究[D]. 聂勇. 浙江大学. 2004

[10]. 脉冲电晕治理含硫恶臭气体研究[D]. 杨建涛. 浙江大学. 2010

标签:;  ;  ;  ;  ;  ;  ;  

脉冲电晕—吸收法治理有机废气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