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行为的目的论文-张红岩

言语行为的目的论文-张红岩

导读:本文包含了言语行为的目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意冒犯性话语,不礼貌,目的原则,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的目的论文文献综述

张红岩[1](2016)在《汉语中有意冒犯性言语行为的目的分析——以《西游记》和《水浒传》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冒犯性言语行为是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一种普遍存在的不礼貌现象。有意冒犯性言语行为是指说话人故意以不礼貌的言语行为为手段引起听话人的不快。本文基于"目的原则",对文学名着《西游记》和《水浒传》中的有意冒犯性话语进行语用分析,指出了任何言语行为都具有目的性,目的原则是言语行为目的分析的基石。(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6年05期)

李雪[2](2016)在《目的原则下美国总统辩论的言语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是言语生成的原因。顾曰国和钱冠连曾使用目的分析言语行为,认为言语行为是有目的的,但是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2003年,廖美珍通过研究大量的法庭审判材料,提出了目的原则理论。2005年,廖美珍将目的原则用于语用学研究,提出了目的的分析程序和模式。随着目的原则理论的发展,它被应用于法庭谈判、人物访谈、公司招聘、戏剧文本的分析中,但研究对象是处在相对平静和谐的环境下的言语,很少有学者使用目的原则对突发或冲突环境下的言语进行研究。论文作者认为在辩论中,论辩双方在冲突性的环境下,会有意识地组织言语来阐述观点达到其目的,因此目的原则理论可以被用来分析辩论中的言语行为。美国总统辩论有悠久的历史,民众对其熟悉程度高,因此本文选取2012年美国总统辩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目的原则理论的分析模式进行研究,对辩论者和观众都具有启示作用。本文以目的原则为理论框架,通过描写和阐释的方法,从目的层次、目的策略和目的连贯叁个方面,分析2012年美国总统辩论的言语行为。在目的层次角度,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层次关系分析政治辩论的言语行为,说明辩论者言语行为的层次性。在目的策略角度,通过讲故事、反问和讽刺的策略,分析辩论者为了达到目的而使用的策略。在目的的连贯方式角度,从宏观和微观探讨言语行为的关联程度,讨论辩论者的言语连贯。通过分析得出,目的的互动通过言语行为表现出来,为了达到目的、取得效果,言语行为具有层次性、策略性和连贯性。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引言,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语料选择和总体框架。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回顾了近年来学者对于目的原则理论的应用研究、言语行为理论的研究和政治辩论的研究。第叁章是理论框架,描述了目的原则的理论基础、目的原则下的语用学任务和目的分析模式。第四章是文章的主体,本文通过描述和阐释的方法,从目的层次、目的策略和目的连贯叁个方面,对政治辩论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第五章是结论,介绍了现有研究的主要发现、局限性和对未来研究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6-05-01)

杨黎[3](2015)在《目的语环境中美国留学生汉语感谢言语行为的习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美国汉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书面语篇补全测试考察了语言水平、语言环境与汉语学习者感谢言语行为语用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与初级汉语学习者相比,高级学习者感谢策略的使用更接近于汉语母语者;(2)初级学习者似乎更容易将母语的感谢策略迁移到汉语中;(3)汉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并没有随着他们在目的语环境居住时间的增加而有显着的提高。最后,本文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并强调了语用教学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世界汉语教学》期刊2015年04期)

廖美珍[4](2012)在《目的原则和言语行为互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存在互动中。互动有言语互动和非语言互动。在言语互动中,语言符号是互动的载体,是形式,互动的实质是目的。言语互动不仅有主体间互动,还有主体内互动。主体内互动是主体间互动的基础。言语互动有层次,目的体现在互动的所有层面。目的和目的关系影响互动策略和互动结构。(本文来源于《外语学刊》期刊2012年05期)

王潇[5](2012)在《冒犯言语行为的“目的”分析——以访谈节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冒犯言语行为是人们之间交往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它既可以发生在同一文化内部,也可以发生在跨文化交际当中;既可以发生在非正式的交际场合,也可以发生在正式的交际场合。文章运用"目的原则",从产生语境、机制及后果对冒犯言语行为进行了语用分析。"目的原则"是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和继承,任何言语行为都具有目的性,冒犯言语行为的产生亦是如此。(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赵敏[6](2012)在《目的原则下的教师课堂言语行为及非言语行为分析——以某高中英语教学比赛示范课课堂实录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原则是由我国着名学者廖美珍教授在搜集研究大量法庭话语语料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原则认为:任何理性的人的理性言语行为都是有目的的。该研究从目的和目的层次,目的手段,目的与权势,目的层次角度分析。目的原则不仅可以用于分析法庭话语,同样适用于教师课堂言语行为分析,而且,还适用于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分析。(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期刊2012年07期)

王雪[7](2012)在《目的原则视域中辩论赛言语行为互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言语行为的实施不仅是说话人在以言行事,也因为取效行为使说话人和听话人处于互动中,这将单个言语行为的研究提升到了互动层面。本文通过研读大量全国大专辩论会的辩词,从目的原则视角不仅探讨了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不同的目的关系,更对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言语行为互动及其策略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首先对辩论赛的话语特点和语言学研究进行阐释,并回顾以“施事行为”和“取效行为”为重心的言语行为研究,然后对目的原则理论进行了系统的介绍,最后在目的原则理论框架下分析和解释辩论赛言语行为互动以及互动的层次性和策略性。最后本文得出如下结论:取效行为和取效结果的区分使言语行为互动成为可能;言语行为互动就是目的的互动,言语行为的互动结构依赖于交际主体的不同目的;言语行为的互动具有层次性和系统性。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言语行为都会传达自己的目的,双方会为了实现自己的或共有的目的进行互动,因此,言语行为主体判断和推测对方的目的将会有利于交际的顺利进行或者己方目的的更好实现。(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2-05-10)

杨志红[8](2010)在《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目的、意义及缺陷》一文中研究指出言语行为理论将语言的形式与功能结合起来,为比较不同语言中的言语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言语行为理论实际关注的是"语言"而非"言语",因此跨文化言语行为对比研究应更关注言语行为深层结构差异。(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5期)

黄萍[9](2009)在《意向性·言语行为·目的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当代哲学家塞尔认为语言哲学是心灵哲学的一个分支,并通过语言来解释意向性。中国当代学者廖美珍指出,对言语行为的研究必须考虑目的,提出了语用研究的新途径——目的原则。本文分别对塞尔的"意向性理论"和廖美珍的"目的原则"作以介绍,从理论的研究使命、言语行为、意义和语言的社会性等方面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了意向、目的、言语行为、意义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分别对语言研究作出的贡献。(本文来源于《外语学刊》期刊2009年04期)

言语行为的目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是言语生成的原因。顾曰国和钱冠连曾使用目的分析言语行为,认为言语行为是有目的的,但是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2003年,廖美珍通过研究大量的法庭审判材料,提出了目的原则理论。2005年,廖美珍将目的原则用于语用学研究,提出了目的的分析程序和模式。随着目的原则理论的发展,它被应用于法庭谈判、人物访谈、公司招聘、戏剧文本的分析中,但研究对象是处在相对平静和谐的环境下的言语,很少有学者使用目的原则对突发或冲突环境下的言语进行研究。论文作者认为在辩论中,论辩双方在冲突性的环境下,会有意识地组织言语来阐述观点达到其目的,因此目的原则理论可以被用来分析辩论中的言语行为。美国总统辩论有悠久的历史,民众对其熟悉程度高,因此本文选取2012年美国总统辩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目的原则理论的分析模式进行研究,对辩论者和观众都具有启示作用。本文以目的原则为理论框架,通过描写和阐释的方法,从目的层次、目的策略和目的连贯叁个方面,分析2012年美国总统辩论的言语行为。在目的层次角度,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层次关系分析政治辩论的言语行为,说明辩论者言语行为的层次性。在目的策略角度,通过讲故事、反问和讽刺的策略,分析辩论者为了达到目的而使用的策略。在目的的连贯方式角度,从宏观和微观探讨言语行为的关联程度,讨论辩论者的言语连贯。通过分析得出,目的的互动通过言语行为表现出来,为了达到目的、取得效果,言语行为具有层次性、策略性和连贯性。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引言,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语料选择和总体框架。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回顾了近年来学者对于目的原则理论的应用研究、言语行为理论的研究和政治辩论的研究。第叁章是理论框架,描述了目的原则的理论基础、目的原则下的语用学任务和目的分析模式。第四章是文章的主体,本文通过描述和阐释的方法,从目的层次、目的策略和目的连贯叁个方面,对政治辩论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第五章是结论,介绍了现有研究的主要发现、局限性和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言语行为的目的论文参考文献

[1].张红岩.汉语中有意冒犯性言语行为的目的分析——以《西游记》和《水浒传》为例[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6

[2].李雪.目的原则下美国总统辩论的言语行为研究[D].河北大学.2016

[3].杨黎.目的语环境中美国留学生汉语感谢言语行为的习得[J].世界汉语教学.2015

[4].廖美珍.目的原则和言语行为互动研究[J].外语学刊.2012

[5].王潇.冒犯言语行为的“目的”分析——以访谈节目为例[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6].赵敏.目的原则下的教师课堂言语行为及非言语行为分析——以某高中英语教学比赛示范课课堂实录为例[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2

[7].王雪.目的原则视域中辩论赛言语行为互动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2

[8].杨志红.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目的、意义及缺陷[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

[9].黄萍.意向性·言语行为·目的原则[J].外语学刊.2009

标签:;  ;  ;  ;  

言语行为的目的论文-张红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