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投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直接投资,效率,高管,摩擦,权力,中美,关系。
投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李方智,童藤,薛心蓓,李雪平[1](2019)在《能源消费、出口与外国直接投资关系的Bootstrap ARDL检验:基于我国的经验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室气体排放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以及实施全球环境治理的焦点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贸易、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持续扩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快速攀升。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中国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2015年中国向IPCC提交了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的减排承诺目标:到2030年左右,CO_2排放达到峰值;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_2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受限于我国"富煤少油缺气"的能源禀赋特点,减排承诺面临着巨大挑战。在当前的开放型经济环境条件下,从贸易和FDI视角研究中国碳排放问题,对于中国实现减排目标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侯蕾[2](2019)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双边投资关系再审视:全球价值链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美双边投资的快速发展,强化了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依赖关系。而中美贸易摩擦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对双边投资将产生负面影响。但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看,促进中美双边投资的基础仍然存在,中方在深化国内改革和改善外部投资环境方面已做出积极努力,继续推动发展双边投资关系才是符合两国利益的正确选择。(本文来源于《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范定祥,来中山[3](2019)在《企业财务绩效对政府补助与研发投资关系的调节效应——基于华东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选取华东7省2013-2018年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样本,实证分析政府补助与研发投资的关系,并探究企业财务绩效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华东高新技术企业整体财务绩效不佳,政府补助对于企业研发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政府补助显着地促进了企业的研发投资;财务绩效对政府补助与研发投资的促进关系有显着负向调节作用;按企业年龄分组,政府补助对年轻型、成长型企业研发投资的促进作用比成熟型企业更显着,且随着企业年龄的增大财务绩效的负向调节作用呈正"U"型;按产权性质分组,政府补助与国有和非国有企业的研发投资均显着正相关,而财务绩效对两者的正相关关系在国有企业中起显着正向调节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起显着负向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华东经济管理》期刊2019年11期)
安德烈斯·施瓦曾伯格,王宇[4](2019)在《中美直接投资关系:现状与前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投资在美中经贸关系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在美投资主要投资于美国国债和私人债券,美国对华投资主要是外国直接投资。由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美中贸易摩擦,近年来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开始放缓;美国对中国直接投资净流入也出现下降。美国《外商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进一步加强了对非控制性投资交易及外资对美国企业控制权变化等内容的审查。美中投资协议谈判前景仍不明朗。(本文来源于《金融发展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杨慧[5](2019)在《财政透明度与外商投资关系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投资不足成为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在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吸引外商投资显得尤为重要,而财政透明度是外商投资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基于2009-2016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阶段最小二乘法分析了财政透明度与外商投资的关系。结果表明,提高财政透明度有利于增加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促进资本和先进技术的流入,进而拉动经济增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会吸引外商投资,而政府的过度干预会挤出外商投资。以上结论对于完善财政信息披露制度、吸引外商投资以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政策启示。(本文来源于《财政监督》期刊2019年15期)
李艳秀,毛艳华[6](2019)在《异质性FTA与对外直接投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经验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入反映FTA异质性的FTA深度、第叁国因素等拓展分析FTA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文章首先通过构建FTA纵向深度指标体系测算了FTA深度异质性,然后从"第二代"FTA规则出发分析了其影响投资的机制,并在知识资本模型和Baltagi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分析了我国与东道国FTA深度,东道国与第叁国FTA深度及其优惠市场规模对我国OFDI的影响。结论表明,我国与东道国双边FTA深度、东道国与第叁国签订的FTA深度及其优惠市场规模与我国对东道国的OFDI呈正相关关系;且当加入东道国与第叁国的FTA深度时,要素禀赋差异和地理距离对我国OFDI的作用会在显着性上有所改变;整体而言,东道国与第叁国签订深度FTA会直接和间接促进我国的OFDI,并且会抑制地理距离对我国OFDI产生的负面效应。(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探索》期刊2019年06期)
张赛赛[7](2019)在《中美双边直接投资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和美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而且也是在贸易、投资以及金融等诸多领域存在最大差异的经济体。虽然中美两国分别为新兴市场国家中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国家和发达国家中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国家,但是目前中美双边直接投资的规模却远远低于这两个国家的体量,与每年6000多亿美元的双边贸易的规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从理论上说,双边直接投资与贸易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中美双边直接投资的发展有助于缓解双边贸易中长期存在的贸易失衡以及由此引发的贸易冲突。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企业对美国的直接投资一直是短板。直至2015年,中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流量才超过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由此可见,中美双边直接投资关系之间存在着显着的非对称性。特朗普执政以来不仅承袭了其前任总统对中国企业赴美投资实施的选择性投资保护主义政策,而且还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政策,即签署了具有明显针对中国的《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FIRRMA)。基于这一背景,对中美双边直接投资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通过研究中美双边直接投资关系的历史发展,特别是深入分析其影响因素,能够拓展有关中美经济关系研究的范围和视角,从而推动国内学术界对中美经济关系的研究;有助于国内学术界对中美经济关系的走向即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准确的预测和判断,从而为中国决策层如何更好地实施对外开放战略提供理论依据;为中国企业如何在开展对美直接投资的过程中更好地趋利避害提供决策参考。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论文分为叁个部分(共六章)。第一部分(即第1章)为绪论。通过选题背景、选题意义以及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归纳,提出了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即“中美双边直接投资规模为什么没有达到正常水平”、“是哪些因素影响了中美双边直接投资关系的发展”以及“如何在中美双边经济关系跌宕起伏的背景下继续推动中美双边直接投资关系的发展”。第二部分(包括第2章、第3章和第4章)首先对中美双边直接投资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主要特征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并且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中美政治关系对双边直接投资的影响,认为中国对美直接投资更具脆弱性。论文的第3章和第4章分别对影响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影响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认为美国的党派政治是推动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成立和发展的主要推手;而该委员会对外国投资实施的“国家安全”审查已经成为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发展的“拦路虎”。为了防止中国获取高新技术,美国政府不仅限制中国对美直接投资,而且还采取出口管制政策与投资限制结合的手段限制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美国政府实施的针对中国企业的选择性投资保护主义政策,已经成为阻碍中美双边直接投资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认为,制度因素是影响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这种制度因素主要是通过东道国制度质量本身和东道国与美国的相对制度距离这两个途径,对美国的对华直接投资产生影响。同时,中国的东、中、西部在吸引美国直接投资方面各有不同的优势,中国在制定引资政策时应该因地制宜,不宜“一刀切”。第叁部分(包括第5章和第6章)首先分析了目前处于搁置状态的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以及美国《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FIRRMA)及其对中美双边直接投资关系的影响。本文认为,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未能在奥巴马总统的任期内顺利完成,主要是因为双方在核心条款方面存在冲突,但谈判已经具备从冲突走向趋同的基础。本文认为,基于《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具有明显针对中国企业的意图,中国政府应该积极推动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的重启;中国企业应该提前做好应对该法案对赴美投资不利影响的前瞻性举措。论文对中美双边直接投资关系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认为从长期来看,随着中美两国经济的竞争性的增强,双边直接投资关系会面临一段艰难的调整期;而在这到来之前的很长时间里,中美双边直接投资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叁个方面:第一,在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的第3章对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背后的美国党派政治这一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第二,对中国东、中、西部在吸引美国直接投资上的不同优势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第叁,基于制度的视角,对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中存在的冲突以及导致冲突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谈判具有从冲突走向趋同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推进谈判进展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郑凡星[8](2019)在《高管权力、机构投资者与企业过度投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企业中,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高管与企业的利益并不一致,在与其他股东、董事、投资人信息不对称时高管很可能会从自己的利益角度出发做出投资决策。在我国国有企业中,高管权力高度集中,有的企业甚至会出现“一言堂”的情形,而民企大股东出任总经理的现象也使得高管拥有对公司的超强控制权,为其利用权力寻租提供了便利条件。企业高管出于构建“经理帝国”、增加自身薪酬、稳固自身地位等目的以及存在短视行为,当其权力较大时便会将企业资金过度投向某些领域,从而引发过度投资。机构投资者作为企业的外部投资者,得益于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与国家政策的支持,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持股种类与持股比例不断增加,成为了我国证券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机构投资者利用其资金规模大、信息处理力强以及高端人才多等优势,在公司治理中取得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逐渐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否通过机构投资者制约企业高管权力进而抑制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本文选取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3-2017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高管权力与企业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进一步分析机构投资者对高管权力与过度投资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分析发现:高管权力与过度投资之间显着正相关;从机构投资者整体来看机构投资者并没有对高管权力导致的过度投资产生抑制作用,而从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角度出发发现,相较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稳定型机构投资者能够发挥抑制高管权力与企业过度投资之间关系的作用。最后,针对实证结论并结合我国企业发展实际,本文从预防高管异常权力过度膨胀、发挥机构投资者的治理作用和改善企业过度投资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9-05-27)
魏昕[9](2019)在《自由现金流视角下的高管权力、机构投资者和企业非效率投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作为宏观经济的微观主体,其投资效率对社会整体投资质量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委托代理矛盾不可避免,高管掌握的权力为管理层和股东之间利益的背离做了助推器,会对企业投资效率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探究不同情况下高管权力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作用十分必要。再观察近年我国A股市场,散户向机构化投资的趋势已然形成,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出台政策推动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推动资本市场良性发展。可见,机构投资者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维度,或许能在约束高管权力从而提高企业投资效率的路径上发挥重要作用。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高管权力、机构投资者和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关系。首先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高管权力下的非效率投资和机构投资者的治理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及逻辑论证,并将自由现金流作为高管投资决策的重要前提,考虑了自由现金流富余和短缺的不同状况下高管权力对企业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的影响,以及机构投资者的调节作用。进而,选取2010-2017年中国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假设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内生性检验及稳健性检验等实证论证,得到结论如下:(1)基于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行为金融学,高管权力越大,越会加剧企业的非效率投资程度。其中,在自由现金流富余的企业中,高管权力会加剧投资过度程度;在自由现金流短缺的企业中,高管权力会加剧投资不足的程度。(2)机构投资者能够显着削弱高管权力对企业非效率投资带来的加剧作用。其中,在自由现金流富余的企业中,机构投资者更能够显着削弱高管权力对过度投资带来的加剧作用;但在自由现金流短缺的企业中,机构投资者难以对高管权力带来的投资不足起到有效治理作用。(3)机构投资者的独立性和稳定性越强,对高管权力带来的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越大。本文的主要贡献是,(1)选取公司治理体系中的高管权力要素和机构投资者要素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作出解释,为权力框架下投资异化行为的外部治理因素研究提供新的思路。(2)从自由现金流的视角切入,深入分析了在高管投资决策的重要前提——自由现金流的不同状况下,高管权力、机构投资者对非效率投资双向维度的影响,使结论更为丰富和细化。(3)基于结论对公司治理和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实践提出了具体建议,对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相关治理机制、优化金融环境、提高企业投资效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5-01)
史云霞[10](2019)在《股权激励、代理成本与非效率投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投资效率的高低与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高效率的投资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收益,也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对于投资过度、投资不足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任何一方的存在都会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阻碍企业的长久发展。在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关系普遍存在的情形下,管理者自利行为层出不穷,极大地损害了所有者的利益,若想降低这种代理成本,就需要股权激励制度进行约束,而2016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的颁布不仅规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行为,使管理者能够与所有者一起参与剩余收益的分享,同时也为缓解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的代理冲突,缩小利益差距,抑制非效率投资行为提供了指引。由现有研究成果可知,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仅停留在股权激励对非效率投资的直接影响上,且研究结论尚存在分歧,鲜有学者将代理成本作为中介效应,研究股权激励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作用,因此,本文分别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分析投资过度、投资不足的非效率投资水平,检验股权激励实施与否、股权激励强度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机制以及代理成本的中介作用,进一步丰富了现有的研究成果,使研究更具针对性,同时也为我国上市公司设计合理的激励比例,减少非效率投资行为,完善内部治理体系提供了参考。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2015-2017叁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股权激励机制对代理成本以及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作用,重点检验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指引下,采用文献研究和规范研究的方法对股权激励、代理成本与非效率投资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归纳,界定股权激励、代理成本和非效率投资的相关概念,并在信息不对称理论、激励理论、委托代理理论、非效率投资理论的基础上,分别论述股权激励与非效率投资、股权激励与代理成本、代理成本与非效率投资以及叁者间的传导机制,进而提出研究假设: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非效率投资行为,而股权激励机制的实施不仅能够抑制投资过度、投资不足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也能显着抑制企业的代理成本,而且激励比例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同时代理成本与非效率投资二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理论分析之后,借助CSMAR国泰安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筛选整理,最终得到7335份样本数据,并对文中涉及的具体衡量指标进行了界定,在Richardson模型的基础上度量了企业的非效率投资水平,构建了叁者之间的关系模型,采用实证研究法对相关变量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结果分析,实证检验股权激励对非效率投资的具体影响,以及在加入代理成本这一中介变量之后,进一步检验代理成本是否在股权激励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中发挥着传导作用,并通过稳健性检验结果验证本文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现阶段,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的非效率投资行为;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企业的投资过度现象,也可以极大地缓解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的代理冲突,降低代理成本,而且激励比例越大、强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股权激励的激励效用,减少非效率投资现象,本文提出如下建议:企业需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自身发展的股权激励方案,建立有效地投资效率评估系统,同时在现有市场机制下建立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市场,缓解企业的代理冲突,当然我国政府也需逐渐加大对股权激励的关注力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当前的股权激励行为,使股权激励计划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激励效用,从而减少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本文来源于《甘肃政法学院》期刊2019-05-01)
投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美双边投资的快速发展,强化了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依赖关系。而中美贸易摩擦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对双边投资将产生负面影响。但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看,促进中美双边投资的基础仍然存在,中方在深化国内改革和改善外部投资环境方面已做出积极努力,继续推动发展双边投资关系才是符合两国利益的正确选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投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方智,童藤,薛心蓓,李雪平.能源消费、出口与外国直接投资关系的BootstrapARDL检验:基于我国的经验考察[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2].侯蕾.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双边投资关系再审视:全球价值链的视角[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范定祥,来中山.企业财务绩效对政府补助与研发投资关系的调节效应——基于华东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9
[4].安德烈斯·施瓦曾伯格,王宇.中美直接投资关系:现状与前景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9
[5].杨慧.财政透明度与外商投资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政监督.2019
[6].李艳秀,毛艳华.异质性FTA与对外直接投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经验的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9
[7].张赛赛.中美双边直接投资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影响因素[D].吉林大学.2019
[8].郑凡星.高管权力、机构投资者与企业过度投资关系研究[D].华侨大学.2019
[9].魏昕.自由现金流视角下的高管权力、机构投资者和企业非效率投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10].史云霞.股权激励、代理成本与非效率投资关系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