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通气时限论文-谢云斌,邵东华

无通气时限论文-谢云斌,邵东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通气时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通气安全时限,全麻诱导期,低氧血症

无通气时限论文文献综述

谢云斌,邵东华[1](2019)在《全身麻醉诱导期无通气安全时限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无通气安全时限(duration of non-hypoxic apnoea)是指全麻诱导期麻醉医师进行气管插管的安全时间。对历年来无通气安全时限的相关研究进行概述。既往研究发现无通气安全时限受到患者体重及诱导时通气方式、体位、人工气道工具等因素的影响。未来在如何延长全麻诱导期无通气安全时限方面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临床与病理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谢云斌[2](2019)在《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对全麻诱导期无通气安全时限影响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对全身麻醉诱导期无通气安全时限的影响。方法选取120名于全身麻醉下进行择期手术的女性患者(其中包括妇科75例,乳房外科45例),ASA I-Ⅱ级。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咪达唑仑组(M组)以及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40例。C组在进行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2ml生理盐水,随后泵注40ml生理盐水。M组在进行诱导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注射液0.02mg/kg(稀释至2ml),随后泵注40ml生理盐水。D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2ml生理盐水,随后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0.5μg/kg(稀释至40ml)。泵注时间均为10分钟。随后使用密闭面罩预吸氧(3分钟)。静脉麻醉诱导(所用药物均为芬太尼、依托咪酯及罗库溴铵)后气管插管。记录从静脉推注罗库溴铵完毕到SpO_2降至92%的时间,即无通气安全时限。操作过程中不对患者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于患者进入手术室时(BG1)、泵注药物(或生理盐水)结束时(BG2)、预吸氧3分钟时(BG3),SpO_2降至92%时(BG4)采集动脉血并对其进行血气分析。监测并记录患者进入手术室时(Ta)、开始预吸氧时(Tb)、开始全麻诱导即刻(Tc)、推注肌松药完毕即刻(Td)、插管完成即刻(Te)、氧饱和度降至92%时(Tf)及氧饱和度恢复至99%时(Tg)各时刻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1、D组无通气安全时限明显长于C组和M组(P<0.05),D组较M组无通气安全时限延长约28秒。2、叁组患者在Ta时刻的MBP及HR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在Ta时刻之后的每个后续记录时刻点中,D组的HR均明显低于C组及M组(P<0.05)。Tb时刻,M组HR明显低于C组(P<0.05)。3、叁组患者在各个时刻测得动脉血气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数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咪达唑仑相比,右美托咪定在围插管期拥有更长的无通气安全时限,相对而言,围插管期安全性更高。(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9-04-01)

李子嘉,芦坤,王凯,赵颖茵,黄霞[3](2017)在《全麻诱导期间空气面罩通气与纯氧面罩通气的无通气安全时限和气管插管时长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全麻诱导期间空气面罩通气与纯氧面罩通气的无通气安全时限和气管插管时长的比较。方法选择80例ASA分级Ⅰ~Ⅱ级,预计无困难气道并拟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患者全麻诱导前常规用纯氧行预给氧(n=40);Ⅱ组患者全麻诱导前空气面罩通气(n=40)。两组患者均由两位有经验的麻醉医师在诱导期间进行面罩通气和气管插管,由助手进行气体的调整(给纯氧或给空气)和脉搏氧饱和度(SpO_2)及相关指标的观察记录。在完成气管插管前SpO_2低于90%则认定为失败病例,同时给予纯氧面罩通气。在气管插管完成后均不予通气,直至SpO_2降至90%。记录失败病例数,无通气安全时限(即无通气状态下SpO_2≥90%的持续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长。结果两组均无失败病例。Ⅰ组和Ⅱ组的无通气安全时限分别为469.5±143.0 s和63.6±20.0 s,气管插管时长分别为34.4±12.6 s和32.8±9.6 s。两组的无通气安全时限均显着大于气管插管时长(P<0.01)。两组的气管插管时长的差异以及气管插管完成时SpO_2≥90%例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无通气安全时限显着小于Ⅰ组(P<0.01),且和体质量指数显着相关(P<0.05)。结论对于有经验的麻醉医师,空气面罩通气情况下的全麻诱导可提供较充足的无通气安全时限以完成气管插管。(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程涛,王艳辉,赵江,陈英[4](2016)在《两种吸氧法对全麻无通气安全时限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鼻导管吸氧法与传统吸氧去氮法对全麻无通气安全时限的影响。方法:全麻择期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叁组:A组,鼻导管通气5分钟后行快速顺序诱导(RSI);B组,鼻导管通气10分钟后行快速顺序诱导(RSI)。C组,常规正压通气。叁组患者的吸氧流量均为5L/min。插管成功后待SPO2降至90%时再迅速连接麻醉机的呼吸回路并进行手控正压通气,以保证患者的安全。记录叁组患者的无通气安全时限,诱导前、停止通气即刻、及SPO2降至90%时的血气分析值。结果:A组的无通气安全时间为(344.73±27.44)s,B组为(433.93±24.73)s,C组的无通气安全时间为(295.83±18.32)s,P<0.05。结论:鼻导管通气比传统正压通气无通气安全时限长;鼻导管通气10min比5min无通气安全时限长。(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期刊2016年S1期)

任应斌,栗静,陈勇,高俊伟,王文波[5](2016)在《呼气末正压通气对小儿全身麻醉诱导期无通气时限的影响及与年龄和体重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小儿全身麻醉诱导期无通气时限的影响及与年龄和体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该院收治的行全身麻醉择期手术的患儿1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丙泊酚、罗库溴铵以及芬太尼,自主呼吸减弱以后对照组给予面罩给氧,并给予压力控制模式辅助机械通气,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PEEP,两组机械通气的时间均设定为3 min,记录两组机械通气停止到脉搏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到99%(t_(99))、95%(t_(95))以及90%(t_(90))的时间。两组小儿无创通气时限(t_(90))和年龄、体重的相关性分析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法。结果研究组t_(99)、t_(95)和t_(90)分别为(129.8±23.1)s、(162.4±12.9)s和(178.2±14.2)s,对照组t_(99)、t_(95)和t_(90)分别为(134.7±21.9)s、(171.4±16.8)s和(183.1±13.9)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年龄(R~2=0.896)、体重(R~2=0.879)与无通气时限线性拟合性较好,研究组年龄(R~2=0.612)、体重(R~2=0.409)与无通气时限线性拟合性减小;研究组相关系数0.769和0.651显着低于对照组相关系数0.952和09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EP对小儿全身麻醉诱导期无通气时限的影响较小,可以减小年龄和体重对其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6年06期)

盛嘉君[6](2015)在《氧化亚氮—氧气去氮对全麻诱导期无通气安全时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比较全麻诱导期用50%笑气-氧气、50%氧气-氮气或100%氧气预吸去氮对呼吸停止安全时限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成50%笑气-氧气组(A组)、50%氧气-氮气组(B组)和100%氧气组(C组),新鲜气体流量为10升/min,每组各50例。全身麻醉诱导前密闭面罩下分别给予3组患者不同气体自主呼吸3min。全麻诱导后可视喉镜下经口行气管插管,保持导管口开放于空气中,分别记录3组患者自呼吸停止SpO_2下降至:95%(T95)、92%(T92)、90%(T90)的时间,自主呼吸停止到SpO_2降至90%期间不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SpO_2降至90%即刻行机械辅助正压通气。结果:3组预吸开始至静脉推注罗库溴铵完毕时间分别为193±13s、190±14s、189±10s,无统计学差异。3组T95、T92、T90分别为:C组337±104s、436±101s和464±103s明显长于A组208±58s、237±65s和250±67s(P<0.05)长于B组181±42s、213±47s和223±46s(P<0.05)。C组的安全时限(464±103s)显着长于A组(250±67s,P<0.05),A组的安全时限长于B组(223±46s,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紧闭面罩下预吸3min后,吸入纯氧患者的无通气安全时限长于吸入50%笑气-氧气患者的无通气安全时限,后者较吸入50%氧气-氮气患者的安全时限长。(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5-05-05)

邵大清[7](2015)在《全麻诱导期正压通气对Ⅰ度肥胖患者无通气安全时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全麻诱导期预吸氧可置换肺内氮气而增加机体氧储备,使得机体在气管插管操作时避免低氧血症的出现。肥胖患者因为肺功能残气量(FRC)低而导致的机体氧储备下降,容易出现诱导期低氧血症。诸多研究提示在病态肥胖患者[体重指数(BMI)>35kg.m-2]麻醉诱导期应用10cmH2O水平PEEP使无通气安全时限延长。在国内肥胖人口体重分布上,BMI介于25.0~29.9(kg.m-2)的肥胖者所占比例大,根据《亚洲人群肥胖诊断标准》属于Ⅰ度肥胖。而应用正压通气在此类患者的效价比如何尚未明确。研究目的观察Ⅰ度肥胖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应用持续气道正压(CPAP)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模式对无通气安全时限的影响,并与0压通气组及低体积分数氧气通气组进行比较,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方法:45例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腹部手术的Ⅰ度肥胖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叁组:纯氧机械通气组;CPAP+纯氧机械通气+PEEP组;体积分数0.6氧气机械通气组。入室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5mg,不给予镇静药。入室后持续监测无创血压(NIBP)、II导联心电图(ECG)、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开放外周静脉通道,局麻下行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纯氧机械通气组患者在开始诱导前5分钟,应用四头带将面罩贴合患者脸部适度扣紧,连接麻醉机回路,新鲜气体流量10L·min-1,设置为手控模式,调节环路APL阀最高限压置于0位。吸氧5分钟后行麻醉诱导: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mg-kg-1芬太尼4μg.kg-1、罗库溴铵0.6mg.kg-1,麻醉实施者双手托患者下颌协助维持呼吸道通畅与密闭,期间用手控辅助通气。手控辅助时保持气道压力<25cmH2O。 BIS<50后开启肌松监测仪,当T4/T1的值TOFR=0时,通过面罩应用麻醉呼吸机行控制通气3min,通气参数设置为:Fi02=100%RR=12次/分,Vt=10ml×标准体重(Kg)。期间助手应用sellick手法阻止气体进入食道。CPAP+纯氧机械通气+PEEP组患者在面罩自主呼吸时,环路APL阀最高限压为6cmH2O(1cmH2O=0.098kPa),给予CPAP,麻醉诱导后在纯氧机械通气组机械通气参数的基础上加用PEEP6cmH2O。体积分数0.6氧气机械通气组的通气参数和纯氧机械通气组相同,仅吸入氧气浓度调整为60%。机械通气结束即刻开始以秒表计时,迅速由同一名资深麻醉医师行经口明视下气管内插管并胶带固定,纤维支气管镜确保气管导管位置无误。异丙酚维持麻醉深度。暂不连接麻醉机通气环路,直至SpO2降至93%时迅速接上环路行机械通气。记录气管插管后在无通气状态下SpO2降至97%、95%和93%的时长(秒),计算SpO297%与93%之间差值;分别在入室动静脉穿刺后(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两个时间点抽取动脉血样本行血气分析,T2时间点另外抽取颈内静脉血样本行血气分析,并根据此血气值进行肺内分流率(Qs/Q t)和氧合指数(PaO2/FiO2)的计算。手术过程中由手术医师评估胃部胀气情况。研究结果:(1)无通气安全时限:叁组患者Sp02降至97%、95%、93%的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CPAP+纯氧机械通气+PEEP组显着长于另两组,纯氧机械通气组又显着长于体积分数0.6氧气机械通气组(P值均<0.01)。但每组中Sp02自97%降至93%时长的差值在叁组间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P=0.470)。(2)肺内分流率:纯氧机械通气组的肺内分流率显着高于另两组(P值均<0.01)。(3)氧合指数:叁组患者组间比较氧合指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均<0.01),由低至高分别为:纯氧机械通气组,CPAP+纯氧机械通气+PEEP组和体积分数0.6氧气机械通气组。(4)胃胀气:叁组患者行机械通气后存在不同程度的胃部胀气,CPAP+纯氧机械通气+PEEP组的胃胀气评分显着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Ⅰ度肥胖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纯氧吸入加用6cmH2O水平的CPAP和PEEP,可显着降低肺内分流率,增加氧储备,从而延长无通气安全时限。同时也增加胃胀气的风险,故建议此通气模式仅用于预测插管困难可能性较大的患者。(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5-03-01)

韩洪涛,王亚丽,薛刚[8](2013)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环状软骨压迫法对全身麻醉诱导期无通气安全时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环状软骨压迫法(CP)对全身麻醉诱导期无通气安全时限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行全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CPAP+CP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CPAP+CP组采用CPAP(6 cm-H2O)联合CP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诱导插管。在吸氧2 min(T X)及血氧饱和度(SPO2)降至90%(T90)时,采用I-STAT血气分析仪进行血气分析,比较2组入室后(T1)、诱导后(T2)、插管后(T3)及T90时的血压和心率(HR),以及无通气安全时限和胃胀气的发生情况。结果 CPAP+CP组的无通气安全时限显着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X时,CPAP+CP组动脉氧分压(PaO2)显着高于对照组;T90时,2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T X时明显升高,而PaO2明显降低;CPAP+CP组在T90时PaCO2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AP+CP组未发现1例胃内胀气,优良率高达100%。结论在麻醉诱导前,进行完全密闭面罩的CPAP联合CP可提高氧分压,延长无通气安全时限,防止因人工正压通气造成的胃胀气,且对循环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期刊2013年21期)

黄佳佳,王璐,张马忠,白洁[9](2013)在《呼气末正压通气对小儿麻醉诱导期无通气时限的影响及其与年龄和体重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能否延长小儿全身麻醉诱导期无通气时限,及其与年龄、体重的相关性。方法 40例1~8岁,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或Ⅱ级,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儿,随机分入PEEP组和对照组。静脉注射丙泊酚、芬太尼和罗库溴铵行麻醉诱导,小儿自主呼吸减弱后面罩给氧并给予压力控制模式(PSV)机械辅助通气,设定吸气压力15cmH2O(1cmH2O=0.098kPa),根据患儿年龄调整呼吸频率,其中PEEP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6cmH2O的PEEP。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均为3min。记录机械辅助通气停止至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降至99%(t99)、95%(t95)和90%的时间(t90),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两组小儿无通气时限(即t90)与年龄及体重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t99、t95和t9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患儿的年龄、体重与无通气时限的线性拟合良好,R2值分别为0.895和0.878;PEEP组患儿相应的拟合度降低,R2值分别为0.604和0.412。PEEP组的年龄、体重与无通气时限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71、0.642,均显着低于对照组的0.946、0.937(P值均<0.05)。结论 PEEP不能显着延长1~8岁小儿全身麻醉诱导期无通气时限,但可以减少年龄和体重对无通气时限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上海医学》期刊2013年08期)

王漠,周洪恩,张才军,张应生,王艳[10](2011)在《期别不同对尘肺患者无通气期安全时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尘肺期别发展对患者氧储备能力的影响。方法 98例拟行全麻下大容量肺灌洗的成年男性尘肺患者按期别分为3组:Ⅰ组(Ⅰ期尘肺)34例,Ⅱ组(Ⅱ期尘肺)33例,Ⅲ组(Ⅲ期尘肺)31例。全部患者自主呼吸预氧合后全麻快诱导下行无通气期安全时限测定。比较各期患者由自主呼吸消失至脉搏氧饱和度(SpO2)降至95%,92%的时间。结果自主呼吸消失至SpO2降至95%、92%的时间Ⅲ组均明显较短(P<0.05),Ⅰ组、Ⅱ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尘肺患者随期别发展,其无通气期安全时限不断缩短,氧储备能力渐趋下降,晋级Ⅲ期者尤甚。(本文来源于《工业卫生与职业病》期刊2011年03期)

无通气时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对全身麻醉诱导期无通气安全时限的影响。方法选取120名于全身麻醉下进行择期手术的女性患者(其中包括妇科75例,乳房外科45例),ASA I-Ⅱ级。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咪达唑仑组(M组)以及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40例。C组在进行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2ml生理盐水,随后泵注40ml生理盐水。M组在进行诱导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注射液0.02mg/kg(稀释至2ml),随后泵注40ml生理盐水。D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2ml生理盐水,随后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0.5μg/kg(稀释至40ml)。泵注时间均为10分钟。随后使用密闭面罩预吸氧(3分钟)。静脉麻醉诱导(所用药物均为芬太尼、依托咪酯及罗库溴铵)后气管插管。记录从静脉推注罗库溴铵完毕到SpO_2降至92%的时间,即无通气安全时限。操作过程中不对患者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于患者进入手术室时(BG1)、泵注药物(或生理盐水)结束时(BG2)、预吸氧3分钟时(BG3),SpO_2降至92%时(BG4)采集动脉血并对其进行血气分析。监测并记录患者进入手术室时(Ta)、开始预吸氧时(Tb)、开始全麻诱导即刻(Tc)、推注肌松药完毕即刻(Td)、插管完成即刻(Te)、氧饱和度降至92%时(Tf)及氧饱和度恢复至99%时(Tg)各时刻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1、D组无通气安全时限明显长于C组和M组(P<0.05),D组较M组无通气安全时限延长约28秒。2、叁组患者在Ta时刻的MBP及HR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在Ta时刻之后的每个后续记录时刻点中,D组的HR均明显低于C组及M组(P<0.05)。Tb时刻,M组HR明显低于C组(P<0.05)。3、叁组患者在各个时刻测得动脉血气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数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咪达唑仑相比,右美托咪定在围插管期拥有更长的无通气安全时限,相对而言,围插管期安全性更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通气时限论文参考文献

[1].谢云斌,邵东华.全身麻醉诱导期无通气安全时限的研究进展[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9

[2].谢云斌.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对全麻诱导期无通气安全时限影响的比较[D].江苏大学.2019

[3].李子嘉,芦坤,王凯,赵颖茵,黄霞.全麻诱导期间空气面罩通气与纯氧面罩通气的无通气安全时限和气管插管时长的比较[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7

[4].程涛,王艳辉,赵江,陈英.两种吸氧法对全麻无通气安全时限的影响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

[5].任应斌,栗静,陈勇,高俊伟,王文波.呼气末正压通气对小儿全身麻醉诱导期无通气时限的影响及与年龄和体重的相关性[J].中国妇幼保健.2016

[6].盛嘉君.氧化亚氮—氧气去氮对全麻诱导期无通气安全时限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5

[7].邵大清.全麻诱导期正压通气对Ⅰ度肥胖患者无通气安全时限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5

[8].韩洪涛,王亚丽,薛刚.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环状软骨压迫法对全身麻醉诱导期无通气安全时限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

[9].黄佳佳,王璐,张马忠,白洁.呼气末正压通气对小儿麻醉诱导期无通气时限的影响及其与年龄和体重的相关性[J].上海医学.2013

[10].王漠,周洪恩,张才军,张应生,王艳.期别不同对尘肺患者无通气期安全时限的影响[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1

标签:;  ;  ;  

无通气时限论文-谢云斌,邵东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