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剂量直方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剂量,直方图,体积,放射治疗,肺癌,性肺炎,细胞。
剂量直方图论文文献综述
李爱菊,刘宝军,李金刚,田楠楠,王鹏程[1](2019)在《剂量体积直方图对放疗分割模式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放射治疗中,分割模式对疗效和放射损伤均有较大影响。本研究在保证肿瘤组织相同生物等效剂量(biological effective dose,BED)的基础上,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 histogram,DVH)加权后的线性二次模型(linear-quadratic model,LQ model;又称LQ公式),确定最佳放疗分割模式,最大程度地降低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的受照剂量。方法将放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中靶区和OAR的DVH积分数据转换成微分密度分布图,分别计算出每个OAR所受照射的剂量比值因子δ,代入LQ公式分别计算出肿瘤和OAR的BED值,绘制出靶区的生物效应E1和OAR的生物效应E0的关系曲线图,以及不同分割模式下OAR生物效应E0的曲线图。通过观察E1和E0辐射损伤效应曲线的特征,来决定最佳的放疗分割模式。结果如果E1和E0的关系曲线及E0的辐射损伤效应曲线是递减型的,适合多次分割放疗;反之,如果曲线是递增型的,适合大分割放疗。在1例食管癌的放疗中,通过对损伤效应数值的分析得出,脊髓的适宜分割模式为22~35次,分次剂量为2.94~2.00Gy;心脏的适宜分割模式为10~35次,分次剂量为5.40~2.0Gy;双肺的适宜分割模式为20~35次,分次剂量为3.19~2.00Gy。结论利用DVH加权后的LQ model得出在该例食管癌组织BED为70Gy的前提下,综合分析脊髓、心脏和双肺的损伤效应特点,确定分割次数为22~35次,分次剂量为2.94~2Gy,是辐射损伤效应最小的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华肿瘤防治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李宛阳,温义成[2](2019)在《肺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肺炎与剂量体积直方图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接受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的肺癌患者其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的参数设定与放射性肺炎(RP)发生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科行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50例,分析DVH中接受5、10、20、30 Gy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V_5、V_(10)、V_(20)、V_(30))和平均照射肺体积(MLD),以及年龄、性别、吸烟史、化疗史、肺部疾病史、肿瘤位置、病理类型、总剂量、射野个数等临床指标。根据随访结果及临床表现,把患者分为无RP组(0级)和有RP组(1~4级),比较所有因素与放射性肺炎的相关性。结果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58.00%(29/50),其中无RP组(0级)21例(42.00%),有RP组(1~4级)中1级19例,2级8例,3级2例,无4级放射性肺炎发生,分析显示所有剂量学参数以及临床指标中吸烟史和化疗史与放射性肺炎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临床指标如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及病理分型,放疗总剂量及射野个数与放射性肺炎发生无明显相关。结论 DVH上所有参数均可以作为评估及预测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指标,同时有化疗史和吸烟史的患者在治疗时尤其需要控制剂量。(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期刊2019年06期)
刘礼东,杨振,邱小平,雷明军,曹瑛[3](2018)在《利用Delta4对放疗计划进行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Delta4在放疗计划验证过程中进行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的可行性。方法:将基于日志文件的叁维剂量重建方法(利用Mobius FXTM实现)作为参考方法,采用Bland-Altman统计方法对基于Delta4的叁维剂量评价方法和参考方法在宫颈癌和鼻咽癌容积调强放疗验证中的一致性进行分析,评价两种方法是否具有互换性,从而论证Delta4用于放疗计划DVH评价的可行性。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利用的指标为日志文件重建剂量与Delta4实测剂量的均值和差值、TPS计算剂量和Delta4预测剂量的均值与差值,并以此分别绘制均值-差值散点图,通过观察散点分布区间来判断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在鼻咽癌一致性分析中基于日志文件重建剂量与Delta4实测剂量、TPS计算剂量和Delta4预测剂量分别有99%的测量点和97%的测量点落在均值-差值散点图95%一致性区间内;在宫颈癌一致性分析中基于日志文件重建剂量与Delta4实测剂量、TPS计算剂量和Delta4预测剂量有95%的测量点落在均值-差值散点图95%一致性区间内,落在95%一致性区间外的测量点占比在5%之内。结论:基于Delta4的叁维剂量评价方法和基于日志文件的叁维剂量重建方法一致性很好,可以互换,因此使用Delta4对计划进行DVH评价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马长升,马长东,李殊吏,温强,罗居东[4](2017)在《非小细胞肺癌放疗中靶区和危及器官真实剂量体积直方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锥形束CT(CBCT)图像和计划CT图像比较,分析在治疗过程中靶区及危及器官的体积和剂量学变化,并应用变形配准方法进行剂量迭加,分析计划剂量与实施剂量的差别。方法:通过回顾分析8例接受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Ray Station的变形配准功能将每周CBCT图像作为靶图像与计划CT进行变形配准,应用配准的映射关系分别将每周CBCT实施剂量迭加至计划CT,比较靶区和危及器官(心脏、脊髓、双肺等)计划剂量与累积剂量的差别。结果:8例患者大体肿瘤靶区在治疗末CBCT图像上显示的平均体积变化为原体积的88.28%。大体肿瘤靶区的计划剂量平均为(1 166.49±645.42)c Gy,累积剂量平均为(1 150.13±630.27)c Gy,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计划和累积计划的计划靶区达到处方剂量的体积(V100)平均分别为95.59%和81.47%(P>0.05)。治疗末期,CBCT图像中左右肺的体积平均变化分别为原体积的88.95%和80.32%。左右肺CT计划平均剂量分别为(167.31±165.75)和(79.33±54.11)c Gy,累加剂量平均为(164.63±164.96)和(77.63±53.36)c 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脏的平均剂量为(61.88±66.70)c Gy,累积剂量平均为(68.38±60.91)c 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脊髓的最大剂量平均为(372.62±185.91)c Gy,累积最大剂量平均为(360.00±173.14)c 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靶区解剖结构的变化使计划剂量与实施剂量存在差别,应用剂量变形迭加的方法可发现计划与实施剂量的差距,为自适应放疗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17年07期)
吴昊,刘杰,岳海振,蒋璠,张艺宝[5](2016)在《基于Web的剂量体积直方图数据自动提取工具开发及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开发并测试一套基于Web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数据自动提取工具。方法:(1)采用Django应用框架和Python编程语言,设计一套基于Web的DVH数据自动提取工具。(2)利用自动工具分析从Eclipse计划系统中导出的30例相同类型计划的DVH表单数据,并采用人工方法读取DVH图中的相应参数作为对比,分析其耗时、准确性等方面的表现及误差产生原因。结果:自动提取DVH数据的效率远高于人工分析,且正确率更有保障。对于计划靶区体积的均匀性指数、股骨头和膀胱D_(50%)和平均剂量等参数,自动与人工提取的差异极小(误差≤0.01%,P>0.05)。但对于适形指数(CI)值的计算,由于计划系统空间采样算法的原因使得基于等剂量线结构转换测量以及DVH表单数据分析之间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CI_PGTV平均相差(2.60±1.04)%,CI_PTV平均相差(0.66±0.29)%,P<0.001],但Web工具采用的DVH分析结果更加接近Eclipse自动生成的CI值,且有效避免了后者一次只能计算一个CI值的缺陷。结论:本工作开发的基于Web的工具可以对海量DVH数据进行高效、准确的自动统计,且具有跨平台应用等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纪天龙,党军,乔俏,李光[6](2016)在《Compass验证系统与Oncentra治疗计划系统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Compass验证系统与Oncentra治疗计划系统之间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差异。方法:随机选取11例胸部肿瘤和10例头颈肿瘤的计划,计划数据由Oncentra传出,导入到Compass系统中,比较两个系统间的靶区和危及器官DVH参数的差异,胸部肿瘤DVH评估参数:肺的5、10、20 Gy受量体积(Lung_V_5、Lung_V_(10)、Lung_V_(20)),肺平均剂量(Lung_mean),脊髓最大量(Cord_D_(Max))和2%体积受量(Cord_D_2),靶区95%体积受量(PTV_D_(95));头颈部肿瘤DVH参数:脊髓最大量(Cord_D_(Max))和2%体积受量(Cord_D_2),左右晶体最大量(Lens_L_D_(max)、Lens_R_D_(max))和2%体积受量(Lens_L_D_2、Lens_R_D_2),左右腮腺平均量(Parotid_L_Mean、Parotid_R_Mean)和50%体积受量(Parotid_L_D_(50)、Parotid_R_D_(50)),脑干最大量(Stem_D_(max))和2%体积受量(Stem_D_2),靶区95%体积受量(PTV_D_(95))。结果:对两系统DVH参数比较,导入到Compass系统中后,胸部肿瘤计划Lung_V_(10)、Lung_V_(20)、Cord_D_(max)和Cord_D_2均显着变大,差异在1%左右;头颈部肿瘤计划:Cord_D_(Max)、Cord_D_2、Lens_L_D_(max)、Lens_R_D_(max)、Parotid_L_Mean、Parotid_R_Mean、Stem_D_(max)、Stem_D_2变大,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ord_D_(Max)、Lens_L_D_(max)、Lens_R_D_(max)、Stem_D_(max)离散程度要高于Cord_D_2、Stem_D_2,所有计划靶区剂量在两系统间差异非常小。结论:两个不同系统按照DICOM协议可以传输剂量数据,但导入新系统中,因为勾画轮廓内剂量格点定义等原因,DVH都有一定的差异,而这个差异不论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其差值都非常小,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但在评估计划时仍然需要注意其改变。对于串联器官建议使用体积剂量来比较两系统间的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王强,石健[7](2014)在《肺癌叁维适形及调强放疗诱导肺损伤与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肺癌叁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诱导肺损伤(RILI)与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的关系及两种放疗计划的差异。方法 151例肺癌患者分别接受3D-CRT(n=90)和IMRT(n=61),均给予根治性放疗剂量,采用传统分割照射(1.8~2.0Gy/次,1次/天,5次/周),中位剂量60.0Gy。比较两组发生RILI的差异,并分析两组发生≥2级RILI与DVH参数的关系。结果 3D-CRT组≥2级RILI发生率为17.8%,略低于IMRT组的24.6%;≥3级RILI发生率为8.9%,略高于IMRT组的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3D-CRT组V20可增加≥2级RILI的发生风险(OR=3.780,P=0.030);IMRT组V5、V10、V13、V20和平均照射剂量均可增加≥2级RILI的发生风险(OR:3.575~6.286,P:0.003~0.045)。多因素分析显示V20是RIL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3D-CRT和IMRT对肺癌患者≥2级RILI的发生率影响不明显,但RILI的发生风险均与V20相关。(本文来源于《临床肿瘤学杂志》期刊2014年08期)
黄雄,蔡传书[8](2014)在《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后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与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之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调强放疗后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探讨放射性肺炎与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治疗计划系统对46例NSCLC患者实施调强放疗。观察DVH参数中分别接受5、10、20及30Gy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体积百分比(V5、V10、V20及V30)和全肺平均照射剂量(MLD),并对肺受照体积与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NSCLC患者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为37.0%(17/46),其中0级(无放射性肺炎组)29例(63.0%),1级12例(26.1%),2级5例(10.9%),无3、4和5级放射性肺炎发生,肺V5、V10、V20、V30和MLD分别为53.34%、43.12%、24.15%、15.36%和16.02Gy。放射性肺炎组患者V5、V10、V20、V30和MLD分别为57.81%、48.91%、31.34%、17.83%和21.71Gy,无放射性肺炎组患者分别为49.81%、39.78%、21.82%、13.12%和13.71Gy,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调强放疗治疗NSCLC可以较好地保护肺组织,且DVH中V5、V10、V20、V30和MLD等参数能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于霄[9](2014)在《功能剂量体积直方图及血浆细胞因子水平与放射性肺炎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RP)是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induced lungtoxicity,RILT)的短期表现,一般发生在从放疗开始6个月内,RILT的远期表现为放射性肺纤维化。它的发生及发展会严重制约放疗剂量的提升,进而影响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及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在接受胸部放疗的患者中约有13%-37%发生不同程度的放射性肺损伤。目的1.研究患者个体因素(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病理分型、肿瘤位置)、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 histogram,DVH)参数因素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相关性,讨论融合了功能影响得到的功能性剂量体积直方图(funcational Dose-volumehistogram,fDVH)与传统DVH相比是否可以提高对放射性肺炎的预测效能;2.研究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在放疗前后的变化与放射性肺炎发生是否相关;方法第一部分:将42例肺癌患者入组,入组患者均符合下文所述入组标准,全部患者接受根治性放疗。所有患者放疗前行CT模拟定位后将定位图像传送至PhilipsPinnacle3治疗计划系统,勾画靶区并制定放疗计划,通过计划系统自动运行计算得到传统的剂量体积直方图。此外,放疗前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ingle-photon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肺灌注扫描,获得肺灌注断层图像,在核医学科医师的帮助下将肺灌注显像所显示的功能肺(Funcation Lung,FL)与非功能肺(NonFuncation Lung,NFL)相区别,针对功能肺区域生成功能剂量体积直方图。第二部分:分别于放疗前和放疗至40-50Gy时采集患者晨起静脉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浆细胞因子水平,需要测定的细胞因子包括: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人白细胞介素6(IL-6),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结果(1)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及吸烟史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放疗前基础肺疾病、临床分期等因素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相关。(2)在放疗前DVH所提供的剂量体积参数中使用单因素分析显示,照射野数目,多个DVH参数,包括:V10,V20,V30,V40,MLD均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相关。在fDVH参数中,fV5,fV10,fV20,fV30,MPWLD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显着相关。使用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照射野数目,MLD,V20和fV20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相关,是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比较传统DVH参数和功能性DVH参数在对放射性肺炎的预测效能方面的差别,结果显示:fDVH参数较传统DVH参数的预测效能有提高的趋势,但仅fV20和V20相比有统计学差异。(3)比较全组、放射性肺炎组和无放射性肺炎组叁组患者放疗前后血浆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在全组中,四种细胞因子的前后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有一定相关性。比较放射性肺炎组和无放射性肺炎组两组各细胞因子的放疗前、后的差异:TNF-α放疗前的水平在未发生放射性肺炎组明显高于放射性肺炎组(P=0.002),放射性肺炎组放疗后TGF-β1水平与无放射性肺炎组有显着差异(P=0.02),IL-6水平在放疗前后血浆水平及放疗前后比值,放射性肺炎组均明显高于无放射性肺炎组(P=0.018,P<0.001,P=0.029);ACE水平在放疗前后放射性肺炎组均低于无放射性肺炎组(P=0.031,P=0.002)。结论(1)放疗前既往基础肺疾病和临床分期情况和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相关,因此放疗前行肺功能检查可能对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具有临床价值。对于临床分期晚期的患者要酌情制定放疗方案,以防放射性肺炎的发生。(2)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多个DVH和fDVH参数相关,其中照射野数目,MLD,V20和fV20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相关,是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而且,fDVH参数对放射性肺炎的预测效能较传统DVH参数有提高的趋势。(3)分别比较放射性肺炎组和无放射性肺炎组中,各细胞因子放疗前、后绝对值水平及相对比值,可见:未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患者放疗前TNF-α水平较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患者水平偏高,与未发生发射性肺炎的患者相比放射性肺炎组患者放疗后TGF-β1水平升高,放疗前后ACE水平均降低,IL-6水平均升高。(本文来源于《泰山医学院》期刊2014-04-01)
倪婕,陈勇,孔栋,陈宏林,张旭光[10](2013)在《应用OriginLab对调强放射治疗中剂量体积直方图的建模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射治疗中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为研究对象,旨在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由呼吸运动所致靶区位移对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上采用调强放射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8例,通过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设置治疗床在单一方向上特定步长的位移,模拟呼吸运动造成的靶区位移,获取位移后的DVH曲线数据,采用数据分析软件OriginLab8.0对DVH曲线进行拟合,比较模型之间的拟合效果,并对位移前后的参数变化作初步分析。结果高斯模型和费米模型都能较好地拟合DVH曲线,但费米模型的残差平方和较高斯模型更小,AIC值相对更小;2个模型的参数计算结果经过转换后数值上一致;对于临床靶区或肿瘤靶区未移出计划靶区的位移时,剂量均值下降,方差增大,并未呈现出对称性变化。结论费米模型更适合应用于今后的DVH曲线建模研究。模型中的参数有助于在临床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利用DVH曲线参数评价肿瘤靶区的剂量体积关系。(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期刊2013年04期)
剂量直方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接受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的肺癌患者其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的参数设定与放射性肺炎(RP)发生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科行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50例,分析DVH中接受5、10、20、30 Gy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V_5、V_(10)、V_(20)、V_(30))和平均照射肺体积(MLD),以及年龄、性别、吸烟史、化疗史、肺部疾病史、肿瘤位置、病理类型、总剂量、射野个数等临床指标。根据随访结果及临床表现,把患者分为无RP组(0级)和有RP组(1~4级),比较所有因素与放射性肺炎的相关性。结果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58.00%(29/50),其中无RP组(0级)21例(42.00%),有RP组(1~4级)中1级19例,2级8例,3级2例,无4级放射性肺炎发生,分析显示所有剂量学参数以及临床指标中吸烟史和化疗史与放射性肺炎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临床指标如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及病理分型,放疗总剂量及射野个数与放射性肺炎发生无明显相关。结论 DVH上所有参数均可以作为评估及预测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指标,同时有化疗史和吸烟史的患者在治疗时尤其需要控制剂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剂量直方图论文参考文献
[1].李爱菊,刘宝军,李金刚,田楠楠,王鹏程.剂量体积直方图对放疗分割模式优化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9
[2].李宛阳,温义成.肺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肺炎与剂量体积直方图相关性分析[J].医学信息.2019
[3].刘礼东,杨振,邱小平,雷明军,曹瑛.利用Delta4对放疗计划进行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8
[4].马长升,马长东,李殊吏,温强,罗居东.非小细胞肺癌放疗中靶区和危及器官真实剂量体积直方图[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7
[5].吴昊,刘杰,岳海振,蒋璠,张艺宝.基于Web的剂量体积直方图数据自动提取工具开发及验证[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6
[6].纪天龙,党军,乔俏,李光.Compass验证系统与Oncentra治疗计划系统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差异分析[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6
[7].王强,石健.肺癌叁维适形及调强放疗诱导肺损伤与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的相关性[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4
[8].黄雄,蔡传书.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后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与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之间的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
[9].于霄.功能剂量体积直方图及血浆细胞因子水平与放射性肺炎相关性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4
[10].倪婕,陈勇,孔栋,陈宏林,张旭光.应用OriginLab对调强放射治疗中剂量体积直方图的建模初步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