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医学院山东滨州;256603
作者简介:田颖(1980年12月10日-),女,滨州医学院临床医学院,研究生。
[摘要]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对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在2016年1月-2017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90例大肠癌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结果:与健康者相比,大肠癌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含量较高(P<0.05);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随疾病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分期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在术后1年时仍存在差异,7例复发。结论:大肠癌诊断和预后受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的影响显著。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大肠癌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interleukin-6andtumornecrosisfactor-αontheprognosisofcolorectalcancerpatients.Methods:Thelevelsofinterleukin-6andtumornecrosisfactor-αweremeasuredby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in90patientswithcolorectalcancertreatedinourhospitalfromJanuary2017toApril2017.Results:Comparedwithhealthysubjects,thelevelsofinterleukin-6andtumornecrosisfactor-αinserumofpatientswithcolorectalcancerwerehigher(P<0.05).Thelevelsofinterleukin-6andtumornecrosisfactor-Increase.Differentstagesofinterleukin-6andtumornecrosisfactor-αlevelsinthe1yearaftersurgerytherearestilldifferences,7casesofrecurrence.Conclusion:Thediagnosisandprognosisofcolorectalcancerisaffectedbythechangesofinterleukin-6andtumornecrosisfactor-α.
Keywords:interleukin-6;tumornecrosisfactor-α;colorectalcancer
直肠癌和结肠癌是大肠癌的两种疾病类型。大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仅有大便潜血和消化不良症状,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会出现便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肠梗阻、腹痛等临床表现[1],需加强对大肠癌的积极研究。本文为探究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对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选取90例在2016年1月-2017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大肠癌患者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在2016年1月-2017年4月我院治疗的大肠癌患者90例,其中男女比例49:41,年龄在35岁至75岁范围内,(55.28±3.05)岁为平均年龄。通过Duckes分期法分期显示:A期、B期、C期及D期患者分别为11例、34例、28例及17例。患者均经病理检查或结肠镜组织活检确诊为大肠癌。并选择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
1.2检测方法对健康者在清晨空腹时取2ml全血,在4℃环境下,对其进行持续10分钟离心,每分钟3000r为离心速度,离心结束后,对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肠癌患者采血时间分别选择在术前清晨、术后1个月及1年时,并对上述指标含量进行检测。
1.3观察项目观察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16.0系统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方差)表示,行t检验,用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情况,如下表1。
表1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情况比较(±s,ng/L)
注:与健康组相比,术前清晨abcdP均<0.05,术后1个月a1b1c1d1P均<0.05,术后1年a2b2c2d2P均<0.05,相比上个分期数据,P<0.05。
3讨论
导致大肠癌发生的致病因素包括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及大肠慢性炎症等疾病影响,病情复杂。在有限的医疗条件影响下,大肠癌早期诊断率较低,导致患者疾病不断进展,影响治疗[2],因此加强对大肠癌患者的早期有效诊断十分关键。
白细胞介素-6属于机体重要细胞因子,可由多种细胞分泌,可影响细胞的生长分化,且在肿瘤组织中机体具有较为活跃的白细胞介素-6基因表达。在肿瘤转移和肿瘤血管形成生长方面,白细胞介素-6的作用显著[3]。研究显示,与健康人群相比,大肠癌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水平较高,且肿瘤转移、瘤体大小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活化T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其对肿瘤的转移和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肿瘤患者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较高。肿瘤坏死因子-α对细胞NO的生成具有促进作用,NO对细胞DNA具有破坏作用,损害DNA修复能力,使基因突变情况发生,从而使机体形成肿瘤[4]。
本文通过探究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对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健康者相比,大肠癌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含量较高(P<0.05);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随着疾病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加。与术前病例复查情况相比,术后1个月明显降低,不同分期患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在术后1年时仍存在差异,7例患者复发,与同组其他病例相比,患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升高。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在术后不同时期和不同临床分期存在的差异较大。综上所述,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对大肠癌患者早期诊断和预后具有显著影响,在对大肠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中,可根据上述指标水平变化情况进行严格筛选,同时有助于判断手术结果。但在疾病复发方面,需通过一定的病理检查得出最终结论。
参考文献
[1]郭宝文,何宁,翟东良等.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与大肠癌预后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4):41-43.
[2]邢培祥,阚士峰,杨发林等.TNF-α及IL-6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易感性的关系[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7,37(5):369-373.
[3]邢少姬,刘志国,刘永华等.布鲁菌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7,36(5):323-326.
[4]杨立新,贾巍,胡建军等.低潮气肺通气策略对食管癌围术期白细胞介素-6、-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6):1396-1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