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论文_孙传孔,黄丽,彭友俭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端粒,序列,因子,蛋白,食管,蛋白质,肿瘤。

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论文文献综述

孙传孔,黄丽,彭友俭[1](2019)在《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和2在口腔黏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telomere repeat binding factor,TRF) 1、TRF2在口腔黏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6年7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口腔黏膜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以及32例正常人口腔软组织表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来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人口腔软组织标本中TRF1与TRF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口腔黏膜癌组织中TRF1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0. 01),并且高分化与中分化癌组织中TRF1的阳性率显着高于低分化癌组织(P<0. 05)。癌组织中TRF2阳性率显着高于癌旁组织与正常组织(P<0. 01),在高分化与中分化癌组织中TRF2阳性率明显低于低分化癌组织(P<0. 05)。结论 TRF1的阳性率在癌组织中明显降低,而TRF2的阳性率在癌组织中显着升高,表明TRF1与TRF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与口腔黏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转化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郭静,于宵,张军[2](2019)在《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TRF1)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手术诊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20例的癌组织标本与癌旁组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标本都给予TRF1的免疫组化分析,同时记录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RF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8%,癌旁组织为28.3%,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RF1的表达阳性率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临床分期的增加、肌层浸润深度的加深、淋巴结的转移而显着增高(P <0.05); TRF1表达阳性率与患者年龄、大体类型、组织类型无关(P> 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TRF1表达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呈显着正相关性(P<0.05),与分化程度呈显着负相关性(P <0.05)。结论 TRF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状况,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很好的相关性,可用于指导进行临床诊断与治疗。(本文来源于《实用癌症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王翠翠,应亦林,陈连祥,魏波华,梁惠欣[3](2015)在《RHPS4限制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蛋白的端粒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抗肿瘤药物RHPS4影响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TRF2)对端粒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在过表达TRF2的A375细胞体系中加入RHPS4,通过蛋白质印迹及免疫荧光结合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技术检测细胞DNA损伤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及细胞增殖实验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在A375细胞中过表达外源性TRF2能抑制DNA损伤的修复,但过表达TRF2不能抑制RHPS4诱导端粒损伤,RHPS4诱导的细胞周期停滞和细胞衰老过表达不依赖于TRF2的表达量。结论:TRF2高水平表达不能拮抗RHPS4的致端粒损伤和细胞周期抑制的作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TRF2不是应用RHPS4药物的反指征。(本文来源于《内科理论与实践》期刊2015年03期)

全晓红[4](2014)在《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和2及端粒保护蛋白1基因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和2及端粒保护蛋白1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收集我院33例明确诊断为食管癌患者的中心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然后提取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适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TRF1、TRF2和POT1基因在这些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TRF1mRNA在食管癌中心和癌旁表达所得CT值分别为(1.42±2.31)和(1.02±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33);TRF2为(8.53±2.57)和(8.38±1.5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33);POT1为(4.72±1.47)和(3.80±1.0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33)。结论虽然TRF2基因在食管癌中表达没有统计学差异,但TRF1和POT1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显着降低,提示TRF1和POT1有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工程》期刊2014年01期)

谢谦,黄洪章,胡晓文,贺凌飞[5](2013)在《放射线对Tca8113细胞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蛋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X线对Tca8113细胞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X线照射前后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蛋白的含量变化,采用AnnexinⅤ-FITC/PI联合染色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结果:与照射前相比,细胞早期凋亡率显着升高(P<0.05);经不同剂量X线照射后0.5 h,各组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蛋白含量均上升(P<0.05),1 h后,2 Gy组的TRF2蛋白含量降至与未照射时水平相当,3 h和5 h时降至比未照射时更低(P<0.05),其它照射剂量组的TRF2蛋白在照射后1 h时均已降至不可测得的水平。结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被激活,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蛋白含量应激性地短暂升高是经X线照射后的早期事件。(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朱兴春,刘青松,邢艳,张君,廖涛[6](2012)在《F-box蛋白4和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相互作用核蛋白2 mRNA表达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F-box蛋白4(FBX4)和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相互作用核蛋白2(TIN2) mRNA表达,并分析其与食管鳞癌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110例明确诊断的食管鳞癌中心组织及其30例癌旁组织,采用SBY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FBX4和TIN2基因在食管鳞癌中心组织和癌旁组织mRNA水平的表达,并分析FBX4和TIN2 mRNA表达临床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 FBX4 mR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24±0.43(n=110),而在肿瘤旁组织中为0.40±0.27(n=3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食管鳞癌组织中TIN2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1.59±1.19(n=101);肿瘤旁为2.54±1.89(n=3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TIN2 mRNA表达在临床各参数不同分组内均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FBX4 mRNA表达虽在不同性别、年龄、钡餐分型、临床分期和肿瘤长度中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不同病理分型中存在统计学差异,即相对于高分化鳞癌,低分化和中分化的鳞癌组织中的FBX4 mRNA表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BX4和TIN2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71,P=0.000)。结论 FBX4和TIN2 mR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均表现表达增高,且存在直线相关关系,提示FBX4和TIN2可能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肿瘤分化程度与FBX4表达相关,而与TIN2不相关,表明肿瘤分化还与FBX4介导的泛素化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期刊2012年10期)

刘青松,邢艳,廖涛,朱兴春,蔡燕[7](2010)在《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和2及端粒保护蛋白1基因在食管癌中的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端粒保护蛋白TRF1、TRF2和POT1基因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收集33例明确诊断的食管癌中心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提取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采用SBYRGreen适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TRF1、TRF2和POT1基因在食管癌中心组织和癌旁组织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 TRF1mRNA在食管癌中心和癌旁表达所得CT值与β-actinmRNA所得CT值之差(即ΔCT值)分别为1.42±2.31和1.02±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33);POT1在两者中的表达分别为4.72±1.47和3.80±1.0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33);TRF2为8.53±2.57和8.38±1.5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33)。结论虽然TRF2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和肿瘤旁表达没有差异,但TRF1和POT1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异常降低,提示TRF1和POT1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期刊2010年11期)

邓嫒嫒,屈艺,母得志[8](2010)在《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与细胞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telomere repeat binding factor 2,TRF2)是一种端粒结合蛋白,为保卫端粒蛋白复合体(shelterin)的一个组分,它通过羧基端与端粒DNA结合,在维持端粒DNA结构稳定、防止染色体端-端融合、参与DNA损伤响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TRF2还参与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及凋亡过程,并在大脑发育早期的神经元增殖、分化中起选择性作用。本文综述了TRF2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生命的化学》期刊2010年05期)

邹媚,胡华,张杨,肖志科,刘慧敏[9](2008)在《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TRF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TRF1蛋白在10例正常胃黏膜、15例胃癌前病变、20例胃癌、5例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RF1蛋白在癌前病变组、胃癌组、转移癌组比正常组表达高;胃癌组、转移癌组比癌前病变组表达高(P<0.01)。在胃癌组织中,TRF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有关,分化越差,表达越高(P<0.01)。结论TRF1蛋白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药杂志》期刊2008年10期)

徐有祖[10](2008)在《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及目的肺癌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居于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一位,是严重威胁人们健康和生命的疾病。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占所有肺癌的80-85%,因此非小细胞肺癌的病因研究有重要意义。目前,肺癌的致病因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在端粒及端粒酶与肿瘤的关系有了较深入的研究,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由DNA重复序列和多种结合蛋白组成的特殊保护性结构。端粒异常将导致染色体不稳定,而染色体的不稳定性与细胞衰老和肿瘤密切相关。端粒功能主要依靠端粒长度和端粒结构的保持,端粒酶是细胞维持端粒长度的最主要途径,许多证据显示端粒长度和结构的维持及端粒酶活性受到一组端粒结合蛋白的调控。由Chong等首次发现的第一个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telomeric repeat bindingfactor 1,TRF1)是端粒长度的负调控因子,通过干扰端粒酶与染色体末端的结合,间接的对端粒长度进行调控。已经有研究表明TRF1在很多肿瘤细胞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的关系,但是TRF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研究的很少。本研究目的是检测TRF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病理、临床的关系,为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帮助。对象与方法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0例NSCLC患者手术切除后石蜡包埋标本及对照组37例癌旁正常肺组织TRF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NSCLC临床、病理及患者生存期的关系。所有病例均来自于浙江省台州医院肺癌住院病人手术切除标本,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原发性非小细胞型支气管肺癌。其中男25例,女性15例,年龄为(41-74)岁,平均年龄为(55±7.8)岁。其中鳞状细胞癌22例,腺癌13例,肺泡细胞癌3例,腺鳞癌1例,大细胞癌1例。按UICC1997年肺癌术后病理分期(pathological tumor,nodes,metastasis-classification,pTNM)标准:Ⅰ期9例,Ⅱ期16例,Ⅲa期12例,Ⅲb期3例。40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伴淋巴结转移的肺癌23例。所有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均制成4μm厚连续石蜡切片,常规脱蜡至水化。采用EnVision法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己知的阳性肺癌组织切片同时同一条件下染色作为阳性对照,用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TRF1阳性颗粒主要分别在肿瘤细胞的胞浆,以细胞浆出现棕黄色或棕褐色的阳性颗粒。而阴性的表现为肿瘤细胞的胞浆和核均不着色。由两名病理医生分别计数其中的阳性细胞数和总细胞数,取其平均值,按阳性细胞所占总细胞的百分比来打分:0分为阴性,1分为阳性细胞≤10%,2分为11%-50%,3分为>50%,对于≥2分的认为免疫反应阳性。并分析TRF1表达的阳性率与临床、病理及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各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显着性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并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TRF1表达情况:肺癌组织TRF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7.5%,而肺癌旁正常组织TRF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1%,两者比较P<0.01,有显着性差异。2.TRF1蛋白的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鳞癌TRF1阳性率为59.1%,腺癌TRF1阳性率为53.8%;而在其他类型TRF1阳性率为60%,叁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性别、年龄、是否长期吸烟、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病理TNM分期、分化程度等的对比中均无显着差异(P>0.05)。3.NSCLC组织TRF1的表达与总生存率的关系:TRF1表达阳性的NSCLC患者总生存率为60.9%,TRF1表达阴性的NSCLC患者总生存率为64.7%。两者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TRF1在NSCLC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TRF1的表达与NSCLC的组织学类型、性别、年龄、是否长期吸烟、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病理TNM分期、分化程度及预后无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8-03-05)

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TRF1)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手术诊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20例的癌组织标本与癌旁组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标本都给予TRF1的免疫组化分析,同时记录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RF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8%,癌旁组织为28.3%,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RF1的表达阳性率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临床分期的增加、肌层浸润深度的加深、淋巴结的转移而显着增高(P <0.05); TRF1表达阳性率与患者年龄、大体类型、组织类型无关(P> 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TRF1表达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呈显着正相关性(P<0.05),与分化程度呈显着负相关性(P <0.05)。结论 TRF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状况,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很好的相关性,可用于指导进行临床诊断与治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论文参考文献

[1].孙传孔,黄丽,彭友俭.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和2在口腔黏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转化医学杂志.2019

[2].郭静,于宵,张军.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9

[3].王翠翠,应亦林,陈连祥,魏波华,梁惠欣.RHPS4限制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蛋白的端粒保护作用[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5

[4].全晓红.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和2及端粒保护蛋白1基因在食管癌中的表达[J].中国医学工程.2014

[5].谢谦,黄洪章,胡晓文,贺凌飞.放射线对Tca8113细胞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蛋白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

[6].朱兴春,刘青松,邢艳,张君,廖涛.F-box蛋白4和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相互作用核蛋白2mRNA表达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关系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

[7].刘青松,邢艳,廖涛,朱兴春,蔡燕.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和2及端粒保护蛋白1基因在食管癌中的表达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

[8].邓嫒嫒,屈艺,母得志.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与细胞功能[J].生命的化学.2010

[9].邹媚,胡华,张杨,肖志科,刘慧敏.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

[10].徐有祖.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浙江大学.2008

论文知识图

单克隆抗体亚类测定与ANLL患者TRFI蛋白质表达水平肾脏正常、癌组织TRFI蛋白表达水平的定...一n硒对福转化16HBE细胞bel一2基因表达...急性白血病和正常骨髓细胞、大肠癌组织...一12硒对锅转化16HBE细胞bax基因表达的...

标签:;  ;  ;  ;  ;  ;  ;  

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论文_孙传孔,黄丽,彭友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