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1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系统护理对神经外科脑外伤术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4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两组患者同时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系统护理干预措施,比对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康复效果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治疗康复指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患者。结论: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既能够改善患者负面心理及神经损缺程度,又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临床效果确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神经外科;脑外伤术后;系统护理干预
脑外伤是由于外物造成头脑肉眼可见的创伤,后果较为严重,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病死率,同时还会合并多种并发症,会出现肢体与认知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运动、感觉、言语、视觉、听觉、记忆、睡眠等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在临床上脑外伤通常采用手术治疗。由于手术可能对脑组织形成不同程度的刺激,所以部分患者在术后有可能丧失或部分丧失日常生能力,从而增加患者负面情绪,直接影响治疗及预后效果。因此,实施有效的系统护理,对改善脑外伤术后患者的负面心理、提高术后日常生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系统护理对神经外科脑外伤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旨在论证系统护理的积极作用,为神经外科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4例脑外伤患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区间在19至72岁,平均年龄(45.37±1.38)岁。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0.5至3.0(1.35±0.26)小时。研究对象的纳入指标为: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均为呼吸急促、瞳孔扩大,心率加快等;发病原因均为不同类型的外力冲击;排除指标为: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肝肾功能异常者;认知功能障碍者。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了解该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的原发病因、病程、性别构成和年龄分布等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以随机方式将34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相应体征检查,确诊病情后均接受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两组患者同步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指导等。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其年龄、性别、致病原因、术后反应及疗程进度等情况,重点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比对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3系统护理干预措施
1.3.1健康指导护理
临床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家属交流、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安慰、指导,采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向家属讲解病情、治疗方法、治疗目的及相关注意事项,提高家属对病情、治疗方法的了解程度,从而提高信任感,消除不安心理;通过图片或新自演示等方法,教会家属帮助患者翻身方法,定时为患者翻身,同时监测患者是否发生鼻出血、颅中窝损伤,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1.3.2病情系统干预
脑外伤患者易出现脑脊液漏,需及时帮助患者摆放合适的体位,以侧卧位为主,同时每天两次对其耳部进行消毒,保持局部清爽。认知功能锻炼:手术之后,理人员应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观察患者意识,连接好心电监护、记录引流量,护理人员还要指导家属监护方法,叮嘱家属每隔15至30分钟,对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进行监测,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状态基本恢复后,针对患者实际病情,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肢体及认知康复训练,其中包括语言、看图认字、肢体抬高、活动等训练,循序渐进的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逐渐过度到简单的日常生活能力训练[2]。
1.3.3输液护理
在输液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护理,在脱水治疗中,遵医嘱对相关药物剂量进行严格控制,同时察看患者排尿量,日排尿量应保持在800至1500ml范围内[3]。强化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护,合理给予用药指导。必须严格采用标准剂量和标准注射速度为患者注射药物,指导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并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1.3.4饮食系统护理
手术后,护理人员开始应当要求患者食用流质性食物,逐渐过度到半流质性食物,同时注意饮食营养的搭配,多食用蛋白质食物;根据患者病情为其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培养患者良好的日常饮食习惯,可根据其实际情况,更改饮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1.3.5合并症系统护理
做好患者眼睛、口腔清洁护理,每天2至3次,积极预防口腔溃疡的出现;每天两次尿管护理,预防泌尿系统感染。部分患者手术后有脑水肿反应,应适当控制输液量及使用脱水药物,尿量会增加,要注意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肢体活动等。注意有无颅内压增高症状,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活动。颅内出血是脑手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多发生于术后24至48小时[4]。患者往往有意识改变,表现为意识清楚后又逐渐嗜睡,反应迟钝甚至昏迷。术后出血主要原因是术中止血不彻底或电凝止血痂脱落;加之患者呼吸道不畅、二氧化碳蓄积、烦躁不安、用力挣扎等引起颅内压骤增引起再次出血。术后应严密观察,避免增高颅内压的因素;一旦发现病人有颅内出血征象必须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再次手术止血的准备。
1.4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负面心理、日常生活能力、神经缺损程度、并发症发生率。负面心理采用SAS、SDS量表进行评价,每项10分,分数越高证明患者负面心理越严重。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量表进行评价,包括大小便、修饰、如厕、吃饭、活动、穿衣、上楼、洗澡等,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证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高。神经缺损程度包括意识水平、凝视、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感觉、语言、忽视症等,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证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严重。
1.5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x±s),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t′检验;两组百分率比较采用Fisherχ2检验;由spss19.0医学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2.结果
2.1两组患者负面心理、日常生活能力、神经缺损程度对比
通过实施上述系统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负面心理、神经缺损程度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日常生活能力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17/17),高于对照组的88.2%(15/17)。二者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3.讨论
脑外伤属于神经外科临床常见病,此病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病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在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5]。在治疗过程中,增加有效的系统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系统护理干预是一种创新型护理模式,其具有较高的护理针对性,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病情尽快康复。将其应用于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中,有助于减轻脑外伤患者的护理负担。本次研究显示:负面心理、神经缺损程度观察组较低,日常生活能力观察组较高,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健康宣教,使患者家属了解病情、治疗措施及不良心理对病情的影响,使其保持健康心接受治疗,有效改善负面心理,提高治疗依从性;监测病情及生命体征,待其病情稳定后,给予科学的认识功能训练,包括语言、肢体锻炼,循序渐进式训练,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通过输液护理及饮食护理指导,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增加抵抗力;给予针对性并发症护理,积极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结合上述护理措施,进一步改善患者神经缺损情况,促使病情尽快康复。
系统护理体现着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理念,需要医护人员付出更多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针对患者尚未出现的临床症状给予的针对性较强的科学干预措施,其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作为一种临床常用的护理,系统护理具有优质、高效等显著优势,实施系统护理更具针对性,能够有效舒缓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护理品质。
综上所述,对神经外科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作用积极,效果明显,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潘江霞.早期康复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9):137~138.
[2]曹清丽.渐进式护理对脑外伤术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3):38~39.
[3]程伟荣.早期分级康复护理对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1):42~43.
[4]吴克艳,李玉荣.基于奥马哈系统的护理随访干预在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学报,2017,24(11):69~72.
[5]鞠兰.脑外伤恢复期康复护理对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6):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