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折返途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房室,途径,心动过速,论文,aVL,切迹,房早。
折返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王蒙,陈良华,宋尚明,刘同宝[1](2010)在《心电图aVL导联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折返途径的鉴别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体表心电图aVL导联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09-01至2009-11因症状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我院行心脏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的连续病例112例,按心动过速类型分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n=60)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n=52),比较两者心电图特点。结果:AVNRT与AVRT患者在年龄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VNRT中女性患者的比例多于AVRT(55.6%和33.3%,P=0.04)。aVL切迹与V1导联伪R波及下壁导联伪S波(标准心电图算法)发生在AVNRT的比例均大于AVRT(P均<0.001)。aVR导联ST段抬高发生在AVNRT的比例小于AVRT(P=0.0001),并且在AVRT患者中71.4%为左侧旁道。QRS电交替在AVRT和AVNRT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VL切迹和V1导联伪R波及下壁导联伪S波诊断AVNRT的敏感性分别为53.3%、46.7%,42.2%,特异性分别是82.1%、84.6%、94.9%。aVL切迹诊断AVNRT的敏感性高于V1导联伪R波及下壁导联伪S波(标准心电图算法),但是叁者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VL切迹多发生于AVNRT并有助于AVNRT和AVRT的鉴别诊断。(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10年05期)
车贤达[2](2003)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EnSite3000)标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起源与折返途径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应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EnSite3000)标测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起源与折返途径,探讨阵发性房颤的机制。 资料与方法 用EnSite3000标测阵发性房颤病人11例,均为男性,年龄50±12(30~74)岁,病史9.0±11(4个月~20)年,其中5例合并左心房增大(分别为34、36、38、41和45mm),一例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其余无结构性心脏病变。心内膜激动标测方法:①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区别起源部位是左房还是右房;②经房间隔穿刺,送入标测球囊至左房合适位置,建立左房叁维立体几何模拟图形;③送入标测球囊至右房合适位置,建立右房叁维立体几何模拟图形;④在叁维立体图形下,设置合适条件准确标测心内膜房早的起源和房颤的折返途径。 结果 11例阵发性房颤中,6例房颤起源于左房,7例房颤起源于右房,其中2例房颤合并左、右房共同起源。6例触发左房房颤的房早分布和折返部位:共6个触发点(6例均为单源触发),均分部于左房体:3例位于左房前壁(2例位于上部,1例位于中部),3例位于左房后壁(1例位于上部,2例位于中部),左房房颤的折返位于肺静脉(主要位于上肺静脉)和左房体,房颤的肺静脉折返有经过肺静脉,肺静脉为折返环路的组成部分或/和肺静脉为折返传导障碍区,折返围绕肺静脉口二种形式;7例触发右房房颤的房早分布和折返部位:共8个触发点(6例为单源触发,1例有2个触发点),分布于上腔静脉(SVC)2例,上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腔静脉口(SVCO)2例,界峪(CT)2例,峡部(IS)和下腔静脉(IVC)各1例,右房触发房颤的房早主要分布在右心房的上部。右房房颤的折返主要位于腔静脉(房颤的腔静脉折返有经过腔静脉,即腔静脉为折返环路的组成部分或/和腔静脉为传导障碍区,折返围绕腔静脉口二种形式人 多见于SVC、CT和IS,所有房颤折返均经过SVC后壁与右房交界处向CT传导。 讨论Ensite3000标测发现触发左房房颤的房早均分布于左房体前、后壁的中、上部,没有发现起源于肺静脉的房早触发房颤,这与近几年来认为触发左房房颤的房早大部分分布于肺静脉不相符,这可能与标测条件不同或/和病例的选择不同有关,Ensite3000标测到的激动频率低频可达0.IHz,而普通电生理检查标测到的激动频率低频为20Hi以上,Ensite3000可以叁维立体动态标测心脏的激动起源和激动传导的全貌,而普通电生理检查只能标测局部的电位,无法观察心脏激动的全貌,在普通电生理检查时发现的主要分布在上肺静脉的异位兴奋灶,极有可能是房颤折返激动经过肺静脉时的激动部位,而非真正的起源点,真正的起源点位于用Ensite3000标测到的左房前、后壁的中、上部。左房房颤的折返有肺静脉和左房体折返,经过肺静脉房颤的折返可以在肺静脉口环状消融等方法阻断其折返环,围绕肺静脉和在左房体部的折返则应在左房的合适部位消融,才能阻断其折返环。 触发右房房颤的房早主要分布在右心房的上部,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起搏区域的P细胞随着静脉窦的移动而集中分布于右房及CT上部有关,同右心房组织学观察发现:从CT至右心耳,P细胞有逐渐增多的倾向一致。Ensite3000标测显示右房房颤的折返主要位于SVC、CT和IS,所有房颤折返均经过SVC后壁与右房交界处向CT传导,这可能是窦房结与CT胚胎发育的共同起源有关。 结 论 1.Ensite3000能精确记录阵发性房颤折返激动的起源和传导途径; 11.本组研究发现触发左房房颤折返的房早起源部位位于左心房的前、后壁 的中、上部: ~2~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Ill.左房房颤的折返位于肺静脉和左房体,房颤的肺静脉折返有经过肺静 脉,即肺静脉为折返环路的组成部分或/和肺静脉为折返传导障碍区, 折返围绕肺静脉口二种形式;IV.触发右房房颤折返的房早起源部位位于:CT、SVC、IVC和IS,大部 分位于心房的上部:SVC和CT;V.右房房颤的折返环有:a.环绕CT;b.与腔静脉有关:折返经过腔静脉, 即腔静脉为折返环路的组成部分或/和腔静脉为折返传导障碍区,折返 围绕腔静脉口 H种形式;c.经过 IS的大折返;d.所有房颤折返均经过 SVC后壁与右房交界处向CT传导;VI.阵发性房颤的机制是房早触发的心房内不规则折返激动;对某一特定的 房颤的主导折返环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3-04-01)
折返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 应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EnSite3000)标测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起源与折返途径,探讨阵发性房颤的机制。 资料与方法 用EnSite3000标测阵发性房颤病人11例,均为男性,年龄50±12(30~74)岁,病史9.0±11(4个月~20)年,其中5例合并左心房增大(分别为34、36、38、41和45mm),一例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其余无结构性心脏病变。心内膜激动标测方法:①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区别起源部位是左房还是右房;②经房间隔穿刺,送入标测球囊至左房合适位置,建立左房叁维立体几何模拟图形;③送入标测球囊至右房合适位置,建立右房叁维立体几何模拟图形;④在叁维立体图形下,设置合适条件准确标测心内膜房早的起源和房颤的折返途径。 结果 11例阵发性房颤中,6例房颤起源于左房,7例房颤起源于右房,其中2例房颤合并左、右房共同起源。6例触发左房房颤的房早分布和折返部位:共6个触发点(6例均为单源触发),均分部于左房体:3例位于左房前壁(2例位于上部,1例位于中部),3例位于左房后壁(1例位于上部,2例位于中部),左房房颤的折返位于肺静脉(主要位于上肺静脉)和左房体,房颤的肺静脉折返有经过肺静脉,肺静脉为折返环路的组成部分或/和肺静脉为折返传导障碍区,折返围绕肺静脉口二种形式;7例触发右房房颤的房早分布和折返部位:共8个触发点(6例为单源触发,1例有2个触发点),分布于上腔静脉(SVC)2例,上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腔静脉口(SVCO)2例,界峪(CT)2例,峡部(IS)和下腔静脉(IVC)各1例,右房触发房颤的房早主要分布在右心房的上部。右房房颤的折返主要位于腔静脉(房颤的腔静脉折返有经过腔静脉,即腔静脉为折返环路的组成部分或/和腔静脉为传导障碍区,折返围绕腔静脉口二种形式人 多见于SVC、CT和IS,所有房颤折返均经过SVC后壁与右房交界处向CT传导。 讨论Ensite3000标测发现触发左房房颤的房早均分布于左房体前、后壁的中、上部,没有发现起源于肺静脉的房早触发房颤,这与近几年来认为触发左房房颤的房早大部分分布于肺静脉不相符,这可能与标测条件不同或/和病例的选择不同有关,Ensite3000标测到的激动频率低频可达0.IHz,而普通电生理检查标测到的激动频率低频为20Hi以上,Ensite3000可以叁维立体动态标测心脏的激动起源和激动传导的全貌,而普通电生理检查只能标测局部的电位,无法观察心脏激动的全貌,在普通电生理检查时发现的主要分布在上肺静脉的异位兴奋灶,极有可能是房颤折返激动经过肺静脉时的激动部位,而非真正的起源点,真正的起源点位于用Ensite3000标测到的左房前、后壁的中、上部。左房房颤的折返有肺静脉和左房体折返,经过肺静脉房颤的折返可以在肺静脉口环状消融等方法阻断其折返环,围绕肺静脉和在左房体部的折返则应在左房的合适部位消融,才能阻断其折返环。 触发右房房颤的房早主要分布在右心房的上部,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起搏区域的P细胞随着静脉窦的移动而集中分布于右房及CT上部有关,同右心房组织学观察发现:从CT至右心耳,P细胞有逐渐增多的倾向一致。Ensite3000标测显示右房房颤的折返主要位于SVC、CT和IS,所有房颤折返均经过SVC后壁与右房交界处向CT传导,这可能是窦房结与CT胚胎发育的共同起源有关。 结 论 1.Ensite3000能精确记录阵发性房颤折返激动的起源和传导途径; 11.本组研究发现触发左房房颤折返的房早起源部位位于左心房的前、后壁 的中、上部: ~2~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Ill.左房房颤的折返位于肺静脉和左房体,房颤的肺静脉折返有经过肺静 脉,即肺静脉为折返环路的组成部分或/和肺静脉为折返传导障碍区, 折返围绕肺静脉口二种形式;IV.触发右房房颤折返的房早起源部位位于:CT、SVC、IVC和IS,大部 分位于心房的上部:SVC和CT;V.右房房颤的折返环有:a.环绕CT;b.与腔静脉有关:折返经过腔静脉, 即腔静脉为折返环路的组成部分或/和腔静脉为折返传导障碍区,折返 围绕腔静脉口 H种形式;c.经过 IS的大折返;d.所有房颤折返均经过 SVC后壁与右房交界处向CT传导;VI.阵发性房颤的机制是房早触发的心房内不规则折返激动;对某一特定的 房颤的主导折返环有其自身的规律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折返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1].王蒙,陈良华,宋尚明,刘同宝.心电图aVL导联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折返途径的鉴别作用[J].中国循环杂志.2010
[2].车贤达.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EnSite3000)标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起源与折返途径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