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发光猝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荧光粉,纳米,荧光,离子,量子,芦丁,等离子体。
发光猝灭论文文献综述
陈磊,林金填,邱镇民,林叶明,敬刚[1](2019)在《M_(2-x)Si_5N_8:xEu(M=Ca,Sr,Ba)荧光粉的结构、发光和热猝灭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氮化物红色荧光粉因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好、光谱特性优异等优点,受到广泛的关注。由于合成原料熔点高、惰性强等原因,氮化物荧光粉的合成较为苛刻。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在常压、较低温条件下制备了M_2Si_5N_8:Eu(M=Ca, Sr和Ba)荧光粉,研究了基质种类对荧光粉的结构、发光性能及热猝灭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照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杨超[2](2019)在《磷酸锆钠基发光材料离子取代对发光热猝灭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磷酸锆钠(NaZr_2P_3O_(12),NZP)族材料由四面体(PO_4)和八面体(ZrO_6)共顶点连接成稳定的叁维结构,在零负热膨胀材料、钠超离子导体(NASICON)材料等领域一直得到重视,稀土离子掺杂的NZP族发光材料也在进行探索,重点是发展一类具有高热稳定性的发光材料。本学位论文针对现有NZP族发光材料基质的阳离子以及阴离子基团的各种离子取代组合,研究不同稀土离子掺杂浓度和离子取代形式对NZP族发光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阐明离子取代导致的局域微结构演变和发光性质特别是热猝灭性能之间的关系。取得如下成果:1.升温过程的相变细节调控Na_3Sc_2(PO_4)_3:Eu~(2+)发光材料热猝灭行为。通过变温XRD和DSC等表征方法研究了Na_3Sc_2(PO_4)_3:Eu~(2+)荧光粉在室温下的相组成、加热时的相变特征与热猝灭性能的关系。发现异常负热猝灭、零热猝灭和正常热猝灭现象与升温过程的相变事件紧密相关。由于升温过程的相变可消耗热能来抑制非辐射跃迁路径,相变事件越多,发光热稳定性能越优良。2.Na~+-Sc~(3+)离子取代Zr~(4+)增加NaZr_2(PO_4)_3:Eu~(2+)发光材料晶体结构密度,提升材料热猝灭性能。当NaZr_2(PO_4)_3晶格中的Zr~(4+)被Sc~(3+)取代时,配对Na~+作为电荷补偿剂将占据晶格中的空隙位,导致材料的晶体结构密度增加。研究结果表明铕离子活化剂的斯托克斯位移在较高密度结构中会降低,使发光效率和热稳定性显着改善。3.研究了等价离子取代对Na_3Sc_2(PO_4)_3:Eu~(2+)发光材料热猝灭性能的影响。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Na_(2.84)Sc_(2-x)M_x(PO_4)_3:0.08Eu~(2+)(M=Y,La)和Na_(2.84-x)Li_xSc_2(PO_4)_3:0.08Eu~(2+)荧光粉材料,研究结果显示Sc格位的适量等价取代可以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能,而Na格位的等价取代会导致材料热稳定性能下降。4.研究了不等价离子取代对Na_3Sc_2(PO_4)_3:Eu~(2+)发光材料热猝灭性能的影响。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Na_(2.84-x)Sc_(2-x)M_x(PO_4)_3:0.08Eu~(2+)(M=Sn,Ti)和Na_(2.84+x)Sc_2Si_xP_(3-x)O_(12):0.08Eu~(2+)荧光粉材料,研究结果显示P格位的适量不等价取代可以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和Sc格位的不等价取代会导致材料热稳定性能下降。(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19-03-01)
赵旺,平兆艳,郑庆华,周薇薇[3](2018)在《白光发光二极管用SrGdLiTeO_6:Eu~(3+)红色荧光粉的浓度猝灭和温度猝灭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合成出双钙钛矿结构SrGd_(1-x)LiTeO_6:xEu~(3+)(x=0.1-1.0)红色荧光粉,并采用X-射线衍射、漫反射光谱、光致发光光谱、电致发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对粉体的结构、光致发光特性以及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光色电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和荧光衰减曲线测试结果表明Eu~(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x=0.6,更大的掺杂量会引起浓度猝灭.基于van Uitert浓度猝灭公式,提出一种更准确的表达形式用于拟合、分析能量传递类型,揭示出电偶极-电偶极作用导致浓度猝灭.Judd-Ofelt理论计算得出较高的跃迁强度参数和量子效率,说明高度畸变的非心C_1晶体场促使高效的超灵敏跃迁红光发射.在423 K时积分发光强度达到室温时的85.2%,热激活能经计算为0.2941 eV.基于此样品的发光二极管能够发出明亮的红光.综上所述,该类荧光粉表现出良好的发光效率、色纯度以及发光热稳定性,是一种潜在的近紫外激发白光发光二极管用红色荧光粉.(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24期)
孙雪花,李浩,杨娇莉,柴红梅,高楼军[4](2018)在《曲克芦丁对发光碳量子点的荧光猝灭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D-麦芽糖为碳源,L-赖氨酸为钝化剂,采用微波法合成了发光碳量子点(CQDs)。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曲克芦丁(TRT)对CQDs的荧光猝灭作用,构建了以CQDs为荧光探针测定TRT含量的新方法。实验表明,TRT浓度在1. 0×10-7~3. 0×10-5mol·L-1范围内与CQDs荧光强度的猝灭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r=0. 9980,检出限为7. 0×10-8mol·L-1。对片剂中TRT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7. 30%~102. 9%。同时,探讨了TRT与CQDs相互作用机理。(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8年11期)
王云晶[5](2018)在《石墨烯纳米点/银表面等离激元猝灭共轭聚合物发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墨烯纳米点(GNDs)是一类兼具x,y-受限石墨烯晶格和丰富官能团的发光碳纳米颗粒。本论文利用多重准分子概念描述GNDs精确的物理图像,阐明其结构与发光性能之间的关系。以GNDs为模板,原位还原制备GNDs负载银纳米粒子的纳米异质结,系统研究异质结表面等离激元对共轭聚合物激子的近场猝灭效应,为表面等离子增强光电器件效率提供指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以树脂基碳纤维为原料通过酸氧化法制备出尺寸在10 nm以下的蓝光石墨烯纳米点。利用光致发光-激发(2D-PLE)二维谱、分子轨道计算、紫外-可见光谱和时间分辨发光光谱,在乙二胺(EDA)还原的石墨烯纳米点中测出叁种准分子结构,包括芳羧酸类结构、石墨酚类结构和稠环芳香结构。石墨酚结构是通过GNDs上的环氧基团和EDA之间的亲核加成-消除反应而产生的,其特点是高效蓝光发射。在上述过程中,GNDs被EDA还原,用rGNDs表示。采用多重准分子结构观点解释了rGNDs材料中普遍存在的激发波长依赖发光性质。基于此特性,rGNDs可用作为LED荧光粉,能将LED蓝光转换成白光。以GNDs为模板和还原剂,通过光还原的方法将银离子原位还原成银纳米粒子,制备得到负载有银纳米粒子的GNDs/Ag异质结。银纳米粒子平均尺寸为4 nm,具有粒径均匀、分散性好及尺寸分布窄等特点。将蓝光聚合物(PFO)、绿光聚合物(F8BT)以及红光聚合物(MEH-PPV)组装在GNDs/Ag基底上制备复合薄膜。紫外-可见光谱、稳态荧光和瞬态荧光光谱证实GNDs对叁种聚合物均有明显的荧光猝灭作用。随着GNDs/Ag表面密度增大,复合薄膜的光吸收提高,荧光强度和量子产率呈现指数性降低。由于Purcell效应,聚合物荧光寿命缩短,非辐射衰减速率增大。时间分辨发光光谱积分计算表明,相比F8BT和MEH-PPV,PFO向GNDs/Ag能量转移效率和速率常数更大。采用层层自组装(LBL)技术,在GNDs/Ag基底上精确组装纳米尺度可控厚度的聚二烯丙基二甲基胺盐酸盐:聚对苯乙烯磺酸钠(PDDA:PSS)多层薄膜。原子力显微镜、紫外吸收光谱和接触角测试对自组装膜的层数、厚度和粗糙度进行表征。通过控制PDDA:PSS自组装膜厚度来调控GNDs/Ag基底与蓝光聚芴衍生物(PCFOz)之间的距离(0≤d≤7)。紫外可见光谱、稳态荧光光谱和瞬态荧光光谱研究证实,GNDs/Ag猝灭PCFOz荧光过程具有明显的距离依赖性。d减小,复合薄膜的光吸收增大,荧光强度和量子产率呈指数性降低,能量转移效率和速率常数增大。GNDs/Ag对PCFOz发光猝灭作用的有效距离约为6 nm,表明等离激元-有机激子耦合具有显着的近场特征。(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8-06-01)
刘春旭,张继森,陈泳屹,景鹏涛,张立功[6](2017)在《CsPbBr_3钙钛矿/Pt杂化纳米结构中等离激元-激子耦合引起的发光猝灭和辐射速率减小》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半导体纳米粒子(SNPs)-金属纳米颗粒(MNPs)耦合导致的SNPs的发光强度猝灭和荧光寿命增强潜在的物理机制,并用传统F?ster共振能量传递(FRET)理论描述和分析实验结果。光致发光光谱(PL)和时间分辨光谱观测表明,SNPs的PL强度发生了明显的猝灭,荧光寿命从17.7 ns到30.8 ns延长了近2倍。这种杂化纳米结构表现出不同于杂化前各独立组分的新的协同相互作用光学性质。胶体化学使杂化SNP_SMNP纳米结构中SNP_S和MNP构成一个新的单元称为等离激子激元(Plexciton)或激子等离子激元(Excimon),这已在一系列杂化结构中被确认。基于泵浦-探测技术的飞秒瞬态吸收(TA)的实验结果证实了这种从激子-等离激元到等离激子的转换。实验结果分析表明,传统F?ster共振能量传递理论不能很好地描述实验结果,在金属存在的情况下,还需要对该理论进一步调整和改进。(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吐尔逊·艾迪力比克,杨育,赵丹,秦伟平[7](2017)在《Pb~(2+)掺杂导致的CaF_2中Yb~(3+)离子叁聚体合作发光猝灭》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978 nm近红外光激发样品Ca F2∶Pb2+,Yb3+,在室温下观察到二价Pb2+离子在383 nm附近的紫外上转换发光。该发射峰对应于Pb2+离子的3P0"1A1g(1S0)跃迁。瞬态光谱测量结果表明:在这个材料体系中,Pb2+离子的激发来自于Yb3+离子叁聚体的合作敏化。但是随着Pb2+离子掺杂浓度的提高,Yb3+离子叁聚体遭到结构性破坏,导致其合作发光减弱。本文首次利用Pb2+离子掺杂造成Yb3+离子叁聚体的结构性破坏,从而引起合作荧光猝灭,并对在Ca F2基质中因其他二价离子的掺入而造成的Yb3+叁聚体合作发光猝灭给予了合理的解释。(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王云晶,张文凯[8](2017)在《碳点负载银纳米粒子异质结的制备及其表面等离子猝灭共轭聚合物发光》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发现当银纳米粒子的半径R远远小于光波长时(2πR<<λ),散射和吸收横截面分别正比于R6和R3。对小粒子来说(R<30 nm),吸收比散射占主导地位。因此本文以碳点(CDs)为模板和还原剂,通过光还原的方法将银离子原位还原成银纳米粒子,制备得到负载有银纳米粒子的CDs-Ag异质结。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吸收光谱对所合成的CDs-Ag异质结进行了表征。所合成的银纳米粒子平均尺寸为4 nm,具有粒径均匀、分散性好、尺寸分布较窄等优点。我们将合成的CDs-Ag异质结与聚芴(PCFOz)甲苯溶液混合,通过荧光光谱测试发现CDs-Ag异质结对发光聚合物PCFOz具有明显的猝灭作用。通过消光谱和反射谱,结合Mie方程计算纳米异质结的吸收和散射横截面;利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对CDs-Ag的电磁场分布进行模拟,探讨CDs负载的银纳米粒子尺寸和密度对Ag-Ag电磁耦合作用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H:光电功能高分子》期刊2017-10-10)
吐尔逊·艾迪力比克[9](2017)在《3-Yb~(3+)团簇合作敏化Cu~(2+)、Pb~(2+)上转换发光及团簇结构性破坏荧光猝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作量子跃迁是几个相同的离子(或原子)共同跃迁,并同时跃迁发射或吸收一个光子或者将跃迁能量之和传递给另外一个离子(或原子),其发射或吸收的光子能量等于全部离子跃迁能量之和。合作量子跃迁包括合作发光、合作吸收和合作能量传递等跃迁过程。本文利用3-Yb~(3+)离子团簇(Yb~(3+)离子叁聚体,或称Yb~(3+)-trimer)的合作能量传递获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1、利用978 nm近红外光激发样品CaF_2:Pb~(2+),Yb~(3+),我们首次观察到了室温下二价Pb~(2+)离子在383 nm附近的紫外上转换发光。该发射峰对应于Pb~(2+)离子的~3P0?~1A_(1g)(~1So)跃迁。瞬态光谱测量表明:Pb~(2+)离子的激发来自Yb~(3+)离子叁聚体的合作敏化。随着Pb~(2+)离子的掺入,Yb~(3+)离子叁聚体和Yb~(3+)离子二聚体(2-Yb~(3+)离子对,或Yb~(3+)-dimer)都遭到了结构性破坏,造成了它们的合作发光减弱。2、利用978 nm近红外光激发,我们首次观察到了室温下CaF_2:Cu~(2+),Yb~(3+)中二价Cu~(2+)离子的上转换发射。上转换发射波长在420 nm附近,对应于Cu~(2+)离子的3d94s?3d10跃迁。瞬态测量表明Cu~(2+)离子的激发来自叁个Yb~(3+)离子的合作能量传递,即来源于3-Yb~(3+)离子团簇的合作敏化。另外,我们研究了合作敏化上转换发光的结构性破坏荧光猝灭问题,对因其它离子的掺入而造成的合作发光猝灭和合作敏化猝灭给予了合理的解释。随着Cu~(2+)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加,Yb~(3+)离子团簇的合作上转换发光和Cu~(2+)离子的上转换发光都会减弱直至消失。我们还观察到了Cu~(2+)离子掺杂浓度和测试温度对上转换发光光谱的影响以及分析了JahnTeller效应引起的Cu~(2+)离子3d9(420 nm)能级的劈裂问题。3、我们用近红外光激发观察到了室温下SrF_2:Yb~(3+)中Yb~(3+)离子叁聚体的合作发光。SrF_2:Yb~(3+)是观察到Yb~(3+)离子叁聚体的合作发光的第二种粉末样品。我们比较了CaF_2:Yb~(3+)和SrF_2:Yb~(3+)两种材料中Yb~(3+)离子二聚体和Yb~(3+)离子叁聚体的发光强度;讨论了CaF_2:Yb~(3+)中Yb~(3+)离子二聚体和Yb~(3+)离子叁聚体的发光强度大于SrF_2:Yb~(3+)的原因。4、我们发现在Al~(3+)或La~(3+)离子掺入的Ca F_2:Yb~(3+)材料中,Yb~(3+)离子二聚体和Yb~(3+)离子叁聚体都遭到了结构性破坏,造成了它们的合作发光减弱。随着Al~(3+)或La~(3+)离子的掺杂浓度的提高,Yb~(3+)离子二聚体和Yb~(3+)离子叁聚体荧光寿命变长。我们首次提出了结构性破坏荧光猝灭的概念,对因其它离子的掺入而造成的合作发光猝灭给予了合理的解释。因该种荧光猝灭是由于发光中心遭到破坏而引起的,所以属于静态荧光猝灭。5、在CaF_2:Yb~(3+)材料中,随着Li~+、Na~+、K~+等一价阳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加Yb~(3+)离子二聚体和Yb~(3+)离子叁聚体的发光强度先增强后减弱,而它们的荧光寿命先减小后增加。另外,我们进一步地研究了合作上转换发光的结构性破坏荧光猝灭问题,对因其它离子的掺入而造成的合作发光猝灭给予了合理的解释。6、人们利用很多材料实现了上转换发光,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报道过天然矿石的上转换发光现象。我们用不同浓度的Yb~(3+)离子掺杂天然萤石(CaF_2),获得了萤石:Yb~(3+)粉末样品。利用978 nm光激发,我们首次观测到了室温下天然矿石中2-Yb~(3+)离子对的合作上转换发光。利用合作发光结构性破坏荧光猝灭的概念,我们讨论了萤石:Yb~(3+)样品中只获得2-Yb~(3+)离子对上转换发光而没有获得3-Yb~(3+)离子团簇上转换发光的原因。7、利用Eu~(3+)离子和Yb~(3+)离子共掺杂天然方纳石(Na_8Al_6Si_6O_24Cl_2)粉末材料,在978 nm近红外光激发下,我们首次观察到了Eu~(3+)离子的可见区上转换发光,并研究了2-Yb~(3+)离子对和Eu~(3+)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过程。上转换发射强度随激发光密度变化的函数拟合曲线表明,峰值位于613 nm的Eu~(3+)离子上转换发射是一个双光子过程。(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6-01)
李嘉明[10](2017)在《钙钛矿量子点发光的热稳定性和猝灭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钙钛矿量子点是一类新型光电材料,具有超高的光致发光量子效率(>90%)、窄线宽(12-40 nm)、宽色域、可溶液合成与加工等优势,已经在照明及显示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采用热注入法及配体辅助再沉淀技术合成了全无机CsPbBr3及有机-无机杂化CH3NH3PbBr3钙钛矿量子点;通过控制量子点制备的反应时间及温度可调节量子点尺寸,进而调控其发光波长;利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钙钛矿量子点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通过稳态和时间分辨光谱研究了钙钛矿量子点的发光性质以及钙钛矿量子点与有机电荷传输材料间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荧光猝灭机制;并采用变温光谱研究了钙钛矿量子点薄膜的发光热稳定性,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通过变温光谱研究了全无机钙钛矿CsPbBr3量子点在80-360 K温度范围内的光致发光性质,温度低于室温时(80-300 K),量子点的发光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略微降低,表明发光热猝灭现象发生,当温度高于300 K时,热退化现象出现,详细讨论了量子点薄膜的发光线宽、峰值能量、寿命随着温度的变化关系,分析了 CsPbBr3量子点的发光机理。(2)利用稳态与时间分辨光谱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有机电荷传输材料对全无机CsPbBr3钙钛矿量子点的发光性能的影响,证实了电子传输材料(TPBi)及空穴传输材料(CBP)对全无机CsPbBr3钙钛矿量子点的荧光猝灭主要是通过静态猝灭途径引起的,并与量子点的尺寸相关,这一结果与量子点/有机电荷传输材料之间的Ⅰ型能级排布结果是相符合的。(3)研究了 CH3NH3PbBr3量子点的温度依赖的光致发光性质。对比了CH3NH3PbBr3纯量子点薄膜及量子点/PMMA混合薄膜的变温光谱,结果表明,PMMA对量子点的表面起到了明显的钝化作用,可有效地改善量子点薄膜的发光热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7-05-25)
发光猝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磷酸锆钠(NaZr_2P_3O_(12),NZP)族材料由四面体(PO_4)和八面体(ZrO_6)共顶点连接成稳定的叁维结构,在零负热膨胀材料、钠超离子导体(NASICON)材料等领域一直得到重视,稀土离子掺杂的NZP族发光材料也在进行探索,重点是发展一类具有高热稳定性的发光材料。本学位论文针对现有NZP族发光材料基质的阳离子以及阴离子基团的各种离子取代组合,研究不同稀土离子掺杂浓度和离子取代形式对NZP族发光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阐明离子取代导致的局域微结构演变和发光性质特别是热猝灭性能之间的关系。取得如下成果:1.升温过程的相变细节调控Na_3Sc_2(PO_4)_3:Eu~(2+)发光材料热猝灭行为。通过变温XRD和DSC等表征方法研究了Na_3Sc_2(PO_4)_3:Eu~(2+)荧光粉在室温下的相组成、加热时的相变特征与热猝灭性能的关系。发现异常负热猝灭、零热猝灭和正常热猝灭现象与升温过程的相变事件紧密相关。由于升温过程的相变可消耗热能来抑制非辐射跃迁路径,相变事件越多,发光热稳定性能越优良。2.Na~+-Sc~(3+)离子取代Zr~(4+)增加NaZr_2(PO_4)_3:Eu~(2+)发光材料晶体结构密度,提升材料热猝灭性能。当NaZr_2(PO_4)_3晶格中的Zr~(4+)被Sc~(3+)取代时,配对Na~+作为电荷补偿剂将占据晶格中的空隙位,导致材料的晶体结构密度增加。研究结果表明铕离子活化剂的斯托克斯位移在较高密度结构中会降低,使发光效率和热稳定性显着改善。3.研究了等价离子取代对Na_3Sc_2(PO_4)_3:Eu~(2+)发光材料热猝灭性能的影响。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Na_(2.84)Sc_(2-x)M_x(PO_4)_3:0.08Eu~(2+)(M=Y,La)和Na_(2.84-x)Li_xSc_2(PO_4)_3:0.08Eu~(2+)荧光粉材料,研究结果显示Sc格位的适量等价取代可以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能,而Na格位的等价取代会导致材料热稳定性能下降。4.研究了不等价离子取代对Na_3Sc_2(PO_4)_3:Eu~(2+)发光材料热猝灭性能的影响。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Na_(2.84-x)Sc_(2-x)M_x(PO_4)_3:0.08Eu~(2+)(M=Sn,Ti)和Na_(2.84+x)Sc_2Si_xP_(3-x)O_(12):0.08Eu~(2+)荧光粉材料,研究结果显示P格位的适量不等价取代可以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和Sc格位的不等价取代会导致材料热稳定性能下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发光猝灭论文参考文献
[1].陈磊,林金填,邱镇民,林叶明,敬刚.M_(2-x)Si_5N_8:xEu(M=Ca,Sr,Ba)荧光粉的结构、发光和热猝灭性能[J].照明工程学报.2019
[2].杨超.磷酸锆钠基发光材料离子取代对发光热猝灭性能影响[D].天津理工大学.2019
[3].赵旺,平兆艳,郑庆华,周薇薇.白光发光二极管用SrGdLiTeO_6:Eu~(3+)红色荧光粉的浓度猝灭和温度猝灭行为[J].物理学报.2018
[4].孙雪花,李浩,杨娇莉,柴红梅,高楼军.曲克芦丁对发光碳量子点的荧光猝灭作用[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8
[5].王云晶.石墨烯纳米点/银表面等离激元猝灭共轭聚合物发光研究[D].河南大学.2018
[6].刘春旭,张继森,陈泳屹,景鹏涛,张立功.CsPbBr_3钙钛矿/Pt杂化纳米结构中等离激元-激子耦合引起的发光猝灭和辐射速率减小[J].发光学报.2017
[7].吐尔逊·艾迪力比克,杨育,赵丹,秦伟平.Pb~(2+)掺杂导致的CaF_2中Yb~(3+)离子叁聚体合作发光猝灭[J].发光学报.2017
[8].王云晶,张文凯.碳点负载银纳米粒子异质结的制备及其表面等离子猝灭共轭聚合物发光[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H:光电功能高分子.2017
[9].吐尔逊·艾迪力比克.3-Yb~(3+)团簇合作敏化Cu~(2+)、Pb~(2+)上转换发光及团簇结构性破坏荧光猝灭研究[D].吉林大学.2017
[10].李嘉明.钙钛矿量子点发光的热稳定性和猝灭机制研究[D].延边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