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承包制论文_潘必胜

导读:本文包含了家庭承包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承包制,家庭,草原,边际,转换率,包产到户,地权。

家庭承包制论文文献综述

潘必胜[1](2018)在《家庭承包制下的劳动过剩和耕地过剩——基于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出现了两种突出的现象。先是农村出现了大量的闲置劳动力,近来又出现土地抛荒。这两种现象的形成原因是不同的。前一现象的原因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趋于零,劳动力绝对过剩。后一现象的原因是种地的机会成本增加了,产品的边际转换率降低了,耕地相对过剩。本文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试着对承包制下的劳动与土地关系,做一个简单的分析。(本文来源于《学海》期刊2018年06期)

赵树凯[2](2018)在《家庭承包制政策过程再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家庭承包制决策过程历时叁年,是农村改革最艰难、最关键的阶段。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标志政策争执落幕。在确立农民自主选择的政策原则之前,经历了叁种政策形态:"一刀切"政策是指对于包产到户一律否定,持续时间从1978年12月到1980年9月;"切两刀"政策是指分两类地区,即贫困地区可以搞,一般地区不要搞,持续时间从1980年9月到1981年3月;"切叁刀"政策是指分叁类地(本文来源于《中国发展观察》期刊2018年16期)

王廷勇,王雪苇,王珊,林忠舒[3](2017)在《家庭承包制的演变及其对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承包制经历了"叁起叁落"的曲折过程,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正式得到确认和推广。家庭承包制的创新实践贯穿了党中央向农民放权让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农民自觉选择的一个渐进式过程,党中央尊重群众实践的决策过程推动了制度变迁。当前及未来的土地制度改革试验,必须坚持实践的标准,以维护农民利益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农民在土地制度创新中的根本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力争实现纵向延续与横向扩展的统一、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联动及政策过程与法制过程的协同推进。(本文来源于《大理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赵颖,赵珩,Peter,Ho[4](2017)在《产权视角下的草原家庭承包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产权为视角,在总结中国民主革命前至今的草原制度变迁的基础上,探讨了目前产权是否明晰的关注点多集中在制度形式而非制度功能,并进一步分析草原承包制施行中存在的不足。虽然草原承包制明晰产权在初期可提高经济效率、改善牧民生活水平,然而忽视功能推行草原承包制则会引发草原管理问题。本文从制度功能的独特视角探讨产权明晰,分析中国草原管理中存在的局限性,以期为草原管理政策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7年03期)

乌云嘎[5](2016)在《草原家庭承包制实施的经济绩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草地资源是中国广大牧民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它不仅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也是牧区畜牧业乃至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素。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实施草原家庭承包制也已经30多年时间了。这一制度的实施是否实现了当初的政策预期,亦或只是在某些方面产生了政策效果,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要试图回答上述问题,无疑需要对草原家庭承包制演进与实施的绩效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价。从已有的相关文献来看,目前有关农村承包经营权制度绩效的分析评价研究已较为丰富且成熟。而针对草原家庭承包制实施影响和效果的研究,更多学者还是侧重于进行定性的分析或是案例探讨。基于以上的思考,本文在理论探讨草原家庭承包制实施对经济绩效影响的基础上,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分别从宏观层面和微观牧户调查的角度,对草原家庭承包制实施的经济绩效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实证检验。具体地,论文首先对建国以来的草原产权制度变迁以及草原家庭承包制度的发生及演进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总结了目前草原家庭承包制度实施的成就和困境。其次,基于产权完整性的视角,构建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从理论层面探讨了草原家庭承包制实施对畜牧业绩效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研究假说。再次,进一步利用内蒙古自治区的统计数据和对阿鲁科尔沁旗部分牧户的调研数据,分别进行了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第一,从宏观层面来说,在内蒙古地区实施草原承包制的30余年来,草原使用权日趋稳定、草原转让权得以确认、草原经营收益权逐步完善,草原家庭承包制经历的这一系列演进发展对当地的畜牧业经济产出发挥了显着的正效应;第二,从微观层面来说,牧户草原承包权稳定性对畜牧业绩效的影响显着且正向,牧户预期的草原承包权稳定性越高,牧户对承包到的草原越有安全感,从而对畜牧业绩效有显着的正向作用;第叁,牧户草原承包权的排他强度,即草原使用权的排他性,对畜牧业绩效的作用并不显着,这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由于草地资源本身特有的性质和调研地实际情况所致,具体而言,若围栏面积小且围栏地块多,围栏成本必将很高,且由于面积较小的围栏草场对畜牧业生产经营的作用并不像预期的那么高,因此这种使用权排他性对于牧业产出的作用不太显着;第四,牧户草原转让行为,对畜牧业绩效的影响特别显着且符号为正,并且验证了理论假说,说明草原转让行为对于畜牧业绩效的提高来说意义重大。最后,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的结果,论文就如何改进草原家庭承包制的实施绩效,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6-05-30)

禹艳[6](2015)在《德国的“河流家庭承包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在德国学习期间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傍晚沿着河边散步。垂柳倒映在澄明如镜的河里,鱼儿在水草间畅游,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惬意极了。某天,我受邀到德国不伦瑞克市的一位朋友家做客。他家住在市郊,附近草木葱郁,风景十分怡人。饭后,我们去散步。走前他去储物间拿出1张1米多长的打捞网。我诧异道:"散步带这干吗?"他说:"我承包了附近一段河流,散步正好经过,顺便去看看河面有没有垃圾。"(本文来源于《环境与生活》期刊2015年10期)

禹艳[7](2015)在《德国的“河流家庭承包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德国学习期间,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在暮色将近的傍晚沿着河边散步,看着垂柳的倒影映在澄明如镜的河里,河水清澈见底,有鱼儿在水草间畅游,阵阵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感觉惬意极了。到达德国不伦瑞克市的当天,我受邀去了一位朋友家做客。他家住在市郊,附近草木葱郁,河流环绕,风景十分怡人。饭后,我们去散步。走之前他去储物间拿出一根有一米多长的(本文来源于《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期刊2015年07期)

胡新艳,吕佳,朱文珏[8](2014)在《我国家庭承包制下的农业机械化:农户农机服务外包行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文献及实证研究发现:土地经营规模和土地流转面积对农户农机服务外包影响不显着,但土地细碎化是农户农机外包选择的重要阻碍因素;从农劳动力"老龄化"和"女性化"对农户农机外包的影响并不显着,但农业雇工市场工价和农户自身禀赋有显着的正向作用。论文据此提出了推进支持小农多样化生产的农机服务体系发展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市场经济与全面深化改革——2014岭南经济论坛论文集》期刊2014-11-29)

田传浩,方丽[9](2014)在《集中抑或分散?——家庭承包制下的农地租赁市场对地权配置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农地租赁市场对地权配置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与地区的地权初始分配状况、交易费用的大小和对农业规模经营的政策等有关。具体而言,初始分配越平均,则土地市场导致的地权分配不平等程度增加越多;交易费用越大,则市场交易后的地权配置情况越接近于初始分配状况;存在支持农业规模经营政策的村庄,地权配置的最终结果会趋于更加不平等,而且还可能导致效率损失。利用2011年浙江、湖北、陕西53个村的土地分配与土地市场交易调研数据,以上假说通过了检验。(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沙日娜[10](2014)在《分析草场家庭承包制对牧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草场是草原最重要的公共资源,其管理直接涉及到牧区与牧民的利益草场承包责任制是中国政府对草原管理的基本政策,也是一项重大改革它对带动牧民积极性、发展畜牧业,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核心内容就是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调整人们在草原使用方面的权益关系,使承包使用草原的权利与利益同增草增畜、保护和建设的职责、义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草原的科学利用和有效管理。另一方面通过随着将近叁十年的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牧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草原生态恶化、牧民生活水平下降等现象,要求重新审视草场承包制度。本论文通过文献研究、社会调查、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分析草场承包制实施的过程以及带来的影响,提出了草原管理必须立足于牧区的事实及生态文化的保护的中心思想。草场承包制促进牧区基础建设、畜牧业发展、畜牧业市场化的同时改变了牧区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并出现生态恶化、牧民之间关系复杂化、贫穷问题日益加剧,游牧文化传统改变。(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4-05-20)

家庭承包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农业家庭承包制决策过程历时叁年,是农村改革最艰难、最关键的阶段。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标志政策争执落幕。在确立农民自主选择的政策原则之前,经历了叁种政策形态:"一刀切"政策是指对于包产到户一律否定,持续时间从1978年12月到1980年9月;"切两刀"政策是指分两类地区,即贫困地区可以搞,一般地区不要搞,持续时间从1980年9月到1981年3月;"切叁刀"政策是指分叁类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家庭承包制论文参考文献

[1].潘必胜.家庭承包制下的劳动过剩和耕地过剩——基于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分析[J].学海.2018

[2].赵树凯.家庭承包制政策过程再探讨[J].中国发展观察.2018

[3].王廷勇,王雪苇,王珊,林忠舒.家庭承包制的演变及其对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启示[J].大理大学学报.2017

[4].赵颖,赵珩,Peter,Ho.产权视角下的草原家庭承包制[J].草业科学.2017

[5].乌云嘎.草原家庭承包制实施的经济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6

[6].禹艳.德国的“河流家庭承包制”[J].环境与生活.2015

[7].禹艳.德国的“河流家庭承包制”[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5

[8].胡新艳,吕佳,朱文珏.我国家庭承包制下的农业机械化:农户农机服务外包行为分析[C].市场经济与全面深化改革——2014岭南经济论坛论文集.2014

[9].田传浩,方丽.集中抑或分散?——家庭承包制下的农地租赁市场对地权配置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10].沙日娜.分析草场家庭承包制对牧区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4

论文知识图

家庭承包制下个体农民与乡村社...农村经济调查佛山地区农村经济调查(4)现行农村家庭承包制土地产权模...现行农村家庭承包制土地产权模...农村经济调查佛山地区农村经济调查(1)农村经济调查佛山地区农村经济调查(2)

标签:;  ;  ;  ;  ;  ;  ;  

家庭承包制论文_潘必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