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丽琴(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小学江苏溧阳213300)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1-173-01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以前在写文章时常用这句名言,只觉得它好有文采。现在每每读到它,回想起自己从教18年的历程,对它便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真切体会。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我懂得笨鸟先飞,多一份付出,多一些勤勉。
还记得,01年进入全市最好的实验小学工作,新鲜感过后,铺面而来的是工作压力带来的烦躁,多次在家抱怨,工作辛苦。母亲训斥我说:再辛苦,总没有我们农民,泥里来,雨里去辛苦哇,好好的工作要珍惜。从此我再没有抱怨,每天晚上花更多的时间备课和学习。不是怕抱怨挨骂,而是知道:若大人听到孩子说辛苦既无比心疼,又无能为力,徒增他们的烦恼。与其这样于事无补,不如多做事,少抱怨。后来只要工作感到辛苦时,想起母亲的这段话,就会觉得轻松许多。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忧患和驱动,所以在我的教育工作中,更多的时候还是充实,还是不断地在进步。在我的成长路上,实小的老师们一直在引导着我,激励着我,使得我不断学习。还记得第一次写了800字的教育随感发表后,看着铅印的小小“豆腐块”无比激动,和同事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年长的老师温暖地鼓励和祝贺我后,更是激励我写出更有水平的学科教学论文;“要想成为一名有思想的教师,就必须坚持读书积累,坚持经常写作。”写作对于教师成长来说,犹如读书一样重要,人人都会读书,但不一定都会写作。我认识到:其实许多教师在个人专业发展过程中,往往非常重视读书,但却常常忽视写作,或者根本不会写作,这就是造成名师与普通教师的重要差距之一。《不做教书匠》的作者管建刚老师说:“思想起源于实践、形成于思考,而思考的最好方式就是写作。在我看来,写作是思想的磨刀石,写作是教师是否具备思考力的外显性标志。”多年来,我已经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中发表了很多篇论文。
如果说,身边的榜样和书籍引领着我成长的话,那么自身的不断努力,则是成长的必备条件。下面我想跟大家分享下我的“3+1”,“3”是指我印象最深刻的三次比赛,“1”是指不在实验小学的一年经历。3次竞赛的第一次是在07年。那时候实验小学和外国学校学校分流,社会上有传言:“好老师都分到外国语去了。”恰巧当年各个学科都有评优课。代表学校参加比赛的老师,都卯足了劲儿,有一种为实小荣誉而战的感觉。我有幸参加了英语的比赛,同事们帮助我一遍又一遍的磨课,一遍又一遍的修改。其他学科比赛的老师肯定也是非常的拼,因为这一年我们学校每门学科都是一等奖,也消除了一部分家长对实小的质疑。另外第二年,我非常荣幸的参加常州市评优课,在教研室姜主任和同事们的帮助下获得了常州市一等奖。
第二次印象深刻的比赛,是我12年生完儿子之后,回校上班,参加溧阳市基本功竞赛。当时,学校的学科负责人汪兰老师带领着我们全力以赴、一关一关过。我晚上的流程是这样的:1.把娃哄睡;2.做贼一样的爬起来准备;3.娃醒了。只能ctl-c,ctrl-v,再来一次,这样的流程一晚上要反复多次。一个信念在支撑着自己:既然参加了,就要好好做,不能丢实小人的脸。最终,我获得了基本功竞赛的一等奖。
第三次比赛是在去年17年,参加溧阳市信息化能手大赛。这是一个从未参加过的新新比赛,教学需要老师在一个平台上操作,孩子们上课人手平板。而此时我们学校百废待兴,既没有教学平台。也没有可用的平板,很多硬件还没有到位,也不可能一时配齐。当时我真是懵了。“巧妇还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我还算不上巧妇,最多算个妇。可是迫在眉睫,没有办法,也只能想出办法。我就东问西问瞎摸索,晚上安排好家人睡下后,自己在网上学习,一学就是几个小时,一不小心就学到凌晨1、2点。所幸,一切的努力在看到结果时都是值得的。得知是信息化能手大赛一等奖时,我只说了一句话:总算没有丢我们学校的脸。
以上是这么多年我印象最深刻的三次竞赛。下面我想讲讲我的一次外出交流教学经历。14年我外出到到一所城郊小学交流。安排课务时,该校校长对我说:”这样哦,我们这老师有的教1个班,有的教2个班。你是实验小学来的,你们实验小学都是高手,你教两个班吧,这两个班呢班底有点差,你辛苦点哦。”后来我拿到成绩一看,和实小同年级平均分相差十几分,哪里是有点差啦,这也太谦虚了吧?没办法,也只能把自己当“高手”看了。虽说平时教学任务繁重,我也没有放弃学习和提升自我。所以,我课间一有空就背英语、看杂志,写论文,还有幸发表;当他们学校有市级公开课的指标而没有人上时,我主动承担上课任务。上完公开课之后,教研室的领导笑着说:“很好,你没有在这里’失功‘。”我觉得这是对我坚持学习和不懈努力的最大肯定。结束交流时,我把这两个班级平均分拉起了十分左右,交到了他们学校,也算圆满完成了任务。
这3+1的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虽资质平平,但只要有明确的方向,加上心平气和的努力,总会有进步。去年我在教导处分管英语教学和教研组建设,我对自己的要求是:班级成绩绝不放松,分管工作尽心尽责,其他任务及时“补位”。一年下来,我觉得我做事情更有条理了。但还有很多不足,今后会更虚心地向前辈和同事学习。今年我负责本校的教导处工作,在巨大的压力和繁琐的任务中,我慢慢适应了快速的工作节奏,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也随着学校对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视和培养,我对学科教学和教学管理有了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和把握。
让我们以教育的梦想为帆,撑起勤奋的长篙,向教育的纵深处漫溯,坚韧不拔,乐此不疲,努力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