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冷态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温,旋风除尘器,单体,气固分离
冷态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李良,张相,刘茂省,孙振龙,张璧[1](2018)在《高温旋风除尘器单体气固分离性能的冷态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Leith设计方法,设计相应的旋风除尘单管并搭建一套冷态试验平台,考察进口流量、进口高度与直筒直径比值和进口宽度与直筒直径比值对除尘效率的影响,并分析除尘前后粉尘样品的粒径分布,分析讨论高效旋风分离器在高温除尘领域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旋风除尘单管对5μm以上颗粒具有很高的除尘效率,采用电厂飞灰作为原料粉尘时,排出气体中夹带的90%颗粒粒径小于5.1μm,5μm颗粒的除尘效率高达98.52%,即本除尘器对细微颗粒捕集效率高。(本文来源于《烧结球团》期刊2018年04期)
樊振中,万佟,王端志,王鲲鹏,王胜强[2](2018)在《ZL114A合金冷态焊接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金相显微镜、维氏硬度仪与WDW-100KN万能拉伸试验机研究ZL114A合金冷态焊接后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结合SYSWELD有限元仿真计算冷态焊接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ZL114A板片试样在20V,24A冷态焊接参数下,最大熔池直径为6mm,焊接峰值温度约为512℃;常规T6态平均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与硬度分别为334,276MPa,7.4%与68HV,经ZL114A冷态焊接处理后分别为156,108MPa,12.8%与60HV,强度分别降低53.3%与60.9%,伸长率提高72.9%,选用ZL205A冷态焊接与本体加工4mm圆孔性能基本相当,平均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与伸长率约为232,218MPa与3.8%;T6态下沿晶界分布的初生与二元共晶Si相形貌主要呈球状,断裂机制以韧窝断裂为主,附带一定数量的沿晶断裂,经冷态焊接处理后的材料组织状态由T6态转变为固溶空冷态,ZL114A冷态焊接后沿晶界分布的Si相受焊接高温作用团聚在一起,Mg与Si元素迭加分布在晶界区域,Cu,V,Mn等元素在焊接加热过程中固溶进入初生α-Al基体内部,之后沿晶界析出部分Al2Cu强化相。(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符明海,李斌,袁奕雯,杨宇清,于翔[3](2018)在《ACP1000核级主蒸汽安全阀的冷态和热态性能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介绍了ACP1000核级主蒸汽安全阀冷态和热态性能鉴定试验的情况。(本文来源于《化工机械》期刊2018年01期)
洪运武,由忠微,牟义慧,司大滨[4](2015)在《燃煤锅炉的冷态性能调整措施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改造后的低氮燃烧锅炉的冷态性能进行分析,对锅炉一次风、二次风、叁次风、燃尽风的喷口角度、标高和轴线位置进行了调整,并对风速进行调平试验,确定了符合锅炉燃烧的空气动力场条件,满足了锅炉燃烧的热效率要求。(本文来源于《炼油与化工》期刊2015年03期)
郭鹏[5](2014)在《小方坯连铸高效化改造中喷嘴冷态性能测试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钢厂小方坯高效化改造所选用的两种型号喷嘴进行了冷态性能测试评估。实验结果显示,两种型号喷嘴径向和周向水流密度分布均匀,雾化效果较好。验证了改造前所采用的两种型号喷嘴选型能够达到高效连铸的工况需求;改造后铸坯质量得以大幅度提高,说明高效化改造所带来的质量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着,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本文来源于《冶金设备》期刊2014年06期)
文德[6](2014)在《燃料特性对烧结矿冷态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烧结杯试验,研究了燃料的用量、粒度、灰分对烧结矿筛分指数、转鼓指数、落下强度的影响,为企业烧结生产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科技文汇—2014》期刊2014-07-09)
王光磊,徐祥,阳绍军[7](2014)在《双侧返料气动分配阀调节性能冷态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气动分配阀实验台上,对双侧返料气动分配阀的调节性能进行了冷态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分配阀单侧返料与双侧返料时,在未达到最大返料流率之前,返料流率随着流化风与松动风的增大而增加,返料流率对松动风的变化更加敏感;双侧返料时,只改变一侧流化风时对另外一侧没有影响,但是只改变一侧松动风时对另外一侧返料也会产生影响;调节流化风能够实现0~80%之间的调节,调节松动风能够实现30%~55%之间的调节;分流板高度ξ对分配阀单侧返料影响较大,在相同的流化数下,返料流率随ξ的增加而增大;ξ对双侧返料影响较小,对两侧分配比例几乎没有影响。(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4年14期)
邵国辉,赵越[8](2013)在《核主泵模型的冷态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某核电站的主泵水力模型的开发要求,进行基于实际运行状态下的模型冷态性能的试验研究,换算得出的核主泵的真机性能和水力特性满足设计要求。试验结果为核主泵的水力优化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通用机械》期刊2013年11期)
冯丽娜,刘道平,陈翠云,任天宇,吕晓佳[9](2013)在《气泡泵冷态实验研究及性能参数的无因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关于气泡泵的实验研究主要使用电加热作为驱动热源,实验过程中系统运行周期长、操作复杂、误差明显、不利于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针对以上问题,为了能够更加准确的掌握气泡泵的运行性能,采用气体输入法对气泡运动规律进行冷态模拟,开展气泡泵性能的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对气泡泵性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在保持其他影响因素不变情况下,气体输入量、沉浸比、加热功率与液体提升量均成正比,并论证了热态实验与冷态实验的结论具有一致性。同时,通过无因次法对气泡泵系统性能参数进行分析,得出了液体提升量与加热功率的相关函数关系式。关系式表明:在固定的沉浸比下,液体提升量与加热功率成正比关系。(本文来源于《制冷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杨晓舒,刘道平,陈翠云,苏星,张健[10](2013)在《单压吸收式制冷气泡泵冷态实验及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单压吸收式制冷是一种可以利用太阳能等低品位能源驱动的制冷循环,而气泡泵是该制冷系统中的最主要耗能部件,因此对气泡泵的研究尤其重要。冷态模拟实验可以避免热态实验中出现的实验过程不稳定等缺点,产生的气泡更加均匀,获得的实验数据更加准确。实验结果表明输气量和沉浸比对气泡泵性能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3年01期)
冷态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金相显微镜、维氏硬度仪与WDW-100KN万能拉伸试验机研究ZL114A合金冷态焊接后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结合SYSWELD有限元仿真计算冷态焊接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ZL114A板片试样在20V,24A冷态焊接参数下,最大熔池直径为6mm,焊接峰值温度约为512℃;常规T6态平均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与硬度分别为334,276MPa,7.4%与68HV,经ZL114A冷态焊接处理后分别为156,108MPa,12.8%与60HV,强度分别降低53.3%与60.9%,伸长率提高72.9%,选用ZL205A冷态焊接与本体加工4mm圆孔性能基本相当,平均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与伸长率约为232,218MPa与3.8%;T6态下沿晶界分布的初生与二元共晶Si相形貌主要呈球状,断裂机制以韧窝断裂为主,附带一定数量的沿晶断裂,经冷态焊接处理后的材料组织状态由T6态转变为固溶空冷态,ZL114A冷态焊接后沿晶界分布的Si相受焊接高温作用团聚在一起,Mg与Si元素迭加分布在晶界区域,Cu,V,Mn等元素在焊接加热过程中固溶进入初生α-Al基体内部,之后沿晶界析出部分Al2Cu强化相。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冷态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李良,张相,刘茂省,孙振龙,张璧.高温旋风除尘器单体气固分离性能的冷态试验研究[J].烧结球团.2018
[2].樊振中,万佟,王端志,王鲲鹏,王胜强.ZL114A合金冷态焊接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J].材料工程.2018
[3].符明海,李斌,袁奕雯,杨宇清,于翔.ACP1000核级主蒸汽安全阀的冷态和热态性能试验[J].化工机械.2018
[4].洪运武,由忠微,牟义慧,司大滨.燃煤锅炉的冷态性能调整措施探讨[J].炼油与化工.2015
[5].郭鹏.小方坯连铸高效化改造中喷嘴冷态性能测试评估[J].冶金设备.2014
[6].文德.燃料特性对烧结矿冷态性能的影响[C].中国矿业科技文汇—2014.2014
[7].王光磊,徐祥,阳绍军.双侧返料气动分配阀调节性能冷态实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
[8].邵国辉,赵越.核主泵模型的冷态性能试验研究[J].通用机械.2013
[9].冯丽娜,刘道平,陈翠云,任天宇,吕晓佳.气泡泵冷态实验研究及性能参数的无因次分析[J].制冷学报.2013
[10].杨晓舒,刘道平,陈翠云,苏星,张健.单压吸收式制冷气泡泵冷态实验及性能分析[J].低温与超导.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