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油战略储备的新领域——地下盐穴储库(论文文献综述)
方强,华建伟,孙磊,刘杰[1](2021)在《江苏岩盐芒硝资源开发利用与协调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岩盐和芒硝是江苏的重要优势矿产,其开发在省内乃至全国矿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面临矿业布局待优化、矿地不协调、盐穴空间统筹利用等问题,对此提出推进盐盆整体开发、研究溶腔管理政策、协调矿地政策冲突、加快绿色矿山建设、建立矿山环境监测机制、开展盐硝溶腔测腔等对策建议。
王晓鹏[2](2021)在《水平盐岩储存库地表沉降规律及动态预测模型》文中研究表明盐岩具有孔隙率低、渗透率低、力学性质稳定及损伤自愈合能力强等优点,是国际上公认的能源(石油、天然气等)地下储存的理想介质。在盐岩储存库长期运营过程中,由于盐岩的蠕变行为,会导致上覆岩层产生随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大的时效变形,进而诱发地表沉降,对周围环境及地表附近的建(构)筑物的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根据我国盐岩矿床的特点,假设盐岩储存库形状为水平狭长结构,储存库横截面为椭圆形,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单溶腔、多溶腔水平盐岩储存库洞周围岩收缩变形及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并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及盐岩蠕变模型,推导了考虑盐岩蠕变行为的水平盐岩储存库围岩位移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水平盐岩储存库地表沉降动态预测模型。本文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介绍了常用的蠕变模型,概括了地表沉降研究方法、地表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经典的盐岩储存库地表沉降动态预测模型。(2)假设盐岩储存库为水平椭圆柱形,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跨高比、内压、埋深、侧压力系数等因素对单溶腔水平盐岩储存库洞周围岩收缩变形及地表沉降的影响规律。并根据安全矿柱宽度准则,选取溶腔间距为2.0D即120 m,分析了多溶腔水平盐岩储存库洞周围岩收缩变形及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3)基于弹性力学理论,采用复变函数中的保角映射方法,结合叠加原理、盐岩蠕变模型和黏弹性对应原理,推导了考虑盐岩蠕变行为的水平椭圆柱型盐岩储存库横截面围岩位移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利用复合幂函数来描述盐岩储存库地表沉降曲线,进而建立了单溶腔和多溶腔水平盐岩储存库地表沉降动态预测模型。(4)通过对比分析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结果发现:利用本文预测模型得到的储存库洞周收缩变形量和地表沉降曲线均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良好。说明了本文建立的地表沉降动态预测模型的可行性。
刘浪,方治余,张波,王美,邱华富,张小艳[3](2021)在《矿山充填技术的演进历程与基本类别》文中研究指明充填采矿技术是实现矿山绿色发展的重要技术载体,在历时几十年矿山实践中有了长足发展。在综述常规矿山充填技术发展历程和基本类别的基础上,提出以矿山充填、固废处置、采空区再利用、地热开发、战略资源储备和智能控制等为协同发展目标,以充填能效为发展主线,将矿山充填技术演进历程划分为体积性充填、结构性充填、功能性充填和智能性充填4个阶段,分别从概念、功能和基本类别等进行了论述。认为目前矿山充填发展阶段为结构性充填,随着矿山生产实践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功能性充填和智能性充填将成为矿山充填发展的新方向,进一步革新充填材料、充填工艺和充填装备,将对深地矿产资源开发与未来矿山转型升级等产生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
倪海龙[4](2020)在《用行舍藏 储安天下——中国地下储气库建设20年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当今世界,能源问题已经成为所有国家的发展咽喉,只有保证能源供应的畅通无阻才可能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稳定。为保国之发展命脉,有人踏上荒漠孤地,有人深入茫茫戈壁,有人驶入怒海狂波,有人……当源源不断的地下天然气和"黑色血液"喷薄而出,如何妥善将其保存,用行舍藏?同样事关经济、社会稳定。作为清洁能源的天然气在我国的一次
梅冠群[5](2020)在《我国“十四五”石油储备建设思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发展环境,石油安全极易成为大国博弈中我国受制于人的软肋,我国石油储备能力亟待加强。当前,我国石油储备能力建设落后于规划要求,主因是一些体制机制还存在有待改进之处,地方政府、建设企业、运营管理企业等各类主体的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十四五"期间,我国石油储备要坚持储备能力建设和储备制度建设两手抓,要着重处理好增量与存量、创新与改革、国际与国内三方面关系,要在扩大石油储备规模、加强企业责任储备、发展储备新模式、完善储备基地布局、加强国际合作、丰富储备资金来源、完善轮换动用机制、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推动石油储备立法等具体领域上系统发力,推动我国石油储备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丁国生,魏欢[6](2020)在《中国地下储气库建设20年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地下储气库是天然气供应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天然气调峰安全保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1999年大港大张坨储气库全面建设为标志,回顾了中国地下储气库历经从无到形成大规模产业的20年发展历程,建成了27座储气库、调峰能力超过100×108 m3、授权发明专利100多项、软件着作权20多项、制定标准15项、出版专着20多部。重点梳理了中国地下储气库建设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成果主要包括:复杂断块、复杂流体、复杂岩性、深层强非均质储层条件下的储气库选址模式与库址评价技术,复杂地质条件储气库圈闭动态密封性评价技术,超低压防漏堵漏与储层保护、交变应力下井筒密封为核心的钻完井技术,地面高压大流量注采核心技术及其装备,地下储气库地层-井筒-地面"三位一体"风险管控系统等。结合中国地下储气库20年的建设经验与中国现行的行业政策,明确了中国地下储气库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参35)
白宇晴[7](2019)在《闭坑煤矿建设石油储备库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内煤矿闭坑带来的地下空间资源的浪费,结合国家石油储备的迫切需求,本文提出利用闭坑煤矿巷道建设石油储备库,为回答建设储油库的可行性以及建成后安全运营等问题,本文采用经验借鉴、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来研究这些问题,从而对我国未来利用闭坑煤矿建设储油库提供理论及施工参考。提出闭坑煤矿巷道建设储油库的条件准则:闭坑煤矿建设地下储油库应该根据外部依托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相应各个阶段的地质勘察来进行选址评价。经济评价中,初步概算得出100×104 m3闭坑地下储油库投资额约为64800万元,储油库规模在75×104 m3时,闭坑地下储油库和地面储油库投资基本相当;规模大于75×104 m3时,闭坑地下储油库投资比地面储油库投资省,且规模越大,投资省的越多。规模小于75×104 m3,地面储油库投资省。风险性评价也是建设储油库的条件准则之一,与各阶段地质勘察相辅相成,主要分为自然灾害、设备故障风险和第三方破坏风险三个方面。提出闭坑煤矿巷道建设储油库的主要技术问题:设计了闭坑地下储油库地面工艺流程图。对储油库区的设计温度、设计储存压力、储油库大小及容积、储油库构成、储油库水垫层和储油库的装量系数给出建议;考虑闭坑煤矿的地下环境,本文认为必须要设置人工水幕,给出水幕巷道和水幕孔设计的建议,画出水幕系统示意图,以及相应水幕孔有效性试验水幕孔孔口装置示意图;给出围岩沉降收敛监测、锚杆应力监测以及微震监测布置设计示意图以及布置建议。对施工期和运营期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进行统计,并给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同时给出水土保持的建议。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模拟了闭坑煤矿巷道储油库围岩流固耦合特征,主要包括渗流场、应力场以及位移场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在渗流场中,设水幕会有效抑制降落漏斗的形成,形成封闭水压,防止介质泄漏;储油巷道周边渗流量和渗流速度与水幕巷道高度呈负相关;在应力场中,不设水幕与设水幕时应力影响区域大致相同,但是设水幕会对应力影响区有应力弱化效果;在位移场中,不设水幕与设水幕是对储油巷道X方向位移影响区域大致相同,变形量较小且大致相同,巷道围岩稳定性能满足安全存储的要求。该论文有图26幅,表11个,参考文献110篇。
严可馨[8](2019)在《三维激光扫描法大型地下储油洞库容量测量数据处理技术》文中研究表明石油储备从储存设施形式上可以分为地面、地下、半地下储罐和地下储库两大类型。近些年我国建设了多个用于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大型地下储油洞库。但地下储油容量计量方面相关研究不多,并且尚未形成统一的计量标准。本课题对用于大型地下储油洞库容量测量的三维激光扫描法数据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地下洞库容量计算模型、洞库区域分割方法及洞室水平截面积计算方法,开发了相应的检定管理系统,并通过实验验证和数据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论文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三维激光扫描法大型地下储油洞库容量计量计算模型研究。研究了基于点云分析的地下水封洞库容量计算模型,将地下水封洞库整体模型分割成若干个部分分别计算。各区域分别计算,选取微元体类型,分别采用三角形微元法和矩形微元法计算微元体水平截面积,得到区域容积表,并最终将各区域容量表合成为总容量表。(2)软件开发。采用C#语言和Access数据库利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10在.net平台开发“地下洞库容量检定管理系统”,实现了点云的三维重建,地下水封洞库各区域的分割,分割后区域水平截面积、容积的计算及区域容积表的建立,同时实现了容积表的合成、查看帮助文档等功能。(3)实验测试。采用Leica Scan Station P40三维激光扫描仪对我国某地下洞库进行扫描,经过点云配准、去噪、抽稀等处理后,用开发的系统计算。将三角形微元法和矩形微元法计算的水平截面积结果进行比对,对于比较规则的图形,两者计算偏差在0.4%以内;对于存在不连续区域的图形,矩形法更加方便和准确,验证了矩形微元法的可靠性和适用性。将开发系统得到的容积表与全站仪法得到的容积表比对,两者偏差在合理范围内。
郑明阳[9](2017)在《中盐金坛:盐穴不仅储气储油还储能》文中指出制盐企业向能源企业发展——可能吗?听起来很离谱,但是中国盐业总公司旗下的一家子企业——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盐金坛公司),正在将这一切变为现实。中盐金坛公司的盐穴不仅能存储战略物资石油、天然气,还能清洁发电。今年5月27日,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复中盐金坛公司开展基于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相关工作,作为国家压缩空气储能试验示范。该示范项目一期建
井岗,何俊,陈加松,周冬林,王晓刚,刘继芹,齐得山,肖恩山[10](2017)在《淮安盐穴储油库潜力分析》文中提出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已经成为保障能源安全的主要应急手段,中国第三期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将盐穴储油库作为重要研究方向。为了研究淮安盐矿储油前景,对盐穴储油库建设基本地面条件、地质条件、建库层段、库容以及盐化老腔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淮安地区淡水资源丰富,卤水消化能力强,靠近日照-仪征原油管道;淮安盐矿第三岩性组合埋深适中,C1井区Ⅲ-1Ⅲ-5盐群和X2井区Ⅲ-7Ⅲ-9盐群夹层少,含矿率高,优选为有利建库层段;采用六角网格布井方式,在选取的7 km2有利建库层段预计可部署20口新腔,单腔有效体积为24×104 m3,总储备能力可以达到480×104 m3;储油与储气项目统筹发展,节省建设投资;盐化6口老腔当前有效总体积为44.2×104 m3,改造后继续溶腔预计总储油体积可达90×104 m3。由此可见:淮安盐矿具备建设石油战略储备库的潜力。该研究结果可为中国第三期石油储备基地库址选取和淮安盐穴储油库预可行性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二、石油战略储备的新领域——地下盐穴储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石油战略储备的新领域——地下盐穴储库(论文提纲范文)
(1)江苏岩盐芒硝资源开发利用与协调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源概况 |
2 开发利用现状 |
2.1 矿业权设置 |
2.2 矿山开采 |
2.3 绿色矿山建设 |
2.4 盐硝加工产业作用与影响 |
2.4.1 推动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
2.4.2 保障省内外化工产业原料需求 |
2.5 资源供需形势 |
2.5.1 资源供需趋势 |
2.5.2 矿山资源保障程度 |
3 盐穴空间利用 |
4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
4.1 矿区地面沉降 |
4.2 矿区水土污染 |
5 矿地冲突矛盾 |
5.1 矿区与“三线”关系 |
5.1.1 生态红线 |
5.1.2 城镇开发边界 |
5.1.3 永久基本农田 |
5.2 采动范围地类分析 |
6 问题与建议 |
6.1 存在问题 |
6.1.1 部分盐盆矿权布局欠合理,影响盐盆综合开发 |
6.1.2 矿地不协调矛盾对盐硝勘查开采形成限制 |
6.1.3 绿色矿山建设进程和水平需进一步推进 |
6.1.4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不容忽视,监测亟待加强 |
6.1.5 地下溶腔状况掌握不充分,不利于开发和监管 |
6.2 对策建议 |
6.2.1 统筹盐盆整体开发,促进盐硝矿业高质量发展 |
6.2.2 推动盐穴空间管理政策研究,提供开发制度保障 |
6.2.3 协调盐硝勘查开采与永久基本农田的政策冲突 |
6.2.4 加快绿色矿山建设进程,提升绿色矿山建设水平 |
6.2.5 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完善监测机制 |
6.2.6 适时推进盐硝溶腔测腔工作,支撑储量动态监管 |
7 结语 |
(2)水平盐岩储存库地表沉降规律及动态预测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水平盐岩储存库溶腔形态及稳定性研究现状 |
1.2.2 盐岩储存库地表沉降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1.2.3 盐岩储存库地表沉降理论计算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2 盐岩储存库地表沉降理论分析 |
2.1 盐岩蠕变力学特性与本构模型 |
2.1.1 盐岩蠕变力学特性 |
2.1.2 盐岩蠕变本构模型 |
2.2 地表沉降研究方法 |
2.3 地表沉降影响因素 |
2.4 地表沉降动态预测模型 |
2.4.1 基于弹性薄板理论的地表沉降预测模型 |
2.4.2 概率积分法地表沉降预测模型 |
2.4.3 分层传递法地表沉降预测模型 |
2.4.4 传递函数法地表沉降预测模型 |
2.5 本章小结 |
3 水平盐岩储存库地表沉降数值分析 |
3.1 水平盐岩储存库地质模型及地层参数 |
3.2 单溶腔水平储存库地表沉降规律 |
3.2.1 储存库跨高比的影响 |
3.2.2 储存库内压的影响 |
3.2.3 储存库埋深的影响 |
3.2.4 侧压力系数的影响 |
3.3 多溶腔水平盐岩储存库地表沉降规律 |
3.3.1 数值分析模型建立 |
3.3.2 洞周围岩位移分析 |
3.3.3 沉降分析 |
3.4 单溶腔、多溶腔水平盐岩储存库地表沉降规律综合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水平盐岩储存库地表沉降动态预测模型及验证 |
4.1 水平盐岩地下储存库围岩位移计算公式 |
4.2 水平盐岩储存库地表沉降动态预测模型 |
4.2.1 单溶腔盐岩地下储存库地表沉降模型的建立 |
4.2.2 多溶腔盐岩地下储存库地表沉降模型的建立 |
4.3 地表沉降预测模型合理性验证 |
4.3.1 单溶腔地表沉降预测模型合理性验证 |
4.3.2 多溶腔地表沉降预测模型合理性验证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成果 |
(3)矿山充填技术的演进历程与基本类别(论文提纲范文)
1 常规矿山充填技术分类及发展历程 |
1.1 常规矿山充填技术分类 |
1.2 常规矿山充填技术发展历程概述 |
2 新型矿山充填技术分类及演进历程 |
2.1 矿山体积性充填 |
2.2 矿山结构性充填 |
2.2.1 结构性充填概念界定 |
2.2.2 结构性充填材料 |
2.2.3 结构性流体 |
2.2.4 结构性力学 |
2.3 矿山功能性充填 |
2.3.1 载冷/蓄冷功能性充填 |
2.3.2 蓄热/储能功能性充填 |
2.3.3 储库式功能性充填 |
2.4 矿山智能性充填 |
2.4.1 智能充填材料 |
2.4.2 智能充填控制 |
3 展望 |
(4)用行舍藏 储安天下——中国地下储气库建设20年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使命在身,肩挑重任 |
挑战极限,勇闯禁区 |
勇于创新,攻坚克难 |
团聚众智,共成大事 |
(5)我国“十四五”石油储备建设思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当前我国石油储备体系建设的基本现状 |
1.1 石油储备规模 |
1.2 储备库建设 |
1.3 储备制度 |
2 我国石油储备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瓶颈制约 |
2.1 地方对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库积极性不高 |
2.2 财政资金保障难度大 |
2.3 轮换动用制度尚不完善 |
2.4 管理中存在权责不清问题 |
3“十四五”我国石油储备面临的新形势 |
3.1 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长期仍会处在高位 |
3.2 海外石油供应容易成为我国在大国博弈中的软肋 |
3.3 敏感地区局势可能会持续动荡 |
3.4 未来一段时期仍是石油收储的较好时期 |
3.5 我国需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
4“十四五”我国石油储备的主要任务 |
4.1 继续扩大石油储备规模 |
4.2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储备 |
4.3 探索新的石油储备模式 |
4.4 进一步完善石油储备基地布局 |
4.5 加强国际交流与协调 |
4.6 多渠道筹措石油储备资金来源 |
4.7 完善轮换和动用机制 |
4.8 形成“以油养油”的市场化运作机制 |
4.9 推动我国石油储备立法工作 |
5 几点建议 |
5.1 国资委调整对中央企业参与石油储备建设的考核 |
5.2 理顺企业石油储备的责权利关系 |
5.3 调整对石油储备运营的有关财政标准 |
5.4 利用信息系统实行动态监管 |
5.5 加强与地方政府在重大储备项目的行政协调 |
5.6 借鉴石油储备建设经验积极发展天然气储备 |
5.7 综合施策保障能源安全 |
(6)中国地下储气库建设20年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历程 |
1.1 模仿借鉴期 |
1.2 探索实践期 |
1.3 创新突破期 |
2 主要科技成果 |
3 结论及展望 |
(7)闭坑煤矿建设石油储备库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2 闭坑煤矿巷道建设储油库的条件准则 |
2.1 选址评价 |
2.2 闭坑煤矿巷道储油库与地面油库技术经济对比与分析 |
2.3 建库风险性评价 |
2.4 本章小结 |
3 闭坑煤矿巷道建设储油库主要技术问题 |
3.1 地面工程 |
3.2 地下工程 |
3.3 环境保护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流固耦合的闭坑巷道储油库密封性及围岩稳定性研究 |
4.1 数值模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简介 |
4.2 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
4.3 数值模拟方案 |
4.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三维激光扫描法大型地下储油洞库容量测量数据处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大型地下储油洞库分类 |
1.2.1 地下盐穴 |
1.2.2 地下水封洞库 |
1.3 大型地下储油洞库容量计量的研究现状 |
1.3.1 地下盐穴容量计量研究现状 |
1.3.2 地下水封洞库容量计量研究现状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三维激光扫描仪法地下洞库点云数据处理和容积计算 |
2.1 三维激光扫描仪法计算地下洞库模型 |
2.1.1 三维激光扫描仪原理简介 |
2.1.2 三维激光扫描法地下洞库计算流程 |
2.1.3 三维激光扫描法洞室计算模型 |
2.2 三维激光扫描法地下洞库区域分割算法研究 |
2.2.1 点云数据区域分割方法 |
2.2.2 地下洞库点云数据区域分割方法 |
2.3 三维激光扫描法地下洞库水平截面积计算方法研究 |
2.3.1 三角形微元法 |
2.3.2 矩形微元法 |
2.4 容积报表的使用 |
3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法的地下洞库计量检定管理系统开发 |
3.1 系统开发 |
3.1.1 系统开发目标 |
3.1.2 开发工具选择 |
3.1.3 系统功能结构 |
3.2 地下洞库容积表的建立 |
3.2.1 洞库信息录入 |
3.2.2 附件信息录入 |
3.2.3 点云数据分割 |
3.2.4 点云数据分析 |
3.2.5 容积表的生成和合并 |
4 地下水封岩洞三维激光扫描实测和容积计算 |
4.1 点云数据采集 |
4.1.1 数据采集流程 |
4.1.2 扫描前准备工作 |
4.1.3 数据采集 |
4.2 点云数据预处理 |
4.2.1 点云配准 |
4.2.2 点云去噪 |
4.2.3 点云抽稀 |
4.3 实验验证 |
4.3.1 地下洞库区域分割 |
4.3.2 地下洞库截面积计算 |
4.3.3 三角形微元法和矩形微元法计算结果比对 |
4.3.4 三维激光扫描仪法和全站仪法计算结果比对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部分代码 |
作者简历 |
(9)中盐金坛:盐穴不仅储气储油还储能(论文提纲范文)
制盐企业向能源企业发展——可能吗? |
一无是处的废盐穴, 其实是宝贵的空间资源 |
金坛率先建成亚洲盐穴储气第一库 |
服务长三角发展战略, 建设华东储气重镇 |
再接再厉, 开拓盐穴储能发电新领域 |
(10)淮安盐穴储油库潜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建库基本条件 |
1.1 地质条件 |
1.2 地面条件 |
2 淮安盐矿地质特征及建库层段选择 |
2.1 地层特征 |
2.2 构造特征 |
2.3 断层特征 |
2.4 建库层段选择 |
3 库容分析 |
3.1 单腔库容计算 |
3.2 盐穴腔体布井方式 |
3.3 总库容估算 |
4 结论 |
四、石油战略储备的新领域——地下盐穴储库(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苏岩盐芒硝资源开发利用与协调发展研究?[J]. 方强,华建伟,孙磊,刘杰. 化工矿产地质, 2021(03)
- [2]水平盐岩储存库地表沉降规律及动态预测模型[D]. 王晓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矿山充填技术的演进历程与基本类别[J]. 刘浪,方治余,张波,王美,邱华富,张小艳. 金属矿山, 2021(03)
- [4]用行舍藏 储安天下——中国地下储气库建设20年回顾与展望[J]. 倪海龙. 科学中国人, 2020(Z2)
- [5]我国“十四五”石油储备建设思路研究[J]. 梅冠群. 当代石油石化, 2020(01)
- [6]中国地下储气库建设20年回顾与展望[J]. 丁国生,魏欢. 油气储运, 2020(01)
- [7]闭坑煤矿建设石油储备库方法研究[D]. 白宇晴. 中国矿业大学, 2019
- [8]三维激光扫描法大型地下储油洞库容量测量数据处理技术[D]. 严可馨. 中国计量大学, 2019(02)
- [9]中盐金坛:盐穴不仅储气储油还储能[J]. 郑明阳. 中国盐业, 2017(15)
- [10]淮安盐穴储油库潜力分析[J]. 井岗,何俊,陈加松,周冬林,王晓刚,刘继芹,齐得山,肖恩山. 油气储运, 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