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人类论文_李浩

导读:本文包含了史前人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史前,人类,美学,文化,先秦,淮河,认知。

史前人类论文文献综述

李浩[1](2019)在《阿舍利技术与史前人类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何时具备主动狩猎能力,何时开始制作标准化工具,又是何时产生了抽象概念、对称观念以及对美的追求,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旧石器时代的阿舍利技术中找到答案。(本文来源于《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刘广[2](2019)在《从桂北地区石器遗址文物挖掘初探史前人类生活状况》一文中研究指出桂北地区在距今3万年前就已经存在人类活动。通过对史前洞穴人遗址的考古挖掘,一大批史前人类的生产、生活工具的出土,让现代学者对于人类起源、人类文明发展的研究更加深入。挖掘文物中,石制、骨质、螺制、陶制用具在文化堆积中的连续性,说明了桂北地区史前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发生断代;陶制用具的出现则说明史前人已经走出洞穴,能够进行一些早期的农业化生产。文章通过对桂北地区石器遗址中出土文物进行调查分析,进而去了解史前人类的生活状况,为史前人类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2019年08期)

高星[3](2019)在《史前人类征服高海拔极端环境的最高、最早记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古雯[4](2018)在《青藏高原腹地发现史前人类活动遗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11月30日,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晓凌等的研究论文《The earliesthuman occupation of the high-altitude Tibetan Plateau 40(本文来源于《中国自然资源报》期刊2018-12-01)

陈虹[5](2018)在《中国史前与先秦时期人类生活方式研讨会》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7月4~6日,由浙江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办、浦江博物馆协办的"中国史前与先秦时期人类生活方式研讨会"在浙江大学召开。会议由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陈虹副教授主持,开幕式由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员常务副院长、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张颖岚教授致辞。来自国内外多家高校、考古所和博物馆的40名代表参会,献上了26个精彩的报告,并在会后前往浦江县上山遗址参观考察。本次会议共收到26篇论文摘要,编辑刊印成了(本文来源于《国际学术动态》期刊2018年04期)

张洁,赵国炳,杜高山[6](2018)在《史前身体运动形态与人类认知学习发展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与田野调查法探讨史前身体运动形态与人类认知学习发展之间的关系,揭示体育运动在人类认知发展学习中的意义,拓展体育人类学研究的新思路。研究发现:史前身体运动形态是人类早期生产与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和体现,与人类的生存发展休戚相关,且其运动方式、类型与身体动作技能孕育了现代体育;人类早期的知识是人类认知学习发展的结果,其中包含有大量关于身体运动的知识和通过身体运动获得的知识,且这些知识主要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进行传播的;人类早期的身体运动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途径和基本方式,它拓展了人类认知世界的广度与深度,推进了人类认知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文章最后探讨了开展包括体育在内的广义的身体运动对于促进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在体育学和体育人类学研究中引入认知心理学、认知人类学理论的未来研究设想。(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胡飞,杨玉璋,张居中[7](2018)在《淮河中游地区史前人类文化演化过程的环境考古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淮河中游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多重过渡地带,又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东部沿海与西部腹地之间古文化相互交流、碰撞和融合的重要区域,也是中华文明孕育和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演化过程与全新世气候环境的变迁密切相关。暖干型气候条件有利于史前人类文化的发展,而冷湿型气候环境则不利于人类的生存繁衍。该地区文化的演化过程充分反映了史前人类对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和主观能动性。(本文来源于《东南文化》期刊2018年03期)

[8](2018)在《巨型树懒曾遭史前人类追杀》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据外媒报道,科学家们发现了古代人类和巨大的树懒之间的致命对峙的证据。这只树懒用后腿站立时,身高接近2米。而且,这头巨大的动物的前腿上有一组锋利的爪子。巨大的树懒生活在大约11000年前,人们普遍认为过度捕猎最终导致了它们的灭绝。(本文来源于《科学大观园》期刊2018年11期)

阮春生,朱映归[9](2018)在《丽水最早史前人类聚落距今9000年》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 阮春生 朱映归)近日,经过为期3个月的工作,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缙云县博物馆完成对缙云壶镇陇东遗址的抢救性发掘。陇东遗址位于壶镇溪东区块,其东南约500米为陇东村,该遗址在壶镇中学迁建工程施工中发现,遗址大部分已经实施工程建设,(本文来源于《丽水日报》期刊2018-05-30)

乔燕冰[10](2018)在《审美意识是史前人类诸多意识的摇篮》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人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么,人类的爱美之心是何时产生的?或言审美意识是否在人类的童年时代便发生了?是劳动创造了美?还是美先于劳动?泱泱中华文明真的只有五千年历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新近问世的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陈望衡着的两卷本《文明前的“文明”:(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报》期刊2018-05-16)

史前人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桂北地区在距今3万年前就已经存在人类活动。通过对史前洞穴人遗址的考古挖掘,一大批史前人类的生产、生活工具的出土,让现代学者对于人类起源、人类文明发展的研究更加深入。挖掘文物中,石制、骨质、螺制、陶制用具在文化堆积中的连续性,说明了桂北地区史前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发生断代;陶制用具的出现则说明史前人已经走出洞穴,能够进行一些早期的农业化生产。文章通过对桂北地区石器遗址中出土文物进行调查分析,进而去了解史前人类的生活状况,为史前人类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史前人类论文参考文献

[1].李浩.阿舍利技术与史前人类演化[J].科学.2019

[2].刘广.从桂北地区石器遗址文物挖掘初探史前人类生活状况[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

[3].高星.史前人类征服高海拔极端环境的最高、最早记录[J].科学.2019

[4].古雯.青藏高原腹地发现史前人类活动遗址[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8

[5].陈虹.中国史前与先秦时期人类生活方式研讨会[J].国际学术动态.2018

[6].张洁,赵国炳,杜高山.史前身体运动形态与人类认知学习发展关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

[7].胡飞,杨玉璋,张居中.淮河中游地区史前人类文化演化过程的环境考古学观察[J].东南文化.2018

[8]..巨型树懒曾遭史前人类追杀[J].科学大观园.2018

[9].阮春生,朱映归.丽水最早史前人类聚落距今9000年[N].丽水日报.2018

[10].乔燕冰.审美意识是史前人类诸多意识的摇篮[N].中国艺术报.2018

论文知识图

左家营一带史前人类遗存点分布康保一带史前人类遗存点分布多伦史前人类遗存点分布多伦史前人类石器演化序列半坡遗址和史前人类的固定居住-半坡...坝上地区史前人类石器演化序列

标签:;  ;  ;  ;  ;  ;  ;  

史前人类论文_李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