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元杂剧悲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元杂剧,悲剧,崇高感,多种结构
元杂剧悲剧论文文献综述
董天时[1](2016)在《元杂剧悲剧风格管窥》一文中研究指出元杂剧中的悲剧既具备悲剧的共同特征,又呈现出中国古典悲剧的独特风格——以"小人物"为主角,多样化的戏剧结构以及圆满的结局方式等元素构建了中国古典悲剧的基本模式,是中国古典戏曲成熟的标志。文章从小人物的悲剧、多种结构并存与光明的结局叁方面,对元杂剧的悲剧风格进行探析。(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6年01期)
杜甚彦[2](2013)在《失声与分裂——元杂剧悲剧冲突中的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与悲剧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从悲剧人物、悲剧冲突还是悲剧结局上看,悲剧的表现形式里从不缺少女人的存在。伍尔芙在她的《一间自己的屋子》中将女人称为"一种非常奇怪的复合人","在想象中,她最为重要,而实际上,她则完全无足轻重,从始至终她都遍布在诗歌之中,但她又几乎完全缺席于历史。"借此来形容悲剧中的女人也不为过:她普遍存在于悲剧中,是悲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正是在这悲剧中,她真实的自己却被永久性地遮蔽起来。而从原因上看,一方面这既与当时的男权意识形态不可分离,另一方面,中国古典悲剧的民族特色也是形成这种情形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剑南文学(经典教苑)》期刊2013年01期)
徐庆宏,常漪[3](2011)在《电影《赵氏孤儿》与元杂剧悲剧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典悲剧美表现为"伤感",古典悲剧主人公身上着力呈现的是一种命运的悲惨,古典悲剧重点是表现命运藩篱之下的悲剧性的人生。影片《赵氏孤儿》改编自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元杂剧《赵氏孤儿》,影片着眼于社会现实,不仅揭示了社会的黑暗,还赋予主人公对现实的否定与不妥协的性格。影片《赵氏孤儿》一方面揭示了奸臣凶狠残忍的罪恶行径,另一方面也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而品格高尚的悲剧人物群像,歌颂了主人公舍生冒死、慷慨赴义的精神。(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1年07期)
肖慧[4](2010)在《论元杂剧悲剧的精神蕴涵》一文中研究指出元代是我国历史上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错综杂揉、盘根错节的时代。正因如此,当时剧坛涌现出的一出出悲剧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时代所决定的,是现实和艺术的共同产儿。(本文来源于《四川戏剧》期刊2010年06期)
常斯维[5](2010)在《论元代社会对元杂剧悲剧创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元杂剧悲剧是中国真正悲剧的开始,正是元代复杂的社会现实为元杂剧悲剧带来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开辟了多样的悲剧类型;同时元代活跃松动的思想态势也造就了元杂剧悲剧深刻的悲剧精神和壮美的审美情趣。(本文来源于《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期刊2010年01期)
肖慧[6](2009)在《论元杂剧悲剧的精神蕴涵》一文中研究指出元杂剧悲剧在我国剧坛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精神蕴涵是十分丰富的。本文从元杂剧悲剧所体现的民主精神、理性精神、悲剧精神和宗教精神等方面论述了元杂剧悲剧的精神蕴涵。(本文来源于《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期刊2009年06期)
何丽丽[7](2009)在《元杂剧悲剧的“大团圆”结局探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团圆"的喜剧结局是中国古典悲剧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元杂剧悲剧也不例外。本文分析了元杂剧悲剧"大团圆"结局的原因有四个:古代阴阳气论的影响,佛教因果报应思想的影响,儒家"中和"思想的影响和元代社会环境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期刊2009年03期)
张越[8](2008)在《近十年元杂剧悲剧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悲剧戏更是元杂剧中的精粹。近十年来,很多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对元杂剧悲剧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分别从悲剧形象彰显悲剧精神、中和之美消解悲剧情节、淋漓尽致铺洒悲剧人生等方面概述了近十年元杂剧悲剧研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分析了研究存在的不足。(本文来源于《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张丹飞[9](2005)在《试论元杂剧悲剧的鉴别标准》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元杂剧中的悲剧究竞有多少,有哪些,学界历来看法不一。笔者认为,鉴别一个剧是否是悲剧,当然首先必须要看它是否符合悲剧的定义,即“悲剧是对戏剧中主人公以幸福和生命为代价,为克服生存危机所做的失败的努力或对超常磨难的承受的展示。从而唤起审美主体惊惧、反思、振奋或崇高的审美感受”,是否具有较为强烈的悲剧精神。以此为基本原则的同时又订立几个硬件做标准:要求悲剧中的主人公必须是个悲剧人物;全剧的主体戏剧冲突必须是悲剧性冲突;戏剧的悲剧性情节长度应该占据该剧的情节长度的四分之叁以上;要考虑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实际显示出来的主旨。由此判定元杂剧中有21种是悲剧。(本文来源于《贵州社会科学》期刊2005年06期)
张丹飞[10](2005)在《试论元杂剧悲剧的题材、角色及价值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元代是中国戏剧的成熟期,是中国真正的悲剧的开始。元杂剧悲剧既有与西方古典悲剧相同之处,又有与之不同的独特的中国悲剧特色。中国悲剧的特色在元杂剧悲剧中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展现,了解了元杂剧悲剧就把握住了中国悲剧的大体特征和风格。(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4期)
元杂剧悲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女性与悲剧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从悲剧人物、悲剧冲突还是悲剧结局上看,悲剧的表现形式里从不缺少女人的存在。伍尔芙在她的《一间自己的屋子》中将女人称为"一种非常奇怪的复合人","在想象中,她最为重要,而实际上,她则完全无足轻重,从始至终她都遍布在诗歌之中,但她又几乎完全缺席于历史。"借此来形容悲剧中的女人也不为过:她普遍存在于悲剧中,是悲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正是在这悲剧中,她真实的自己却被永久性地遮蔽起来。而从原因上看,一方面这既与当时的男权意识形态不可分离,另一方面,中国古典悲剧的民族特色也是形成这种情形的重要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元杂剧悲剧论文参考文献
[1].董天时.元杂剧悲剧风格管窥[J].艺术教育.2016
[2].杜甚彦.失声与分裂——元杂剧悲剧冲突中的女性[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
[3].徐庆宏,常漪.电影《赵氏孤儿》与元杂剧悲剧思想[J].电影文学.2011
[4].肖慧.论元杂剧悲剧的精神蕴涵[J].四川戏剧.2010
[5].常斯维.论元代社会对元杂剧悲剧创作的影响[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
[6].肖慧.论元杂剧悲剧的精神蕴涵[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9
[7].何丽丽.元杂剧悲剧的“大团圆”结局探因[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
[8].张越.近十年元杂剧悲剧研究综述[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9].张丹飞.试论元杂剧悲剧的鉴别标准[J].贵州社会科学.2005
[10].张丹飞.试论元杂剧悲剧的题材、角色及价值特征[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