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沛县湖西中学董恒太邮编221611电话15852226096
新课程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当前要求实施素质教育、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的背景下,怎样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
在探索力的合成与分解规律时,我用这样的方法导入新课:我在一根绳子的中间系上一块砖,让两个同学各持一端用力拉。他们惊奇地发现:无论用多大的力都不能将绳子拉成水平。这个现象立刻吸引了全体同学的注意,引起他们对所要学习知识的兴趣。在随后的探究学习中,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保持着非常热烈的学习气氛,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要学习的知识感兴趣,就会主动去学习它、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又如:
一只削尖的铅笔、一支日光灯启辉器的金属壳(铝)、一个蹄型磁铁,就能演示电磁驱动——感应电动机模型;用有孔的空饮料瓶装上水,就能很好地演示失重现象。这些现象的演示,都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另外,以龟兔赛跑的故事来让学生理解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以二战期间法国飞行员在高空用手抓到一颗子弹的故事来导入参考系的教学,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做好演示实验,穿插生动的故事和幽默,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展现为生动的故事和现象,从而引起学生的认知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比如:学生已经学过哪些知识?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怎样?复习哪些知识有利于对本课的知识建构?怎样设计教学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总之,设计的导学案(讲学稿)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根据这一情况来确定课堂教法。例如,怎样引出新知识,怎样用同学们熟悉的生活现象去解释一个概念,怎样创造情景,怎样归纳学过的知识点等等,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才能起到高效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应尊重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及时地对教学进度、难度进行调控,才能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反应。学生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皱一下眉头,都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况。而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新课程要求我们彻底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各个环节,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完成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
我把全班同学六人一组,分成十个学习小组。考虑到不同学生思维特点有差异(如有的思维灵活,易提出创新见解,而有的思维严密,善于总结归纳),分组时我让不同思维特点的同学组合在一起,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这样能做到优势互补,互相启发,有利于自主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采用了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1、用问题引导知识的自主建构。
进行知识点教学时,我采用一组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即把知识点的探究过程设置成有层次性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思维探索,通过小组讨论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先让小组成员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进一步探究、相互补充;再由小组选派成员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展示,组间交流,补充讨论;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做出评价判断,归纳总结,提升拓展,完善观点和结论。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索、交流、自由发表见解的过程中,体验到知识生成的过程,自主地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针对性训练采用“自主练习、小组互批、讨论交流”的方法
学习了某个知识点后,要及时选择有针对性的、典型的题目进行较系统的训练。训练时,先让学生自己练习,然后组内互相交换批改,再把出现的问题及典型错误在组内讨论交流。通过这种“自主练习、小组互批、讨论交流”的环节,使他们的错误能及时得以矫正,同时也看到了其他同学所犯的错误并引以为戒。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知识,还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案和策略,优化教学效果,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四、发挥好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
有效教学必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但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对问题的导入,对学习兴趣的激发,对何时自主学习、何时练习巩固等教学环节的实施和调控,都对课堂的有效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即使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适时的、有效的指导,也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师要时时关注整个学习过程,小组的学习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时,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当某小组无法完成合作任务时,教师要向学生指出问题所在,并启发学生如何完成,或建议一些有效的方法;小组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受阻时,教师要及时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要恰当。例如某小组无法完成合作学习任务时,教师不是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和启发;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能介入过早,以至于阻碍学生自主发现的机会。教师对课堂环节的整体把握和调控、对自主学习活动的恰当指导,是形成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
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后进生的发展
每一个班,总有几个后进生,他们想听听不懂,想做题又无从下手。久而久之,会使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不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优等生、中等生的学习,还要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状况,设法让他们也能参与学习活动中。例如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设计,让后进生也有可答、可做的问题与练习,并及时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唤起他们的自信,使他们逐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号召小组内同学间互帮互助,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分析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让他们也能不断进步,不断获得成功,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发展和奠定良好的基础。
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了有效的方法,才能能激活学生们的思维,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创新,找到更多、更好、更有效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