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胶酯酶论文_周姝颖,杨青杨,赵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果胶酯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果胶,燃料,曲霉,酒曲,条件,生物,培养基。

果胶酯酶论文文献综述

周姝颖,杨青杨,赵辉[1](2019)在《酒曲果胶酯酶产生菌降低白酒中甲醇含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优质酒曲中分离筛选出产果胶酶菌株89株,通过测定酶活力,筛选出果胶酯酶酶活较低的菌株。将优选菌株进行白酒发酵试验,通过气相色谱分析,确定产甲醇量低的1株细菌。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 DNA鉴定,确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将其命名为ZS04。以不同接种量添加菌株ZS04,做白酒液态发酵试验。通过菌株菌群优势抑制酒曲中其它果胶降解菌的生长,从而降低发酵液中甲醇含量。当接种量为3%时甲醇含量最低为0.313 mg/100 mL,比对照组降低66.03%。当接种量为0.5%时甲醇含量为0.705 mg/100 m L,比对照组低20.96%,乙醇含量比对照组高5.77%。(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茹毅,田友明,倪辉,肖安风[2](2017)在《塔宾曲霉产果胶酯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酶学性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来源于塔宾曲霉CICC 2651的胞外果胶酯酶,本研究通过硫酸铵盐析、DEAE-Sepharose Fast Flow、分子筛柱层析S-100和SDS-PAGE对其进行了分离提纯,得到了纯化的酶,纯化倍数为13,比活力达到100 U/mg。SDSPAGE展示了85 ku和60 ku的两条蛋白条带,表明该酶可能是同工酶。该酶的最适pH和温度分别为4和50℃,且在45℃~50℃和pH 3.5~8.5之间较稳定;金属离子Ag~+,Gu~+,Fe~(2+)和Fe~(3+)对其酶活有强烈的抑制作用;K_m和V_(max)分别为5.2 mg/mL和10.3μmol/(mg·min)。(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九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1-08)

朱云鹏,田友明,肖安风[3](2017)在《果胶酯酶的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塔宾曲霉CICC 2651产果胶酯酶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提高果胶酯酶的产量。方法:以生物量与果胶酯酶活力为指标,研究发酵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对塔宾曲霉CICC 2651产果胶酯酶的影响,优化CICC 2651产摇瓶发酵果胶酯酶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结果:CICC 2651产果胶酯酶的最优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高酯果胶3%,硫酸铵0.5%,Na_2SO_4 0.04%,MgSO_4·7H_2O 0.04%,K_2HPO_4 0.2%,FeSO_4·7H_2O 0.005%,温度30℃,培养基初始pH为4.5,接种量5%,装液量40 mL。在优化工艺条件下,果胶酯酶活力达到1.53 U/mL,较优化前的酶活力提高了80.0%。结论:通过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优化,大幅度提高了塔宾曲霉CICC2651产果胶酯酶的酶活力。(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九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1-08)

朱云鹏,田友明,洪清林,倪辉,肖安风[4](2018)在《果胶酯酶的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果胶酯酶的产量,以果胶酯酶活力与生物量为指标,对塔宾曲霉CICC 2651产果胶酯酶的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最优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为:硫酸铵0.5%,果胶3%,Na_2SO_40.04%,Mg SO_4·7H_2O 0.04%,K_2HPO_40.2%,培养温度30℃,初始p H为4.5,接种量5%,装液量40 m L。在优化工艺条件下,果胶酯酶活力达到1.53±0.09 U/m L,比初始条件提高了77.9%。通过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优化,塔宾曲霉CICC 2651发酵产果胶酯酶的能力大幅度提高。(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8年03期)

黄静,孔华,郭运玲,郭安平[5](2016)在《菠萝叶纤维生物脱胶菌株果胶酯酶pemA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为更有效地降解菠萝叶纤维果胶,本研究从高效菠萝叶纤维脱胶菌株Dickeyadadantii BTC105中克隆和原核表达果胶酯酶pemA基因。【方法】根据CAZy数据库Dickeyadadantii 3937果胶酯酶基因信息设计引物,PCR扩增后连接表达载体pet30a,转化E.coliB L21(3DE)后进行不同时间梯度诱导表达,通过测定p H变化验证酯酶活力和稳定性。【结果】克隆得到DickeyadadantiiBTC105果胶裂解酶pem A基因(GenB ank登录号KX8403212)全长1097bp,编码366个氨基酸。PemA理论分子量为39.4KD,理论等电点为8.93,预测为稳定蛋白,稳定系数为26.20,预测为分泌蛋白,其中第1~24个氨基酸为信号肽。该蛋白含有属于Pfam01095。经IPTG诱导,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该蛋白分子量约为40KD,并且随着诱导时间的增加,目的蛋白表达量升高。发酵的粗酶液16小时内将1%果胶水溶液的p H由7降至5.0,其中前5小时降低至5.25。【结论】本研究从菠萝叶纤维脱胶菌株中分离并成功表达果胶酯酶pem A基因,其表达产物可在菠萝叶纤维生物脱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11-09)

陈献忠,肖艳,沈微,樊游[6](2016)在《表面展示表达果胶酯酶的重组酿酒酵母构建及乙醇发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淀粉为原料的乙醇发酵工艺仍然是当前燃料乙醇的主要生产方式。然而,一些原料中含有的果胶物质不仅降低了乙醇产率,而且会导致醪液粘度增大,从而会进一步影响传质和传热、增加设备负担等。构建能够自主降解果胶质的重组酿酒酵母并应用于燃料乙醇生产是值得探索的领域。【方法】论文将来源于黑曲霉的果胶酯酶基因克隆于α因子信号肽下游并通过酵母α-凝集素C-端蛋白的介导构建了在细胞表面锚定表达果胶酯酶的重组酿酒酵母PE。【结果】重组酵母的果胶酯酶表达水平达到2.6 U/g(菌体湿重),并进一步鉴定了重组果胶酯酶性质。以甘薯粉为原料的同步糖化发酵实验中,重组酵母PE的乙醇浓度和乙醇转化率分别达到95 g/L和88.1%,与出发菌株相比提高了2.2%。更重要的是,表面展示果胶酯酶能够显着降低发酵过程中的发酵液粘度。【结论】通过在工业酿酒酵母表面展示表达果胶酯酶不仅能够提高糖化酶等的作用效果和酿酒酵母的代谢能力,而且能够显着降低乙醇生产过程中发酵液的粘度,将对工业规模乙醇生产在降低设备负担、节约能耗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张卉,张妍,张璇,王丹[7](2015)在《苹果果胶酯酶提取及其酶学性质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国光苹果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了Na Cl浓度、p H、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苹果果胶酯酶酶活的影响,确定了苹果果胶酯酶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并研究了苹果果胶酯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在Na Cl浓度为2.5mol/L、p H为8.5、提取温度30℃和提取时间为27h时,苹果果胶酯酶的酶活达到0.98μmol/min·m L;该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40℃,热稳定性较差,最适p H为11;金属离子中Ca2+对果胶酯酶有显着的激活作用,Na+、K+和Fe2+也有一定的激活作用,而Ba2+、Mn2+和EDTA对果胶酯酶有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5年12期)

肖艳[8](2015)在《表面展示表达植酸酶、果胶酯酶的重组酿酒酵母构建及酒精发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燃料酒精是一种绿色清洁的新型能源,以淀粉为原料的同步糖化发酵是目前燃料酒精生产的主要途径之一。淀粉质原料中含有的植酸、果胶不能被酵母分解利用,不仅会对酒精发酵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也降低了副产物—酒糟蛋白饲料(DDGS)的利用价值。本文利用酿酒酵母表面展示系统,在酵母细胞表面展示表达植酸酶和果胶酯酶,并评价了重组菌的酒精发酵性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将来源于大肠杆菌的植酸酶基因与酵母α-凝集素C端编码序列连接并置于α-因子分泌信号肽下游,构建植酸酶表面展示重组载体p MGK-AG-phy并转化酿酒酵母CICIMY0086,成功获得了在细胞表面锚定表达植酸酶的重组酵母PHY。重组酵母的植酸酶表达水平达到6.4 U·g-1(菌体湿重),其最适温度为55℃,最适p H 4.0,在p H 3.5-4.5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活性和较好的稳定性。以玉米粉为原料的同步糖化发酵实验表明,重组酵母PHY发酵的最终生物量为4.3×108个·m L-1,与出发菌株相比提高了7.5%;酒精产量和发酵效率分别达到112 g·L-1和89.5%,相较于出发菌株提高了3.7%;发酵后干酒糟中植酸磷含量为0.06%(w·w-1),与对照相比降低了91.2%,DDGS中植酸磷含量的降低不仅提高了酒糟作为饲料的利用价值,而且有助于减少磷排放,保护环境。(2)将来源黑曲霉的果胶酯酶基因与酵母α-凝集素基因融合,构建果胶酯酶表面展示重组载体p MGK-AG-PE并转化酿酒酵母CICIMY0086,获得了在细胞表面锚定表达果胶酯酶的重组菌PE。重组酵母的果胶酯酶表达水平达到2.6 U·g-1(菌体湿重),其最适温度为60℃,最适p H 5.0,在p H 4.0-5.5范围内酶活较高,稳定性较好。以甘薯粉为原料的同步糖化发酵实验中,重组酵母PE的酒精产量和发酵效率分别达到95 g·L-1和88.1%,与出发菌株相比提高了2.2%;重组酵母PE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粘度低于对照,以发酵12 h为例,重组酵母PE的发酵液粘度为120 m Pa.s,对照粘度为145 m Pa.s,降低了20.8%,粘度的降低有利于酶的作用和酿酒酵母代谢,还可以降低设备负担,节约能耗。(3)构建了表面共展示植酸酶和果胶酯酶的重组酵母PP,重组酵母PP在玉米粉和甘薯粉培养基中发酵,最大生物量分别在4.4×108个·m L-1和4.3×108个·m L-1左右,与出发菌株相比分别提高10.0%和7.5%;酒精产量分别为113 g·L-1和96 g·L-1,与出发菌株相比提高了4.6%和3.2%;发酵24 h时的粘度分别为84 m Pa.s和89 m Pa.s,与出发菌株相比分别降低了7.7%和15.2%;发酵结束后干酒糟中的植酸磷含量分别为0.08%和0.02%(w·w-1),与出发菌株相比分别降低了88.2%和80.0%。重组酵母PP酒精产量高,发酵粘度低,干酒糟的植酸磷含量低,同时具备重组酵母PHY和重组酵母PE的优良发酵性能。(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5-06-01)

唐佳佳[9](2014)在《枇杷果胶酯酶基因克隆及表达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植物的授粉受精过程中,花粉管是雄性生殖单位的载体,它携带精细胞并将其传递给卵细胞从而实现精卵结合并完成受精作用,故研究花粉管的萌发和生长调控机制,对研究植物的授粉受精调控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果胶酯酶(Pectin methyl esterase, PME)是一种重要的果胶酶,能催化植物细胞壁上的果胶脱去甲氧基生成果胶酸和甲醇,PME对细胞壁的组成与降解、种子萌发、果实成熟以及花粉发育和花粉管的生长等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起重要的作用。目前的研究证实花粉管的生长为顶端极性生长,但是对于其生长过程的分子调控机制尚不很清楚。而花粉管的顶端只含单一果胶质层,故花粉管壁的果胶质代谢和变化在花粉管的顶端生长中起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PME调控植物花粉的发育和花粉管生长的研究已成为植物生殖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叁倍体枇杷在减数分裂、授粉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均存在异常,造成了大多数叁倍体花粉生活力低、萌发率低、花粉管不能完成穿柱到达珠孔、到达珠孔后不能完成融合、融合后合子不能正常发育等现象。因此,深入探讨叁倍体枇杷的育性机理,对明确叁倍体的无核机理和利用叁倍体创制新的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实验在叁倍体和二倍体花器官的转录组和表达谱分析的基础上,从中挑选了与花粉管发育相关的差异PME同源基因序列,通过cDNA快速末端扩增(RACE)技术,从枇杷花器官中克隆PME家族基因的全长,并进行基本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然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技术分析PME家族基因在二倍体枇杷与叁倍体枇杷授粉前后的花器官中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的分析它们在花器官中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分析叁倍体枇杷育性变化规律,为开展花粉管生长的调控机理研究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本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RACE技术首次从枇杷中克隆了2条PME基因的全长序列,去掉UPM接头序列,其全长均为2201bp,其中5’端非翻译区为90bp,3’非翻译区为374bp,且其内包含1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737bp,经序列分析,这两个序列有5个位点的碱基存在差异,但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只有两个位点的氨基酸存在差异,即第226位点和418位点。通过NCBI在线工具BALST比对发现该这两个序列均属于果胶酯酶家族基因。遂将其命名为EjPPME1和EjPPME2。(2)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EjPPME1和EjPPME2的同源性,并推导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预测了其编码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和叁级结构。结果表明EjPPME2的同源性与EjPPMEl一致,二者编码的蛋白与碧桃(Prunus persica)的一个推定蛋白相似性高达81%,其次与葡萄、草莓的同源性也比较高。此外,它们都含有2个保守结构域,即PMEI结构域和PME结构域。EjPPME1和EjPPME2编码的蛋白的理化性质只有细微的差异,它们的蛋白质二级结构均以α螺旋结构为主,二者均是具疏水性的跨膜蛋白,且定位于分泌通路,即分泌到细胞周质。(3)利用Real-time PCR技术,对EjPPMEl和EjPPME2进行了表达特性分析,发现这两个基因均属于花粉特异表达基因,在2x和3x枇杷中具时空组织表达不一致的特点,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花器官中,EjPPME1和EjPPME2只在即开期中表达,而在现蕾期和露白期中几乎不表达;在2x枇杷即开期花器官中,其表达量远高于3x即开期花器官,说明EjPPME1和EjPPME2在3x枇杷中表达受到抑制,与前期发现的3x枇杷花粉萌发率低的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4-05-20)

成莉凤,李琦,刘正初,段盛文,冯湘沅[10](2013)在《DCE-01菌株果胶酯酶基因克隆与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麻类脱胶高效菌株DCE-01中克隆果胶酯酶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根据全基因组测序注释结果设计引物,PCR扩增果胶酯酶基因连接到pEASY-E1载体上,导入大肠杆菌进行诱导表达,采用水解圈法进行选择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出全长1107bp的果胶酯酶基因(GenBank登录号:KC422449),编码368个氨基酸;该基因表达蛋白质序列的前26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前导蛋白的分子量约为39.6ku,成熟蛋白为36.9ku,pI为9.1;基因工程菌株以高度酯化橘子果胶为底物的发酵液粗酶活为1.5IU/mL,是原始菌株DCE-01的22.4倍。本研究成功发掘出果胶酯酶基因,其表达产物果胶酯酶能降解高甲氧基果胶,在低甲氧基果胶制备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3年15期)

果胶酯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来源于塔宾曲霉CICC 2651的胞外果胶酯酶,本研究通过硫酸铵盐析、DEAE-Sepharose Fast Flow、分子筛柱层析S-100和SDS-PAGE对其进行了分离提纯,得到了纯化的酶,纯化倍数为13,比活力达到100 U/mg。SDSPAGE展示了85 ku和60 ku的两条蛋白条带,表明该酶可能是同工酶。该酶的最适pH和温度分别为4和50℃,且在45℃~50℃和pH 3.5~8.5之间较稳定;金属离子Ag~+,Gu~+,Fe~(2+)和Fe~(3+)对其酶活有强烈的抑制作用;K_m和V_(max)分别为5.2 mg/mL和10.3μmol/(mg·min)。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果胶酯酶论文参考文献

[1].周姝颖,杨青杨,赵辉.酒曲果胶酯酶产生菌降低白酒中甲醇含量的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9

[2].茹毅,田友明,倪辉,肖安风.塔宾曲霉产果胶酯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酶学性质分析[C].2017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九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7

[3].朱云鹏,田友明,肖安风.果胶酯酶的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优化[C].2017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九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7

[4].朱云鹏,田友明,洪清林,倪辉,肖安风.果胶酯酶的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优化[J].食品工业科技.2018

[5].黄静,孔华,郭运玲,郭安平.菠萝叶纤维生物脱胶菌株果胶酯酶pemA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C].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6].陈献忠,肖艳,沈微,樊游.表面展示表达果胶酯酶的重组酿酒酵母构建及乙醇发酵[J].微生物学报.2016

[7].张卉,张妍,张璇,王丹.苹果果胶酯酶提取及其酶学性质探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5

[8].肖艳.表面展示表达植酸酶、果胶酯酶的重组酿酒酵母构建及酒精发酵研究[D].江南大学.2015

[9].唐佳佳.枇杷果胶酯酶基因克隆及表达特性分析[D].西南大学.2014

[10].成莉凤,李琦,刘正初,段盛文,冯湘沅.DCE-01菌株果胶酯酶基因克隆与表达[J].食品工业科技.2013

论文知识图

粉虱直接取食后唾液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虱唾液显微注射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pH值对果胶酯酶活性的影响采用120APSU/L的果胶酯酶处理3...果胶酯酶用量对果胶脱酯效果的...4.8 采用 200APSU/L 的果胶酯酶处...

标签:;  ;  ;  ;  ;  ;  ;  

果胶酯酶论文_周姝颖,杨青杨,赵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