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立违抗性障碍论文-方萍,朱文礼

对立违抗性障碍论文-方萍,朱文礼

导读:本文包含了对立违抗性障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父母教养方式,调查问卷

对立违抗性障碍论文文献综述

方萍,朱文礼[1](2018)在《父母教养方式对伴与不伴对立违抗性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伴与不伴对立违抗性障碍(OD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省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就诊的ADHD患儿124例,根据有无ODD症状,分为单纯ADHD患儿82例,合并ODD的ADHD患儿42例,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合肥某小学同时期11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使用父母教养方式调查问卷(EMBU)对3组儿童目前的父母教养方式进行调查评分,比较3组对象的父亲因子、母亲因子差异。结果 3组儿童父亲因子Ⅱ、Ⅲ、Ⅴ和母亲因子Ⅱ、Ⅲ、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096,11.195,10.467,13.957,7.343,29.081,P均<0.001);单纯ADHD组患儿的父亲因子Ⅱ、Ⅲ、Ⅴ和母亲因子Ⅱ、Ⅲ、Ⅳ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81,4.479,4.406,5.252,3.847,7.292,P均<0.001);合并ADD的ADHD组患儿的父亲因子Ⅱ、Ⅲ和母亲因子Ⅱ、Ⅳ得分高于单纯ADH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1,P=0.028;t=2.553,P=0.012;t=2.921,P=0.004;t=3.737,P<0.001)。结论父母教养方式的极端化对ADHD患儿有着重要影响,惩罚严厉、过分干涉的教养方式是ADHD患儿出现ODD的危险教养方式。(本文来源于《安徽医学》期刊2018年08期)

夏卫萍,张劲松[2](2016)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7-10岁对立违抗性障碍儿童干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门诊7到10岁对立违抗性障碍儿童青少年的有效性。方法:对84例7-10岁对立违抗性障碍青少年随机分配进入干预组(GCBT组减等待治疗对照组(WLC组)。对干预组使用为期8周、每周1次、每次90 min的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治疗,在此期间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在治疗前填写自制一般情况问卷,治疗前、治疗8周后、治疗结束3个月后用Barratt冲动量表(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6-07-21)

宋敏敏,周艳,罗小茜,余晓帆[3](2015)在《对立违抗性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立违抗性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是一类多发生在儿童期表现为明显不服从、消极抵抗、易激惹或挑衅特征的一类行为障碍,2013年DSM-V(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V)中将其与间歇性暴怒障碍、品行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纵火狂等归入破坏、冲动控制和品行障碍一类中〔1〕。国外有学者指出其患病率为10.2%,男女发(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5年14期)

袁秀洪[4](2014)在《对立违抗性障碍患儿的心理虐待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调查湖南省5-17岁中小学生中对立违抗障碍疾病(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ODD)患病情况;(2)调查ODD患者中心理虐待的发生情况,探讨心理虐待对ODD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及二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用儿童精神障碍调查筛查表及半定式诊断检查表(K-SADS-PL),以DSM-Ⅳ为诊断标准调查湖南省9495名5-17岁中小学生中对立违抗性障碍的发病状况。每个被调查的中小学生填写儿童心理虐待量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儿童抑郁自评量表、子女心理控制源量表。每个学生的家长填写Achenbach儿童行为评定量表、一般情况调查表、儿童心理卫生保健需求调查表。基于这些结果,对怀疑有精神发育迟滞、广泛性发育障碍、学习障碍的中小学生进一步做联合型瑞文智力测验及标准化成就实验。根据以上这些结果,把这些中小学生分为ODD组和对照组。所有数据经Foxpro17.0建立数据库,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对ODD的分布特征、患病情况、心理虐待与ODD的相互关系、心理虐待发生的危险因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中小学生中ODD的患病情况湖南省中小学生ODD患病率5.2%(95%可信区间4.7~5.7%),男生患病率为6.7%,女生患病率为3.4%,男女性别比为1.97:1。性别和年龄都对ODD患病率有显着影响(性别:Χ2=51.222,P<0.001;年龄:Χ2=61.980,P<0.001);15~17岁年龄患病率最高(8.6%),5-6岁年龄患病率最低(1.9%)。(2)ODD患儿中其他精神障碍的患病情况53.8%的ODD患儿共患其他精神障碍。其中与ODD共病率最高的两类疾病为破坏性行为障碍(27.9%)、焦虑障碍(23.9%)。在ODD患儿中最常见的两种共病疾病是混合型注意缺陷障碍(12.1%)、广泛性焦虑障碍(9.5%)。而且ODD与混合型注意缺陷障碍共患率男生明显高于女生(8.4%vs1.3%,P<0.05);ODD与焦虑障碍共患率女生明显高于男生(12.8%vs8.1%,P<0.05)(3)心理虐待对ODD患儿的影响45.1%ODD患者心理虐待阳性,明显高于对照组(27.8%)。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对ODD患者中心理虐待阳性率均无显着影响(P>0.05)。纵容是ODD患者最常见的心理虐待类型(16.4%)。ODD受虐组患儿的退缩、躯体主诉、焦虑/抑郁、社交问题、注意问题、攻击行为、内/外化性行为得分均显着高于ODD未受虐组(P<0.001),而行为自我意识水平显着低于ODD未受虐组(P<0.01)。恐吓、忽视、贬损、纵容等心理虐待类型对ODD患儿的多个心理功能有独立的、明显的预测作用;而且不同的心理虐待类型对ODD患儿的心理功能影响有差异(P<0.05),其中贬损的影响范围最广泛。(4)ODD患儿家长对其小孩心理问题的认识情况ODD患儿家长中仅36.5%的认为自己孩子有心理问题,而且只有9.2%找专家咨询过。一半以上的父母希望能接受心理知识辅导或者咨询服务。结论:(1)ODD是中小学生中的外化性行为障碍,男性患病率高于女生,近一半的患者共患其他精神障碍。(2)ODD患者常遭遇心理虐待。当心理虐待与ODD共存时,患儿的行为、情绪、自我意识损害更为严重。(3)当ODD患儿出现较明显的抑郁、焦虑情绪,临床及教育工作者应考虑到心理虐待存在的可能性,及早干预。图3幅,表40个,参考文献141篇。(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4-04-01)

张劲松,王朋朋,韩晶晶,李晓萌,谭歆[5](2014)在《儿童对立违抗性障碍、品行障碍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精神病态特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精神病态特质在品行障碍(CD)、对立违抗性障碍(ODD)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青少年中的发生情况,探讨与区分两类障碍有关的病理机制。方法采用反社会性加工筛查表(APSD)对213名儿童青少年进行评估,并对冷漠无情、自恋和冲动特质的得分进行组间比较。结果①ADHD、ODD/CD和ADHD共患ODD/CD叁组中冷漠无情特质得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自恋特质在ADHD共患ODD组中得分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ODD组中得分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叁组的冲动特质得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②叁种特质的比例在ADHD共患ODD/CD组中最高(均≥75%),共存的比例>60%,而在对照组中均为较低水平。冷漠无情特质的比例,约为对照组的3倍;自恋特质的比例,在ODD/CD、ADHD共患ODD/CD组中较高(>70%),为ADHD组2.4~2.8倍,对照组4~5倍;冲动特质的比例,叁组分别为对照组的2~3倍。自恋特质所造成ODD/CD和共患病与对照组、ADHD组的差异最大。结论冷漠无情特质是ADHD和ODD/CD儿童普遍具有的特质,自恋特质对于CD/ODD儿童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冷漠无情、自恋和冲动特质对评估儿童为正常、单纯ADHD或共患CD/ODD的可能性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教育生物学杂志》期刊2014年01期)

赵志民,季卫东,钱昀,唐慧琴,杜亚松[6](2014)在《伴对立违抗性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主观生活质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伴对立违抗性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者的主观生活质量。方法采用一般自制调查表及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nventory of Subjective Life quality,ISLQ)对50例伴ODD的ADHD患者(研究组)进行评定,并与49名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研究组患者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生活环境、抑郁体验、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及总体满意度上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伴ODD的ADHD患者一般资料中的是否快乐、有无好朋友、同学关系、父亲的文化程度、父母关系、担心家庭作业、家庭的满意度、家庭气氛、与母亲的关系与主观生活质量的成分水平和总体满意度有显着相关性(P<0.05)。结论伴ODD的ADHD患者的主观生活质量较差,家庭满意度、家庭气氛、有无好朋友等多个因素是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精神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01期)

周天红[7](2013)在《亲子内观认知疗法对对立违抗性障碍临床症状和家庭功能的干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探讨了亲子内观认知疗法对于对立违抗性障碍(ODD)患者的临床症状、自我意识、父母养育方式、家庭环境等方面的作用,为ODD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干预措施的理论依据。方法:将天津市安定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2010年7月至2012年8月符合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的87名中学生OD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44)为亲子共同参与内观认知治疗,对照组(n=43)只ODD患者本人接受内观认知治疗,干预前后由研究者判定症状分布;由父母或照管者填写Achenbach儿童行为调查表(CBCL)、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PLOC);患者本人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结果:共74例完成研究。研究组37例,对照组37例进入结果分析。干预前两组人员一般情况以及各评估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①干预后两组ODD症状条目出现频度均有明显减少(P<0.01),两组间比较,在改善ODD患者临床症状方面无明显差异;干预后一个月随访发现,研究组有5个症状条目出现频度低于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②干预前,两组SCL-90中人际关系、敌对、偏执因子分均大于2,表明ODD患者存在人际关系不良、敌对和偏执;干预后,两组SCL-90总分、人际关系、敌对、偏执因子分均明显减低(P<0.01),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干预后一个月随访发现,研究组SCL-90总分、人际关系、敌对、偏执因子分均低于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③干预后,两组CBCL中除躯体主诉、思维问题、注意问题因子外,其余因子评分均明显减低(P<0.01),社会能力明显提高(P<0.01),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干预后一个月随访,研究组CBCL中除躯体主诉、思维问题、注意问题因子外,其余因子评分较对照组均减低或明显减低(P<0.05,P<0.01);社交能力、学校能力评分和社会能力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④干预后,两组PHCSS中除智力与学校因子、躯体外貌因子外,其余因子评分均较干预前减低或明显减低(P<0.05,P<0.01),两组间比较,研究组PHCSS总分和焦虑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HCSS中除智力与学校因子、躯体外貌因子外,其余因子评分均较干预前减低或明显减低(P<0.05,P<0.01)。⑤研究组干预后PLOC全部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对照组干预后只教育成效因子分高于干预前(P<0.05);两组间比较,研究组PLOC全部因子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干预后一个月随访研究组PLOC全部因子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⑥干预后,研究组EMBU除父、母亲偏爱因子之外,其余因子均较干预前有改善或有明显改善(P<0.05,P<0.01),对照组无任何变化;两组间比较,研究组EMBU父亲拒绝因子、父亲情感温暖、父亲惩罚、母亲情感温暖、母亲惩罚、母亲拒绝因子评分较对照组有改善或明显改善(P<0.05,P<0.01);干预后一个月随访,研究组EMBU除父亲偏爱、父亲过份保护、母亲偏爱因子外,其余因子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或明显改善(P<0.05,P<0.01)。⑦研究组干预后FES-CV亲密度、矛盾性、成功性、组织性和控制性因子评分较干预前有改善或有明显改善(P<0.05,P<0.01),对照组无任何变化;两组间比较,研究组FES-CV亲密度、矛盾性、组织性和控制性因子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干预后一个月随访,研究组FES-CV亲密度、矛盾性、组织性和控制性因子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或高度显着性(P<0.05,P<0.01)。结论:①亲子内观认知疗法可有效改善ODD患者的临床症状;②亲子内观认知疗法可以有效改善ODD患者的敌对、偏执、人际关系不良等核心症状;③亲子内观认知疗法能够有效地减少ODD患者的退缩、焦虑/抑郁、社交问题、违纪问题、攻击行为、内化性问题、外化性问题,同时能够提高ODD患者的社会能力,包括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和学校能力;④亲子内观认知疗法可有效改善ODD患者的自我意识,从而减少行为失控和ODD持久违抗、敌意、对立、挑衅及破坏行为的表达;⑤亲子内观认知疗法可以改变父母既往子女心理控制源的信念,认识到身为父母,肩负着教育子女的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可以达到控制患儿行为以及对自己生活自控的目的;⑥亲子内观认知疗法可有效改善ODD患者父母的养育方式,减少了父母惩罚、拒绝的养育方式,增加了父母的情感温暖;⑦亲子内观认知疗法可以有效改善ODD患者家庭成员的亲密度、矛盾性、组织性和可控性;⑧亲子内观认知疗法在一个月随访后发现:对于ODD患者的治疗无论从症状控制、自我意识改善,还是子女教育控制源、父母养育方式和家庭环境方面的积极变化,都较对照组(只ODD患者参加的内观认知治疗)有稳定而长期的疗效;⑨亲子内观认知治疗作为一种新型心理治疗方法,对于ODD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3-05-01)

孙凌[8](2013)在《内观认知疗法治疗对立违抗性障碍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探讨了内观认知疗法对于改善对立违抗性障碍(ODD)患者的临床症状、行为问题、自我意识、容纳他人、领悟社会支持等方面的疗效,为ODD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干预措施的理论依据。方法:将天津市安定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2010年7月至2012年8月符合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的87名OD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43)接受内观认知治疗,对照组(n=44)参加常规团体辅导。干预前后由研究者判定症状分布;父母或照管者填写Achenbach儿童行为调查表(CBCL);儿童本人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容纳他人量表(AO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结果:共76例完成研究。研究组37例,对照组39例进入结果分析。干预前两组人员一般情况以及各评估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①干预前后ODD症状条目构成比经检验,研究组在改善ODD患者临床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②干预前,两组SCL-90中人际关系、敌对、偏执因子分均大于2,表明ODD患者存在人际关系不良、敌对和偏执;干预后,对照组敌对因子有所改善(P<0.05);研究组人际关系、敌对和偏执因子均明显减低(P<0.01),两组间比较,研究组SCL-90总分、人际关系、敌对、偏执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③干预后,对照组CBCL中攻击行为因子评分有所减低(P<0.05),学校能力评分有所提高(P<0.05);研究组退缩、焦虑/抑郁、社交问题、违纪问题、攻击行为、内化性问题、外化性问题评分均明显减低(P<0.01);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学校能力评分及社会能力总分均明显提高(P<0.01);两组间比较,研究组CBCL的焦虑/抑郁、社交问题、攻击行为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退缩、违纪问题、外化性问题评分两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学校能力评分、社会能力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分高于对照组(P<0.05)。④干预后,研究组PHCSS总分、行为因子、幸福与满足因子分均较干预前有明显增高(P>0.01),焦虑因子、合群因子比干预前有所提高(P<0.05);干预后研究组PHCSS总分和行为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焦虑因子、合群因子、幸福与满足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0.05)。⑤研究组于预后AOS中容纳他人因子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研究组干预后容纳他人因子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⑥干预后研究组PSSS总分、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1);干预后研究组PSSS,总分及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项目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①内观认知疗法可有效改善ODD患者的临床症状;②内观认知疗法可有效改善ODD患者的敌对、偏执、人际关系不良等核心症状;③内观认知疗法能够有效地减少ODD患者的退缩、焦虑/抑郁、社交问题、违纪问题、攻击行为,内化性问题、外化性问题等行为问题,同时能够提高ODD患者的社会能力,包括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和学校能力;④内观认知疗法可有效改善ODD患者的自我意识,从而减少行为失控和ODD持久违抗、敌意、对立、挑衅和破坏行为的表达,达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⑤内观认知疗法可以提高ODD容纳他人的能力,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⑥内观认知疗法切实增加了ODD患者与他人间的连带感、信任感,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得到改善,使他们更能领悟到来自家庭、朋友的帮助,切实体会到社会支持体系的存在。⑦内观认知疗法作为一种新型心理治疗方法,值得在ODD患者治疗中推广(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3-05-01)

陈世英[9](2013)在《儿童多动症共患对立违抗性障碍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内对儿童多动症(ADHD)共患对立违抗性障碍(ODD)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但治疗研究报道不多,为系统地认识这一综合障碍,从中找到干预治疗的思路,本文主要就ADHD共患ODD的相关定义和诊断、行为障碍特征和中西医(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3年05期)

黄广文,苏林雁,马敏,何满芬,谢高梅[10](2013)在《伴对立违抗性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焦虑抑郁情绪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伴与不伴对立违抗性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情绪问题。【方法】对门诊就诊儿童以DSM-Ⅳ中ADHD和ODD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得到ADHD伴ODD者55例(占总数中59.14%),ADHD不伴ODD者38例(占总数中40.86%)。采用自行编制的家庭情况调查表,调查每一患儿情况。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评估儿童焦虑抑郁情绪。对两组儿童的焦虑抑郁情绪问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DHD+ODD组在躯体/惊恐、广泛焦虑、分离焦虑、社交恐怖、学校恐怖及焦虑总分、抑郁总分得分均显着高于ADHD组(t=2.105~5.145,P<0.001~0.05)。【结论】伴ODD的ADHD儿童比单纯ADHD儿童存在更为明显的焦虑抑郁性情绪问题。应注重ADHD、ODD儿童情绪问题干预。(本文来源于《中国儿童保健杂志》期刊2013年01期)

对立违抗性障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门诊7到10岁对立违抗性障碍儿童青少年的有效性。方法:对84例7-10岁对立违抗性障碍青少年随机分配进入干预组(GCBT组减等待治疗对照组(WLC组)。对干预组使用为期8周、每周1次、每次90 min的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治疗,在此期间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在治疗前填写自制一般情况问卷,治疗前、治疗8周后、治疗结束3个月后用Barratt冲动量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对立违抗性障碍论文参考文献

[1].方萍,朱文礼.父母教养方式对伴与不伴对立违抗性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8

[2].夏卫萍,张劲松.团体认知行为治疗7-10岁对立违抗性障碍儿童干预效果研究[C].第十叁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6

[3].宋敏敏,周艳,罗小茜,余晓帆.对立违抗性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现状[J].中国妇幼保健.2015

[4].袁秀洪.对立违抗性障碍患儿的心理虐待研究[D].中南大学.2014

[5].张劲松,王朋朋,韩晶晶,李晓萌,谭歆.儿童对立违抗性障碍、品行障碍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精神病态特质分析[J].教育生物学杂志.2014

[6].赵志民,季卫东,钱昀,唐慧琴,杜亚松.伴对立违抗性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主观生活质量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4

[7].周天红.亲子内观认知疗法对对立违抗性障碍临床症状和家庭功能的干预[D].天津医科大学.2013

[8].孙凌.内观认知疗法治疗对立违抗性障碍的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

[9].陈世英.儿童多动症共患对立违抗性障碍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

[10].黄广文,苏林雁,马敏,何满芬,谢高梅.伴对立违抗性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焦虑抑郁情绪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

标签:;  ;  ;  ;  

对立违抗性障碍论文-方萍,朱文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