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敏佳(西安体育学院体育传媒系教师,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媒体对受众有着相当大的影响。特别是电视体育实况转播中的解说员,因其专业、精确、细腻而又理智,不拘泥于形式的解说风格,打动和引导着受众,使受众在享受着精神大餐的同时,获得新的启迪,得到那些普通人所得不到的东西。但是,对于运动的热爱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引导着解说人走向一条偏激的道路。从而违反了自己的职业道德。本文运用传播学理论和体育解说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对“解说门”事件做了分析和探讨。指出:解说员的诞生是由于受众对信息处理的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今天的受众在接受解说播报时,头脑不是一片空白,而是拥有自己专门的知识,带着鲜明的个性特征的。而且,随着电视转播技术手段的进步,解说员即兴发挥的空间也随之增大,对解说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解说员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若干原则,才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体育解说;情感因素;解说门
中图分类号:K825.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9A-0103-02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体育不管是作为一种运动还是作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都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人们关注体育运动与健身,因而收看、阅读、欣赏包括比赛直播在内的体育报道,成为许多人业余生活的重要内容。但体育毕竟是一项竞技比赛,因此体育运动不仅是力量、速度的体现,更是意志、精神的体现;不仅是一种现象,更凝结着一种文化,一种价值观;不仅体现着物质实力,更体现着精神实力。因而,人们会把参与体育运动当作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任何国家也都会选择把参与重大国际赛事作为展示本国文化与实力的舞台。重大赛事解说成为各大媒体特别是体育媒体的重要任务。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对任何体育新闻工作者而言必须严格遵守媒介工作的一般性规则,如客观性原则、公正性原则都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更应注意情感因素在体育解说中的特殊作用,并善加利用,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2006年秋冬,央视著名足球解说员黄健翔因“解说门”事件,退出央视。“解说门”事件给我们的体育界、传媒界甚至国民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如何正确处理体育新闻和情感因素之间的关系,如何培养新一代的既有激情,又能牢牢把握住自己的高素质的解说员?
回顾历史,1958年6月,中央电视台转播八一男女篮球队的表演赛,这是中国第一次电视体育实况转播。①当时它用鲜明而生动的声音和图象向受众传播着大量的信息,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体育节目现场直播这一传播形式其根本特点在于,其直播图像和解说是直接面向受众的,解说员本身的学历、学识修养以及对体育运动的了解通过合理解读从而加深了解说员和受众之间知识和感情的交流,促进了受众对运动的认识和了解,这是它最大的强项。
当今,信息量正以指数函数的速度急剧增长,信息爆炸的洪流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改变着我们世界。而由于受众对信息处理的需要,强化了解说员这一职业。一般来说,体育解说的定义为:“以电视为媒介,依靠画面语言和有声语言对体育活动进行叙述、介绍、讲解、评论和烘托的应用语言艺术。”②而今天的受众在接受解说播报时,头脑不是一片空白而是拥有自己专门的知识,带着鲜明的个性特征的。电视体育解说中,尤其是体育节目中比赛现场直播占得比重越来越大,其中的即兴发挥空间也随之增大。电视体育解说可以称之为一种最强烈的抒情。这种抒情有两个来源,一个是体育活动本身所蕴含的激情,解说员在现场解说中,会被现场的气氛所感染,这种感染又会传递给观众;另一个则是电视体育解说员受到体育活动场面的刺激所产生的情绪。不言而喻,在工作的时候,电视体育解说员不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是难以达到感染受众的效果的。③所以说解说员是需要激情的职业,但解说员更是新闻工作者,站在媒体这样一个面对所有受众的高平台上,就要求解说员不仅要具有激情,更应该合理地利用激情,掌控激情,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随着“解说门”事件的产生,使如何在体育解说中合理地运用情感因素,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专多能”做基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首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能够正确地通过评论和预测来引导受众,使受众观球、赏球进而爱球。对业务要有前瞻性,不仅要一般性地了解运动项目的规则,熟练掌握技、战术知识。更要深入了解球队的历史,球员的特点、综合实力等等。通过职业化的解说展现全貌,增强现场的可理解度。
由于现场播报的时效性,为了能及时跟上现场的变化平时必须注意积累相关知识和经验。对任何事物都要高看一眼,深看一层。解说员必须有广博的知识面,他必须了解哲学的、经济学的、法学的、艺术的、历史的、文学的和科学技术的知识,他也必须对国家地理、历史、场地甚至于交通和气候特点均有所涉猎,尽管他达不到每一个项目专家的顶级水平,但他也必须有超过常人的了解,否则就无法正确地解说有关的比赛。正如李大钊同志在《报与史》中所说的:“新闻记者要有历史研究者的修养,要有历史的知识,要具有与史学者一样的冷静的头脑,透彻的观察,用研究历史的知识,鉴别取舍关于每日新生事实的种种材料。这样子才可以作成一种好报纸,同时亦能为未来的史家预备些好史料。”④同时他强调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历史学家的三个本领:“察其变”、“蒐其实”、“会其通”。⑤这同样也是作为解说员所必备的条件。
作为体育节目的解说员和体育记者来说,恰当的介绍和评语,能够有效地实现受众导向“有意注意”的目的,能够加深受众对场上比赛的注意力,激发收视欲,从而高质量地完成收视过程,提高传播效率。
二、激情语言吸引人
电视作为电子媒介传播的一大特征就是转瞬即逝。⑥受众由于没有思考其解说内容的思维空间,只好紧张地跟着解说员的思想或变换着的图象走。而解说员的副语言(声音服饰、举手投足,语言表达,情感传导等)在节目传播过程实时和受众进行信息交换,从而和受众产生交流,这种交流不仅是语气交流,情感交流而且是心灵交流。使受众强化了心理参与感与现场参与感,为受众提供了最新、最快的信息。帮助受众对于现场场面变化的理解,缩短了受众与事件发生的时间距离,进一步强化与事件发生的同步感。受众根据自己的认知和经验对这种信息作出选择性的理解和判断来决定自己对解说员传递信息认同与否,并将这些认同和意见通过网络,电话,短信、邮件等传播手段反馈给解说员。解说员对反馈信息适时的做出选择、吸纳,以改进自身今后传播的效果从而完成了一个信息的循环。
因此,一个优秀的解说员成了受众所必须的引路人,一个具有良好感染力的解说员往往能在传播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的现场解说员应当善于感染,重视自身感染力的培养和提高。感染受众的有效途径为移情于受众之间,从他们的角度来观看每一场比赛,给受众以新的启迪,得到那些普通人得不到的东西。受众通过解说员的解说能够更容易地、更深入地认识运动员们、熟悉他们、记住他们、喜欢他们,并与他们进行心理上的交流。因此解说员要善于移情,能使自己的思维更快,思想感情更充沛从而更富于感染力使受众产生强烈的共鸣,实现心灵上的沟通,从而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另外,在解说员解说时也并不要避讳评论。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写消息,播新闻)也不完全不发议论,要在消息中插句把两句议论进去,使看的人明白这件事的意义。但不可发的太多了,一条新闻中插上三句就觉得太多。议论要插的有劲,疲疲沓沓地不插还好些。不要条条都插议论,就像画蛇添足。只有那些意义不明显的新闻,要插句把两句议论进去。”⑦球场上的解说也是同样的道理。
三、健康激情保活力
解说员是一个非常难当的角色,因为受众并不需要无动于衷的人,受众需要有激情。在进行播音创作时情绪上要保持健康的激情。⑧因此一名解说员要牢牢把握住“度”,也就是要作到共同情感的适当流露。“共同情感”可理解为一种人所共有的普泛性的情感态度,比如仁爱之心、爱国之心以及在运动场上和运动员们一起兴奋、沮丧甚至狂热。“适度流露”可理解为情感流露无损于所结合的新闻事实,它只是使新闻事实与人走的更近,更易于为人所接受,而不能犹如遭受狂风暴雨般的把自己淹没在其中。一个好的解说员,应该具有正义感、历史感和责任心。也就是说无论你喜欢或不喜欢哪一个球队你都不能利用解说员的平台去嘲讽、贬低、侮辱甚至辱骂任何一支球队。他所作的任何事,应该经的起历史的检验。在评论中,宁可“不足”而不要“太过”,不足可以弥补,而太过则不仅伤人而且害己。黄健翔对澳大利亚队的评论就是最好的例子。
四、激情的把握原则
体育运动是一种激烈的对抗性活动,体育解说员的职业是种充满激情的职业。因此作为一名解说员,除了必须遵守一般新闻从业人员的原则外,在激情的把握上也必须有度,方能收放自如、游刃有余。
1.根据比赛、画面节奏,调整语言节奏
节奏处理不当是解说员常见的问题,不同的比赛有不同的节奏,可区别把握。而同一类型的比赛,其解说节奏较难掌握。如足球比赛的解说,队员不可能在90分钟内不停的强攻,总会根据场上的情况,组织发起一波一波的攻势,所以解说员可根据场上的情况有紧有松、有快有慢高潮迭起的进行解说,甚至还要适当的“留白”,以供受众有思考的时间。尤其是面对像球迷或体育从业人员这样几近专业水平的受众,给他们留下发挥和思考的空间,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有些解说员(特别是准备较充分的解说员),往往见有空档,立即插入介绍背景、球员等情况,滔滔不绝的进行疲劳轰炸,结果违反了人类听觉理解的规律,得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2.激情可把握“入眼”、“入脑”、“入心”原则
目前我国大部分解说员的形象气质已为受众所接受和认可。因此“入眼”不成问题。而张斌、段喧等均已达到“入脑”的层次,即受众对他提供的事实,对他的知识结构,解说水平有一种欣赏和认同的成分。然而作为解说员仅仅停留在“入脑”的层次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了解受众,感染受众,融入受众,真正作到走入受众心灵深处,达到“入心”的境界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解说员。在播音过程中,要想给与受众艺术美的感受,必须把握好受众当下的心理规律。⑨而黄健翔的评论是犀利透彻、一针见血的。他能说出受众心中想说的话,想受众所想,思受众所思。因此,黄健翔是最接近于“入心”的人。“解说门”这一事件的出现暴露出黄健翔的不足,但也不能掩盖黄健翔锐利的锋芒。
3.具体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成为一名金牌解说员是不容易的。宋世雄老师曾经说过:“体育转播解说是语言的艺术,他要求播音员精密地、准确地、合乎逻辑地使用语言,明明白白的叙述一件事情,清清楚楚的表明一个观点。”⑩要成为一名金牌解说员除了满足上面所说的要求之外,在操作上也必须注意很多相关的事项,比如对于所解说的对象,一名解说员是无法选择的,但同样的对象要作到不同的效果,能够“出彩”,首先要作到“选新”。要能够“沉下去”,扎根在广大受众之中,扎根在体育活动的第一线,这样才能时刻保持对新事物、新现象、新事实的敏感性。在看问题报道问题时,一定要从受众的视角出发,时时围绕着受众的需要。
其次抓住那些受众中的热点问题、热门话题、热门事件激情表达,从而回应受众的需求。“昨日黄花”,势必失去受众。同时做为一名传媒人,一定要认识到“热点”是不断变化的。今日的热点非昨日之热点。明日之热点必非今日之热点。守株待兔,势必会失去良机。
最后,预备要早。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绝大多数体育新闻事跟着赛事走的。因此,解说员一定要熟悉参赛的球队,熟悉比赛的场地,尽量预计临时可能发生的困难。事先做好准备,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没有激情的解说员不是一个好的解说员,而不能把握好激情度的解说员更会误导受众。何况当前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里。人们更希望媒体对其传播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梳理以便接收时更快捷、更高效。解说员的职业就站在这一目标的前面。因此,如何培养和造就一代体育新闻的从业人员(包括解说员、主持人、记者和编辑等等)将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讲,黄健翔的“解说门”事件正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它标志着形势在要求着我们新一代体育新闻从业人员的迅速崛起和日益成熟。
注释:
①《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赵民,复旦大学出版社、第119页
②《电视体育解说》王群、徐力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第5页
③《电视体育解说》王群、徐力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第34页
④《李大钊全集(最新注释本)》第四卷,人民出版社、第188页
⑤《李大钊全集(最新注释本)》第四卷,人民出版社、第187页
⑥《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赵民,复旦大学出版社13页
⑦《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消息中议论的深浅》,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28页
⑧《金话筒的诉说》中国经济出版社,马昕
⑨《新闻知识》《论体育播音的艺术性》马增强2008年02月
⑩《电视体育解说》王群、徐力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第35页
参考文献:
[1]《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赵民,复旦大学出版社
[2]《电视体育解说》王群、徐力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3]《李大钊全集(最新注释本)》第四卷,人民出版社
[4]《金话筒的诉说》中国经济出版社
[5]《新闻知识》2008年02月